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做大做强第二产业,优化提高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统一,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投融资结构、所有制结构、财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相统一,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利用外力与深化改革激发自身活力相统一, 使结构调整在协调中进行。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着力化解建设用地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约束,及时消除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经济在调整结构中加快发展。研究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建议。
2.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产业化提高农业,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抓好农业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节水农业、标准化农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比重。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今年农业税率再减征2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取消农业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探索建立使农民获得长久收益和稳定保障的机制。
3.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构建“一个中心、五个基地”的大产业框架,按照“培育产业群、构建产业链、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提升壮大一批支柱产业,扩张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引进建设一批“高大外”项目,培育开发一批知名品牌。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50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新增10家以上,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新增30家,着力培植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4.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引进资源精深加工项目、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经济牵动力强的项目、外向度高的项目,抓好在日韩和港澳台、苏浙沪地区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 强企业来济宁投资。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大国有企业、 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对外合资合作力度。抓好21个开发区建设,有针对性地参与国际国内经贸洽谈活动,积极推进和组织以企业为主的专业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考核机制,成立重大项目推进组。注重选资, 不能让掠夺式开发、高污染、高环境成本和高社会成本的项目进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外贸出口有突破性增长。
5.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继续坚持一手抓“铺天盖地”扩总量,一手抓“顶天立地”上档次,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 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样板企业。加快构筑民营经济政策法规、信用担保、人才培训和协会建设“四大”服务平台,营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参与国公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民营企业档次。
6. 加快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四大板块支撑、两大亮点牵动、组团结构布局、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城市框架,拉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济宁高新区、曲阜新区和中华文化标志城 “两区一城”的规划建设有新作为、大进展,“绿亮清”二期工程有新面貌、大亮点,经营城市有新突破、大举措。配合省里编制济宁都市圈规划,调整编修城市总体规划,配合国家和省有关方面做好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前期准备工作。 济宁市区重点抓好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公用设施、北湖开发等九大工程建设,做好水的文章。高新区集中发展大产业、 引进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力争跨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曲阜新区从起步区抓起,在重点项目上突破,拉开大发展的框架,实现跨越式发展。曲阜、邹城、兖州要按照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放开城市经营开发市场,面向国内外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竞争开发。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7. 繁荣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信贷、现代物流、文化娱乐、社区服务、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产业群。调整服务业结构,开放服务领域,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建设和经营。旅游业要以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新起点,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化旅游布局,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精品路线,打响孔孟品牌。抓好旅游产品、客源市场开发,完善服务功能,培育带动能力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
8.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促进国公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和骨干企业集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国公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的思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率先突破。
9.统筹发展协调推进。落实“五个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突出抓好3个经济强市、30个经济强乡镇和3个经济欠发达县、30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形成整体联动、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加快生态市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煤炭塌陷地治理,深化工业点源治理,杜绝新污染源。大搞植树造林,逐步构筑林型多样、种类丰富、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