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561
颗粒名称: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05
页数: 4
摘要: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信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济宁高新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 13. 1万。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信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济宁高新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 13. 1万。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创新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园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体制创新等项战略重点,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保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企业94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千万元的企业48 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02年引进项目106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亿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4511万美元, 增长10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52%。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4亿元,增长58%;实现工业总产值84亿元,增长75%;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增长215%;实现利税14. 67亿元,增长 63%;实现财政总收入5.07亿元,增长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 1亿元,增长72%,经济增长实现了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的目标。
  一、拓展渠道建设孵化器,辐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立足地处全省中西部地区,科研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的实际,区工委十分重视创业中心的建设,把孵化企业毕业标准提高到千万元以上,把对企业单纯的一级孵化发展为一、二、三级系列化孵化。所谓“三级孵化”,是指项目经过一级孵化,实现从设计、试验到成功开发出产品;经过二级孵化,实现产品到小规模商品化;经过三级孵化,实现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市场化。三个阶段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成龙配套,直至培育出适应市场竞争的合格经济主体。以1.2万平方米的创业大厦进行一级孵化,以4万平方米的火炬工业园和6万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进行二、三级孵化。为适应孵化项目不断增长的需要,2002年, 又投资兴建了 3万平方米的创业中心二期和 5000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二期工程,使三级孵化的总面积达到14. 7万平方米。创业中心150 多家在孵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 88亿元,增长 14%,实现利税4318万元,增长24.7%。在大学科技园和火炬工业园进行二、三级孵化的企业, 共实现销售收入7. 5亿元,增长79. 4%;实现利税8000万元,增长15.4%。并且成功培育出胜代公司、华能药业、晨新药业、兰威智能卡、通联电器等40多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到河东产业区扩大再生产。
  在首期开发的河西区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创业中心为龙头,以火炬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为载体的“大孵化器”,成为河西区域的创新基地。对于创新基地孵化出的企业,将推向河东大面积的产业区扩大再生产。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河西区域靠近市区,城市功能完备、工作生活便利的优势,又为河东产业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源”。从而在全区形成了从河西“创新基地”向河东产业区梯次扩散高新技术项目, 中心推进向东部扇形辐射带动,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新格局。
  为了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区工委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就科研合作、引进人才和设立分校等签署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的蓝光二极管、精密陶瓷等项目已经成功投放市场。在西安交大建立的创业中心西安分部,已输进50多个孵化项目、近10个毕业企业。在同济大学投资建设的济宁一同济创业孵化大楼,重点吸引上海地区的科技人才和项目创业。为了适应各方面人才创业的需要,在创业中心还设立了留学生创业园和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软件等专业孵化器。设在高新区的清华大学、西北工大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常年向两校研究人员开放。
  二、调整思路抓招商,迅速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取得招商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新区建立起了“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信息库,实现了以往的自主招商向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从项目招商向生产要素招商的转变,把管委会的主要精力转移到营造环境、优质服务和宏观调控上来。
  2002年,同济大学在高新区投资建设了一期投资4. 5亿元、占地1300亩的同济科技工业园。工业园于2003年底建成后,由同济大学负责管理和招商,届时可吸引容纳包括同济大学校办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6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 8000多个。山推集团联合日本小松公司、高桥公司、T()PY公司、金属艺术公司等建设的山推国际事业园,也将于2004年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2. 34亿元,成为国内颇具规模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台湾裕成公司投资建设的裕成工业园,占地5000余亩,由台商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以园区形式进行工业厂房的连片开发和部分商贸设施的建造,并主要吸引台商入驻,3年内也将全部建成。这些 “航空母舰”式的大项目建成后,对济宁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区工委还注重将市场上散在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进而组建成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18 亿元的九九公司就是区工委组合专利技术持有方、多家投资方和建设管理方三方面近10家企业和单位成立的。总投资25亿元的凯赛里能公司是区工委将研发方、出资方和协调方等数家企业和单位的力量聚合在一起而诞生的。即将开工建设的投资7000万美元、占地1000亩、建成后年产女士服装1100万件、出口 4亿美元、实现利税5. 5亿元的沃尔玛配套制衣项目,也是由销售方、生产方和投资方等几个方面的投资者最终整合组成的企业集团。
  三、突出区域特色,全力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在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上,区工委积极调整思路,从济宁实际出发,寻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立足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认识,选择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全力建设具有济宁特色的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目前, 高新区聚集了一大批生物技术产业大型、特大型企业,产业优势已经初步显现。其中较突岀的有国内三大抗生素生产企业之一的鲁抗集团,位居国内味精行业第二位的菱花集团,及新建设的总投资18亿元,单机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生产规模世界第二,销售收入25. 6亿元,利税6. 2亿元的九九集团。总投资25亿元,一期投资11. 5亿元,建设世界最大的尼龙单体生物发酵生产线和国家级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中心的凯赛里能公司, 以及佳华生物、华能生物药业、晨新药业、安康制药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由如意集团与美国杜邦公司合资,总投资10亿元,生产高档生化纤维、生化面料的项目也将于2003年年底前建成投产。目前,全区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已达到21. 7亿元,产值20. 7 亿元,利税2. 7亿元。
  2002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组成的生物技术专家评审组的严格审查,认为济宁高新区具备设立基地的条件,科技部决定在济宁高新区设立国家级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这是高新区继创业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后,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品牌。同时,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根治生物技术企业污染严重的问题,区工委还开展了创建 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工作。通过上下动员、 全体参与并采取垃圾无害处理、秸秆还田、三废达标排放、关停小锅炉、爆破烟筒(仅菱花集团就爆破烟筒22个)等强制措施,使全区的环境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2002年通过了国家环监委认证。
  四、与时俱进抓创新,努力营造市场化的体制环境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体制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赋予高新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区工委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高新区的发展。在管委会机关,努力建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始终没有突破8个部门50人的编制,确保了机构的精简和工作的高效;为了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量才委用,打破干部任用中实际存在的终身制;为了激活激励机制,区工委打破多年一贯的公务员档案工资制, 推行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的绩效工资制,重业绩、看成绩,奖罚严明,拉开分配档次; 为了彻底根除“吃、拿、卡、要”的不良行为,推行严格的指纹打卡考勤、午餐禁酒和禁止向企业摊派的“约法三章”,受到区内企业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建了 24小时执勤的“经济110办公室” 和“一站式”服务大厅,并且承诺处理企业经济纠纷5分钟到现场,受理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和征交税费等事项只要手续齐备立等可取。在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方面,组建了投资担保公司, 先后为中科院王博士创办的博源电力电子公司、金波特公司、方大公司、华珠数控等四高企业提供贷款、招投标、履约等担保资金1800多万元。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向区内一批高科技项目投放风险投资2000多万元。在资金运作方面,为了确保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 解决因国家财税体制调整而带来的政策“撞车” 问题,每年由财政出资设立了风险基金、创业基金、技改基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四大基金体系,针对区内项目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以拨付、参股、贷款贴息和技改补贴等形式用于支持企业的研发生产活动。四大基金的设立,集合了财力投向,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使银行看到了高新区支持企业的决心和实力,从而消除后顾之忧,主动找上门贷款扶持区内企业发展。 在资本运营方面,整合管委会所属的土地储备、物业管理、市政工程和创业服务等直属事、企业单位,形成了 3亿多元的资产,组建了济宁高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高新投)。高新投的成立一方面带动和促进了直属事、企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加快了企业化、市场化的步伐, 将直属事、企业单位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另一方面,也整体盘活了管委会资产。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高新区建设者,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最重要的是必须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高新区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奋力拼搏,成为永葆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附:济宁高新区党工委成员名单书记:李信副书记:孟繁湘 余春明委员:李信 孟繁湘 余春明 孔繁福 孙争鸣 颜 明任海生 任鹏 孙 琪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