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182
颗粒名称: (三)主要目标
分类号: C912.81
页数: 1
摘要: 按照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以济兖邹曲四城市为中心,建立中心突破、轴线辐射、城乡一体、 联动发展的城市格局,使济宁市域形成不同等级、不同职能、联系密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为四级:一级为济兖邹曲复合中心即组群结构大城市;二级为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梁山等7个县城;三级为22个中心镇和重点工矿点;四级为一般镇。 到2010年,组群结构大城市人口超过150万人, 建成……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

内容

按照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以济兖邹曲四城市为中心,建立中心突破、轴线辐射、城乡一体、 联动发展的城市格局,使济宁市域形成不同等级、不同职能、联系密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为四级:一级为济兖邹曲复合中心即组群结构大城市;二级为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梁山等7个县城;三级为22个中心镇和重点工矿点;四级为一般镇。 到2010年,组群结构大城市人口超过150万人, 建成区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成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儒学文化为特色,职能分工明确、 交通方便快捷、区位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共享的现代化城市。济宁市区人口达到60万人,兖州、 邹城、曲阜三市城市人口达到90万人以上,其他 7个县城人口分别达到15-20万人,22个中心镇驻地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其他一般镇驻地人口达到1〜2万人。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人均GDP在全省位次前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均住宅面积超过2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180升,燃气普及率达到9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大气质量和噪声控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治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以文化设施为载体的多层次文化网络;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完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市民素质显著提高。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