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226
颗粒名称: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3
摘要: 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认真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办法,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认真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办法,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通过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 各级党校、干校都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好教学工作。切实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突出抓好对青年的理论教育。积极探索和改进对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经济组织和社区、流动人员的理论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回答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各级报刊、出版、 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网站等宣传阵地,要加强理论宣传,为全市理论学习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发展。
  4.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一步明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自觉地把党的最高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机统一起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情况,紧密配合济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认真做好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十五”计划纲要发展目标上来。
  5•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落实。充分发挥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传统优势,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十五”期间,建成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基地,形成遍布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健全和完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在全市城乡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加强党史研究,运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教育。
  6. 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科普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与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 医疗卫生、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批判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各种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同 “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深入揭批“法轮功” 的邪教本质。把科普教育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重视和加强对婚嫁丧葬、民俗节日和祭祀等民事活动的引导,教育人们摒弃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开展民主法制教育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重点抓好国家公务员、 机关工作者、司法执法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民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高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性,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学校普法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把民主法制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拓宽公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居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调动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大力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安定团结。
  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好企业、农村、城市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好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离退休人员、新兴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管理教育。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方式、新机制,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要切实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大力度,增强效果。加强全市城乡阅报栏建设, 解决工人、农民看报难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9. 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创一流”的济宁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既继承传统美德,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树立济宁人的良好形象。
  10. 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赋予道德建设新的内容和时代特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觉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11.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实施公民社会公德普及教育工程,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德水平。积极创办和利用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对属地公民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公德教育。各种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农村集镇要定点设置公益广告栏,运用黑板报、招贴画、标语牌等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农村街道和城市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广告;电视、广播、报刊要加大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分量,公益广告不得少于广告总量的10%。 注重青少年公德教育,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 “志愿星期六”、“青年文明号”、“手拉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道德实践活动。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修订完善和落实《济宁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乡规民约》等,深入开展“倡树时代新风,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1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本部门、本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抓起,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结合创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机关、文明班组等活动,促进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渗透到各业务工作和人们的职业活动中。加强信用教育,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在各行各业普遍推广文明服务语言。“十五”期间,全市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有明显提高,服务质量要有明显改善。
  13.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启发引导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文明楼院”、“美在家庭”、“十星级文明户”、 “文明家庭”、“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把家庭美德建设的要求体现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