张黄镇是济宁市“镇园合一”新型乡镇,位于鱼台县北部,地处鱼台、微山、中区三县区交界处。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 辖54个行政村,耕地7. 5 万亩,人口 6. 2万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 120万吨的济宁鹿洼煤矿和年产100万吨的临沂东山军城煤矿座落境内。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旋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项目带动”战略,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9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5. 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 24亿元,完成国地税收入19628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181万元,增幅28.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增幅22.45%。先后被授予“经济强乡镇”、“信用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五个好乡镇党委”等数十种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荣获鱼台县综合考核一等奖。
一、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在建项目抓进度,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完善推行指挥部办公、专班推进制度,全程跟踪服务,加强督察调度,加快项目进展速度建设步伐。围绕全县项目落实年这条主线,狠抓园区内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开展了“大干 150天,张黄工业园项目建设攻坚战”和“张黄工业园三重工作百日大决战”两项集中攻坚活动,推动项目进展,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全镇成立了五大工程指挥部,实行“保姆式”服务,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代办各种审批手续,大项目领导包保推进, 一天一调度、一周一督察、半月一点评,集全镇之力抓项目落实。2009年,园区内所有项目均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部分项目超额完成。其中,投资6. 2亿元的军城煤矿顺利投产;投资26亿元的金威煤电“双30万吨”先期“15万吨烧碱、15万吨pvc” 生产线和总投资1. 1亿元的济宁圣奥化工进入试生产阶段;总投资1-32亿元的济宁金威华盛化工和总投资3亿元的电厂扩能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二、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思路,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立足全镇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不断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专业招商、 加强定点招商、鼓励以商招商、动员以情招商,不断拓宽招商渠道,真正做到了“走出去、引进来”。充分把握机遇,发挥资源、能源、产业优势和园区齐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济宁市产业规划退城进园项目。敢于招大引强,着眼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力量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2009年,全镇共招商引资项目36个,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4个,过亿元项目9个,招商引资总额达47. 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3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7.58亿元,境外资金586万美元。
三、 强化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园区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改善改善园区投资环境。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总体形成了“一轴、四区、五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聘请上海工程化学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园区化工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投资400余万元对工业园形象进行了整体包装设计;投资3000 余万元完善了工业园路网;采用BOT模式融资建设日处理能力3.5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投资2.3 亿元,建设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塑料工业园标准化厂房;成立了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园区卫生清扫和日常养护;张黄物流园已制定建设方案;工业园区涉及11个自然村近8000名群众的村庄搬迁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全市煤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契机,紧紧抓住张黄工业园被列入全市重点规划建设六大化工园区之一的发展机遇,推动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主导的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化工产业项目入园,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化工产业集聚优势。同时,着力抓好并加快发展形成以化工厂生产的pvc作原料,以塑料工业园为平台的塑料深加工产业;以水泥厂、钢厂、硕大制砖厂为中心的新型建材产业;以鱼台大米市场、禽蛋加工、食用菌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四、强化民生投入力度,力促社会和谐,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
篇早张黄镇党委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全镇规划建设大闵、中心、龙潭 3处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展开,正在稳步推进。在全镇9个村试点推行新农保,参合率达92. 8 %, 251名五保户实现了集中供养,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了农家书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新建农家书屋46处,累计达到54 个,实现了“一村一屋”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年共举办种养殖大户培训班5次,聘请县农业局农技专家为农民集中授课4次,培训近 2000人次,发放学习宣传资料5000余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治理农村“脏乱差”,美化农民生活环境,投资200余万元对武张公路两侧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整体设计白墙、灰砖、青瓦的古建筑风格,突出“鱼米之乡、古城水韵”的风貌,改造后城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