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组织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336
颗粒名称: 济宁市组织工作概况
分类号: D262.2
页数: 4
摘要: 市组织工作概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顶岐2002年,全市共有597个党委,369个党组, 1646个党总支,17165个党支部,党员总数 400441名,全年共发展新党员11085名。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关键词: 组织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市组织工作概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顶岐2002年,全市共有597个党委,369个党组, 1646个党总支,17165个党支部,党员总数 400441名,全年共发展新党员11085名。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市委组织部及时对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安排部署,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认真落实“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的要求,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了“WTO知识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2002年,全市共有15万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其中,县级干部市委各部门及工青妇工作概况 853600多人次。
  二、 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全市共举办《干部任用条例》培训班220期, 培训干部12000多人。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面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制、聘任制,对新提拔任职的21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对29名非选举制干部进行了试用,对49 名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了考察,对56名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实行了聘任。完善了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注重运用考核结果,全年共考核副县级以上干部1700多人。结合市级机构改革,大力推进市直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推进干部交流, 全年共交流领导干部96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两个机制”,草拟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 + X”方案。 省委组织部将济宁市列为党政干部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单位。
  三、 精心组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调整工作,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认真配合省委考察组做好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人选的考察工作,对12个县市区领导班子和 57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积极稳妥地制定了换届人事安排方案。结合市级机构改革,对部分市直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 全年共调整领导干部560人,其中提拔重用251 人。继续抓好“四百人才”工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选拔了一批年纪轻、文化层次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起草了《济宁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及2003年至2010年发展规划与对策研究》报告。评选了 29名第五届市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暨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制订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制度的意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
  四、 不断完善制度并注重抓好落实,干部监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坚持列席县市区委研究干部任免事项会议制度,加强了对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 的督查。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共受理举报、来访78人次,对反映的64名干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全年共审计领导干部315名,降免撤职13人,移送执纪执法机关6人。落实对领导干部的谈话打招呼、函询、诫勉、收入申报等制度,全市对103名“一把手”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谈话打招呼,对7名县级领导干部的问题进行了函询,对5名县级领导干部实施了诫勉。严格把握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共受理申诉案件181件,接待来访1200多人次。
  五、 继续抓好“百名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工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实施“百名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工程,选拔了 20名第二批学员到美国培训,选派了 33名学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公开选拔了第三批40名 “百名经济管理人才”学员,全市企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市6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认真组织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回查”活动。会同市纪委、市经贸委,组织44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评廉活动。对市委管理的市属大型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年度考察考核,对5个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调整任免企业领导干部41人。深入开展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查,建立了全市国有企业党建情况数据库,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停产关闭破产和亏困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六、 认真组织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全面实施“双强双富”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86 中共济宁年鉴平有了新的提高认真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共有6600多个村(社区)、近4万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参加了学教活动。从市、 县、乡(街道)机关抽调2万多名干部,派驻到全市6600多个村(社区)实行面对面的指导,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七一”前夕,隆重表彰了 50个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和28个先进驻村指导组。实施了以“强班子、强队伍,富群众、 富集体”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富”工程。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党员干部“学科技、用科技大比武”活动和“农村青年党团员致富上网工程”。指导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达69%,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达88%,精简村干部12000多名。加大后进村整顿力度,将312个后进村纳入市委组织部重点管理范围,从县乡机关抽调2000多名干部驻村进行集中整顿。在全市推广了村务公议制、干部驻村服务周和村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对“一人兼”村干部管理监督的新办法,加强了规范化建设。
  七、大力加强街道社区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加大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印发了《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实行住社区党员“双重管理”的意见(试行)》,住社区党员“双重管理”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以“社区共建民情恳谈”为载体,建立了了解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以建设学习型社区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全市“一社区一支部”的比例达到100%,社区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有了大的改善,活力明显增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全市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广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强基兴企”工程。全市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1240家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社团、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的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进一步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向左静、 朱宁民等学习的活动,在城区开展了“党员出租车”挂牌营运。关心困难党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先后两次从市财政、市管党费中拨出100 多万元,对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党员和部分特困党员发放了慰问金。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全年共发展党员11000多名。加大了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有184名党员被劝退或除名。 认真组织推选了济宁市出席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代表。
  八、党员电教、干部信息、干部调配、老干部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市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和硬件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全市农村播放网点建点率达到90%以上。 注重发挥电化教育的作用,共播出党建新闻200 多条,党员电教专题片30多部,《金钥匙》栏目50 期。认真抓好干部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健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网络,研制开发了《济宁市委组织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市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对18个申报单位组织了检查验收。整理干部人事档案1000余卷,对收集的 2375名干部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校核和认定,对 2200名市委管理的干部和市委组织部代管干部的学历学位进行了清理检查。接收安置新疆挂职干部40人,对济宁市第一批23名援疆干部进行了考察,选派了第二批19名干部赴新疆工作。接收安置了中联部1名、陕西省5名干部来济宁市挂职。做好干部工资福利审批工作,办理了 48名科级以下人员调配、48名到龄干部离退休和173个团组401人次因公出国审查手续。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认真解决老干部“两费”等问题。
  附: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名单部 长:张振川(2003年4月离职)王顶岐(2003年4月任职)市委各部门及工青妇工作概况 87常务副部长:王应进副部长:祝爱华(女)张德芳刘仲本 张继民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