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繁荣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141
颗粒名称: (三)繁荣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
分类号: F59
页数: 2
摘要: 繁荣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以文化、旅游、演艺、会展、传媒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体,推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富有孔孟之乡风韵和体现时代风貌的文化品牌,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集团,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性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名馆、……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业

内容

繁荣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以文化、旅游、演艺、会展、传媒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体,推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富有孔孟之乡风韵和体现时代风貌的文化品牌,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集团,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性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名馆、名园,争取启动建设“华夏文化标志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视对孔孟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完善图书、文博、科普、档案等公益事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投入、管理和运行机制。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济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济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必须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积极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新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项目。以开发建设孔孟文化旅游区为龙头,带动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微山湖风光等重点景区的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推出“孔子家乡修学游”、“华夏文化寻根游”等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形成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旅游特色。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增强竞争和创新能力,组建一批大型旅游集团,打响孔孟国际品牌,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名气做大、环境做优、实力做强。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