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137
颗粒名称: (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经济
分类号: F124
页数: 2
摘要: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战略性任务,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加速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企业改革要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改革分配制度,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高度关注衣食住行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扩……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内容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战略性任务,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加速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企业改革要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改革分配制度,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高度关注衣食住行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区服务,注重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城乡人民健康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给予困难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形成有活力、有后劲的县域发展格局。 在激发内部活力的基础上,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帮扶力度,扩大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落实改革开放试点县、试验区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用好扶持基础薄弱县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投入,加快赶超步伐。中央、省属驻济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其发展壮大,密切地企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