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委讲师团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493
颗粒名称: 济宁市委讲师团工作概况
分类号: C23
页数: 3
摘要: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高述群2002年,市委讲师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重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好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圆满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开创了讲师团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社会团体 讲师团

内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高述群2002年,市委讲师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重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搞好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圆满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开创了讲师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工作有了新突破(一)以纪念江泽民“七一”讲话发表一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是理论宣传的基础。江泽民“七一”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把对 “三个代表”的研究工作作为全团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要求大家不仅要学深学透,而且要结合本市实际,撰写出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文章,以指导全市基层党员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各位理论骨干自选命题,撰写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命题》等三篇论文刊发在 《青年工作论坛》上,并获省讲师团系统学习“三个代表”研讨会优秀奖;《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一文刊登在《理论学刊》上,并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举办的党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一文获二等奖;《关于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几点思考》、《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获三等奖。结合全市开展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针对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情况,讲师团组织理论骨干到部分乡镇、村庄调查研究,撰写出了题为《基层干部学习 “三个代表”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推动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承担了市文明办组织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系列谈活动,在《济宁日报》发表一系列关于济宁市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章,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以学习“5 • 31”讲话为重点,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讲师团领导班子把学习研究江泽民 “5.31”讲话精神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组织部分业务骨干参加有关培训和研讨。其中,在全省讲师团系统举办的“5. 31”讲话学习研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并在《理论学习》上发表;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社联等组织的学习“5. 31”讲话研讨活动,就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论述,结合全市工作实践进行了全面阐发,并择其要点形成理论文章在《济宁日报》发表。
  二、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中心,全面开创理论宣传教育新局面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中心,组织开展多层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年来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美好蓝图。报告刊发后,全团迅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研究,逐句逐段地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丰富的内涵。讲师团派出三名同志分别赴北京和济南参加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央精神,为广泛宣传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为尽快将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到广大党员群众中去,十六大闭幕当天,讲师团四名同志分别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写入党章”、“十六大召开的深远意义”等专题录制了专题访谈,当晚在济宁电视台《济宁了望》节目中播出。11月28日至29日,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全市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邀请省委讲师团两位教授,并委派市委讲师团两名同志作了专题辅导。讲师团三名同志参加了市委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按照宣讲团提出的任务,联系全市实际,分专题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宣讲,做辅导报告20多场次,听众10000余人,为十六大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 组织全市力量,编写《东方儒学圣地——济宁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济宁是孔孟之乡、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济宁历史文化的著述。为了弘扬传统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宣传济宁,扩大济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济宁“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是作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写了这套《丛书》。《丛书》约150万字,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编委主任,讲师团承担了《丛书》的组织编写任务, 2002年4月开始组织专家论证,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作顾问,组织部分主撰人员分赴各县市区广泛调查、收集有关资料数百万字。本书初稿大部分已完成,预计2003年上半年统编成书。
  四、 组织全市理论骨干,成立济宁市理论教育宣讲团,理论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适应全市干部理论教育工作新的更高要求,拓展干部理论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根据市委要求和全市干部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抽调讲师团骨干人员成立了“济宁市理论教育宣讲团”,使全市干部理论教育辅导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面向基层,围绕当前重大问题,结合济宁实际,采取边调研、边宣讲的方式,提高了干部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在进行理论教育宣讲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研究课题。其中通过在“扶贫济困万人行” 的联系单位——矿山机械厂的调研活动取得的针对国有困难企业的理论教育研究和结合“济宁城市化问题”到采煤塌陷区邹城市北宿镇进行调研取得的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为全市干部理论教育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从而增强了理论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市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在有关方面配合下, 以市委讲师团为主承办的“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圆满完成。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中华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主办,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参与承办的“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于2002年9月28日至29日在曲阜市隆重举行。市政府把承办任务交给了讲师团。讲师团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抽调骨干人员到曲阜组织了大赛的前期筹备工作,承担了大赛的接待、服务工作,确保了大赛的圆满完成。 该项活动被评为济宁十大年度新闻之一。
  除此之外,还参与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济宁市人才队伍状况调查工作,并提出了关于济宁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和建议;参与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项目实施部专家在济宁市考察的接待活动。
  六、 健全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全团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一)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了工作环境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讲师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半年更换了办公桌椅,各科室配备了微机、打字机、复印机,从硬件上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年初,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对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经笔试、面试和民主推荐,产生了形势政策教育科科长一名,主任科员两名,为讲师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2002年7月, 经过笔试、面试,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录用两名为讲师团工作人员,为单位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改选了党支部,成立了工会组织。
  (三)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职责, 责任到人,统一协调,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一方面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会议,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万名干部评机关”活动中,讲师团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机关作风获得一致好评。
  附:市委讲师团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团长:高述群副团长:李刘成李乃华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