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水泥厂广大党员始终是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队伍,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都留着广大党员奋斗的足迹和烙印。但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加之国家建材业迅速膨胀,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经济形势异常严峻。进则存,退则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救亡图存,再谋发展,摆在了厂党组织面前。针对个别党支部在抓党员教育管理上认识不到位,方法不适应;少数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精神状态不佳,党性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党员落后于一般群众,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贪图安逸,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等问题,厂党委及时召开班子会、部门负责人会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座谈会,学文件、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反复酝酿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新形势,给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单靠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才能克服困难,健康发展。而党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 厂党委认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是保证党员发挥先锋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为此,确立了以党员为带动,以职工为主体,以党支部(科室) 为活动载体的运作格局。本着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范运作机制。
一是目标责任机制制定了党员“四、九、四” 行为准则。“四”是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党性,反对派性;二是坚持民主、集体决策;三是有事同群众商量;四是关心群众生活。“九”是九条标准:一是一心为众,不谋私利;二是勤奋工作,不图报酬;三是作风正派,忠诚老实;四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五是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六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七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八是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九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四”是四个条件:一是与厂党组织保持一致;二是按时完成任务;三是带动好周围职工;四是敢于大胆处理,抵制错误。
二是组织保证机制建立了厂党委统一领导, 党支部实施考核,党小组具体操作,党员广泛参与, 职工群众评议,全过程公开的规范运作机制,形成了严密的组织分工,有效的监督审查,纵到底,横到边的一体化组织保证机制。
三是落实考核机制对“四、九、四”行为准则进行了量化分解,实行百分制考核。坚持每个党员一张卡,从思想、学习、安全生产、指标完成、遵纪守法、义务奉献等六个方面定量、定性一条龙考核,得分多少一目了然,党小组一天一汇报,党支部旬检查,月通报,党委一季一考核,年终一总评。从而, 使每一名党员心里有目标,肩上有担子,身上有责任,增强了党员的荣辱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形成了党员自觉评议,党员之间互评,职工群众参与,生动活泼,扎实有效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激励奖惩机制对考核评比优秀者,实行年度披红戴花,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对活动不正常、效果不明显的取消党支部及党员的各类先进评比资格,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其找出症结,制定赶超措施,明确努力方向,限期赶上。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的落实,激励了全厂党员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率先垂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厂党委在进行系列党建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科室骨干到河南南街村、大宇水泥厂、孔繁森纪念馆等地进行爱国、爱厂、爱社会主义参观学习,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一系列党建活动为载体, 激发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用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令人自醒、自警、自励的“老三篇”激励企业党员及全体员工的斗志,充实广大员工的头脑,努力塑造了主人翁意识,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注入了活力和生机。2001年,厂党委被中共济宁市委、任城区委分别授予“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幅度提高,呈现出了现代化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党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有了发挥带头作用的用武之地广大党员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01年6月份,由于天气闷热,部分采石工人因中暑等原因请假,一度影响了石料供应。党员干部迅即到位,挥汗如雨,一连坚持三天义务采石供应生产急需,不仅没影响生产,而且使请假的职工大受感动,该歇班的不歇了,需要请假的不再提了,确保了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转。年设计生产能力 40万吨的水泥厂,在2001年生产水泥41.2万吨, 创历史最高纪录。目前,在党员模范作用的带动下,义务劳动已在全厂蔚然成风,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难点、硬骨头,而且调动了全厂员工的积极性,密切了党员干部与职工的关系,企业向心力得到升华。2001年党员平均义务劳动时间人均450 小时以上。
二是基层支部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发动机9 个基层支部针对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党员的先锋队作用,在各自不同岗位上创下了非凡业绩。生产车间支部2001年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各主机台时产量同步提高2 - 3 吨以上,等于新上了一条10万吨流水线。科室党支部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织技术攻关小组、 支部及职工相互之间开展发明创造、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设备技术科攻关小组先后研制了 FFC细式防尘反击破碎机、原燃材料自动均化车、 200型螺旋篦板等三项国内空白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新技术的应用使水泥年产量增加12万吨,日节电3360度。化验室支部与生产科支部联合组成QC攻关小组,研制开发的425#等级“道路专用水泥”、325#等级“快硬水泥”、425#等级“中热水泥”及525#等级“膨胀水泥” 等7种特种水泥。其中三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四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投资2750万元新上的新型建材墙体材料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营。1999年以来连续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IS09002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产品畅销于苏、鲁、豫、皖四省二十余座城市。 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被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被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