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党组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712
颗粒名称: 法院党组工作
分类号: D523
页数: 4
摘要: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市法院先后4次召开党组会研究“严打”整治斗争形势。先后3次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基层法院,对“严打”斗争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了“严打”斗争健康发展。全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685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2382人,其中判处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93人,有期徒刑1267人,拘役、缓刑、管制 867人,单处罚金55人,免予刑事处分90人, 宣告无罪10人。在“严打”整治斗争中,重点打击了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爆炸、绑架勒索等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
关键词: 行政制度 工作概括

内容

院长、党组书记关升英2002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在市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的世纪主题,努力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三件大事,全面推进了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一)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2年是新世纪“严打”整治斗争的第二年,也是实现中央提出的两年内社会治安取得明显进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省市委部署和省高院的要求,市法院党组思想重视,组织有力,配合积极,在2001年“严打”斗争的基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岀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了 “严打”整治斗争。市法院先后4次召开党组会研究“严打”整治斗争形势。先后3次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基层法院,对“严打”斗争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了“严打”斗争健康发展。全年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685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2382人,其中判处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93人,有期徒刑1267人,拘役、缓刑、管制 867人,单处罚金55人,免予刑事处分90人, 宣告无罪10人。在“严打”整治斗争中,重点打击了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爆炸、绑架勒索等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从严惩处了严重经济犯罪,共审结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72件,判处经济犯罪分子81人, 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开展。
  为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市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全市法院加大了对各类经济犯罪特别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共审结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走私犯罪、 伪造岀售持有假币犯罪、金融诈骗犯罪、危害160 中共济宁年鉴税收征管秩序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60件,严惩了一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维护了良好的经济秩序。
  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同时,市法院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公开宣判,进行法制宣传教育256场(次),开展法律咨询1768人(次),调处非诉纠纷1561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23条,防止矛盾激化事件182件(次),对认罪服法、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罪犯办理了减刑、假释,促进了罪犯的改造。
  (二) 依法调处各种矛盾纠纷,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加强民事、行政审判和信访、申诉工作,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任务。 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6201 件,其中,合同纠纷案件14931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6203件,权属、侵权及其它民事案件 5067件,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711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5件。此外,还处理了大量信访、申诉案件。通过以上工作,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安定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执行工作呈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全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 全年共完成执结标的额10. 57亿元。为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中院在成立执行大队的基础上,改革了执行机制,实行执行工作执行决定权与执行实施权的分立,设立了综合处, 推行了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范了委托执行、 指令执行、提级执行方式,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 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干警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按照上级法院的指示精神,全市法院认真开展了以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强化主题意识、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强化纪律观念、强化廉政意识、培养良好学风、培养良好工作作风、强化行政管理、强化团结、强化法官形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经过了动员学习、查摆问题、整改立制和总结表彰四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全市法院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发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查摆、人人整改、人人提高。
  全市法院狠抓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落实,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了党组自身建设。
  (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人民法庭的执法水平市法院党组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了法庭建设,夯实了人民法院的工作基础。
  加大硬件建设力度,执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法庭设置规模化的要求,加大了法庭建设的投入,人民法庭的执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各基层法院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各方筹措资金, 法庭硬件建设得到实质性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规模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8个,500平方米以上的31个,所有法庭配有警车,其中30个法庭配备两辆以上, 90%的法庭装配了微机。部分法庭与基层法院进行了微机联网,部分法庭建成或完善了小食堂、小菜园、小浴室、小图书室、小娱乐室等 “五小工程”。邹城的北宿、中心店、峰山、曲阜的书院、王庄等法庭,坚持咼、新、特标准,硬件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法院共改建法庭24 处,另有5处法庭亦即将开工建设。
  强化制度管理,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十分重视对人民法庭的监督指导,为了切实加强人民法庭规范化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若干规定》,并确定了民三庭为指导庭,设立了对下指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定期座谈、案件评查、考核制度。各人民法庭普遍推行了审务公开,制度上墙,增强了法院党组工作 161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人民群众参与诉讼和监督人民法庭的审判活动提供了便利。 各人民法庭普遍推行了“一岗双责”,加大了领导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力度, 有的法庭还实行了量化管理,逐步完善了管理手段。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有效地规范了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用制度管理法庭,以制度约束人的机制初步形成。
  加强对人民法庭的工作指导。为进一步提高人民法庭的执法水平,突出抓了民事、经济和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质量和庭审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合议庭和独任庭的审判制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对人民法庭庭长实行岗位责任考核的规定》,每年两次对人民法庭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工作上不去、完不成任务的法庭庭长,实行亮黄牌或限期下岗制度,促进了法庭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 加强物资装备建设,提高了为审判工作服务的水平装备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市法院党组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 “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坚持为法官审判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干警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物质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办公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加快了微机网络化步伐。法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司法统计、文书处理、庭审记录等工作基本实行微机操作。局域网建设有了一定发展。市中级人民法院局域网已运行近两年,2002年底与高院实现了广域网联接。进行了专用刑场的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在省高院的大力支持下,市法院在曲阜市设置了专用刑场,通过一年的施工建设,已初步完成刑场的主体工程,刑场占地15亩,并于 12月中旬在刑场用注射执行死刑的方法,对2 名罪犯执行了死刑。
  (六) 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服从党的领导是人民法院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接受人大监督则是人民法院必须遵循的法律原则。一年来,全市法院始终自觉置于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重大问题主动向党委、 人大请示报告,对党委的指示,人大的决议认真贯彻落实,对党委、人大交办的案件和事宜, 及时研究,认真办理。对代表提出的196项意见、议案和建议,均依法作了答复。为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执法监督,全市法院先后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65次,同代表、委员个别交换意见360人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45次,向人大代表发征求意见函523份,征得意见和建议162条,对全面推进法院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深化法院改革,对审判管理机制进行有益探索一年来,全市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改革保公正,以改革促效率,以改革求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和深化法院改革。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以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为重点,彻底解决“暗箱操作”的问题。 二是完善了审判流程管理改革,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全市法院根据规定,全面落实了审判流程管理改革8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全市法院关于审判流程管理改革的补充规定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审判流程管理。三是积极推进审判监督机制改革,做到既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案件坚决依法纠正,又要十分注意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四是认真抓好规范合议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合议庭与院长、庭长、审判长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确保合议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五是切实完善诉讼调解制度改革,把改革的核心放在巩固调解原则的法律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上,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实体处分权。六是改革裁判文书,增强说理性,使裁判文书成为展示司法公正的载体和进行法制教育的教材。七是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简化程序,快审快结,提高了审判效率,162 中共济宁年鉴减轻了群众诉讼负担。八是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改革力度大、效果好’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省高院和市委、市人大的表彰和肯定。改革出公正,改革出效率,改革出形象,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2002年,市法院的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信息调研、司法警察、立案信访和执行工作等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表扬和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济宁市召开审判监督工作现场会;市法院的审判流程管理改革、 立案信访、审判监督、法庭建设、民事审判等工作分别在全省法院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全市法院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41个集体和个人,分别受到全国和省市法院系统的表彰、记功和奖励。
  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名单书记:于栋修(2003年2月离职) 关升英(2003年2月任职)成员:张庆业贾传建刘继祥吕文柱刘志强马玉龙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