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281
颗粒名称: (1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号: G0
页数: 1
摘要: 积极推进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今后 5到10年,按照组群结构大城市的规划,济宁市区优化西城区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高品位、开放型东城区文化科技场所。
关键词: 文化理论 文化建设

内容

积极推进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今后 5到10年,按照组群结构大城市的规划,济宁市区优化西城区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高品位、开放型东城区文化科技场所。切实抓好标志性重点工程建设:建设华夏文化标志城、孔子文化广场、邹城市文化广场、济宁市会展中心、济宁市体育中心、济宁市广播电视中心、济宁市影视中心、济宁市艺术培训中心、运河博物馆、邹城市博物馆、兖州市博物馆、兖州市图书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完成孔子研究院二期工程、济宁市博物馆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快建设步伐,重点建设1至2处标志性文化设施,着力提高济宁文化设施的档次和品位。 各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 广播电视中心、博物馆等要完善设备,提高档次。省级以上社会文化先进县市区的文化馆、 图书馆要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其它县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实现县市区都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实施“知识工程”,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到2010年市图书馆藏书不少于80万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图书馆不少于40万册,其它县级图书馆不少于20万册, 乡镇建有藏书超万册的图书馆。逐步实现县级以上图书馆联网,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乡镇建有标准较高的宣传文化中心(包括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排练室、展览室、文化娱乐场或文化广场、影剧院、农民文化夜校或基层党校),社区和居民小区建有配套的文化设施,企事业单位建有完善的文化活动阵地。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