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643
颗粒名称: 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概况
分类号: G261
页数: 5
摘要: 重点解决领导干部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问题,在重大节日期间,及时提出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共查处制售代币购物券卡的单位8个,收缴代币券卡 933张,金额27. 1万元。共立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920件,其中市纪委自办案件8件。在立查的案件中,涉及县级领导干部案件10件,乡科级干部案件75件。给予党纪处分809人,政纪处分149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2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915 万元。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治理三乱情况通报会,对全市23 起“三乱”等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和曝光。继续治理公路“三乱”,组织明察暗访,查处公路“三乱”案件26起,巩固了公路“三乱”治理成果。
关键词: 纪检督察 工作概括

内容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刘景伦2002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纪委和市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七次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按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规范从政行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重点解决领导干部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问题,在重大节日期间,及时提出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共查处制售代币购物券卡的单位8个,收缴代币券卡 933张,金额27. 1万元。领导干部上交廉政帐户和纪检监察机关礼金22万多元。根据省纪委的统一安排,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借欠公款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检查、张榜公布、归还借款、检查验收等步骤,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工作,保证了清理效果。共清理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借欠公款8972. 74万元,收回借款8428.48万元,占借款总数的93.93%。针对清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规范个人借用公款行为,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制定了《加强个人借用公款管理暂行规定》。狠刹奢侈享乐、铺张浪费歪风,落实拖欠工资的县乡不准用财政资金上新的建设项目,不准盖办公楼、购车和领导干部不准出国的规定,会同财政部门,对拖欠工资的县乡进行了核查,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制止领导干部违规出国7人次,取消出国(境)团组24 个、168人次,节约资金203.2万元。认真巩固清理纠正超标小汽车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清理岀的超标小汽车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认真组织民主评廉工作。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共评议领导干部1510 人,对评为“差”档次的7名领导干部,分别进行了诫勉或组织处理。坚持了廉政谈话制度。市纪委常委分别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县市区纪142 中共济宁年鉴委也普遍对乡镇科级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结合实际,对公款吃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进行了清理纠正,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制定工作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严肃执纪,认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按照“保持数量,提高质量,突出查处大案要案”的要求,市纪委切实抓好执纪办案工作。形成了纪委常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书记、常委靠上抓,案件检查室集中精力办案,市纪委机关全力支持配合的办案工作格局。市纪委常委就如何确保实现执纪办案“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果型转变”,进行了认真研究,修改完善了对县市区纪委监察局执纪办案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查办大要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注重办案效果上来,加大了自办案件和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加强了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召开了市委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建立了反腐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2002 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2919件,认真做好接访、处访、信访案件的初核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促进了全市政治社会稳定。努力实现执纪办案“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果型转变”,查办案件的质量明显提高。 共立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920件,其中市纪委自办案件8件。在立查的案件中,涉及县级领导干部案件10件,乡科级干部案件75件。给予党纪处分809人,政纪处分149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2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915 万元。
  三、 纠风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部门和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工作不断深入。 召开了全市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联席会议, 制定下发了《关于纠正卫生系统不正之风的意见》,组织对药品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41个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了集中招标采购活动,采购药品总金额16085万元,让利患者金额3300万元,及时查处了医药购销中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取缔非法药品生产经营户,对大处方滥检查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加大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措施,严格执行 “一个遵守、两个不准、十个严禁”的减负工作纪律。结合农村税费改革,会同税改办、减负办等部门,组织专项检查,查处涉农案件7起。保证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全市农民负担总额由原来的8. 25亿元减少到6. 03亿元,农民人均负担由129. 56元减少到94. 56元,减负率为 27%。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认真执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收费登记卡制度,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编制收费目录340余项,取消各类收费项目272项,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560万元。全力支持“政府提速”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成立了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协调联席会议机构,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 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督促55个市直部门和单位落实服务承诺。市纪委、监察局将各部门承诺内容和有关文件规定编印了两万册,发放到全市各企业和有关部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积极受理反映行政机关办事效率的投诉, 全市共受理投诉736件次,处结707件。其中市投诉中心受理投诉214件,处结208件。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治理三乱情况通报会,对全市23 起“三乱”等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和曝光。
  继续治理公路“三乱”,组织明察暗访,查处公路“三乱”案件26起,巩固了公路“三乱”治理成果。加大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力度,加强对 “13条禁令”落实情况的督查,会同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的意见》,对64所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 查处中小学乱收费金额1446. 26万元,清理违规违纪收费1080. 35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 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
  不断加大了执法监察工作力度,认真完成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监察厅部署的任务,对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存纪检工作 143在的问题提岀整改意见和建议,保证了国债资金项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社保资金、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促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全市实际,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对全市土地收费及有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执法监察,涉及资金28亿多元,发现违规违纪资金3. 6 亿元,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 立查案件54起,处分49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 党员45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土地收费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收费行为。
  四、深化制度改革,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入认真贯彻全省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截至2002年底,全市三批改革方案共涉及44 个部门的649项审批项目,取消331项,下放31 项,精简比例56%。大力推行“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市县两级都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于6月18日全部开业运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有34个部门的259个行政审批项目首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受理审批项目19542 件,办结18135件,办结率92.8%。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岀了进一步完善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严肃行政审批工作纪律,市纪委、 市监察局制定了《关于违反行政审批行为的处理办法》,同时,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效能投诉窗口,现场受理投诉,收到良好效果。对可以由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积极探索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处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投标。全市基本完成了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管理部门脱钩、人员及职能分离。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招投标率达到100%。加强了政府采购工作。2002年市政府采购中心共组织政府采购69次,节约资金91& 2万元,节支率达到 13.9%。市监察局会同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关于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制度的意见》,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岀让招标拍卖工作全面展开8. 全市共招标拍卖土地18宗,面积825亩,实现土地收益2. 03亿元。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财政制度改革,重点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实行“票款分离”办法。组织对 “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67个单位,查出违规资金1476万元,罚款入库58万元,补交财政账户814万元。部门预算改革在5个市直单位进行了试点,专门研究了预算编制,将部门预算扩大到1/3的行政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继续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考选聘任制和试用制。
  “三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厂务公开工作重点抓好延伸规范,全面推进校(院)务公开。 全市1043家国有、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及 135家民营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759家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实行了校(院)务公开。职工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2.6%。全市厂务公开工作得到省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第三次厂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2002年度,济宁市被评为“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9月,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由全市骨干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厂务公开工作培训班。组织对全市厂(校、院)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不断把厂(校、院)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加大了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注重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济宁市政务公开考核办法(试行)》。市纪委、市监察局下发了《关于严肃政务公开工作纪律的通知》,抓好督促落实,目前43个市直部门、888个县市区直部门、1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行了政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栏1416 个,设立意见箱827个。全市农村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会计委派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不断深入,2002年共对9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144 中共济宁年鉴五、 注重制度落实,国有企业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注重加强国有企业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提出严格要求,加强监督,结合厂务公开,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制度促进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定下发了《2002年全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施意见》,针对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购买乘坐超标车的问题,重申了国有企业配备和使用小汽车的规定,对违规购买的超标小汽车,进行了清理纠正。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加强民主监督。制定了《关于建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的意见》,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进行了述廉评廉活动,推动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年初制定下发了《济宁市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试行)》、《济宁市村级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试行)》,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少县市区结合实际,采取措施落实两个“规定”,取得了明显效果。如鱼台县结合落实“两个规定”, 对基层干部公款配备通讯工具情况进行了清理整顿,共清理出公款配备的手机、住宅电话1000 余部,对公款配备的通讯工具由使用者全部一次性买断,收回资金12万余元,同时规范了乡 (镇)、村干部话费补助标准。
  六、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坚持“一手抓办案,一手抓教育”的工作思路,把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每季度对县处级干部进行一次集中教育。
  (一) 进行先进典型教育,开展了“向汪洋湖同志学习,做廉政勤政模范”的活动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下发了通知,在全市开展了“远学汪洋湖,近学朱宁民”的活动,通过集体学习讨论、观看录像、组织报告会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 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廉政法制教育暨任职培训班采取听廉政报告、参观学习、观看电教片、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对2001年下半年以来新任职的193名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和任职培训。
  (三) 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廉洁纪律”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学习教育情况的调度,召开了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座谈会,并在《济宁日报》刊发了座谈会发言摘要。认真组织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廉政纪律”知识考试,36 名厅级干部、1100多名县处级干部参加了考试, 参考率为93. 68% ,平均成绩98. 5分。
  (四) 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原泗水县副县长曹恒学等案件,制作成电视专题片《从县长到囚徒》在《党风廉政之窗》栏目中播出,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2002年, 全市共通报典型案件56起,以案讲纪,以案释法,进行警示教育。认真办好《廉政经纬》和《党风廉政之窗》两个栏目,扩大宣传教育的效果。
  七、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组织对县市区、市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电视专题系列访谈。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召开市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部门会议,交流了经验,促进了工作。不少县市区采取签订责任书和评比表彰等形式,保证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对200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共考核县处级领导班子140 个,领导干部820人,对2名不合格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反馈。组成7个组,对12个县市区和32个市直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检查,进一步推动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2002年9月,省委落实责任制领导小组来济宁市检查考核,给予了充分肯定。强化责任追究,严肃追究了 52名领导干部的责任。济宁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了省委、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在10月份召开的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市委作了典型发言。纪检工作 145八、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纪检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市纪委、市监察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明确提岀了纪检监察系统在学习、工作、道德文明修养、纪律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继续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教育活动, 取得较好效果。进一步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充实调整了派驻纪检组长。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积极落实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的规定。目前,全市153个乡镇中45 个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占 29%。加强了学习培训,组织进行了党的十六大报告、WTO知识等的专题辅导,搞好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举办短期培训班18期,培训纪检监察干部990余人。市纪委举办了疑难案件研讨班,探讨当前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28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中纪委、 省纪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庄金兰(女)附: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名单书记:连广生(2003年4月离职) 刘景伦(2003年4月任职)副书记:李家平陈开新常委:刘景伦陈开新陈希忠委员:(25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任兆海刘凡营刘登之杜西平李家平庄金兰(女) 刘登之周琪华张为俊邓炜亓彬邓炜庄金兰(女) 刘仲本刘章箭刘景伦闫先千李逢记李家平宋科张为俊张显忠张晓平(女)陈开新陈立民陈希忠岳秀银(女) 周琪华孟昭振赵士斌郭庆海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