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647
颗粒名称: 四、深化制度改革
分类号: G261
页数: 1
摘要: 大力推行“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市县两级都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于6月18日全部开业运行。受理审批项目19542 件,办结18135件,办结率92.8%。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岀了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意见建议。全市基本完成了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管理部门脱钩、人员及职能分离。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财政制度改革,重点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实行“票款分离”办法。组织对 “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67个单位,查出违规资金1476万元,罚款入库58万元,补交财政账户814万元。
关键词: 纪检督察 工作概括

内容

深化制度改革,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入认真贯彻全省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截至2002年底,全市三批改革方案共涉及44 个部门的649项审批项目,取消331项,下放31 项,精简比例56%。大力推行“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市县两级都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于6月18日全部开业运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34个部门的259个行政审批项目首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受理审批项目19542 件,办结18135件,办结率92.8%。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岀了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严肃行政审批工作纪律,市纪委、 市监察局制定了《关于违反行政审批行为的处理办法》,同时,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效能投诉窗口,现场受理投诉,收到良好效果。对可以由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积极探索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处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全市基本完成了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管理部门脱钩、人员及职能分离。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招投标率达到100%。加强了政府采购工作。2002年市政府采购中心共组织政府采购69次,节约资金91& 2万元,节支率达到 13.9%。市监察局会同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关于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制度的意见》,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岀让招标拍卖工作全面展开8. 全市共招标拍卖土地18宗,面积825亩,实现土地收益2. 03亿元。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财政制度改革,重点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实行“票款分离”办法。组织对 “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67个单位,查出违规资金1476万元,罚款入库58万元,补交财政账户814万元。部门预算改革在5个市直单位进行了试点,专门研究了预算编制,将部门预算扩大到1/3的行政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继续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考选聘任制和试用制。
  “三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厂务公开工作重点抓好延伸规范,全面推进校(院)务公开。 全市1043家国有、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及 135家民营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759家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实行了校(院)务公开。职工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2.6%。全市厂务公开工作得到省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第三次厂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2002年度,济宁市被评为“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9月,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由全市骨干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厂务公开工作培训班。组织对全市厂(校、院)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不断把厂(校、院)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加大了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注重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济宁市政务公开考核办法(试行)》。市纪委、市监察局下发了《关于严肃政务公开工作纪律的通知》,抓好督促落实,目前43个市直部门、888个县市区直部门、1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行了政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栏1416 个,设立意见箱827个。全市农村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会计委派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不断深入,2002年共对9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