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村级工作月报制度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004
颗粒名称: 二、以村级工作月报制度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分类号: D035.1
页数: 1
摘要: 为调动镇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转变作风,合理优化配置镇机关部门的干部,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拿出55个工作岗位,10个重点村岗位,在全镇250多名机关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中层干部安排以后,对一般干部按照双向选择办法,安排工作岗位。这次竞争上岗,有15名中层干部落聘。
关键词: 行政工作 管理体制

内容

为调动镇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转变作风,合理优化配置镇机关部门的干部,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拿出55个工作岗位,10个重点村岗位,在全镇250多名机关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先是自荐,参加竞争的机关干部都要填写自荐表,在自荐的基础上,镇党委组成了专门的班子对每个岗位上自荐的干部从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群众威信、思想道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考察后向党委汇报,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拿出人员安排的初步方案,进行张榜公布,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对群众反映有意见的待安排人员,再进一步考察,确保用准人、用好人。中层干部安排以后,对一般干部按照双向选择办法,安排工作岗位。这次竞争上岗,有15名中层干部落聘。通过竞争上岗,优化了干部的群体能力结构,极大地激发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有作为才有地位在广大干部中形成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村级工作月报制度的推行,形成了干部作风转变的制约机制。村级工作月报反映上来的问题,哪个部门、哪个人去解决都很具体。做到责任分层, 具体到部门、到人。如果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月报表就会反映出来,这样就逼着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去解决,切实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不铺下身子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干部群众就会有意见。党委、政府也能及时掌握问题解决情况和群众的满意程度,对责任部门和个人进行及时调度,促其尽快解决问题。村级工作月报制度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二是彻底解决了各单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相互踢皮球的不良工作作风。
  三是真正做到了为村级工作排忧解难,使农村各种矛盾、治安隐患和信访隐患得到了及时化解, 把各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村级工作月报制不仅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而且成为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民情通道。
  四是较好地调动了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
  五是促进了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六是在全镇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全镇上下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极大地鼓舞、提高了镇村两级面对矛盾、化解矛盾的勇气和能力,树立了镇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改善了干群关系。
  七是在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通过村级工作月报制这种有效形式,拉网式地了解问题、据情分析问题,切实拿出措施,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各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2001年1—2月份各村上报的1000多件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乱村得到了治理,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化解,制约镇村两级工作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同样得到了较好地解决。村级班子软、弱、散的问题,财务混乱、村庄规划、承包合同纠纷、社会治安隐患及信访隐患等问题得以较好地解决。有28个三类班子转为二类班子,有11个二类班子转为一类班子。全镇未完成村庄规划的村32个,通过治理有28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任务。10个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村,得到了清理规范,规范了各村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调处各类承包合同纠纷600余起。夏、秋两季征购任务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镇党委、政府在抓稳定的同时,腾出精力抓发展,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9个,资金达8100多万元。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8个, 到位资金3090万元,特别是积极与北京中关村金讯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广阔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并联合成立了金利达有限责任分公司,在北京中关村进行了企业注册。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