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16800
颗粒名称: 在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F2
页数: 6
摘要: 在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孙守刚这次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是全面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临近年终工作头绪很多的情况下,专门安排到临沂、潍坊进行了两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到兄弟市推进城镇化的境界、力度和氛围,普遍感到深受启发和震动,希望大家把学习考察的收获,真正转化为压力和动力,转化为思路和方法,转化为激情和干劲,切实谋划和推动好自己的工作。四个县市区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实施了 14个新型乡镇试点,启动了农村中心社区建设。
关键词: 城镇经济 乡镇经济

内容

在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 年 11 月 12 日)孙守刚这次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是全面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临近年终工作头绪很多的情况下,专门安排到临沂、潍坊进行了两天的学习考察。 通过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到兄弟市推进城镇化的境界、力度和氛围,普遍感到深受启发和震动,希望大家把学习考察的收获,真正转化为压力和动力,转化为思路和方法,转化为激情和干劲,切实谋划和推动好自己的工作。四个县市区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振川同志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各级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同全省一样,我市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次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省城镇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回顾我省的城镇化历程,2000年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推动形成了近10年的城镇化建设热潮。在这个阶段,我市城乡面貌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在这个阶段, 我们与省内一些兄弟市拉开了距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与临沂、潍坊城市规模相当,在城市形态上还占有优势。临沂1999年做的城市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市区人口 70万,建成区70平方公里;但现在已扩张到143万人,143平方公里,并且城市景观特色更加彰显。今天看起来,在城市建设上的差距, 实质上就是发展上的差距、竞争力上的差距、财富人才集聚能力上的差距,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这个问题如果不重视,就会影响和制约我们今后的长远发展。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城市是创造财富的主要载体,城市承载力不强,空间容量不足,形不成要素聚集效应,发展就缺乏内生动力和要素支撑条件;现代经济是创新经济、知识经济,人才和科技在发展中的贡献度越来越高,而城市是集聚人才和创新的载体, 城市发展滞后,形不成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环境,不仅外地人才不来,本地人才和财富也会流失,区域经济就没有活力和原动力;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城市是消费群的载体,是需求提供者,城市兴则需求旺,发展特载17要素流动性就好,经济就会繁荣;现代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民本经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一切发展都为了人,而城市生活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取向,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带来的现代生活品质,这样的发展才是人民群众共享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总而言之,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是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是我们争创发展新优势、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迫切课题。放眼省内外城市,济宁的最大差距在于城镇化,最大潜力和希望也在于城镇化。
  要客观地看待我市城镇化进程,充分看到取得的成绩。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积累了推动城镇化的重要经验,这是我们今天谋划城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相继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调整了市区行政区划,实施了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加强了水系、道路、园林、公交、 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实施了 14个新型乡镇试点,启动了农村中心社区建设。各县城、开发区和镇村建设也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市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城乡统筹、一体发展、重点突破、多头推进的大格局初步形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表现在一些数字和表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思想境界、发展模式、运作机制、干部作风上,这些差距才是根本性的,也是必须正视的。加速济宁的城镇化进程,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思想观念问题。现在,还有一些论调,反映了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亟待澄清和破除。一是自我满足论。满足于比过去有点进步,有点变化就自我感觉良好。 看不见外面世界的变化,看不到自己的差距,缺乏忧患和进取意识,小成即满,小进则止。这实际上是“小农意识”在城镇化中的反映。二是唯条件论。遇事就强调客观条件,把工作的差距归结到基础上、归结到财力上、归结到区位上,好像条件决定一切。临沂的基础、区位和财力,哪一点比我们强?汶上在条件上有多大优势?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落后有理的借口,也掩盖不了主观上的问题。一味强调条件, 说到底就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三是形象工程论。认为搞城市建设就是追求好看、贪图面子、劳民伤财,认为把钱花在城市建设上没效益、不值得。看不到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是一个地方创造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备条件和支撑。四是负债风险论。把市场化融资片面地看作是政府举债搞建设,搞不清市场化融资是怎么回事,看不到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运作模式。习惯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钱就不办事。持这种观点,以不干事来规避风险,这才是一个地方最大的风险。还有一些奇谈怪论,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思想认识问题,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所作为,畏难发愁,被动应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首先破除这些思想藩篱,思想通道打开了,工作路子就会找到,我们就能开创具有济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创新理念,努力走出具有济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实践证明,我市城镇化思路、城市布局框架及政策措施,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济宁的实际,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这两年,我们在规划、区划、融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这一轮的全省城镇化大建设、大发展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在当前推进城镇化发展上,我们要做到“四个不动摇”:坚持既定的规划和思路不动摇,坚持拉开大框架的布局不动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生态优先的18中共济宁年鉴原则不动摇,坚持重点工程集中会战模式不动摇。我市城镇化的总体目标是两步走:第一步,争取到2012 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年达到50%以上,比2008年提高7. 5个百分点(今后三年年均提高接近2个百分点, 相当于临沂、潍坊去年的增长率),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组群结构城市轮廓初步形成,城镇体系功能更加完善;第二步,争取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文化和生态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从大格局上讲,积极构筑“一核、一群、一带、 多极”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核”就是中心城区;“一群”就是组群结构城市,推动济兖邹曲嘉融合发展;“一带”就是运河生态经济带;“多极”就是县城和中心镇。组群结构城市建成后,济宁将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全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立足于后发快进,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城镇化路子,力争用三年时间,追赶上全省城市化平均水平,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协调。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命题,“新型”的含义是什么? “新”体现在哪里?有这样几个理念和原则,需要很好地把握和遵循。
  一是城市集群发展的理念。从大的区域概念上讲,城市群是现代城镇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城市形态,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我市来说,集群发展更具特殊意义。仅靠单体城市,很难形成对周边城市的绝对优势;但构建组群结构城市,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一种历史必然。我们要在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同时,把推进“济兖邹曲嘉”一体化作为战略重点,再推而开之,统筹建设好各个县城、 一批中心镇卫星城,全力打造“城市群”和城镇体系的复合竞争优势。
  二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城乡统筹发展,不是单纯的以城补乡,也不是片面的均衡发展,而是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促进城乡发展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进而调动起城市和农村两个积极性,形成城乡良性互动格局。我们要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一体、梯次推进”的战略取向,完善城镇体系布局,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当前,要以新型乡镇和农村中心社区为牵动,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统筹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财税、土地流转、行政管理及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束缚,推动城乡之间人口自由迁徙、劳动力自由择业、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三大支持系统”,即产业支持、资源支持和环境支持系统,共同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根本上说,一个城市究竟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城市的环境容量。我市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期,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保护压力大的时期,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准则,努力实现城市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此,要做到“三个特别注重”: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清洁、环保生产模式,实现绿色增长;注重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要素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土地节约”的原则,珍惜和合理利用好一切能源资源;注重环境可持续支撑,狠抓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城市扩容”与“环境增容”的同步提升。
  四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动力”,工业化为城市化制造供给,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是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缺一不可,没有工业化的支持,缺乏集聚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城市化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城市化的发展, 工业化也缺乏支撑和基本的要素保障条件。我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脱节,城市化明特载19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欠账”,不仅仅表现在“城市”本身,而且传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一种“负放大效应”。目前存在的产业规模层次不高、开放型经济发育迟缓、服务业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都与此有直接关系。显然,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最重要的还在于扩大城市规模。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两个同步”: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同步优化,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同步提升。以产业繁荣城市,以城市支撑产业。
  五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城市发展之本。宜居宜业,核心都是人。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作为改善民生的过程,以群众满意为最大追求,彻底转变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生活、重物轻人等落后观念,在城市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增加民生元素,更多地重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规划设计上,要把城市设施的实用性和普惠性结合起来,大到重点工程、小到一个公交站点,都要体现便民利民。在项目安排上,要加大涉及民生项目的实施力度,既要保障居民水、气、热、电等日常生活需要,又要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城市管理上,既要抓好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管理,又要抓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背街小巷的整治。要特别注重维护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住房保障能力,让广大群众住得起、住得上、住得好。
  六是文脉相承的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身份”特征。济宁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是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彰显城市特色的一大资本。我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把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到城镇建设之中,注重突出济宁的文化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把济宁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和决心。
  七是生态优先的理念。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城市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生态竞争力。临沂是“一条大河”兴城市;潍坊是“三河治理”,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济宁生态资源异常丰富, 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生态禀赋良好。每个县市区也都具有可资利用的生态优势。要坚持“生态济宁”发展战略,“以生态引领城建、以城建彰显生态”,做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重建相融合,走出城市化与生态化并举的新路子。要完善全市域生态布局,以“北湖生态新城”为核心,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为主体,以国省干道和河道水系为生态廊道,以各种生态湿地、森林公园、山林、水面为节点,建设与城镇布局相衔接的大生态体系。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社区、生态村镇、绿色家园、绿色企业、绿色学校,整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我省已有4个城市获“中国人居奖”,3个获“联合国人居奖”,还有一些城市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奖项。规划、环保等部门要立即着手研究,认真论证,拿出详细规划,明确争创目标,争取我市率先成为获“人居奖”的内陆城市。
  八是创新发展的理念。城镇化对我们大多数干部来讲是一个崭新课题。城镇化不等于城镇建设,一个“化”字赋予了丰富内涵。在现阶段,发展压力大,财政绷得紧,拆迁矛盾多,土地管理严,靠什么加快城镇化?唯有“创新”二字。一方面,要防止照搬照抄、囫囵吞枣,看到外地怎么搞就不顾实际跟着上;另一方面,要防止经验主义,经验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切从经验出发。如果看不到新的变化,不能够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思维,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要创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想束缚,树立起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新观点、新境界、新思维;要创新思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新型城20中共济宁年鉴镇化新路子;要创新方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摆脱陈旧工作模式,努力寻找加快发展、破除难题的管用办法。不管这法那法,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就是好办法。
  三、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和推动全市城镇化工作这次会议选择这个时间有特殊意义。当前正是谋划明年工作的关键时候,又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现在开这个会议,就是谋划“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还要认真研究理清今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路子。关于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工作,提四点要求。一要科学务实,分类指导。不同的地方,基础不同、阶段不同、财力不同、目标要求也不同,推进城镇化思路、 重点和模式也不一样。市、强县、弱县和不同类型的小城镇,都要在把握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大胆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市委、市政府总的要求是,既不搞“大跃进”,也不搞“齐步走”。各级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防止盲目蛮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要坚持标准,不能搞“低标准”、 “瓜菜代”。特别是国省干道沿线违章建筑的问题,现在还没有遏制住,要下决心解决。违反规划、压红线的,要坚决拆除;今后再有这类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不管是驻地乡镇的问题,还是县规划、建设部门的责任,要处理到人,不能因人误事。下决心把这个问题管住管好。二要抓住重点,集中突破。坚持以重点带动全局,集中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达到抓纲带目、纲举目张的效果。从全市来讲,主要有四个重点:一是抓城镇体系规划。全市域、县、镇、村都有一个完善规划的问题,也都有一个落实规划的问题。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坚决杜绝“拍脑门”决策、没有规划盲目建设、违反规划乱建设等现象。规划要树立统筹理念,就一个县来讲,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居民点布局,工业园区、交通体系、水系、 基础设施布局,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布局等都要统筹考虑,一体规划,现在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存在相互脱节、顾此失彼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特别注重提高规划的专业水准,因为规划水平上不去,建设质量肯定高不了,必须下决心纠正规划设计粗制滥造、工程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二是抓农村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既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一头”的要求,就是保住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头,启动农村住房建设这一头,激活普通商品住房这一头。这三个方面都要深入研究,不断寻求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农村住房、小城镇建设,今年全市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无论是高新区、北湖新区,还是各县市区的省级开发区,对中心社区布局不能过小。同时,要充分考虑方便农民生活生产,研究一些好的办法,解决生活方式转变和生产方式转变相适应的问题。三是抓基础设施和水系生态建设。继续突破基础设施,拉开交通基础设施大框架,提升基础设施的牵动能力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水系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把我市河湖湿地和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塌陷地、河湖湿地的治理要坚持综合治理、规模化治理的原则,一治一条河,一治一个区域,坚决改变过去分段治理、一条线治理的模式。四是抓重点片区、重点园区、带动性、 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市本级就是集中突破北湖生态新城,明年重点还是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同时推动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也都要确定集中突破的重点。重点带动既是发展战略,也是工作方法,必须认真研究和推动。三要创新机制,破解瓶颈。现阶段,主要是从土地、融资、城市运行管理特载21等三个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土地和融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经营城市说到家是经营城市的土地,这是所有城市建设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城市建设就是项目搭配土地,要在方法上研究怎么具体操作。土地部门要着眼发展全局,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用足用好用活土地政策,积极争取指标倾斜;另一方面,在土地的收储运营上加大力度,保障全市重点建设需要。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用地等政策,都很有突破性,要研究好、利用好。在投融资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自我积累、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原则,使平台公司真正成为管理规范、运转高效,风险可控、良性发展的责任主体,防止平台公司融资转化为财政债务。在城市管理运行方面,继续理顺体制,重心下移,实行市场化运作,特别要加快公用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步伐,城市绿化、环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都要推向市场。这一步必须走出去,明年上半年要改革到位。四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战略,作为系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城镇化的攻坚合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切实干出让群众认可、让长远受益的实绩。要加强工作指导,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历亲为,分管同志要深入研究。市县各级领导同志要认真学习研究城镇化工作,研究城镇化建设的规律、机制和新的办法,提高指导和推动工作能力。要强化考核奖惩,提高城镇化工作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分量,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志们把推进城镇化作为造福一方的大事来抓,把握住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难得机遇,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

《中共济宁年鉴》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抢抓经济回暖机遇,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战略转型,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运行普遍向好发展,总体呈现增速较快、质量向好、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守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