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镇成立后,镇党委即在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进村入户调研活动, 镇里统一制作了村情排查摸底意见表,要求机关干部摸清每个村的班子建设状况及存在的困扰村级工作的问题。为期一周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下基层调查活动结束后,针对摸上来的1000余个问题, 组成了专门班子进行梳理排队。经过梳理归类,排查出一类班子18个,二类班子22个,三类班子32 个。排查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村班子不健全,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二是个别村的干部作风不民主,处事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三是部分村财务不清、账目混乱,宅基地纠纷多,坑塘、沟堤承包合同管理混乱;四是大部分村“三提五统”尾欠数量大。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使群众与群众之间产生了攀比心理、群众与干部之间产生了对立情绪、干部与干部之间滋生了相互不信任思想,这些都是影响村级班子建设及村级工作的症结。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就是村级工作程序不规范, 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必须抓好规范村级工作程序。如何抓好农村工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既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文件, 也不能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上级政策与喻屯镇的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探索出切合实际的村级工作新路子。针对镇工作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为使上情下达,民意上传,下达上传的渠道不梗阻,使村级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镇党委于2001年2月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村级工作月报制度,以村级工作月报制为载体,建立起村级工作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一是察民情、听民意,认真填写村级工作月报表包村的机关干部在进农户听民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参加村两委会议,把村里本月所做的工作、给群众应解决的问题,分出问题轻重缓急。对本月需要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村级工作月报表》上,并注明哪些问题是村里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包村干部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管区解决的, 哪些问题是镇直有关部门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的,做到责任分层,任务明确,有效地解决了工作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二是强化领导,梳理分类,据情分析村级月报工作各村的村级工作月报表每月1号上报镇村级月报工作办公室,对各村通过月报表反映上来的情况,月报工作办公室召开办公室成员会议,进行梳理分类,归口办理,责任到部门、到人,并定期向党政联席会汇报。每月5号召开村支部书记、管区总支书记和镇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并建立了制度。例会上,把本月各村需要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明确到部门到人。使每项工作都由专人负责、由部门解决,并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三是搞好监督,抓好管理,建立村级工作月报回执制度对于上月村级月报上报需要完成的工作及解决的问题,各村要将完成情况,办理结果及群众的满意程度填写在镇统一印制的村级工作月报回执单上。回执单上要有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包括当事人本人的签名,每月5日例会召开时, 报村级工作月报办公室。做到及时、真实地反映情况,以便镇党委、政府搞好调度,确保各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让群众满意。为进一步规范村级月报工作,村级工作月报表及回执单一并存入档案,做到专人管理,以备后查,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月报制, 切实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操作运行机制。
四是调研分析,督导落实,建立村级工作月报调研督导联系点制度镇党委、政府规定每月的 21日为无会日,从党政班子成员到机关干部每月的21日全部深入到所包联系点调研督导工作,及时、准确地督导各村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报镇党委、政府;每月的25号再次深入各村联系点,及时、 真实地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不出管区,大事不岀镇”,使每项工作及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落实、有回音,达到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