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图书馆
济宁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宁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472
颗粒名称: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分类号:
D23
页数:
3
摘要:
认真学习、明确方向,强化资政意识, 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全市党史工作者认真学习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人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资政育人。
关键词:
党史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认真学习、明确方向,强化资政意识, 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全市党史工作者认真学习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人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资政育人。党史工作者要肩负起资政育人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史工作,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实现党史工作“两个转移”,即以征集资料为主,转移到在征集资料的基础上加强党史研究上来;把党史研究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重点,转移到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重点上来,使党史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宏观决策的资政作用,凝聚人心的教育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结合半年工作总结,在室机关开展了党史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献计献策大讨论。经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明确了努力方向。为了激励大家在新形势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全室人员先后到孟良崮、西柏坡、孔繁森纪念馆、四川红军长征纪念地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把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坚持集体学习、外岀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每周五上午为集体学习日,做到了雷打不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室党支部迅速组织全体人员对大会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实践 “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的丰富内涵,使全市广大党史工作者明确了工作目标,强化了资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党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从为现实服务出发,大力推进党史编研,取得可喜成果遵照中央、省、市委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资政育人的根本要求,市县两级党史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加大研究力度,编辑出版了共计400万字的一批党史本子和专题文章,为全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编纂出版了《济宁党史人物(第三集)》。 为了配合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供“活生生的教科书”,编辑出版了《济宁党史人物》第三集。该书收录的287名党史人物中,有的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出生入死,赤诚向党,为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发展而呕心沥血;有的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毁家纾难,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而日夜奔忙;有的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流血牺牲。先烈前辈们英勇的革命事迹、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精神财富,更是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全书计34万余字,2002年9月由中共党史岀版社出版发行。
2. 编纂出版了《中共济宁年鉴(2002)》。为了真实记录全市广大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 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认真总结各级党委坚持执政宗旨、改进执政方式、优化执政形象、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经验,党史研究室承担了市委主办的《中共济宁年鉴(2002)》的编纂任务。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济宁党组织工作概况和组织建设的大型年鉴,也是全国地市级第一本中共年鉴。全书共设17个部类,以全新的体例和丰富的内容,系统记述了市委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全面反映了市委各个部门和12个县市区委、153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有关大企业党委2001年工作概况,重点介绍了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82个党建和创新的先进典型。全书110万字,89个彩页,2002年10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共济宁年鉴》出版发行的重要意义,市委书记贾万志在序言中明确指岀:“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每年推出一部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获取党建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探索执政规律、提高决策水平的大型资料工具书,必将对党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3. 编辑出版了《走进新世纪的济宁》。为了配合市委部署的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宣传活动,编辑出版了《走进新世纪的济宁——从中共十五大到十六大》。该书以中共十五大以来济宁市改革、建设和发展为主线,重点反映了五年来济宁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主要经验。全书23.8万字,图文并茂,由综述篇、专题篇、概述篇、大事记四部分组成,涉及市直18个部门(行业)和12个县市区,2002年10月出版发行。
4. 基本完成了《中共济宁市企业事业组织史资料》初稿的编写任务。为了真实记录全市企业、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取得的辉煌成就,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为今天的改革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经市委同意,党史研究室同市委组织部、市档案局联合征编《中共济宁市企业事业组织史资料》。在充分吸纳编写此类书籍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济宁实际,突出济宁特色,制定完善了编写细则。随后,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市属部分大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征编动员会,明确了编写要求,加快了征编进度,现已完成了初稿的编写任务,计80万字。
5.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共济宁地方历史(第二卷)》的编写工作。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济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积累了宝贵教训。 为了使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进,不走或少走弯路,必须对这段历史进行理论的思考和现实的思考,深刻揭示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在撰写《济宁专区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济宁的国民经济调整》、《1975年济宁的整顿》等专题文章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中共济宁地方历史(第二卷)》 的编写工作。
6. 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室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了《中共山东年鉴(2002)》济宁承编部分、《走进新世纪的山东一一从中共十五大到十六大》济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大跃进”运动(山东卷)》济宁专区概述、《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山东卷)》济宁专区概述、《1975年山东的整顿》济宁专区概述和《叶飞传》、《共和国之最》 济宁承编任务。选送7篇论文参加了 2002年5 月在青岛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学术讨论会。
7. 指导县市区编辑出版了一批党史书刊。 指导县市区编辑出版了《中共兖州年鉴(2002)》 (76万字)、《中共曲阜年鉴(2002)》(42万字)、《微山劳模》(20万字)、《闪光的人生路》(60万字)、《中共梁山县组织史资料(续编)》(102万字)、《中共梁山县党史大事记》(50万字)等。
(三) 贴近现实,服务中心,党史宣传教育取得新突破党史的宣传教育是党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资政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市、 县两级党史部门把党史成果转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多途径、宽领域、效果好的党史宣传教育形式。一是围绕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搞好宣传教育。为配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人员撰写了《延安整风与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文,总结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为配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2002年12月9日,《济宁日报》以三个版面刊发了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与时俱进,铸就辉煌”的专题文章和建国前、建国后济宁地方党的历史的大篇幅系列资料和文献。二是充分发挥党史学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级党史学术研讨会,加强党史信息交流。2002年 5月组织人员撰写8篇理论文章,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学术研讨会。《济宁党史信息》增加了内容,改进了版面,为有关领导、部门的同志和广大党史工作者了解党史工作情况、做好党史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三是搞好党史书刊发行,促进党史成果转化。发行《山东党史》、《时代先锋》、《中共山东英烈大典》、《中共山东年鉴》等党史刊物的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四) 积极服务党史编研,开创了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新局面党史工作是一项清苦、辛苦加艰苦的工作。为贯彻落实曾庆红关于党史工作“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的指示,进一步加强了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积极争取各项经费的足额到位,改善了党史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此外,按照市委的要求,由两名同志组成工作组到嘉祥县指导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工作组被评为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