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体会和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864
颗粒名称: 二、主要体会和经验
分类号: D267
页数: 1
摘要: (一) 巩固战斗堡垒,必须抓好村支部的自身建设为把父老乡亲领上致富路,村党支部成员走街串户,调查研究。讨论探索的中心问题,就是帮助群众选好致富的路子,把全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搞上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党支部郑重承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富。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确实做到做给群众看,在全村树立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农村建设

内容

(一) 巩固战斗堡垒,必须抓好村支部的自身建设为把父老乡亲领上致富路,村党支部成员走街串户,调查研究。讨论探索的中心问题,就是帮助群众选好致富的路子,把全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搞上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党支部郑重承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富。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只有把自身建设搞好了,说话才能有人听,干部才能有威信,事情才能办得好。于是村支部“约法三章”:要求支部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全村群众做到的,党员和村干部首先做到。确实做到做给群众看,在全村树立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
  (二) 提高村民素质,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使村党支部认识到:要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村里组织开展了评选 “五好家庭”、“好婆婆”和“好媳妇”活动,敲锣打鼓为120户“五好家庭”挂上了荣誉牌,还为评出的 “好婆婆”、“好媳妇”披红戴花。全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在移风易俗方面,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进行俭办。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就可节约资金十几万元。 这一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村里建起了万册书库房、科技夜校、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和青年民兵之家等学习娱乐场所。农闲时节,每天晚上都有许多群众来这里学习、娱乐。村里成立了民主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凡村里重大事情都要集体讨论决定,对财务收支、经济承包、农民负担、宅基地划分、土地调整、电费收缴、计划生育等工作,每季度张榜公布一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 强化服务理念,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 办不好的事情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村党支部依据本村实际,提出了“抓特色、 扩棚菜、建园区、活流通”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台了 《关于加快高庄村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内容涉及:凡养猪百头、兔千只、鸡五千只以上的农户,由村里担保贴息贷款一万元;凡发展经济作物连片种植100亩的地块,村里出资打一眼机井,并配齐水利设施;对自愿到园区搞规模养殖的大户和发展大棚的农户,由村里统一划拨调整土地。对建棚所需农膜、化肥、种子、农药由集体统一购买,统一供给, 产品由集体统一联系销售。村里先后投资24万元,架设了农电线路。为解决想致富、缺技术的困难,多次请科技人员来村现场传授生产技术,及时对群众进行指导。为引进良种、技术,多次去省农科院、省种子研究所等10几家科研单位及一些大专院校联系洽谈。2001年3月,通过洽谈,与浙江天台县长毛兔养殖基地在高庄村联合办起了万只长毛兔养殖场,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为搞活流通,村里投资10多万元,历时两个月,拆迁房屋近 50间,高标准地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600多个摊位的农贸市场,恢复了中断40年的古集,拉动了全村经贸发展。2001年底,全村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400亩,发展大中拱棚213个,家庭养殖户发展到460户。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 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24万元,村公共积累达到 187.8万元。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