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234
颗粒名称: (11)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1
摘要: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实施公民社会公德普及教育工程,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德水平。积极创办和利用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对属地公民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公德教育。各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农村集镇要定点设置公益广告栏,运用黑板报、招贴画、标语牌等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农村街道和城市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广告;电视、广播、报刊要加大文明教……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实施公民社会公德普及教育工程,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德水平。积极创办和利用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对属地公民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公德教育。各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农村集镇要定点设置公益广告栏,运用黑板报、招贴画、标语牌等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农村街道和城市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广告;电视、广播、报刊要加大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分量,公益广告不得少于广告总量的10%。 注重青少年公德教育,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 “志愿星期六”、“青年文明号”、“手拉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道德实践活动。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修订完善和落实《济宁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乡规民约》等,深入开展“倡树时代新风,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