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127
颗粒名称: 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分类号: D05
页数: 3
摘要: 1999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济宁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奋发进取,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 党的组织 会议

内容

1999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济宁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奋发进取,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亮点增多、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 52& 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743. 5亿元,年均增长12. 2%;人均占有由6779元提高到9348元,年均增长11. 6% ;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00亿元,年均增长15. 7% ;地方财政收入由24. 3亿元增加到39. 3亿元,跃居全省第4位,年均增长17. 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 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比例不断优化,由21. 3 : 42.4 : 36. 3调整为16.4 : 45.9 : 37.7。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非农产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主体。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81 家、过亿元的21家。民营经济增势强劲,上缴税金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2.6%。传统工业改造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市高新区构筑起“一区多园”、“三级孵化”发展新格局, 我市成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一批投资几亿、几十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和科技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或启动兴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和区域竞争优势。
  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取得成效,股份制经济不断扩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如期实现,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顺利完成,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两个确保”不断巩固,“三条保障线”制度逐步完善,“五位一体、四制运作”的社会救助大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机构改革扎实推进,乡镇规模调整力度大、效果好。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医疗等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往继续扩大,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含兖矿)达到11. 4亿美元,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1.8%,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集中建成了铁路、高速公路、运河航道、抗旱防洪等一批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城市规划和公用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绿亮清”工程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8%。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89元增加到 72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73元增加到2973元。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在经济增长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科技、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岀版、文物、档案等项事业繁荣发展,兴建了广播电视中心、博物馆、 体育馆、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我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连年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对台、侨务、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入,“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连续四年“万名机关干部蹲点包村”成效显著,机关、企事业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有新的进展,党员队伍继续发展壮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党史研究取得新的成效。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有新的转变,展示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我们走过的路程很不平凡,历经了世纪交替,迎接了入世挑战,战胜了种种困难,全市呈现出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和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 凝聚着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智慧和汗水,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驻济部队和中央、省属单位及离退休老同志同心同德、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九届市委,向所有为济宁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岀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但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主要是: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外向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人均占有水平偏低;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大,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步伐不快,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一些地方财力还很薄弱;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突岀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还相当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存有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回首这几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要把济宁的事情办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牢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市上下叫响“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标准,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四句话, 先后采取一系列大动作、大举措,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源泉。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走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济宁实际的发展之路。适应新的形势,立足济宁市情,确立新的发展定位,提出并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岀问题,形成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突破牵动全局的工作格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只有牢牢坚持并不断创新这些战略思路,才能把改革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坚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疏导化解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努力提高文明程度,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尊重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实施以富民、安民、便民、利民为核心的一系列“民心工程”,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只要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能够形成推动济宁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廉政反腐败,抓作风促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团结一致干事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只要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我们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开创的局面来之不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倍加顾全大局, 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巩固发展政治经济的好形势;必须乘势而上,与时俱进,在现有的坚实基础和更高的起点上,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