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摸底,掌握各支部班子的真实情况。按照 “好班子、好路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机制”五个好的目标要求,2001年3月份,党工委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各村,重点调查村班子的年龄结构、工作能力、 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程度。通过走访调查、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办事处的所有25个村进行全面调查, 目的在于看各村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班子成员之间是否团结,是否有好的发展思路,支部班子是否有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是否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根据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对25个村进行了分类排队,逐个分析,号症把脉, 找准各村的强项及弱点,也为党工委找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切入点,以便对症下药,抓好各类班子的转换升级。对白屯等8个强班子,引导他们在大胆创新、干出业绩等方面做文章,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许多村支部带领村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 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把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益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对于13个中间状态的班子, 党工委、办事处通过举办村干部培训班等方式,着力解决他们“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服务中树形象,从点滴中树威信,逐步增强班子成员的办事能力。黄庄村的主干道是土路,虽然村两委多次计划整修, 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计划多次搁浅,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逐渐降低。经过培训学习,班子成员的责任心强了。经多方协调,用煤渣铺好村里的主干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现象得到了改变,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通过这件小事,村两委成员重新找回了自信,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也明显增强。对于干群关系紧张、党员关系紧张、 关系难以摆布、一时在本村难以找到合适人选的村,党工委根据区委组织部59号文件精神,从机关干部当中抽调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并让他们与机关完全脱钩,吃住在村,使之完全等同于一名本村村民。 他们到村任职后,切实把自己当成本村的一员,同群众一起拉家常,谈工作,群众逐渐接受并认可了新的村支部,村里的局势也随之稳定。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党工委牢牢把住了入口和出口。对党员及村民代表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 党工委与其进行谈话,既提出批评,又予以鼓励,促其努力工作,迎头赶上。对长期不参加“党员活动日”活动或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坚决予以除名。由于党工委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街道广大党员都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执行和宣传党的政策的带头人,科技致富的领先人,热心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户中,党员占83%;在农村科技致富带头户中,党员达到了 66%;在精神文明建设“七户” 评选中,党员已达72%。 一年来,已有4个2类班子转化成1类班子,有3个3类班子转化成2类班子。街道一类班子已有18个,占总数的72%;中间状态的班子还有7个,占总数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