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126
颗粒名称: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分类号: F124
页数: 11
摘要: 特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3年4月9日)贾万志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选举新一届市……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内容

特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3年4月9日)贾万志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选举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而奋斗。2 中共济宁年鉴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1999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济宁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奋发进取,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亮点增多、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 52& 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743. 5亿元,年均增长12. 2%;人均占有由6779元提高到9348元,年均增长11. 6% ;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00亿元,年均增长15. 7% ;地方财政收入由24. 3亿元增加到39. 3亿元,跃居全省第4位,年均增长17. 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 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比例不断优化,由21. 3 : 42.4 : 36. 3调整为16.4 : 45.9 : 37.7。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非农产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主体。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81 家、过亿元的21家。民营经济增势强劲,上缴税金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2.6%。传统工业改造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市高新区构筑起“一区多园”、“三级孵化”发展新格局, 我市成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一批投资几亿、几十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和科技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或启动兴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和区域竞争优势。
  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取得成效,股份制经济不断扩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如期实现,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顺利完成,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两个确保”不断巩固,“三条保障线”制度逐步完善,“五位一体、四制运作”的社会救助大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机构改革扎实推进,乡镇规模调整力度大、效果好。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医疗等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往继续扩大,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含兖矿)达到11. 4亿美元,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1.8%,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集中建成了铁路、高速公路、运河航道、抗旱防洪等一批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城市规划和公用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绿亮清”工程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8%。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89元增加到 72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73元增加到2973元。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在经济增长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科技、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岀版、文物、档案等项事业繁荣发展,兴建了广播电视中心、博物馆、 体育馆、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我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连年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特载 3大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对台、侨务、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入,“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连续四年“万名机关干部蹲点包村”成效显著,机关、企事业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有新的进展,党员队伍继续发展壮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党史研究取得新的成效。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有新的转变,展示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我们走过的路程很不平凡,历经了世纪交替,迎接了入世挑战,战胜了种种困难,全市呈现出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和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 凝聚着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智慧和汗水,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驻济部队和中央、省属单位及离退休老同志同心同德、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九届市委,向所有为济宁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岀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但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主要是: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外向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人均占有水平偏低;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大,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步伐不快,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一些地方财力还很薄弱;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突岀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还相当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存有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回首这几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要把济宁的事情办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牢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市上下叫响“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标准,经济不发达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四句话, 先后采取一系列大动作、大举措,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源泉。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走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济宁实际的发展之路。适应新的形势,立足济宁市情,确立新的发展定位,提出并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岀问题,形成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突破牵动全局的工作格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只有牢牢坚持并不断创新这些战略思路,才能把改革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坚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疏导化解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努力提高文明程度,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认真贯彻“两4 中共济宁年鉴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尊重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实施以富民、安民、便民、利民为核心的一系列“民心工程”,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只要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能够形成推动济宁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廉政反腐败,抓作风促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团结一致干事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只要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我们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开创的局面来之不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倍加顾全大局, 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巩固发展政治经济的好形势;必须乘势而上,与时俱进,在现有的坚实基础和更高的起点上,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始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综观全局,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城市化推动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现代化成为大势所趋,全国各地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蓬勃兴起,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别无选择地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更宽领域内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开放是时代的特征。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开拓创新的时代。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科技创新方兴未艾,体制创新步伐加快,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创新是时代的灵魂。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的时代。新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大有作为、 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济宁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用宽广眼光、战略思维谋划济宁未来,必须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市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24000元,基本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人均55000元,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加快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必须紧紧抓住的重大战略任务。
  ——经济强市到201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人均占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起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力雄厚的支柱企业群体、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辐射力较强、外向度和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工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
  —一文化名市到2010年,县市区普遍跨入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依法治市体系、文明创建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医疗卫生、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健全的文化体制、完备的文化设施、繁荣的文化市场、丰富的文化生活、发达的文化旅游业,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打造全民素质好、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全国前列的文化旅游名城。特载5——组群结构大城市以现有“三市两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市中区、任城区)为基础构建大城市。2010年,大城市框架内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50万左右,实施组织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经济布局一体化,基本建成产业支撑能力大、集聚辐射功能强、人居创业环境佳、生态园林化的现代大城市,带动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拉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今后五年,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为第一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外经外贸、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带动等项重点工作,突出济宁高新区、曲阜新区两大亮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济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确立这一目标,符合十六大精神,符合济宁实际,符合群众愿望。建设经济强市、组群结构大城市,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文化名市,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实践,创造更加殷实、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之中。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飞跃的过程。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思想解放不够,依然是制约济宁发展的突岀障碍。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我们的新目标新追求,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把解放思想提高到新境界,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实现新的思想解放,务必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那些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 革除种种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务必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切实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放手让各种促进发展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展现;务必增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上赶争”的强烈意识,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创一流”的济宁精神,知难而进,敢闯敢干,永不自满,毫不懈怠,瞄准一流目标,争创一流业绩。各级党组织富有创造力、战斗力、 凝聚力,广大共产党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们的事业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三、建设经济强市,增创发展新优势实现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坚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突破牵动全局,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全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确立我市在区域发展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强市,建成现代工业中心城市,走出一条具有济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主攻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领域,形成若干高成长性的优势产业,培植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群体。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6 中共济宁年鉴产业,重点培植壮大工程机械、医药、纺织服装、煤电化工和造纸等优势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主导产业群、支柱企业群。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建设“数字济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适应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求,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抓好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重大项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工业中心的重要支撑力量。坚持大项目带动,每年集中抓好一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充分激活各类投资主体,注重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重点项目,保持投产一批、在建一批、运作一批的良性循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关系济宁发展的长远大计。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煤炭和水资源,搞好采煤塌陷地治理。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要抓好南四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生态经济园区,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现代农业。按市场需求发展高效种植业、畜牧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快农业布局调整,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更多更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建立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扶持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标准化推动产业化,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动植物防疫监控体系,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速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的转变。培植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集中投向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项目,加快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县乡公路、大型水利、农村能源、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建设,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不断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使农民的富裕文明程度有新提高。
  (三) 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国际认证,更多地培育品牌,促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制成品岀口,提高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全方位开拓新兴市场,扶持发展一批出口创汇大户。坚持“引进来”和“走岀去”相结合,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国外市外并举,引导特载7鼓励外资重点投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汇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重组改造。整合招商资源,改进招商方式,积极运用境外上市、企业并购、产权转让等形式引进外资,注重引导我市大型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财团进行产业对接,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合作,推出一批优质国有资产让外资并购或重组。加快金融、保险、物流、旅游、中介等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在新兴领域利用外资上实现突破。举办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搭建招商平台。充分发挥济宁高新区和各类园区的优势,重点吸引一批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项目,使其尽快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
  (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区域发展中极具活力、富有潜力的经济成分,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实现量的扩展和质的提高。继续实施强乡强村强企业“三强带动”和“十百千”工程,支持经济强乡镇、强村居加快发展,鼓励有基础、 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投资参股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领域,通过上市融资和资本运营膨胀规模,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的中小企业群体。
  优化政策、政务、法制、舆论环境,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金融贷款、规费标准、税收管理、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和公平竞争。搞好各类园区建设,促进民营经济聚集发展。
  (五)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组,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股本结构优化,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植壮大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做好困难企业的调整、重组和脱困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营运机制,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企业评价体系。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六)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战略性任务,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加速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企业改革要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改革分配制度,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高度关注衣食住行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区服务,注重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城乡人民健康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给予困难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形成有活力、有后劲的县域发展格局。 在激发内部活力的基础上,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帮扶力度,扩大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落实改革开放试点县、试验区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用好扶持基础薄弱县经济发展专项8 中共济宁年鉴资金,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投入,加快赶超步伐。中央、省属驻济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其发展壮大,密切地企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四、培育文化名市,建设现代文明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以建设文化名市为抓手,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较强民主法制观念的时代新人,塑造社会风气良好、公共秩序井然、生活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实现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精神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积极推进“诚信济宁”建设,把诚信意识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之中,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务实,广泛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时代新风、争做文明公民”和建设文明社区、街道、家庭等特色鲜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 加快科教兴市步伐科教兴市,根本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制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专利发明。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合发展高等教育,创建综合性济宁学院。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职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老年教育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加大各类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三) 繁荣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以文化、旅游、演艺、会展、传媒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群体,推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富有孔孟之乡风韵和体现时代风貌的文化品牌,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集团,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性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名馆、名园,争取启动建设“华夏文化标志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视对孔孟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完善图书、文博、科普、档案等公益事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投入、管理和运行机制。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济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济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必须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积极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新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项目。以开发建设孔孟文化旅游区为龙头,带动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微山湖风光等重点景区的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推出“孔子家乡修学游”、“华夏文化寻根游”等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形成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旅游特色。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增强竞争和创新能力,组建一批大型旅游集团,打响孔孟国际品特载 9牌,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名气做大、环境做优、实力做强。
  (四)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巩固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 做好对台工作,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区居民自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体系,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提高依法治市的水平。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五) 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完善并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视信访工作,实行重心下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禁止非法宗教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控制能力,防止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五、构建组群结构大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强弱、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已成为新趋势新热点。我市城市化已步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要按照“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的思路,着力构建组群结构大城市,拉动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规划确立组群结构大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定位规约着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走向。建设组群结构大城市,扭转中心城市辐射拉动力不强的局面,打破长期影响我市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聚集优势产业,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发挥区位、产业、资源、品牌、交通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城市间功能分区定位,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各功能区根据现有基础、优势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科学构筑产业框架。大学城、科技城、 会展中心等大型科研文教设施集中设置,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信息业、物流商贸、居民住宅合理聚集,塑造具有城市个性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构建组群结构大城市框架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四大板块(三市两区)支撑、 两大亮点(济宁高新区、曲阜新区)牵动、组群结构布局”的大城市框架。曲阜新区和济宁高新区,是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要强力投入,快速突进,高起点发展。曲阜新区从编制规划抓起,以基础设施和重大文教项目起步,加快启动建设,努力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区。 济宁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的创新基地,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要乘势而上,真正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创业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 加快建设城市间的快速公路交通网,尽快开工建设济宁至曲阜新区快速干道,适时建设环城轻轨交通,积极筹建济宁新机场和运河港,形成立体、开放、快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实施大纵深绿化, 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创建适宜创业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县城10 中共济宁年鉴和中心镇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化整体水平。
  高水平高效能经营管理城市把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城市传统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运作,以城聚财,以城兴城。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经营。凡有收费机制或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都要积极吸纳企业、民间和外资进入。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组建城市综合执法机构,依法改进城市管理。实施新一轮城市建设“绿亮清”工程,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主干道、广场、 公共绿地、精品建筑。整治市容市貌,创建文明整洁的城市环境。
  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岀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 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蓬勃朝气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落实好“两项”待遇,更多地关心照顾老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领导班子整体优势。 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同志,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旺盛的生机和坚强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着眼于抓基层强基础,提高整体素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坚持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认真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方式,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做好新型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拓宽党的工作覆盖面。继续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党的建设,注重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工作的开展。重点做好在工人、 农民、知识分了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积特载 11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方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从政行为;加大办案力度,严惩腐败分子;狠刹各种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拒腐防变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力度,强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道德操守,管得住自己,经得住考验,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根本,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形象。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真抓实干、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要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思想作风、 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多地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促进政风、社会风气的好转,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和扎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济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一代代勤劳朴实的人民在这里创造了无数推动社会进步的奇迹,孕育出底蕴丰厚、辉煌灿烂的文化,孔孟之乡这片热土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今天,新世纪的宏伟目标鼓舞着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崇高的历史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