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754
颗粒名称: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523
页数: 1
摘要: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截至 2002年底,有教职工401人,其中专任教师326 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81人,中级职称176 人。设7个教学系和1个基础部,全日制在校生 4651人,各类成人在校生4912人。院党委下设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232人,其中学生党员59 人,教职工党员173人。院党委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170 中共济宁年鉴政治教育,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政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证了各项决策的制定和落实。
关键词: 行政工作 工作概括

内容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截至 2002年底,有教职工401人,其中专任教师326 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81人,中级职称176 人。设7个教学系和1个基础部,全日制在校生 4651人,各类成人在校生4912人。院党委下设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232人,其中学生党员59 人,教职工党员173人。
  院党委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170 中共济宁年鉴政治教育,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院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党政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证了各项决策的制定和落实。
  (二) 坚持议大事,谋大局,求发展根据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学院实际,确定了 “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办岀特色,立足济宁,面向全省,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 完善机构设置,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了 2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任用了 46 名正科级、32名副科级干部,为学院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建立了阳光采购和工程公开招标制度,设立了院务公开栏和书记、院长意见箱,实行了院务公开制度。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岗位工作来做,形成了日常政治学习和寒暑假集训制度。在教职工中大力弘扬正气,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务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全院师生无一人修炼“法轮功”,2002年底学院被市命名为 “遵纪守法文明校”。
  (五) 多形式办学成效显著在努力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电大、高职)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在稳步发展电大、高职成人教育和保险代理人、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等继续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名牌高校联合、合作,开办远程教育和函授教育,建立了十余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习中心和函授站。2002年在校生,电大、高职全日制、成人教育计7173人,开放教育895人,网络教育338人,函授教育335人,电大直升822人,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和保险代理人培训、考试计 3万余人次。
  (六) 积极探索高职办学规律,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积极寻求高职办学的最佳模式,认真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努力使其更加贴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工作中,围绕培养目标要求,大胆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力度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与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了 28处校外实训基地,30余家的家电维修中心,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阵地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了多个国家及省市认定的认证机构,采取措施使学生考取国家承认的各种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增强和提高,有6项课题获准省市科研课题的立项,5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4 人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成功举办了“全国报告文学研讨会”,完成了大型济宁市历史文化丛书的牵头撰写任务。
  (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致力于建立一支适应办学特点、 具有良好师德、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建设;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努力在现有教师中造就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2002 年引进6名硕士研究生,与11名在读研究生达成了招聘意向;聘请社会知名人士、高层次高学历人士为兼职教授,有10余位博士、硕士、教授和32名大企业的老总、高工受聘为兼职教授;从企业中选调适合办学特点的“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等层次结构有了较大变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八) 全方位做好学生工作围绕“一切为了高校党委工作171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全方位严格管理,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被省授予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主动疏通学生就业渠道。2002年毕业生1650 人,有1301人与企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年底, 又有10余家企业单位向学院预订毕业生。
  三、创新与经验(一)更新观念、完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兴调研之风,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新特点、新规律,寻求学院发展的新路子。转变办学观念,贯彻“三育人” 思想,推行素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由学院一级管理向院系两级管理转变;完成了内设机构的调整和中层干部的选拔配备;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和“教代会”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 使学院发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 强化党委思想政治工作职能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以党委成员为核心成立了“学习中心组”,定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提高党委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利用政治学习日采取分组学习和集中专题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教职工的学习。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先进文化、高尚品德、教育理念、成才标准、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三)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做好工作的生命线党委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采取“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选派在职骨干教师进修、深造,举行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和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把高学历、高职称的社会各界能人引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 适应社会发展,突出办学特点是做好工作的切入点党委在突岀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上狠下功夫,搞好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年拿出三百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成立了多家家电维修站;积极尝试“定单教育模式”,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 推荐本校的学员。
  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成员名单书记:张绍灿副书记:王茂武委员:张绍灿朱松涛李邦志李世荣(女)王茂武李世荣(女)张德联张军李保全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