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措施促进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829
颗粒名称: 二、强化措施促进发展
分类号: D267
页数: 1
摘要: 路子选准了,目标确定了,关键是怎样抓落实。村支部一班人认为,要建大棚,必须有规模,大规模才有大效益,要干就要干大的。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群情振奋,奋战三个月,建成全县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有目标才有精神,有精神才有干劲,三个月全村共建造大棚1200亩。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于是,大家在棚内大搞蔬菜产品更新,种上了洋香瓜、樱桃西红柿、草莓、彩椒,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且价格高出西红柿十几倍,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又有所高涨。村里试种成功的“洋香瓜—西红柿—洋香瓜”,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力争年内建成最大的洋香瓜种植基地。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党建发展

内容

路子选准了,目标确定了,关键是怎样抓落实。 村支部一班人认为,要建大棚,必须有规模,大规模才有大效益,要干就要干大的。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群情振奋,奋战三个月,建成全县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有目标才有精神,有精神才有干劲,三个月全村共建造大棚1200亩。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抓宣传发动配合全镇上半年产业结构调整宣传活动,每家每户都发放了明白纸和《致全村群众的一封信》,广造舆论、大造声势。其次,村支部、镇包村干部和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同志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再次,先后组织村民小组长及部分党员干部参加蔬菜技术讲座和各类技术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群众从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
  二是开展算账对比把种粮和种菜从经济收入上比较分析,算给群众看,讲给群众听,通过算账分析,一亩地单纯种粮食每年纯收入只有二百多元,改种大棚菜可收入上万元,种菜是种粮食效益的几十倍,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群众沸腾了,算账对比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三是抓典型带动党员程清爱因种植大棚菜较早,种植大棚菜与种植粮食作物的效益,他最有发言权。听到村里要大规模发展大棚,他第一个站出来向群众谈大棚致富的经验和心得,动员群众早种、快种。另外,在大棚种植上,村干部带头报名, 典型带动显威力,全村发动起来了。
  四是抓政策扶持镇党委、政府对建大棚给予资金扶持。每新建一个大棚,镇里贴息贷款3—5 千元,第一年免去建棚所占耕地的一切负担费用, 县委办公室与镇党委政府帮助协调贷款5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是抓统一建设为使全村大棚菜种植规模连片发展,在土地调整方面,采用“倒租反包”的方式形成大棚种植区。在开挖建设上,村里从本地及天津等地联系了七台挖掘机,按照统一布局、统一规格进行昼夜作业,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苦战三个月,共抬高地面1200亩用来建棚,挖出水面池子 800亩用来搞水产养殖,走上棚下渔的路子。
  六是抓科技推动为解决技术问题,村里从寿光高薪聘请了蔬菜专家长期驻村进行每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培训班,村里还和农技人员定期进行研究大棚种植的技术难题。
  七是推广蔬菜新品种由于种植西红柿面积增多,致使西红柿价格下滑,影响了农民经济收入, 有时不赚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村支部一班人围绕蔬菜品种更新作文章,集思广益,谈想法,作对比,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市场和蔬菜发展方向。认为,只有发展名优特稀品种、发展反季节蔬菜,才能占领市场,才能较大地增加经济效益,农民才有种菜的劲头和奔头。于是,大家在棚内大搞蔬菜产品更新,种上了洋香瓜、樱桃西红柿、草莓、彩椒,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且价格高出西红柿十几倍,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又有所高涨。村里试种成功的“洋香瓜—西红柿—洋香瓜”,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力争年内建成最大的洋香瓜种植基地。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