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谋发展科学作为求突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16869
颗粒名称: 改革创新谋发展科学作为求突破
分类号: C3
页数: 3
摘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市编办主任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人事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新高地建设,解放思想,积极应对,科学作为,努力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333场,进场招聘单位15742家,达成就业意向88720人次,实现就业32933人。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市直机关公务员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公务员信用管理制度。市政府各部门工作265五、 坚持统筹兼顾,人事热点难点工作做出新成绩一是全力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内容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市编办主任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人事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新高地建设,解放思想,积极应对,科学作为,努力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确保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夯实就业第一责任,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事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开展了以“传递就业关爱,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全市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52427人,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在市人大就业工作专项评议中得到较高评价。一是健全政策,强化就业扶持。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岀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保证上级政策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结合实际配套出台了《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等10余个文件,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同时,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月报告”、“月通报”、 定期督查制度,确保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二是拓延项目,搭建就业平台。组合推出了引导基层就业、“1 +1”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扶持创业和就业援助等6项创新举措。全市共招募175名毕业生到基层开展“三支一扶”服务,招聘528名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设立见习基地127处,招募毕业生2763人;重点项目培训毕业生1439人, “1 +1”就业技能培训2728人;创建大学生农村创业园28处,有73名高校毕业生到园区创业;开发文化科技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城区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712个;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844名特困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5%。三是培育市场,提升就业支撑。坚持把市场建设作为推动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举措来抓, 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定期发布人才市场供求行情和薪酬分析报告,通过采取免除摊位费、 信息发布费等多项措施,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成功对接提供了有效平台。全市共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333场,进场招聘单位15742家,达成就业意向88720人次,实现就业32933人。
  二、坚持围绕发展抓人才, 人才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全力破解人才瓶颈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一是完善政策,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人才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关于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的意见》。同时,委托国内一流人才测评服务机构对我市人才政策、人才引进项目进行策划设计和宣传推介,人才政策的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拓宽渠道,加快人才引进培育。 进一步完善了“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和“千名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有针对性地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36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积极上报省厅鲁南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项目26项,获批资助经费69万元。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成功举办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引智成果推介会,聘请外国专家206人次, 派出培训79人。完成了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换届264中共济宁年鉴任务。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与中国传媒大学、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继续深化“653”工程,改进公需科目设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8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43544人。三是搭建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在全市人事系统建立重点企业人才联络员制度,从人才引进、人员管理等方面给予超前对接,搭建“无障碍直通车”。做好高层次人才管理与服务,推荐3名留学归国人才入选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其中1人成功晋级中央“千人计划”; 推荐3人当选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着手组建了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分两批组织实施了专家外出考察疗养。加快人才载体建设,启动新农村人才平台建设工程,设立专家服务站35处,组织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专家服务鲁南农村行系列活动,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坚持“凡进必考”,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完善制度,强化公务员日常管理。健全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制度,对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及时登记审批,对退休、调离公务员岗位的人员及时办理登记核销手续;做好公务员过渡登记收尾工作,对符合条件的689名政法系统人员进行了审核登记。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市直机关公务员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公务员信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职位管理,指导参与市体育局等31个部门的竞争上岗,选配科级职务177人。组织开展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推荐2人当选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个单位当选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二是扩大监督,确保招考公平公正。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 521名公务员的考录任务,在面试环节首次增设社会监督席,邀请24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满意率达到100% 0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济宁市公务员中长期培训规划》,会同市委组织部下发了《济宁市公务员培训办法(试行)》,有效提升了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组织实施了公务员四类培训,培训人员550余人。 此外,严格控制行政表彰奖励工作,有效发挥了政府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坚持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搞好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要求,参照外市先进经验,经反复论证,拟定并上报了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展开。着眼加快北湖生态新城建设和济宁高新区创新发展,深化了北湖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核定了济宁高新区机构编制总量。调整理顺了黄河公安管理体制和药监管理体制;推进了市直机关工勤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事派遣制度,逐步实现工勤岗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规范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整合、撤并了 30家事业单位,对53家未定编单位进行了定编;收回36家事业单位的编制522名; 对89家事业单位实行减人减编、新增人员不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市直72.5%、县市区79. 91%的事业单位,已完成核岗并进入竞聘上岗阶段;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署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管理; 创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首次推行了“ 一考多用”模式,利用公务员考录和“千名人才”考试结果,择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0名,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进一步提高,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合理。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全面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积极开展了机构编制专项业务督查,工作做法在全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市政府各部门工作265五、 坚持统筹兼顾,人事热点难点工作做出新成绩一是全力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召开了全市军转表彰暨2009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 117名军队转业干部和17名随调家属的安置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军转培训和自主择业转业军官管理服务,积极稳妥地做好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我市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市人事局被评为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个人。二是扎实做好人事考试工作。 先后组织实施55项考试报名工作,报名人数近8 万人;组织各类考试28项,参考人员10万余人,查处严重违规违纪人员437人,20多人追究刑事责任,有力地净化了考试环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特别是连续三年承担中直机关公务员考试任务,考试人数连创新高,有效检验提升了我市考务工作组织保障能力,工作做法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规范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定下发了《济宁市人事争议调解试行办法》、《关于建立人事仲裁建议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认真开展案件调查、调解和裁决,办结人事争议10余件。此外, 还出色地做好了人事法制、信息宣传、信访督查、驻村帮扶等工作。
  六、 坚持统筹兼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以机关文化建设为抓手,按照建设“钢班子、铁队伍”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开门整风纳谏。通过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座谈会、设立电子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认真查找整改人事干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查摆情况,逐项制定整改措施,人事部门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开设人事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就科学发展观、人事文化建设、依法行政、执行力等内容作了专题辅导,有力提升了人事干部综合素质。三是严格内部监管。制定了市人事局(编办)工作制度规范和业务工作流程,成立执法执纪纠察大队,在服务大厅设立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人事干部工作行为;实施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推行了指挥部工作法,突出了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特色,人事人才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四是打造廉洁人事。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函询、谈话打招呼等制度,防患于未然, 切实为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党风、政风、行风和队伍保障。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中共济宁年鉴》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抢抓经济回暖机遇,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战略转型,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运行普遍向好发展,总体呈现增速较快、质量向好、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丁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