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德治村”气象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035
颗粒名称: 四、“以德治村”气象新
分类号: D035.1
页数: 1
摘要: 按照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号召,村党支部提出了“以德治村”的口号。这项活动花钱不多,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弘扬了传统美德,树立了正气。多年来,村里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也没出现过上访案件。为落实“以德治村”,村党支部注重抓典型带动,其中有三件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村里有一个开油坊的李某,年收入10万元以上,是村里有名的能人。李某曾因盗窃入狱 3年,刑满释放后整日游手好闲,东溜西逛,无所事事。一些村民也对他冷嘲热讽,白眼相待,使李某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由于推行“以德治村”,村里风气明显改善,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全村上下形成了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行政工作 管理体制

内容

按照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号召,村党支部提出了“以德治村”的口号。村里已经连续三年评选“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 每年村里为他们披红戴花,照相留念,敲锣打鼓把奖状、奖品送到家中。这项活动花钱不多,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弘扬了传统美德,树立了正气。多年来,村里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也没出现过上访案件。为落实“以德治村”,村党支部注重抓典型带动,其中有三件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为了让17位孤寡老人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村里出资为他们盖起了 10间瓦房,集体供养,每月给每位老人10元零花钱,每年给450斤细粮,夏季、冬季各做一套衣服,不愿意要的给钱,逢年过节由村干部带着礼物去看望。80岁的老人王辉俭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没儿没女,连近亲都没有,村里每天出3元钱,雇村民宋常礼日夜照顾他,使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这位被医院诊断活不过1个月的老人,竟奇迹般地活了半年多,老人临终时,抓住村干部的手,已经说不出话来,眼睛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村里的孤儿宋裴勇、宋国防兄弟俩,六年前父母不在时,一个只有 10岁,一个只有5岁,面对这两个不幸的孩子,村里免除了统筹提留,帮助两个孩子成为希望工程救助对象,所在学校的书费、学杂费等全免。现在一个孩子初中毕业后,在县城某家电商店工作,另一个孩子在上小学。村里有一个开油坊的李某,年收入10万元以上,是村里有名的能人。说起他的发家史,正是“以德治村”的功劳。李某曾因盗窃入狱 3年,刑满释放后整日游手好闲,东溜西逛,无所事事。一些村民也对他冷嘲热讽,白眼相待,使李某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村党支部为挽救他,多次找他谈心、谈人生、 谈理想、谈家庭、谈社会,开始时他满怀敌意,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加,他慢慢地树立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村党支部帮他筹资盖起了4间瓦房,把电架到他家大门口,资助他开起了油坊。他没黑没白拼命地干,不但是经济上富了 ,还热心公益事业, 被村里聘为村民议事会成员。
  由于推行“以德治村”,村里风气明显改善,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全村上下形成了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