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高素质入手抓党的建设任城区接庄镇党委书记任卫华接庄镇党委下设8 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 2013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480名,占农村人口的 2.2%。 2001 年,镇党委在任城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六好”乡镇标准和区委《关于加强镇 (街道)党委建设的意见》,立足实际,强化措施,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全镇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起色。
一、强化措施,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一年来,镇党委按照区委《关于加强镇(街道) 党委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六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在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精心组织,强化措施,采取学、查、改并行,以学促进,以查促改的方法,保证了全镇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稳步深入,卓有成效。有的村以“学教”活动为契机,明确了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有的村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自觉性;有的村干部增强了宗旨意识,积极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用实际行动实践了 “三个代表”,得到了村民的称赞。
为提高机关干部思想素质,镇党委注重理论学习,健全完善了机关干部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利用每周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行两个小时的集中学习,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共同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在作风建设上,镇党委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 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每个成员都要写出发言提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了误会,加深了理解,沟通了感情,加强了团结。同时开展干部到村月报制度,采取包保责任制,把全镇20个科级干部分派到村,定期深入到所包村搞调研,及时掌握各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每月开一次调度会,由科级干部汇报各自的调研情况,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党委研究,统一制订措施加以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地控制了上访案件的发生,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二、注重村级组织建设,为村级班子强筋壮骨(一)为各村分类别、定目标年初,镇党委为了切实掌握每个村的具体情况,把全镇20个科级干部分配到村,实行包保责任制,要求科级干部定时深入到村,通过走访、调查等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所包村把脉问诊,详细了解各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工农村党建443作情况。根据掌握的情况,把全镇44个村分为好、 中、差三种类别,帮助各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各村制订计划,提出要求。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创建“五好村”活动。镇党委按照各村的不同情况,为各村制订具体目标,为各村压了担子,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干劲。全镇“五好村”合格率达到了 67.4% 。
(二) 健全组织,搞好协调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镇党委针对郑庄等班子不健全的村,安排组织、 民政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村,排查摸底,采取三推一选的方法,再由各村推荐可靠人选,综合调查情况报请镇党委批准,确定预备候选人,提交村党员大会通过,选出评委,再让候选人发表演说,根据群众推荐的票数和演讲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估, 确定正式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选举通过,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体现了广大党员的意志和群众意愿,真正选出了群众信任、党员信赖、代表群众利益、具有拼搏意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到村班子里来,另外,采取专兼职形式,健全了村级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组织。根绝了一年无班子,村中无人管的现象。针对蔡庄、东贯两委班子不协调的状况,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到村,找准两委矛盾的焦点问题,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让两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多多进行接触,多多增进了解,相互看到了对方工作的成绩,消除了误会,加强了团结,鼓足了干劲,明确了职责,增强了村两委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为给后进村培养后备人才,镇党委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四次, 并多方筹措资金,从每个后进村中选派一名学员到区委党校或农广校学习,为后进村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做到了后继有人。
(三) 建章立制,规范村级管理在建章立制上,镇党委要求各村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健全党支部任期目标和各项制度,并制作成高标准板面,悬挂上墙。对于党的“三会一课”,党委都有针对性地制订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办法下发到各村, 供各村参考,定期由组织、纪检、审计等部门深入各村检查“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和村民政务公开制度、 民主理财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落实情况。对流于形式或不按时开展活动的,全镇通报批评。每次检查都作了量化纪录,针对各村的工作情况打分评比,年终汇总,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这种方式,给各村增加了压力,增强了依法行政、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自觉性,真正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严格入党程序,抓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严格了入党程序,坚持了公示制和“双推一考”。年初,镇党委要求各村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党员发展做到资料齐全、重点突出、写实簿填写规范。 对发展党员不按程序,党员反映强烈的,镇党委安排组织、纪检部门深入调查核实,做到有落实、有回音,让党员心服口服。2001年,全镇共发展党员88 名。
另外,镇党委利用全国上下开展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之际,组织全镇党员到镇集中学习8 次,先后5次聘请市、区党校的老教授来镇作辅导, 针对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学习WTO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增强了党员干部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依法治村的自觉性。为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镇党委注重了党员电化教育,在已建有五个电化教育站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后袁、姜庄等七个电化教育点,为党员在村集中收看、集中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镇党委还安排每个村支部至少订购《支部生活》两份、《党员干部之友》一份,各村的预备党员、积极分子自费订一份《支部生活》, 为党员自学提供了教材。444中共济宁年鉴全方位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任城区二十里铺镇党委书记杜庆节二十里铺镇设4个管区,53个行政村,4.6万人,7.5万亩耕地。镇党委下设7个党总支,7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53个,企业、镇直部门、教育卫生等系统设党支部17个。全镇共有党员1885名,其中:农民党员1451名,占党员总数的77%,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2%。在53个农村党支部中,一类班子35个,占总数的66% ;二类班子16个,占总数的30% ;三类班子2个,占总数的4%。
一、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的建立在新形势下,镇党委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问题,在下大力气抓好改革用人机制、强化学习教育培训的同时,在全镇各村全面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
首先,镇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 《廿里铺镇关于在全镇开展对村级党员干部进行评议的意见》。然后,根据《意见》要求,成立了村级党员干部民主评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每年两次的评议和评议后的组织处理。参加评议的人员,要求有全体党员和占每个支部党员人数一半的村民代表。评议的对象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及全体共产党员。评议的方法共分三步进行。 一是评议前,由党委举办培训班,对村干部和参加评议的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培训,讲清评议的目的、 意义、要求和方法、步骤,使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掌握政策,认真评议。二是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每个村干部分别向参评党员及群众代表作述职报告,参评代表认真讨论村两委的工作报告及每个成员的述职报告,然后分别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议出每个村干部是否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三是评议完村干部后对全体党员进行评议。 党员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为了保证评议的真实、公正、公平,每次评议,党委抽出得力干部对各个支部进行指导帮助,确保评议工作认真、规范,避免走过场。半年和年底各评议一次。 评议的内容主要有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评议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政绩、报酬等紧密挂钩。 评议工作结束后,由评议工作办公室负责向参评代表公布每个党员干部的评议结果,对评议出的优秀者,披红戴花照相上党员干部形象公示栏。激励先进,让群众学有榜样。对评议岀的不称职干部和不合格党员,由党委视情节分别给予谈话或诫勉组织处理。同时把不称职干部、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情况也及时反馈给参评代表。
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的成效民主评议党员干部一年多来,收到了四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每次评议,各村会议室都是座无虚席。
二是党员干部有了压力感,作风明显好转面对面地与村民交流,接受村民监督,倾听村民对自己是否称职或合格的评议,全镇党员干部普遍感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村干部在向村民述职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官”是村民选的,“权”是村民给的,自己必须很好地为村民服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村民监督。不少党员干部主动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评议以来,各村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01年,全镇党员干部共为群众解决吃水、行路、入学、看病、浇地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300多件,1100多名农村党员成了帮扶群众的带头户,占党员总数的77%。 90%以上的村干部被评为优秀或称职。
三是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民主评议多了群众这双眼睛,使基层干部想问题、做农村党建445决策、办事情时时时想着政策,想着法律,想着群众,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和决策失误。结合评议, 二十里铺镇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党员干部十带头”和“四争一带”活动,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不少群众议论说:“评议真管用,多年没办成的事,通过评议解决了,真是没想到。” 2001年,全镇共调整充实村两委成员33人,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5起,处理党员干部5人,全镇村两委班子健全率已达98%;三类班子下降到4%;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去年夏季小麦冻害干旱造成减产二成以上,可全镇 300万公斤夏季三提五统任务,只一星期就顺利完成了。不少村干部都反映说工作从来没有现在这样顺手、省心。
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过去靠上级检查各项指标看政绩的考核方式,容易滋长村干部追求短期行为,只顾指标数量,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本村实际。 民主评议活动的开展,使村干部改变了只顾上不顾下的虚假浮夸作风,使他们更加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架起了干部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党员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加大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不应有的猜疑与误会,增加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理解与支持。民主评议活动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为了不负群众重托,加大力度抓调整,尽职尽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过去一年中,全镇新发展温室大棚300多个,订单农业2000 多亩,引进个体私营经济8家,注册资金3000多万元,新增种养大户100多户,新增税收200多万元, 正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跨越。干群关系的融洽, 使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全镇没有一人染指“法轮功”,没有发生一例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案件,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信访工作'三无'乡镇”,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党建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任城区南张镇党委书记赵永和南张镇现有人口 4.9 万人,54个行政村,1个二级党委,72个党支部, 其中农村党总支5个,党支部54个。2001年,镇党委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坚持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 建设等各种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坚持搞好党员活动日和支部书记例会日活动,务实拼搏,团结奋进, 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40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8元,位居全市三十强乡镇前列,获任城区两个文明考核第二名。
南张镇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是:一、抓队伍建设,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镇党委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和 “五个好”的要求,把全镇农村党支部班子分类排队。采取“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对全镇54个村级党支部分类指导,帮促转化,突出抓好后进班子的整顿、提高,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对一类村着眼于一个 “严”字,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鼓励他们冒尖,夺红旗,创一流;对二类村着眼于一个“促” 字,强化目标管理,促其向先进转变。对支部书记选配,镇党委采取了“选、返、留、免、挂、任、联”等多种工作措施。“选”就是通过村内党员选举,选出一个真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好书记;“返”就是请本村在外单位或其它地方工作的优秀党员返村任职;“留”就是让年龄虽已偏大或已退休但威信仍高、政绩突出的老支部书记继续留任;“免”就是对446中共济宁年鉴那些工作不负责,能力平庸,群众反映强烈的支部书记或支部成员,痛下决心,该免的免,该降的降, 该调的调,该换的换;“挂”就是对暂没有合适人选的村,采取镇派挂职书记的办法;“任”就是对那些没有合适人选,一个时期内又难以培养出后备干部的村,镇党委下派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联”就是把弱小的村支部与附近的强村联合,成立“党总支”。如,于家村虽小,但家庭宗派观念严重,支部班子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又无法选举出合适的党支部班子。镇党委就将其与附近的翟家村联合成立了“双家党总支”,让翟家村支部书记兼任总支书记,缓解了于家村的宗派矛盾,该村各项工作已走上了正轨。2001年,通过上述方式,采取因村而宜,一事一议的办法,共整顿农村党支部班子9个, 调整班子成员15人,有6名镇机关干部、1名区机关干部到村兼职或任职。
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本地、外地党员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镇党委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立专门班子,对全镇42家私营企业摸底调查,并于2001 年7月27日,成立了全区第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党支部——振宇大市场党支部,现在已有3家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了党支部。
二、抓素质提高,解决能够办事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各项活动为载体, 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保证,镇党委加大了对农村党员、特别是支部班子成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为民办事的本领。
抓政治学习,树立正气按照区委统一部署, 在全镇认真开展了镇、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请专家教授作辅导,建立学习园地, 交流学习心得,自我剖析,开展“进百姓门、问百姓事、知百姓情、释百姓疑”的活动,深刻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转变作风,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支部书记例会日、党员活动日,按照按时准时、内容充实、长期坚持的原则,每月5日按时召开,雷打不动。提前列出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采取观看录像、专题讨论、参观学习、座谈交心、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党员、特别是班子成员,及时了解党的方针路线和党委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为民办事的能力。
抓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南张实际,制订了村干部两个文明考核制度、税收奖励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让支部班子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有些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难以找到合适人选任党支部书记的问题,镇党委统一了认识,把党员发展问题提高到政治的高度,在两个文明考核制度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核。要求各支部重点把那些头脑灵活,经济意识、 法制意识强,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头致富、热心为群众服务、工作扎实、作风正派、年轻有为的优秀男女青年吸收到党内来,给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改变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抓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作高标准公开栏,本着“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公开什么”的原则,一月一公开,重要事情及时公开。对群众关心的农村财务问题,镇党委专门制订出台了《财务审计制度》,每季拿岀4天时间, 农经站统一指导,集中到镇或管区统一下账,有效地制止了乱吃、乱喝、乱下账的问题。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要富有成效地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必须围绕经济工作做文章一是必须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主题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无论是党的思想建设,还是组织作风建设,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目标,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只有这样,党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如果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党建抓党建,只能是劳而无功。
二是必须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 切入点“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农村党建447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要围绕经济搞好党建工作,就必须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
三是必须立足于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既抓物质文明,努力把经济搞上去,又抓精神文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如果单打一,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理解为单纯地只抓经济,不但经济最终搞不上去, 党的建设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实施“民情恳谈”制度促进两个文明发展兖州市黄屯镇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平兖州市黄屯镇二十里铺村,位于镇驻地北3 公里,327国道北侧。全村1200人,其中回族 170人,耕地面积2150 亩。200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 元。全村共有党员52 名。村党支部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带领村民在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各项事业及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兖州市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
二十里铺村是一个回汉两族群众聚居的村,搞好民族团结事关农村稳定大局,因此村党支部制定了围绕团结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稳定的工作思路。 2001年是全国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的一年,二十里铺村被确定为兖州市领导干部包村联系点,在市驻村指导组的帮助下,广泛发动, 精心组织,学教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扬。在学教活动开展过程中,村党支部重点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做好、做实结合文章。针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村党支部坚持走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除原来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外,还制定了《民情恳谈制度》,规定每月10日为民情恳谈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流接访。全村按1:40的比例选出30名民意代表,把每30户划为一个责任区, 村两委成员每人包一个责任区,对回族责任区实行回民村干部包区;在民情恳谈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场答复,能办理的马上办理,不能解决的由支部村委上报上级,在十日内给群众回复。 对重大问题,则组织支部、村委及民意代表共同商讨,提岀解决办法。通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村干部包区管理,转变了支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支部的号召力,村风、民风淳朴,群众团结友善,一年来村里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也没有邪教活动等不良现象。化解了各种矛盾,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被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学习推广张庄民情恳谈经验先进单位。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十里铺村虽地处327国道沿线,又有兖石铁路经过,地理、交通位置非常优越,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仍是一个经济形式比较单一的农业村,没有什么优势产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发展经济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2001年, 村党支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依据自身现有条件,认真思考,发掘优势,创出了一条以农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经济发展路子。立足村里多年形成的养殖业优势,以养殖业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首先, 由养殖大户牵头,成立了小尾寒羊养殖基地,集配种、繁育、出栏肉羊为一体。村里为带动群众发展饲养,为养殖户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场地服务, 很快形成规模,成为济宁市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小尾寒羊养殖中心。另外积极到外地学习,引进了黑蚂蚁养殖这一特色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创造有利条件制定奖励措施,引导农民以户为单位,搞个体饲养猪、牛、羊、肉食兔等家畜,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畜牧养殖业格局。到2001年底,全村有 60%的农户从事养殖业,每个养殖户平均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000多元。养殖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促448 中共济宁年鉴进了种植业的调整。以前的种植模式是一麦一棒, 秋季玉米秸秆处理是一个难题,尽管各级一再强调不要焚烧,由于秸秆的存放及利用问题没有解决好,仍有很大部分被烧掉。村里多次到兖州市农业局咨询,并得到了农业局提供的高油玉米良种。按照农业局的指导,秋季收获秸秆青饲料,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高油玉米产量不低于其它玉米, 质量优于其它玉米,种植后取得较好的收益,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在搞好种养业的基础上,还拉长产业链,大搞农产品深加工,先后办起面粉加工厂、羊肉加工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在投资13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的基础上,又投资20余万元将全村133公顷耕地铺设了地下电缆、PVC管道,新增两台180KVA变压器,变压器总容量达430KVA, 新打机井15眼,并达到井井通电,使全村133公顷耕地成为现代化、旱涝保收的优质良田,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为该村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村支部一班人牢记党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下大力搞好村庄规划工作, 建设现代化小康新村。村成立了专门的村庄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在执行调整规划的同时,建设小康楼32座,总建筑面积达7000 平方米;投资40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垒砌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美化了街道;投资10万元,打了深水井,改造了生活供水设施,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300多户有220户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8% ,村里还建起公共浴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达到了各类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改善教育条件,拆除了村小学部分危房,投资60万元建设村小学教学楼;村办幼儿园建设成济宁市一类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率达 100% ;村敬老院设施完善,服务到位,房屋整洁,环境优美,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建起了文化楼,内有“青年之家”、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村民农闲时不仅可以到“青年之家” 娱乐放松一下,而且还可以到图书室阅览种植养殖的专业书籍,提高种植养殖技能,从而满足村民休闲、娱乐、学习、致富的要求,其中“青年之家”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兖州市新兖镇小马青村党总支书记牛宜平小马青村现有278 户,1178人,党员49名, 耕地面积780亩。2001 年村党总支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突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0元,连续六年进入兖州市经济十强村行列。村党总支被山东省委、济宁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荣获山东省 “模范村民委员会”、“明星村”、“文明村居示范点”、 “精神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总支书记牛宜平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一、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优良环境村党总支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支部任期目标和党员年度目标;实行了支部成员包组、党员联户、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等制度,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农村党建449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重视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和宗旨教育,每年春节前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上级文件,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解难、为群众谋利益的观念。重视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建立了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才库,建立档案,重点培养,较好地解决了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松懈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建立了文化大院,设立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妇女之家、科技夜校等活动阵地,相继被确定为国家级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基地和济宁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重视加强对群众的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崇尚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常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家庭”、“家庭好角色”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寓教于乐, 村民的道德素质、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村还成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重大节日组织串街表演,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多次被济宁市、省政法委评为“普法先进村”和 “安全文明村”。
二、大力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总支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 依托以加工出口速冻蔬菜为主的田野食品有限公司和以种鸡饲养、孵化为主的金凤种禽有限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和提高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规模和质量。到2001年,全村80%以上的耕地成为有机蔬菜基地,并在周边地区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亩,并获得了欧盟BCS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近年来,村民种菜年亩收入均在2600元以上,比单纯种粮食收入高出五六倍。2001年村投资900余万元新上了 600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条生产线的大型速冻蔬菜车间和一座千吨冷库,田野食品公司形成了年加工速冻蔬菜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元的能力。继续坚持走科技兴农、科技兴村的路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平,促进设施农业的效益成倍增加。2001年大棚内示范种植的优质蔬菜、水果和花卉,每棚(0.6亩)收入达到8000 - 15000 余元。金凤种禽公司2001年又投资400万元进行了扩建,形成了 10万套种鸡规模,年可向社会提供种鸡400万只。村里划定区域,统一兴建养殖小区,组织群众进行规模化小区饲养,已有80多户村民在小区内从事饲养业。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全村企业达到7家,个体工商户达到 86户,固定资产达到3800万元,年销售收入7000 多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 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群众富裕起来之后,村总支从节约土地、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考虑,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经过6年努力,到2001年已兴建点式、排式双层居民楼238 栋,全村已有93%的农户搬进了新居,新村内道路、排水、绿化、美化、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竣工,花园式村庄格局已经形成。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的环境明显改善。
四、 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总支积极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几年来,村筹资近300万元,拓宽硬化了村内街道,安装路灯120 盏,打深水井2眼,群众吃上了卫生自来水。新建了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儿童入学率、幼儿入园率均达到100%。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生活费40元,村里考上大学、中专的学生分别奖励1500 元、1000元。投资80万元建起了容量580立方米的秸秆气化站,家家户户用上了卫生洁净的燃气, 被确定为“省级秸秆气化示范村”。村投资架设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2001年率先在全市建成了电话村。兴建了占地30亩的农民文化广场,场内绿化、美化、景点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完成,为村民提供了优美的文化娱乐环境,被济宁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评为“优秀文化广场”。450中共济宁年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兖州市大安镇辛北庄村党总支书记刘学东兖州市大安镇辛北庄村位于兖州市城北, 260户,916人,党员35 名,耕地面积953亩。 2001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辛北庄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镇村建设明星村”、“省级文明单位”;被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明星村”、“济宁市经济强村”、“明星村居”、“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村党总支连续六年被济宁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总支书记刘学东也先后获得 “省优秀企业家”、“省劳动模范”、“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光荣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济宁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一、大力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树立了廉洁勤政的公仆形象坚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党总支根据 《党章》和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 《廉政十条》、《约法八章》,党总支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在工作、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党的形象,树立了党组织的威信。在村承包的集体项目中,总支一班人坚持“身边清”,不让自己的亲属参与承包,对承包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按集体决定的基数当场拍板,当场交清。 在村建设的小康楼分配时,村干部和村民享受一样待遇,同样拾号分楼,严格按顺序执行。坚持村务、 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村民理财大会,将村里的集体收支情况逐笔向村民公布,村里重大开支则由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 日常的小买小卖也必须由2人以上经手。村里还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所有开支必须经理财小组审核后,总支书记才能签字入账。如村民对集体财务有疑问,只要5人以上提议,财务账目随时可查。 每年底将全村的收支情况打印成一张“明白纸”,发到村民手中,接受村民的监督。
(二) 搞好“三个代表”学习,学教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以来,辛北庄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驻村指导组的指导下,把这次“学教”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加快本村发展的难得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忱,结合本村实际,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了本村的学教活动,全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的素质有了新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树立了解放思想,富而思进,加快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修订完善了全村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对村内小街巷进行了硬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绿化带,安装了路灯,对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受到了济宁市、 兖州市领导同志的好评。
(三)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了党员整体素质村党总支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的党员绝大多数是企业负责人或生产骨干,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为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总支严格执行党的 “三会一课”制度,采取脱产轮训、党课教育等形式, 经常性地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等一系列专题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双联共建”、“重温入党誓词”、“我为党旗增辉”等为主题的活动,并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党员出现的宗旨观念淡薄等问题, 及时对党员进行了“四带头、过四关、四树立”的教育,要求党员带头艰苦奋斗,过好生活关,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与群众同甘共苦;带头掌好权、用好权,过好权力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好群众的勤务员;带头坚持原则,过好人情关,树立一心为公的思想,做坚持党性的好党员;农村党建451带头拒腐防变,过好金钱关,树立“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甘当群众的孺子牛的思想。制定了党员年度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并将党员评议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各党员。通过以上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
二、 大力加强经济强村建设,整体经济实力再上新水平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企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农机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环宇拖配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新上了大滚型机、数控车床、自动烤漆线等设备,新上技改38寸大型钢圈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第二家能生产这种钢圈的厂家,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二是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集体投资260万元,新建了一座鲁西南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加油城,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村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对个体民营经济进行大力扶持。到2001年底, 全村从事配件加工、经营饮食服务、商业运输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近百家,占全村总户数的50%。三是村容村貌发生了新变化。村加大工作力度,三产开发实现了新突破,完成综合商贸开发1800多平方米。加快了住宅楼房化建设,新建小康楼23 幢,全村已建成小康楼183幢。对小街巷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安装了高标准街灯。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村里投资20多万元,新购买 4台50型拖拉机,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三、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门心思为群众谋利益村党总支始终把安民、富民、利民作为工作的中心,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增加村民收入。十多年来,村里没收过村民1分钱的提留款、集资款。 2001年村向小康楼建设、农业补贴、学校卫生、福利事业等投入资金50多万元。村里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小学校、幼儿园,学龄儿童实行免费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了 100%,除方便了本村孩子上学外,还吸引进了附近几个村的孩子纷纷来校上学。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卫生室,实行了初级卫生保健, 村民看病不用出村,半价收费。村民生活富裕后, 对住房有了更高的要求,村党总支自1997年启动新村规划小康楼建设工程,已建成独户独院面积 160平方米,上下两层高标准小康楼183栋,每栋村补贴2万元,新建小区内架设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花草树木,硬化了水泥路面,建成了文明一条街。
为倡导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村里连续多年实行发放养老金政策,每年为全村老党员、老干部、烈军属、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为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发放保健费,办理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特困村民,坚持特困特办的原则,给予解决实际困难。近几年来,村里用于公益福利事业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 推动农村党建上水平曲阜市书院街道党工委书记毕孝立2001年,书院街道党工委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 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 广泛宣传,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了街道党的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被曲阜市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分别荣立三等功。
一、扎实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按照上级部署,先后在街道领导班子及部门、 村级开展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坚持把握阶段、 抓住特点、扎实推进的学习方式,并提出了“反骄破满搞排查”的新要求。注重建章立制促整改,从维护群众最根本利益岀发,建立了《预算外资金管理452中共济宁年鉴办法》、《办事处招待费管理办法》等17项制度,促进了整改工作的开展。在村级学教活动排查问题阶段,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先后被济宁、曲阜两级市以简报的形式转发,有效地指导了村级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排查出的村级存在的8大类20余个问题,组织工委成员集体会诊,督促村街制定整改方案,着力整改。其间,为旧县三街、寻家村等7个村街提供石子7000余方, 硬化路面3.7万平方米。全街道落实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300亩,发展民营经济项目11项,引资470 万元,修路6000米,安装路灯32盏,新购大型机械 5台,新建文明街16条,初步达到了“干部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一是量化分解工作目标根据“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制作了“六好”党委千分考核工作目标分解图,强化责任,明确分工。修订完善了《村支部千分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村支部各项工作。目前,“五好”村党支部争创率达80%以上。
二是注重了村班子建设全街道办事处32个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对战斗力差、凝聚力弱的韩家铺、旧县四街、油坊、邱官庄、王家庄5个村级支部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其中在3个村中实行了 “两推一选”。按照《五好村千分考核细则》,严格村街工作考核,按村街得分情况,兑现对村干部的奖金及养老保险金。鼓励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目前全街道办事处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街7个。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实行了“全过程民主监督”的管理办法。即事前监督,各村街的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审议后,村支书、村委主任会签。5000元以上的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审议,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支;事中监督,各村街任何开支票据入账时, 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办事处经管站审核后, 方可入账;事后监督,各村街每月对收支项目逐笔逐项张榜公布,群众有权对有异议的票据查看审核。全过程民主监督,增加了村街财务的透明度, 保证了村街财务的公正、合理、合法。
三是注重了农村党员的管理发展党员,实行了“公示制”。公示期内群众无异议的,方可进入发展程序。对领导力量薄弱的村街,实行了重点培养制度,从复退军人、高学历毕业生中寻找培养对象。 管理党员,实行了“百分量化”考核制度,对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的党员,予以劝退或除名,纯洁党员队伍。同时,把“一人学一技”作为百分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街道办事处挂牌表彰了 100余户科技致富示范户,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四是党员电化教育扎扎实实。新购数字摄像机、有线电视频道调配器,利用有线电视定期定时播放电教片,扩大收视覆盖面。积极发挥党员科技示范园的作用,组织党员及群众参观16起、600人次,指导或接受果农咨询近200人次,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 实行延伸农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从未能纳入市委组织部规范化管理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再选出8—10名党支部书记,由街道党工委实行规范化管理,每年补助800元,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调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四、 加强了党工委自身建设一是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工作规范完善了党工委内部的议事决策机制,完善了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是注重了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副科级以上干部读书笔记5万字以上,一般干部读书笔记2万字左右,有30余篇调研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主要领导干部包保落后村街责任制,副科级领导包保企业责任制,党政班子成员坚持驻村蹲点,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加强了村街、部门财务审计,实行了村账乡管、 校账乡管,从源头上遏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添置了高标准政务、财务公开栏,坚持每半年公开一次, 增强政务、财务的透明度,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农村党建453推行“三清一创”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曲阜市市长助理王庄乡党委书记张公迁一年来,王庄乡党委在曲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农村党建的新思路。结合本乡实际,在乡机关逐步推行了“三清一创”工作法, 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作风,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一、“三清一创”工作法的内容“三清”:一是全乡当月工作当月清。乡党委、 政府把全年的工作任务指标,连同时间性强的具体工作、上级组织部门临时部署的应急工作一并分解落实到每月。月初对全乡重点工作、主要工作日程拉出单子,列出明细表,明确工作项目、主要负责人、完成时限,一月一部署,一月一汇总、一通报。 二是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当周工作当周清。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把自己承办的工作连同业务分解到每月,然后列出一览表分解到每周,明确完成时限,周内完成,一周一安排、一总结。三是基层岗位一般工作人员当日工作当日清。乡党委对基层每个岗位和每名干部的工作长打算、短安排,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头。一人一本账,一天一安排,使每个岗位每名干部天天有事干、天天有成果。“一争创”就是全乡整体工作争创一流水平。乡党委、政府各序列部门把全乡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分别制定出创优争先的目标,并认真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落实。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全年,以当前保长远,以局部保整体,环环相扣,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单项工作的先进性确保全乡整体工作在曲阜市争创一流。
二、 制定配套措施,确保“三清一创”工作的落实在推进“三清一创”工作法的过程中,为防止走过场,乡党委制订并实施了四项配套保证措施。
一是目标岗位责任制对全乡机关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奖惩措施,实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目标。
二是督查督办责任制采取联合督查、定点督查、群众督查、定期与随时督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真督真查、明督暗查,重落实重实效。对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 一月一通报,进行全程监督。
三是考核奖惩责任制科学细化考核指标,对领导班子考察、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公务员、部门负责人考核进行综合考评,坚持考实考准,拉开档次, 抓住先进、落后两个方面的典型,加大奖惩力度。 年度考核后,乡党委对实绩突出的单位、单位负责人和优秀机关干部,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给予披红戴花,大力表彰奖励,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给予优先考虑。对实绩一般或较差的单位、单位负责人、部分机关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确保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
四是主要领导干部分管分包工作“捆绑”责任制乡党委将乡主要领导力量划分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治安信访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条战线,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对分包的领导干部,乡党委赋予他们三项权力:对分包单位突发事件有临时处置权,对涉及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有领导调度权,对分包的部门责任人奖惩任免有重要建议权。年终评价主要领导人实绩,既看分管工作又看分包工作, 相互“捆绑”,综合考评。
三、 理顺关系,促进“三清一创”工作法广泛开展在实施“三清一创”工作法过程中,乡党委认真处理好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之间的关系,对纪检、 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实行分工协作,统筹454中共济宁年鉴安排,使各方面既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乡党委每名领导干部自觉发挥 “一名成员一面旗”的作用,自觉把党的基本路线、 方针、政策作为共同行动的准则,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机关内共同营造出一个平等、 和谐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一种民主、谦和、宽容、真诚的良好风气,同时焕发出一种尽全心、负全责、岀全力的敬业精神。
新机制开创新局面,高效率赢得高效益。通过实施“三清一创”工作新机制,使全乡各级各部门层层有任务、有责任、有压力,人人有职、有权、有责, 有效地解决了人浮于事、权责不清、赏罚不明的问题,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整体战斗力,全乡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农业实现较大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乡发展桑园 1800亩,中药材800亩,经济林3000亩,蔬菜15000 亩,其中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00个,新建养殖小区 15个,发展特种养殖专业村3个,初步形成了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格局。二是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造纸厂投资5000万元的碱回收工程基本完成;仙店村孔凡林投资100万元新建陶瓷厂, 年创利税可达60万元;轻质墙板厂投资100万元新上轻质彩色保温瓦技改项目;康利机电公司投资 20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正在试产。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推行“三清一创”工作机制,是争创“六好”乡镇党委的重要保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2001年,王庄乡党委被评为“六好”乡镇党委。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乡党委将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夺取党建工作的新成果,为全乡改革、发展、 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曲阜市南辛镇张马村党支部书记许广金南辛镇张马村位于尼山水库南岸,处于邹城、泗水及曲阜三县市交界处,512户,1823人,耕地1924亩(其中水浇地 600亩),人均收入2200 元。现有党员58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 T由穷到富的转变,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曲阜市优秀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连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连续三届被曲阜市推选为优秀乡村科技拔尖人才。
一、团结坚强的班子是稳定村级组织的根本保证村党支部一班人深深认识到:工作能否搞好, 团结最重要;班子要有战斗力,坚强自信是第一。 村党支部坚持集体决策,坚持村务政务的民主公开。村里决定每一件大的事情,都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多方争取意见的基础上,支部一班人反复商讨才通过实施的。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实施了修建水利工程、整修生产路、架桥涵等项目,都是广大群众所盼望的。每项工程,党支部一班人都带领党员干部首当其冲干在前,真正做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都说农村工作两大愁:计划生育和提留。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支部一班人敢碰硬、 不躲闪,处处身先士卒。在“三提五统”和提留的收缴上,党员干部处处带头,张马村的粮食交售每年只一两天时间,全镇第一个率先完成任务。联户联防工作,干部带头值班,这项工作在曲阜市得以推广。这些年村的变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贯穿全村实践经验的一条红农村党建455线。
二、发展经济是稳定农村的基石稳定的基石是发展,建设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通过振兴农村经济来实现。
(一) 为村民广开致富门路大力发展特种、特养、特色加工为主的庭院经济以及有特色的墙头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现在全村512户,仅养殖、种植和个体工商户就发展到200多户,平均每个大户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去年种植的白莲藕, 开始时仅两三家,现在发展到50多家,收入可观。
(二)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村办企业入手,走“村企带动”的路子,村里投资 20多万元建起大型机制砖厂,吸收本村村民120 余人就业,当年实现盈利10多万元。全村先后增加30多辆拖拉机拉砖跑运输,2001年砖厂创效益 60多万元。近年来,又上了预制件厂等企业。村里在壮大集体经济的进程中,把村民个体利益与集体经济的发展、把发展经济与社会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富裕与农村的稳定。
三、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长远之策(一) 坚持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五好家庭”、 “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良好的村风民风张马村从近七八年来,每年都开展评先树优表彰活动,不仅利用大会发匾牌证书, 还披红戴花,发水壶、面盆、毛巾被等物质奖励。村民们学有榜样,做有信心,使正气得到弘扬,让歪风邪气没有市场。
(二) 创建文明街,建设文明路在这些工作上,都有制度措施,专人负责,做到持之以恒,并且标准髙。近两年,用在文明街过街栏、牌坊、标语墙栏、种名贵美化树等花费就达数万元。
(三) 发展阵地,完善阵地村两委在组织阵地建设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完善了阅览室、党团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妇女之家、老年人之家,琴棋书画、书报杂志,样样齐全。 党员、老人们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 建设硬件,造福一方2001年村里搞电路标准化建设,每人应分担50元,为减轻农民负担,没让村民拿一分钱。10多万元全是村里投资。 办合作医疗每人7元,1.6万元又是村里拿的。近两三年,修路近3000米,架桥10多个,投资6万余元,都是村里解决。老人节慰问老人,教师节走访教师,儿童节资助幼儿园等,现在,又架自来水,村里通有线电视,进一步丰富了山区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了村容村貌。目前,一个文明、富裕、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在张马村已具雏形。
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泗水县泉林镇党委书记李逢阳2001年,镇党委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围绕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经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提高村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为全镇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泉林镇党委被济宁市委命名为“六个好”乡镇党委,全镇有45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党支部标准。
一、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干部队伍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泉林镇党委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地对农村干部队伍进行培训教育。在培训形式上,突出灵活多样,做好结合文章。456中共济宁年鉴(一) 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泉林镇党委在做好经常性教育的同时,组织39名农村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党校举办的培训学习,还充分利用镇委党校举办6期培训班、轮训班,镇党委主要领导干部亲自讲课培训。从2001年11月初开始在全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全镇65 个支部1500多名农村党员参加了学教活动,各村制定了学习制度,建立了集中学习点名册,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七一” 讲话等内容,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进行认真整改,为群众办实事540多件,干部受到教育,群众得到实惠。
(二)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先后请先模人物、科技专家、技术员来进行报告讲座12次,镇党委先后组织农村干部到潍坊、德州、兖州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年干部到党校、农校、农函大接受系统教育。 在教育培训内容上除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外,还重点学习了 WTO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对农村后备干部有计划进行教育培养,每个村都建立1—2名年轻后备干部培训教育档案, 提高年轻干部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常抓不懈,农村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有明显提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抓两头带中间,提高支部班子整体水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班子建设。泉林镇党委抓住村支部班子建设不放松。对村班子进行排队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班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方法,全面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两头村班子建设。
(一)对一类村班子坚持“响鼓重槌敲”,引导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新的目标,争取更快发展,争做强中强,实现快中快石漏、泗源、青龙村、 临湖等一类村抓住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效种养业不放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村班子战斗力、凝聚力逐年提高。
(二) 狠抓软弱涣散村班子建设镇党委主要领导人,亲自包扶后进班子,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座谈,驻村都在1个月以上,调查了解村里情况,整顿后进班子队伍。对班子成员存在思想问题的,重点进行专门培训教育,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转变思想作风;对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选派干部回村任职,帮助村里制定经济发展路子,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村里各项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2001年,全镇充实调整村级班子9个,两推一选支部书记6名,使5个后进村全部得到转化升级。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帮助各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村干部工资发放、退休等制度,逐步使村级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村,以制度治村,尽量减少工作失误。
三、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泉林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经验、 新方法,先后在全镇开展了实施支部书记风险基金、广纳民言等创新活动,收到明显效果。
镇党委为鼓励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设立了支部书记风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离职农村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发放委员会。自基金设立以来,已为8位退休支部书记发放生活补助金6万多元,调动农村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让村干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代表人民群众利益,镇党委在全镇开展了“广纳民言”活动。各村都设立了“民言收集箱”、“民言登记簿”。另外,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党员会议,广泛听取、 收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从而使镇党委制定规划、开展工作,能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代表群众利益。上述做法,改善了干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泉林镇党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促进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为新形势下加农村党建457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了新路子,创造了新经验。
实施“为民服务工程”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泗水县泗水镇东高村党支部书记郝玉鹏泗水镇东高村位于泗水县城东南6公里处,属低山丘岭,全村 570户,1930人,耕地面积2400亩,党员49名。 2001年,全村总收入735 万元,人均纯收入2510 元。
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议题。 对此,东高村党支部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目标出发,实施“为民服务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
“为民服务工程”主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 “为民服务大院”为阵地,以党员为联系纽带,以科技带头致富户为骨干,以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经验做法是:一、吃透村情,统一规划,明确为民服务的重点东高村党支部针对本村处低山丘岭,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优势,坚持在发展髙产、高效种植业、林果业、畜牧养殖和私营经济上大作文章。村党支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制订了 “三区、一带”发展模式,即将村西规划为农贸交易、养殖区,村北1700亩规划为名优地瓜种植区,村东 500亩规划为高效林果区,将主要道路两侧规划为私营经济发展带,力争形成以私营路带经济为龙头,高效种植、养殖、林果、农贸群龙共舞的局面。 截至2001年底,优质品牌地瓜面积达到1000亩, 养殖大户50户,10万元以上的个体企业20余户,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名,仅东高砖厂就解决了近80名的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年向国家贡献税收10万元。新建冬枣园600亩,一期投资已达5 万余元,现已完成栽植任务200余亩,预计全部建成并达到盛果期后,全村可实现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900元;部分党员身体力行,带头筹资新上小型淀粉厂6处,带动群众新上淀粉经销、运输达 120余户;村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自愿捐资、集资3 万余元,铺设输水管道2000米,新建300立方抗旱蓄水池2座,扩大改善水浇面积近千亩。
二、健全组织,形成网络,架起为民服务的桥梁村党支部以“为民服务大院”为主阵地,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切实为农户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一是成立农民科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服务农民科技协会为农户搞好良种引进和示范指导,千方百计帮助农户筹备资金,为加快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定期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教片,宣传科技知识,聘请专家和技术员讲授农业技术,全年授课时间30天以上,培训1000余人次。
二是成立科技活动服务队,为农户提供产中服务由村民推荐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组成科技服务队,无偿提供示范指导栽植、防虫治病、科学施肥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加大投入, 狠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购销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后服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销售服务组织,多方联络省内外客户。地瓜、林果销售期间,村党支部成员无偿为客户服务。每年9月到来年5月份是水果、地瓜销售的黄金季节,其间,全日提供服务,销售总量超过600万斤,外地客户收购车辆累计达 400余辆次。由于服务周到,四面八方的客户纷至458中共济宁年鉴沓来,水果、鲜地瓜、地瓜干销往黑龙江、辽宁、吉林、天津、内蒙古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另外,村设立了专门的治安巡逻队和民调组织,对外地客户进行保护,确保外地客户来之舒心,去之放心。
三、 “两委”牵头,党员联户,落实为民服务责任制首先对全村的困难户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按困难程度编排联户先后顺序。同时确立了“济贫、帮促、找致富路”的党员联户帮扶工作思路,由村党支部带头实施。建立党员联户定期汇报制度,一月一调度,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研究措施,签定党员联户责任状,严格实行“五个一”责任制,即找一个致富路,订一份科技报刊,搞一块高效农业示范田,引一个新品种,联系一个购销户。 定脱贫时间,定发展思路,定任务目标,半年一考评,一年一大评,将考评作为评先树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全年,党员共联户90余户,有9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春节期间村党支部坚持对党员联户模范和带头致富能手进行表彰奖励,真正做到扬先促后,整体推进。
四、 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落实为民服务的措施。
村党支部始终将在新的农村经济形势下,如何转变作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岀发点。首先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千家万户,听真言,摸实情, 为民脱贫致富撑起保护伞。通过为民服务大院,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到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中来,与农业生产和销售结成链条,提高农民在生产中的超前意识,去掉农民买难、卖难这一块心病,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通过为民服务大院,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起了舞台。村党支部成员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向农民靠拢,参与生产,组织销售, 由“我要你干,你干我看”变为“我做给你看,我带着你干”。通过参与各类服务组织,既服务了村民,又锻炼了党员,成为农村综合性的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三是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农村工作找到了新抓手。兴办为民服务大院后,村党支部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通过为民服务这个网络贯彻下去。对农户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管理,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指导和培训,农民的思想意识、科技意识都进一步增强,规范了农民的行为举止,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泗水县苗馆镇石龙岗村党支部书记董西航石龙岗村位于泗水县苗馆镇东南部,全村 268户,886人,耕地1340 亩,荒山1800亩。现有党员35名,村支两委成员5名,四个村民小组, 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团结融洽,有较强的战斗力、 凝聚力和号召力。石龙岗村先后被评为市民情恳谈先进单位、县五好村、文明单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石龙岗村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乱子村,村民人心涣散,群众生活困难,干群关系紧张,村里无学校,村委无办公室,村民吃水难,外债多,光棍子多,打架斗殴的多。新一届支部班子成立以来,团结党员干部,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进行整顿,石龙岗村由乱到治。 现在石龙岗的各项工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2001 年,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全村经济实现新突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0元,比上年增长210元,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例。
一、实施“联帮带”,同奔致富路“一个党员一面旗”,拔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村党支部成员在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活动中达成了靠科技兴村的共识,制定了《石龙岗村党员干部争做先进生产力先行者的实施意见》,并在全镇得农村党建459到了推广。通过定期组织党员收视科学种养等声像片,适时聘请上级技术员及本镇土专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为党员干部进行科技充电。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余期。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党员上农广校、农函大等,全村35名党员坚持在学中干, 在干中学,大都掌握了 1至2门实用技术,成为科技型党员。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又制定出台了《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一帮一、共同富”活动的实施方案》,帮党员树立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同奔小康路”的观念。让每个党员联系1至3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出主意、 想门路、上项目,手把手地教,户对户地帮带。使被帮带户一年脱贫,两年后致富。2001年全村有帮带对象的30名党员帮助50余户贫困户发展了养殖、种植、加工等项目,昔日的贫困户也正逐步成为各类致富项目的行家里手。
二、实行民主议事,难事易办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走群众路线,党支部不搞一言堂。凡是本村重大村务、政务都先召开村民议事会及群众代表会,让群众说话,让群众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依靠群众办事,难事就成了易事。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制定规划了饮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三大工程总投资50多万元,投工 1.8万个,铺设高低压管道1.9万米。资金来源基本靠群众集资,投工靠群众岀义务工完成,人均需集资200多元,每个劳力岀义务工50多个。当拿出预算方案时,村支部都觉得完成起来有很大难度,特别是缺资金,就更不好办,但不治水便没有岀路。当把集资方案提交村民议事会时,议事会成员一致认为:治水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关系到全村脱贫致富的大事,同意分期集资,群众的思想工作由他们去做。13个议事会成员每人包了 20 户分头做工作,苦口婆心解释,集资款如数按期集齐,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2001年在实施南水北调引水上山工程时,由于工程量大,仅高压管道就需铺设2300多米。为此,村里召开了三次村民议事会,就是否搞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如何集资、工程是一次完成还是分期完成进行了详细讨论,问题越讨论越细,越明白,群众的积极性也越高涨。工程开工后群众主动上阵,使工程得到顺利开展。为让群众的钱花得明白,在每项工程施工中,村委抽调村民议事会成员为施工负责人,负责监督工程质量、物料发放、土方测量等工作,一切都让群众参与,让群众明白。现在全村不仅家家吃上了自来水,而且人均一亩水浇田,山坡地也能浇灌。在提留征购工作中,村党支部总是先召开村民议事会成员协商会议向大家说明“五统”是多少,“三提”是多少,需集资多少,用途是什么,让大家交得明明白白。会议通过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决定。最后由村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党员分头包户做工作。群众一点意见都没有,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任务。每年石龙岗村完成提留征收工作都是全镇第一名。
三、抓调整强村富民群众富不富全在党支部。为让群众尽快富起来,村党支部始终在增加群众收入上作文章。2001 年在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高效农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来抓。在服务上下功夫,在政策上开绿灯。凡申请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业户,支部全力为他们搞好服务:属缺资金的,支部为他们担保协调贷款;需用地、用水、用电的,在最短时间内为他们办理。全年全村新发展从事焊水箱、木材加工、跑百货、搞养殖的个体户达50户,个别户年收入达到6万元,年收入1万元以上有10余家。为调动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积极性,村支部根据本村实际,在承包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如在承包土地价格上,对发展高效农业的,每亩价格降低20元,在用水上,浇灌高产高效农业的优先。全村发展早春西瓜100余亩、覆膜花生600余亩。在2001年春季,又组织部分党员农户到临沂参观了旱藕种植,引进了大竹节旱藕,发动党员在村北山上试发展旱藕40亩,每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同时,针对人多地少的情况,村支部积极到青岛、大连、济南等大中城市的用工单位联系,与其建立稳定的用工关系,鼓励村民走出去务工,在务工挣钱的同时,学习外地致富经验,掌握市场信息、技术等。现在全村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有200余人, 每年挣回6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 600多元。460中共济宁年鉴四、抓治安稳民心社会治安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确保平安,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石龙岗村村民自治章程》和《护秋公约》等村规民约,对偷盗、打架、扰乱社会秩序的本村或外村人员按照村里的章程规定处理,该罚的罚,该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的送司法部门。年初,村党支部还与治保、调解、巡逻专职干部签定目标责任书,并把职责、任务、目标、工资、奖惩联系在一起,出了问题,处理及时,奖罚分明。巡逻队员当班巡逻出现被盗案件,除给予处罚外,还要包赔被盗的损失。为保证巡逻队员有责任心和积极性,每人月工资200元,年终奖励现金200 元。全村12名专职巡逻队员昼夜轮流值班。每班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夜间查岗,对出现缺岗、漏岗等不负责的人员在全村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发年终奖。由于巡逻队坚持昼夜值班,连续8年没有发生一起被盗案件,群众普遍感到有安全感。
实行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邹城市太平镇党委书记宋景春作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乡镇这一基层组织,如何避免因决策的失误或偏颇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情况的发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太平镇党委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在推行镇务公开的基础上,2001年3月建立了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政议政,在工作决策上做到了民主、科学,实现了镇重大问题决策无一失误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一、民主议政会制度的建立民主议政会成员是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群众代表中层层推荐,由镇党委批准产生的。他们肩负着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参政议政,对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进行民主监督、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重任。36名议政会成员分为政策、经济、科教文卫、 社会议政4个小组,每组9人。每名成员都有各自联系的村民代表,具体方法上,根据每村总户数确定联系村民代表的数量,100户以下的4名,100-200户的6名,200—300户的8名,300户以上的10 名。各组成员根据实际确定相应联系村民代表数量,社会议政组成员每人联系2—6名,政策议政组 5—10名,科教文卫组8—14名,经济议政组11— 18名。
为保证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的经常性、长期性和科学性,镇党委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1. 村民代表会制度各民主议政小组分别根据党委政府阶段性工作的侧重点,定期不定期地召开部分村民代表会议,传达党委政府意图,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2. 走访制度规定每名议政会成员每月至少走访2—3次村民代表,并写好走访日记,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在走访村民代表过程中,民主议政会成员向所联系的村民代表发放征求意见表,第一次走访的意见表于第二次走访时收回,依此类推,并及时做好汇总。
3. 奖惩制度规定凡村民代表或议政会成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被党委、政府及时采纳实施的, 根据数量、质量分别给予政治上、经济上的奖励;对凡不定期联系村民代表或不记走访日记、不汇报征求意见表有关情况的民主议政会成员,轻者说服教育,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直至开除。
同时,建立了“四步走”决策流程图,即:第一步,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设计各种预案;第二步,依据民情,明确目标,公开意向,决策事项先让群众知道;第三步,公开方案,让群众优中选优;第四步,公开实施过程,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群众都是广泛参与者,使决策的过程成为听取群农村党建461众意见的过程,成为宣传引导群众和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实施的过程。
二、实行民主议政会制度的意义实行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广泛吸收群众参与镇务管理,参与镇里重大问题的决策,抓住了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找准了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深化了镇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民主政治原则, 但是如何让农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实行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后,农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镇级重大问题的决策,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开辟了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广阔道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2001年,全镇又开展了“我是太平人, 当为太平争光”、“我为太平发展献一计”等活动,广大群众反映热烈,他们纷纷献计献策,热烈讨论,共提出建议32条,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被党委政府采纳的25条,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0万元。
其次,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实行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拓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干部与群众的接触面,使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到群众的呼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通过这一渠道,群众的意见能迅速及时地反映到镇党委中来,便于党委、政府正确科学决策。社会议政组在广泛听取村民代表意见后,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和要求,镇里从去年开始,先后对62个村支部班子进行了全面测试和考核,并按照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了充实调整,共调整支部书记13名,支部委员28 人,一批党性强、自身清、作风正、经济通、办事公的同志被选进了支部班子,村级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按照建议,立足实际,尽量压缩村级干部职数,提倡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相互兼职,全镇共精简村干部260人,每年减少财政开支30多万元。 第三,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民主议政会成员联系村民代表制度,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沟通,广大群众有了说话的权利,他们有什么困难和意见都主动找村民代表反映,村民代表再向民主议政会成员进行汇报,然后集中反馈到镇党委中来,使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消除了群众的疑点,稳定了群众情绪,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全镇稳定。如对群众反映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 “分片布防、联户拉岗、村村联网”的大治安防范格局,在重点路段建立了哨卡,扎口封边控制事件发生。对各类霸头,坚持领导挂帅,运用综合手段,露头就打,共打掉各类霸头12个,摧毁犯罪团伙4 个,有力地维护了稳定。2001年,全镇共解决各类热点问题32起,为群众办好事154件。
坚持多措并举建强农村党支部班子邹城市城前镇党委书记倪学贵城前镇党委始终把农村党支部班子作为拉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火车头,把建立一支过硬的农村党支部班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支部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乡镇合并、村庄增多、班子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坚持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农村支部班子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建章立制,村级党支部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乡镇合并后,城前镇村级班子由58个增加到 111个。针对班子多、问题多、管理有差异、工作有差距的实际,城前镇党委根据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制订了适合本462中共济宁年鉴镇实际情况,而且比较容易操作的《城前镇村级工作规范》。《规范》共包括“党建工作、村民自治、村干部管理、农村重点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具体详实。为全镇村级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克服了农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推动了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精兵简政,大幅度削减村干部职数2001年镇党委本着“精干效能、减负增效”的原则,采取“村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一岗双责”的方式,使全镇吃工资的农村干部消减了 400多人, 年节省集体开支80多万元。
多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村干部队伍臃肿庞大已成为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城前镇有111个行政村,每个村有大小村干部多达20人以上,而且个个享受固定工资待遇,多的每月百多元,少的每月几十元,况且还有其他方面的开支。人员多、开支大,工作推诿扯皮,不仅工作效率低,还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改变这种现象,镇党委、政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精简农村干部队伍的好路子。一是提倡村两委交叉任职。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镇党委、政府就主张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竞选村委会委员特别是村主任;再一个就是积极发展竞选上村委会成员却不是党员的人入党,在适当的时机将其调整为村支部成员,尽可能地使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合二为一,以减少干部职数。二是鼓励村干部一岗双责或多责。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鼓励干部兼职,特别是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三是引导规模较小的村庄建联合党支部。乡镇合并后,镇党委、政府就探索合并村庄的路子。目前已开始在小庄、弱村通过“以强带弱、小小联合”的方式建联合党支部。四是制订《村级工作管理规范》,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只有“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主任、村会计、村计生主任”是镇重点管理的干部,可享受固定的工资补贴。工资标准参照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分“基础职务工资、工龄工资、附加工资、奖励工资”四个档次。除以上五职干部外,因工作需要,村庄增设的其他干部,特别是经营组长之类的,一律不准享受固定工资待遇,只能享受误工补贴,而且补贴数额不得超出村支部书记基础工资的50%。
三、强根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后进班子转化城前镇党委把整顿后进村级班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下派挂职、本村推选、回返任职、以强带弱、建联合支部等四种方式,调整充实村党支部书记15个,重新明确村党支部书记15名;转化升级26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6名,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年初,镇党委把治理整顿后进村级班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分管领导人挂帅的整顿后进村级班子工作组进驻后进村,与村里的全体党员、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找出后进班子的症结。在进村入户到人的详细摸底情况的基础上, 最后制定了四种不同的措施,对后进村逐一分别进行整顿。对接二连三换班子、哪届班子也干不好的村,由在镇工作多年的同志回返任职;对本村无人选,挂职又不见多大成效的村,由其附近的先进村党支部统一管辖,以强带弱建联合支部;对本村能人并立,各自把持一方互不相让的村,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公开推选,选上谁谁干,增加干部使用透明度。在对以上重点村庄进行治理整顿的同时,还通过谈话教育、政策引导,指路子、教方法等方式, 促进转化升级26个,并明确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以增强党组织的后劲。通过一系列调整治理措施的落实,目前全镇111个村庄全部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班子,彻底改变了以往村庄无支部班子、特别是无支部书记的现象。农村党建463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委核心作用邹城市北宿镇党委书记李景鹏展。
2001年,北宿镇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规范为遵循,把乡镇党委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走出了一条靠规范强化党委领导干部的路子,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一、坚持转变职能,实现工作规范化镇党委坚持用规范约束干部行为,促进领导方式和职能的转变,形成了协调运转、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
科学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镇党委明确了党委、人大、政府的工作职责,使党委、人大、政府找准位置,各负其责。镇直部门和单位,都明确了职责和服务内容,制作了服务牌和警示牌,建立公开承诺制度,限时高质量解决群众的需求。设立监督电话和监督机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西丁、东丁、 前丁三个村压煤搬迁过程中,镇党委按照公开程序和要求,及时把土地丈量方法、建筑面积、等级、价格、补偿标准、拨付方式等内容,通过公开栏、明白纸向群众及时公开,消除了群众疑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规范了党务、党委书记、纪检、组织、 宣传工作职责,形成了工作的整体合力。
规范领导方式,选准发展路子如何让发展经济这个硬道理真正硬起来,让乡镇党委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镇党委通过严格的规范,建立了高效的运行机制,使党委包袱轻了,职责明了,发展经济的精力集中了。坚持把优化环境,搞好示范引导, 鼓励吸引外资、提供资金帮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完善了招商引资的相关规定,制定实施了改善环境的决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33亿元的煤电铝项目已开工建设。
完善制度规定,促进作风转变通过抓好规范,不断完善有关制度规定,使作风建设落实起来有了抓手,由虚变实。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3个村,及时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带村与带人相结合,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除对村里的发展帮扶外,同时重点帮带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一名村后备干部。建立了“夜谈会”制度,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利用晚上时间到自己包点村开展夜谈活动,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讨发展思路,了解干部群众思想状况, 发现、解决问题隐患。
二、坚持民主科学,实现决策的规范化镇党委始终坚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聘请专家论证考察—镇党委研究决定”的决策程序,坚持 “四个不决策”原则,即没有两个以上议案的不决策,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不决策,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不决策,没有经过集体表决的不决策,促进了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
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大范围、多角度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党委决策的第一信号,自觉把决策的方向盘交给群众。一是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进行认真讨论, 特别是对涉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党委及时分析研究。二是通过镇务公开栏把重大决策张榜公布,大事提前让群众知道,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发放征求意见书,充分让群众发表意见,吸收合理化建议。四是定期召开群众代表会,听取民情民意汇报,讨论群众的建议。
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的优势镇里先后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作为决策顾问,并定期邀请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外专家,听取他们对农业发展的建议和想法。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方考察论证,高起点建设了“北宿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设计建造了科技含量高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和连栋式、装配式等各式特色温室大棚。在日464中共济宁年鉴本等有关专家的参与论证下,依托科技示范园建起了 1200吨的恒温冷库,与华强园艺公司合作兴办了 1600亩“优质葡萄特色园”,投资90万元创办了集优质种苗繁育、培植、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组培中心”,形成了生产、培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一以贯之地落实决策镇党委坚持落实决策不以届画线,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避免了决策落实的随意性。全镇有1万多亩的塌陷地,部分村庄人均耕地不足2分,历经十多年、 数届党委坚持不懈地进行综合治理。2001年,完成了东、西故5000亩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任务, 高标准开发建设了养殖区、种植区和观光旅游区, 国土资源部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坚持以镇带村,实现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坚持标准,完善村干部选育机制多年来,镇党委把政治坚定、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作为村级干部的选拔标准,采取党校培训一批、 输送到大专院校脱产进修一批、基地锻炼提高一批的办法,每年对党员干部和后备干部轮训一遍,保证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目前,全镇 45个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8.6岁,大专以上文化的达到70%以上,已建起村级示范园12处,党员干部示范棚500余个。
问计于民,建立村级议事机制在党委的帮助指导下,各村认真对照镇级工作规范,成立议事组织、建立议事制度、规范议事程序,尊重群众意愿, 实现了村级议事的规范化。赵厂、西故两村提出了建秸秆液化气站的设想,村“两委”把方案提交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认真讨论,然后以村务公开栏向全村公开,征求群众建议,受到了群众的拥护。
民主评议,健全村级约束机制2001年7月、 12月,由党委成员带队组成若干考评组,深入到各村搞好民主评议,召开由全体党员干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测评会,把测评结果作为党委考核村级工作的重要指标。对不称职票超过20%的党员干部,由党委主要负责人分别进行谈话、打招呼或给予诫勉、黄牌警告处分;对不称职票超过30%的党员干部,进行劝退;有严重问题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实行规范化管理夯实基层基础邹城市峄山镇党委书记宋波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峄山镇共有基层党支部82个,党员1945名, 其中农村党支部47个,党员1308名。2001年,峄山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夯实基层基础,从健全机制入手,对基层组织实行规范化管一、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工作思路2001年初,镇党委组成16人的专门班子,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镇基层组织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岗位职责不清,任务目标不明;考察考核不严,操作标准不细;工资待遇偏低,干部积极性不高;监督约束不力,制约机制不全。针对这些问题,镇党委把党建工作的思路确定为突出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两个重点,建立考察测评机制,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对基层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以此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基层组织的活力。
二、建立四项机制,实现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针对农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镇党委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对基层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对管区、村、镇直部门年度任务目标实行百分制考核,遵循注重实用、 便于操作、易于考核的原则,量化指标,特别对党的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农村党建465济等一些重点工作,予以大分值考核,体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激励进取的要求。
(二) 建立激励创新机制主要是实施三项工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一是“双带双富”工程。“双带双富”即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要求村党支部确定各自的示范园、示范场、示范林,由村“两委”干部率先建立试验项目,带动党员掌握农业实用技术, 然后再采取党员联户的方式,带领群众调整结构。 二是治软整瘫工程。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调整相结合,集中整治后进村,采取“一联三独”(党支部联建、村委会独设、财务独算、土地独清)的办法,组建了店子与郭参、小故与苗庄、稻洼与下山联合党支部。三是以德治村工程。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伦理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家庭文明细胞”工程。
(三)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镇党委把考核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狠抓年初目标制订、 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三个环节,对村的整体工作量化打分、排出位次,并及时召开奖惩兑现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提高了村干部工资标准,设立村支部书记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光荣退休的村支部书记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创造出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四)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订完善了镇党委十项制度和农村党支部十二项制度,进一步规范镇、村两级的工作程序和办事原则,深化依法治村、 村民自治成果。对村级财务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成立财务清理工作组,推行农村会计考聘制和财务开支会签制,严格执行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三、认真总结提高,讲求工作实效峄山镇党委对基层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尽管时间不长,但对改进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党对农村工作有效领导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出来。
首先,实行规范化管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实行目标管理、民主评议等制度,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心和危机感,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店南村原来工作被动落后、群众意见大,镇计生办副主任张文秋同志下派该村任职以来,充分发挥该村紧临104国道的交通优势,团结带领干部大力发展养鸭业,吸引北京客商投资80万元建成肉鸭屠宰场,带动了全镇肉鸭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了村级组织建设, 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实行百分制考核和规范化管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压力感和使命感,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目前已有35个农村党支部创办了支部示范园、示范林、示范场,面积达800多亩;80%的农村党员掌握了 1—2门实用技术,并带动5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30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村党支部”标准。
再次,实行规范化管理,化解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扩大了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开展村民自治和以德治村活动,既规范了基层干部的领导行为,又调动了广大群众兴家治村的积极性,消除了一些不安定因素。
建立评议回复制度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微山县西平乡党委书记田振岭2001年,西平乡党委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工作中,把推行村务公开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治本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在推进农村村务公开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村级公开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66中共济宁年鉴一、 适应新形势,确立村务公开的新思路近几年来,乡党委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全乡范围内推行了村务公开。从实践来看,这项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村务工作重形式轻内容,公开内容不全、不实、不细,存有“半公开”、“假公开”等现象; 二是有些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村务公开自觉性、主动性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是重要的一条在于没有充分保证群众参政议政、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利,群众满意率不高。为此,乡党委于年初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村务公开工作,提出建制度、创规范、强措施、重实效的工作新思路,决定在全乡推行村务公开评议回复办法,真正的把农村村务公开落到实处。同时,制定了《关于村务公开工作实行评议回复办法的意见》,对村务公开评议回复的指导思想、实施范围、主要程序、组织领导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形成了农村村务公开的新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 从实际出发,建立村务公开的新机制实践证明,村务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搞好评议回复村务公开工作,必须重点在建立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一) 统一评议回复内容评议回复,即由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对村务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内容、公开标准进行评议,经乡党委汇总疏理后形成反馈意见,并将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成员。乡党委、政府坚持凡村务、财务制度规定的公开内容,都要实行评议回复,重点是财务收支、宅基地的划分、计划生育、水电费收缴、集体资产承包经营、村干部的报酬等。
(二) 统一标准,严格操作程序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实行评议回复办法,是对农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式的新探索,是新形势下加强依法治村工作的新举措。在实行民主评议回复工作中,乡党委主要遵循了以下程序:1. 规范公开标准,严格公开程序。对公开内容经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按照规定的公开时间、地点予以公开。
2. 民主评议。由乡党委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在乡包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发放《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票》,分别进行群众评议和党员干部评议。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写实的方法, 分评议等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意见、建议三部分填写。群众评议由有选举权的村民 (占村民总数的50%以上)或全体村民代表无记名投票评议;党员干部评议由全体党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以上)无记名投票评议。
3•汇总回复。各包村工作组将《民主评议票》 梳理汇总后形成评议材料,向党委进行专题汇报, 党委在充分论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反馈意见, 由乡包村工作组反馈给村“两委”班子及成员。
4. 查摆整改。村“两委”班子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凡属实的,要认真剖析和检查,实事求是地在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说明情况,并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5. 检查监督。乡党委对各村村务公开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民主评议回复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统一运用民主评议结果一是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实施奖惩、职务升降、评先树优等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在民主评议工作中,对民主评议不满意票占参评人数 30%以上的村,确定为“不满意”等次。民主评议 “不满意”一次,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予以诫勉,诫勉期限一般为3-6个月;连续两次评定为“不满意”等次,依法按照规定程序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调整或罢免。
三、强化组织领导,抓出村务公开的新成效农村村务公开是一项包含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强化领导,加大措施,狠抓落实,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强化领导责任乡党委成立了村务公开评议回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精心组织,切农村党建467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实行乡机关人员包保责任制,派员参加民主评议回复工作全过程,予以监督指导,把握关键环节,做到既扩大民主、尊重民意,又严谨细致,程序科学。与村“两委”签订了责任状,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评议回复村务公开工作的优劣作为考核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了村领导干部搞好村务公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 强化示范引导工作中,抓点带面,探索路子,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乡党委选择了一部分村先行试点,规范内容、标准和程序,明确方法、 步骤,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召开了全乡实行村务公开评议回复动员会议,使这项工作由点带面,迅速推开。
(三) 强化检查督导为保证质量,乡党委加大了检查督导力度,成立了督导组,进村集中检查督促。乡党委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和农村老党员中,聘请了义务监督员,负责对这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 强化对干部群众的双向教育和约束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村务公开的效果。为此,乡党委一方面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教育,将有关文件制度等下发到每个村干部,并对村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对农民推行“十星级管理法”,开展了“创星级文明户”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实行评议回复村务公开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形象,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促进了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化解了农村诸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实行评议回复村务公开增强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了施政行为,有效地解决了为政不廉、办事不公等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热情,推动了全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微山县高楼乡盐店村党支部书记段广扣高楼乡盐店村是一个以养殖为主,种植、运输、畜牧、捕捞多业并举的渔业村,现有398户, 1468人,其中党员49名。 2001年,村党支部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落脚点,切实加强支部班子、 党员队伍和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并走上了小康之路。全村各业收入突破400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到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强班子,健全村级组织网络(一) 搞好支部建设,发挥核心作用村看村、 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按期换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切实把一批年富力强、清正廉洁、文化素质高、有奉献精神、 有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年轻党员选拔到支部班子中来。支部的5个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37岁,平均年龄41岁。初中文化程度1名、 高中3名、大专1名。支部设立了 6个党小组,选配了 6名党小组长,使支部成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坚强战斗的集体。
(二) 健全村级组织,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村委会。同时充实完善了团支部、民兵连、妇委会、调解治保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及红白理事会、老龄协会、科技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群团组织,并分别配备了专职干部,468中共济宁年鉴使各群众组织都能围绕全村中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 强素质,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一) 加强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村党支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经常性的党员发展工作,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二) 加强政治和文化科技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村党支部利用党员活动室和成人技术学校等阵地,组织党员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全面落实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向党员传授种植、养殖、加工、船舶驾驶等农村实用致富技术,提高了党员的致富本领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全部党员都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致富技术,走上了富裕之路,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三)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全村有20 多个船队,11名党员常年随船外出。村党支部按照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和“二建三定二联”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在外出船队设立党小组3个,配备党小组长3名,负责对船队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村党支部给船队配备了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定期送去电教片,并按照年度目标管理对外岀党员定期进行考评。
(四) 健全联户制度,带领群众致富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党支部坚持党员年度目标和党员联户制度, 使党员在帮贫致富活动中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担子。如船队党员周科学同志,靠运输致富,不忘群众,自筹资金5万元,同时协调引进资金70多万元,发展了一个钢质船队,带领十多户村民发展水上运输业,使他们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三、 强经济,立足长远选准致富路(一)因地制宜,发展航运业村党支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利用紧靠大运河的地理优势, 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解决了一无资金、 二无技术、三无经验的困难,使原本一穷二白的小渔村,一举发展成为运输专业村。2001年仅运输业一项收入就达180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40% ,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二) 立足湖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养殖在坚持不懈地发展水上运输业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以河蟹为主的名优水产品养殖。目前全村共开发湖区面积近万亩,养殖水面 8000多亩,其中河蟹5000亩,其他名优养殖3000 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
(三) 建设与服务并举,培植经济载体为发展配套生产,村党支部利用丰富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和村紧靠京杭运河的地理优势,联合翁楼、昭阳、利民三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00多平方米、房屋56间、大棚2000多平方米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一处,日交流水产品10吨以上,全乡60%的河蟹通过该市场批发远销到全国各地,成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重要环节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
(四) 实施生态工程,多项养殖并举充分发挥鱼池规模大、功能大的作用,全村发展养鸭10万只,同时在台田上种植畜牧草养牛、养猪、养獭兔, 猪粪、兔粪喂鱼,改善鱼塘的有机质含量,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和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五) 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活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全村各项福利事业的发展。对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20元养老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120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1万多米,建设高标准护鱼房200间,并投资30万元为春蕾小学改建了教学楼,美化、硬化了校园。投资 10万元在刘楼河上建浮桥一座,解决了学生过河难的问题。投资20万元硬化了路面。投资50万元,建起了办公楼、计划生育服务室等,改善了生活环境,使全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
四、硬制度,实现村级管理规范化(一) 完善组织制度,巩固活动阵地制定了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支部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善党员年度目标责任制、党员联户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在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和成人技术学校等阵地,对党员实行电化教育。
(二)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对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和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指标、提留统筹费指标等都张榜公布,并打印成册发到每家每户,群众对农村党建469此比较满意。
(三)充分发扬民主,促进有章理事村集体重大建设项目、发展规划、社会福利、土地使用、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务都由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各项工作都纳入了正常化、法治化的管理轨道。
开展“干部驻村服务周”活动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鱼台县张黄镇党委书记王红岩2001年,镇党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开展了 “驻村服务周”活动。全镇机关干部每月的第一周都驻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察民情、解民意、办实事、求实效”,促进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县各项考核工作中,张黄镇均名列前茅。2001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1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0元,比上年增长6.8%。
一、开展“干部驻村服务周”活动的主要做法2001年,全镇干部全年共驻村7800余天。驻村期间,找“三户”(致富带头户、贫困户、意见户), 访“三老气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解决群众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富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推行“四诊”制度“四诊”,即:“坐诊”、 “出诊”、“会诊”、“复诊”。每天上午“坐诊”,在“驻村服务岗”上接待群众来访,解决问题;下午、晚上 “出诊”,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周日晚上进行 “会诊”,镇里召开“民忧会诊会”,各驻村干部对“坐诊”、“出诊”过程中收集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党委、政府集体讨论研究解决;每月底集中开展一次 “复诊”,党委、政府对办理情况进行专题巡查。
(二) 推行“三同”制度“三同”,即:机关干部自备床铺、生活用品,吃住在村,与群众同吃、同住、 同劳动。“三同”期间,搞好“三查”、“三问”。“三查”,即查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查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富情况,查民主理财、村务公开情况;“三问”,即问“苦”,了解群众有哪些困难疾苦;问“计”, 了解群众有哪些意见建议;问“盼”,了解群众有哪些期盼愿望。
(三) 推行“四办”制度“四办”,即:简单事务立即办、重大事务承诺办、疑难事务联系办、村级事务督查办。干部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及时汇报,提请分管领导组织解决;如遇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向镇主要领导干部汇报,由党委、政府组织专门班子限期解决。
(四) 推行巡查制度镇里成立巡查组,对干部驻村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未及时到岗或私自离岗的干部公开曝光批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办理,造成一定影响的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诫勉、记过、撤职等处分。
(五) 推行考核制度镇党委把“驻村服务周” 工作纳入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年底进行总结考核评比。凡群众评价不好的,本年度不准评先树优;成绩突出的,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
二、开展“干部驻村服务周”活动的显著成效2001年,通过认真组织,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干部驻村服务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驻村期间,全镇百余名干部接待群众2.6万余人次,走访农户6800余户次。全镇干部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喜人景象: 主动下村的多了,蹲机关的少了;进群众门的多了, 进干部家的少了;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心贴心服务的多了,见了群众摆架子、只说不做的少了。
(二) 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袁洼村在微山湖堤内有600余亩垦地,先后承包过4次都没有成功, 群众一直意见纷纷。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座谈征求意见,然后主持公正,重新发包,切实解决了问题。470中共济宁年鉴全镇全年受理铺路、架桥、扯电、改街、调地、修渠、 建站、扩校、宅基等工作中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 960多个,均得到妥善解决,驻村干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 干群关系显著改善“驻村服务周”改变了群众对干部的看法和态度。从前干部进村是:群众指指点点翻白眼,讽刺挖苦加埋怨;现在干部进村是:群众热热火火露笑脸,让烟递茶留吃饭。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干群之间距离确实拉近了,感情确实加深了。
(四) 工作局面彻底扭转干部驻村期间,群众看到了干部的真心实意,不仅消了怨气,而且敞开了心扉,达到了干群共鸣互振,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去年,全镇规划村庄8个,修街铺路25千米,新建改修校舍95间,新安排宅基265 户,开挖水渠24千米,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006个, 扶持贫困户279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8个,建安全文明村15个。全镇出现了政通人和、人心思上、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开展“干部驻村服务周”活动的几点体会(一)“干部驻村服务周”是实践“三个代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开展“驻村服务周” 活动后,机关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发送联系卡,对群众承诺服务,深入农户,广泛走访调查,解决实际问题,颇受群众欢迎。群众把干部看作自己的贴心人,逐渐实现了干部与群众的零距离。
(二) “干部驻村服务周”是化解各类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干部驻村服务,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一大批疑难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驻村干部通过“会诊”、“复诊”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使各类矛盾得到化解,群众口服心服,从而优化了农村环境,维护了农村稳定。
(三) “干部驻村服务周”是宣传教育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有力措施驻村干部踏踏实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工作影响带动了群众,使群众产生了共鸣。他们在为群众搞好服务的同时,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向群众宣传讲解, 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听了信服,愿意接受,贯彻落实起来有力到位,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效。
开展“双学、双带、双评”活动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克祥旧城里村位于鱼台县城西南部,万亩水域 ——旧城海子北岸,隶属王庙镇。三面环水,辖2 个自然村,有5个村民小组,986 口人,45名党员, 784亩耕地,1474亩天然淡水养殖水面。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概况2001年,旧城里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开展党员和党员干部学教活动,彻底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察民情, 解民意,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纳新工作; 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创造性地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双学、双带、双评”活动。每月1日为党员干部学习日,从强化理论学习入手,普及科技知识,明确党员联系户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标准。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旧城里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效水产养殖先进单位”、 “山东省创安先进村”、“济宁市优秀党支部”、鱼台县“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开展“双学、双带、双评”活动的主要做法2001年,全村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2 次,党员帮扶对象45人,评议优秀党员7人。45名党员帮扶户都掌握了 1— 2门特种水产品养殖技农村党建471术,15名党员取得了农民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员证书,31名党员与群众结成共同致富联合体,7个困难户全都脱贫致富,实现了党员群众共同富裕。 其主要做法是:(一) 双学:即学理论,学科技村党支部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点,对照党章内容,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学科技就是结合本村实际,把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作为学习科技的重点,提高党员的科技知识水平。党支部规定,每月1日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进行理论、科技知识培训。村党支部对培训内容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一年两次。
(二) 双带:即带头致富,带头奉献村党支部结合本村水产养殖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先让党员带头致富,放弃以草鱼、鲢鱼为主的四大家鱼,大面积地放养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鱼种,发展本村特色品牌渔业;带头奉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在党员干部中实施党员帮扶“三个一”目标,每位党员帮助联系户上一个特种水产品养殖项目,教会一门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对联系户承诺一项服务。
(三) 双评:即党员互相评议,群众评议党员党支部根据发展特种水产创效益的实际情况及理论科技培训测试成绩,结合农村党员工作的岗位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对党员进行评议,一季度一汇总, 汇总结果在党员会议上公布。由党员互相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议,通过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布;由群众评议党员,年底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对照工作实绩,依据双评结果, 对党员进行年终考核。
三、开展“双学、双带、双评”活动的显著成效2001年,村党支部认真组织,督促测评,党员干部把活动开展的好坏作为考核目标。一年来, “双学、双带、双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村45名党员同联系户学习理论,互相切磋科学知识,不少党员主动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干部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带领群众共创水产养殖业。2001年,党员干部为村民解决吃自来水、创建文明一条街、子女入学就业、 看病等实际困难106件。
(二) 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民主评议使村干部改掉了只顾上级不顾群众的虚假作风。一村委员在评议时虽没被评为不称职,但得了 14张不称职票,这对他触动很大,评议结束后,在党员大会上主动向村民代表作了检讨。今年年初,他帮扶两户联系户新上鲫鱼、日本锦鲤两种名特优鱼种,效益预计比较可观。活动的开展架起了干群联系的桥梁, 沟通了思想,消除了误会。
(三) 村级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对评议的不称职干部及不合格的党员进行谈话或警告,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干部不及时解决的, 对连续三次党员及村民代表评议不称职的,建议上级党委调整职务、党员干部结合评议,开展了党员十带头标兵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四) 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双学、双带、双评”活动大大激发了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出现了全村上下议经济、抓调整、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1年底, 全村开挖标准鱼池650亩,围网养蟹824亩,甲鱼养殖160亩,庭院甲鱼池36个,河道网箱312架, 成为名特优水产养殖专业村和全县闻名的首富村。472中共济宁年鉴农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沿实践者鱼台县罗屯乡郭河村党支部书记任立元罗屯乡郭河村由一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两县 (鱼台、金乡)、三乡(罗屯、李阁、化雨)交界处, 全村127户,456人,17 名党员,人均1.6亩耕地。2001年,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努力发展经济,勤劳致富奔小康,人均收入达到3000 元。在当前新形势下,认真抓了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了农村中的各种矛盾,全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转变,群众安居乐业,全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总结一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经济工作搞上去,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是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长期形成的一麦一稻,一麦一豆的种植模式,虽然解决了吃饭问题,但经济效益不高,村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大力调整了种植结构,大搞大蒜、洋葱、瓜菜、棉花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全年经济作物占了 90%以上,实现了“三种三收”、“四种四收”,即:大蒜或洋葱;田块上种菠菜;菠菜收获后田埋上种西瓜、冬瓜、北瓜等; 蒜地套种棉花、辣椒或茄子、玉米。党员干部积极帮助支持群众搞营销,为大家提供一切方便,把收获的大蒜、蒜薹、瓜菜卖个好价钱。党员干部都是致富能手、示范户。共产党员郭洪建带头种大棚,所有承包地块全部种上经济作物,还帮群众联系销路,为大伙做出了榜样。现在粮囤子满了、钱袋子鼓了、事情好办了、提留好交了。提留一天完成,喇叭一喊群众自觉到村办公室交提留,不用上门要,现在家家都有存款、家家铁门大院、家家都有有线电视。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多年来计生工作靠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措施, 只治标未治本,往往搞一些土政策和激进的做法, 干群关系紧张。党支部转变工作作风,从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入手,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计生工作的根源,就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多子多福、早生儿女早得济、重男轻女这些传统的顽固婚育观念。转变这些观念靠行政命令无济于事,只有靠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办人口理论学校学习、开会、谈心等形式,聘请本村小儿科医生当义务宣传员,宣讲转变重男轻女观念。实行计生工作村民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党员干部、知名人士都是协会会员, 让他们去帮助工作,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协调, 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扎实的思想工作,村计生工作上了新台阶、新水平,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是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现在是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措施方面实行知情选择。 矛盾减少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杜绝了早婚、超生和计划外怀孕现象,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群众的话题不是议论怎么超生,而是议论怎样发展生产、怎样致富。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顺群众情绪,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除坚持防范做好义务巡逻、坚持查哨外,还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宣传党的政策、理顺群众情绪、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上。结合农村党建473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村党支部把每讲一次话,安排一次宅基, 搞一次水利工程,收一次提留,处理一次事故,料理一次婚丧嫁娶,都看作是综治工作的内容,认真对待,精心处理,群众的觉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责任感不断增强,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化解矛盾方面,认为除了经济利益产生的矛盾外,大部分如发丧因旧的风俗习惯发生矛盾;婚丧嫁娶中陈规陋习造成不和;建房中的对窗子不行、对墙角不行、大门对大门宽了不行、窄了不行;村庄规划时认为老宅基是爷爷奶奶撇下的等,因此产生了大量矛盾,有的矛盾还可能激化,这些矛盾的根源就是封建的传统观念,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理论在作怪。解决好这些矛盾也是占领阵地的问题,也是党员干部怎样认识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问题。村党支部抓住问题的实质,举一反三教育群众,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了解群众在田间地头、酒桌饭桌上谈什么,村里舆论的焦点是什么,避免发生矛盾或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调解和化解了矛盾,全村逐步树立了新风尚,年内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没有偷盗现象,没有偷电的,外地人在街上卖东西不用记账也不会出差错,拾金不昧蔚然成风,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科学种养的多了,没有烧香磕头的,没有练“法轮功”的。
四、切实转变作风,搞好政务财务公开群众对干部有意见,出现上访情况,十有八九是因为村里的政务不公开或怀疑村干部有经济问题。这既是一个转变作风的问题,也反映出党在农村的形象问题。党支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首先提高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加强学习, 解放思想,发扬民主,集体决策,办事公正。做到政务和财务公开,提高透明度。安排宅基,安排生育证,制定提留方案,丈量、调整土地,都让群众开会讨论,张榜公布。账务公开,大的开支如: 打井、线路改造、学校维修都开群众会讨论通过。 其他开支由理财小组监督,张榜公布。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只要干部不沾光,啥事都好办”,当干部“想干好没光沾,想沾光干不好,也干不长”。因为在农村干部就是党的形象,所以明文规定,当干部不得喝醉酒,花自己的钱也不行, 不得在任何饭店记账,要精打细算,不乱花钱,经济上出个大窟窿,无法向群众交待。有矛盾不上交,就地消化,属于思想方面的问题,苦口婆心做工作,干部做不通,请相关知名人士协助做工作, 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群众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面对面解释。从不说“我管不了,去找乡长、 县长去吧”,对严重不良的倾向大胆管理,只要认真大胆,就能迎刃而解。由于注重了这方面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走在全乡的前列。
修通“一条路”拆除“一堵墙” 实现村党支部与群众零距离鱼台县谷亭镇缪集村党支部马培普谷亭镇缪集村现有人口 1700人,耕地2100 亩,党员42名。2001年, 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和“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总体思路,立足本村实际,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冬暖式大棚, 走出一条靠“一棚一池”种养模式强村富民的好路子,仅2001年一年就发展大棚1200亩,户均大棚 1.2个。全村农业总收入达到5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率先成为鱼台县首批小康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综合治理模范村”、“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五个好党支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经济强村” 等荣誉称号。
一、立足村情,选好致富路缪集村是一个滨湖村庄,长期实行稻麦轮作种474中共济宁年鉴植模式,尽管这几年粮食增产,但是群众增产不增收。如何尽快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摆在村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为此,支部一班人对本村农业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走访群众、 摸清村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冬暖式大棚,走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新路子。因为首先缪集村一直就有种菜的传统,大部分群众在种菜上都懂得一些门道和技术;其次种植大棚菜群众收益很好,大部分群众想发展;再次离县城较近,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为了统一认识,村支部先后组织部分党员、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到寿光、沛县、唐马等地学习种菜经验,使大家开阔了思路,下定了决心,一致认为发展大棚蔬菜是一条群众致富的好路子。
二、强化措施,促进发展路子选准了,目标确定了,关键是怎样抓落实。 村支部一班人认为,要建大棚,必须有规模,大规模才有大效益,要干就要干大的。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群情振奋,奋战三个月,建成全县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有目标才有精神,有精神才有干劲,三个月全村共建造大棚1200亩。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抓宣传发动配合全镇上半年产业结构调整宣传活动,每家每户都发放了明白纸和《致全村群众的一封信》,广造舆论、大造声势。其次,村支部、镇包村干部和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同志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再次,先后组织村民小组长及部分党员干部参加蔬菜技术讲座和各类技术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群众从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
二是开展算账对比把种粮和种菜从经济收入上比较分析,算给群众看,讲给群众听,通过算账分析,一亩地单纯种粮食每年纯收入只有二百多元,改种大棚菜可收入上万元,种菜是种粮食效益的几十倍,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群众沸腾了,算账对比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三是抓典型带动党员程清爱因种植大棚菜较早,种植大棚菜与种植粮食作物的效益,他最有发言权。听到村里要大规模发展大棚,他第一个站出来向群众谈大棚致富的经验和心得,动员群众早种、快种。另外,在大棚种植上,村干部带头报名, 典型带动显威力,全村发动起来了。
四是抓政策扶持镇党委、政府对建大棚给予资金扶持。每新建一个大棚,镇里贴息贷款3—5 千元,第一年免去建棚所占耕地的一切负担费用, 县委办公室与镇党委政府帮助协调贷款5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是抓统一建设为使全村大棚菜种植规模连片发展,在土地调整方面,采用“倒租反包”的方式形成大棚种植区。在开挖建设上,村里从本地及天津等地联系了七台挖掘机,按照统一布局、统一规格进行昼夜作业,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苦战三个月,共抬高地面1200亩用来建棚,挖出水面池子 800亩用来搞水产养殖,走上棚下渔的路子。
六是抓科技推动为解决技术问题,村里从寿光高薪聘请了蔬菜专家长期驻村进行每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培训班,村里还和农技人员定期进行研究大棚种植的技术难题。
七是推广蔬菜新品种由于种植西红柿面积增多,致使西红柿价格下滑,影响了农民经济收入, 有时不赚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村支部一班人围绕蔬菜品种更新作文章,集思广益,谈想法,作对比,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市场和蔬菜发展方向。认为,只有发展名优特稀品种、发展反季节蔬菜,才能占领市场,才能较大地增加经济效益,农民才有种菜的劲头和奔头。于是,大家在棚内大搞蔬菜产品更新,种上了洋香瓜、樱桃西红柿、草莓、彩椒,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且价格高出西红柿十几倍,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又有所高涨。村里试种成功的“洋香瓜—西红柿—洋香瓜”,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力争年内建成最大的洋香瓜种植基地。
三、政务公开,推倒干群之间的“隔心墙”为了取得更好的公开效果,让群众及时了解村里的事务、财务,便于监督和管理,党支部在村里建起了公开栏,确定了“公开日”、“民情恳谈日”。在公开方式上,坚持做到怎样方便、有效,就怎样公开,怎样让群众信服,就怎样公开。对财务收支、水电费收缴等农村党建475经常性项目,通过印发明白纸,签订合同书等形式进行定期公开。特别是在财务这个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上,实行“两审一公开”,即村里的一切财务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报乡镇经管站统一审核后,方能入账,并张榜公布,增强了公开的可信度,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有的群众生动地说,一张 “明白纸”戳透了群众心中的“窗户纸”,财务上了墙, 推倒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心墙”。2001年,通过村务公开,共受理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20多件,当场解决10余件,减少各种开支25万元以上。
过财务公开,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对干部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少了一份猜疑和埋怨。矛盾减少了,村里稳定了,经济发展了。在湖区低洼地开发4000亩的工程中,村支部先后主持召开了 5 次村民代表议事会,召开8次党员群众座谈会,制定了招标办法,把招标内容、款项全部向群众公开, 让群众参与,争取群众满意,使湖区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村已开发湖区面积3000亩,建高标准鱼塘2000亩,水产特种养殖1500亩,仅水产养殖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使昔日芦苇不成才、湖藕无效益、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鱼满池、粮丰收、条镶边的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群众高兴地说,“现在我们说话管用了,真正尝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金乡县王丕镇党委书记李金礼2001年金乡县王丕镇党委在县委的领导下, 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调整”、 “大开放、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5元, 比上年增加5%。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乡镇”,济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市、县“种植结构调整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
一、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蔬菜名镇按照“扩优菜,稳蒜棉,兴林牧”的农业发展思路,在稳定大蒜、优质棉面积的同时,发挥王丕镇特色优势,主攻蔬菜产业,抓好种植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六大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2万多亩,优质白皮大蒜2万多亩,成为鲁西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注重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与山东省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金乡县蔬菜科研基地,作为引进、培育、推广名优蔬菜品种的摇篮,并以此搞好王丕蔬菜品牌的宣传,使王丕镇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拿到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进一步拓宽蔬菜销售、加工渠道,投资 1000余万元,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电话、通水、 通电,通有线电视,投资1300余万元建立三处大型批发市场,全县第一座千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也正在建设之中,相继建起恒温库28座,总容量达 10000多吨,建起冰库两座,蔬菜脱水处理厂2处, 蒜制品加工厂6处,从事蔬菜运输车辆达800余辆,销售、服务、加工人员1800余人,产品销往上海、南京、辽宁、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及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农户+ 基地+公司”,产、加、销一条龙的蔬菜产业化格局。 在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重点培植养殖专业村、专业户,新建大型狐狸养殖园一处,发展了 8个养殖专业村,办起11处规模养殖厂,养殖专业户达到 1000余户。抓好王丕庄村千亩梨园的规范建设, 搞好果品的贮存和包装,实行反季节销售,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对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大胆改革,实行沟、路、渠、机、井、站综合配套,形成了立体农业的良性循环。使全镇的农业沿着持续、健康、稳定的轨道发展。476中共济宁年鉴二、 优化环境促民营,打好经济攻坚战,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镇党委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全镇总体工作的突出位置,确立了“民营兴工”、“以工强镇”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先后制订完善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待遇、资金、场地、税费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视投资者为上帝,视项目引进者为功臣,并做到“全体、全位、全天最优服务”,让经营者来的放心,留的舒心,干得顺心,富的安心。在全镇形成了大干快上、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产品涵盖机械、化工、造纸、包装、印刷、服装、电信、食品、冷藏等多个行业。与哈尔滨的范兆军先生联合成立了金滨纸业有限公司,使原金乡造纸一厂再现生机,年生产新闻纸5000吨,各类生活文化用纸1000多吨;华盛彩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出口包装产品,年产量600万平方米,是全县唯一的一家被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指定为生产出口包装制品的企业,也是济宁市较有名气的企业。由7名大学生投资300 余万元创建的至信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药、 印染、化工原料——间氨基苯酚,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通过龙头带动,群体扩张,全镇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发展为4家,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6家,50万元以上的18家,个体工商户增至 503户。2001年,全镇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6729 万元,出口创汇值155万美元,全镇民营经济实际缴纳税金234万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50%。目前,投资过百万的衣龙服饰、金杭电缆、樊陈肥料厂也已经顺利开工,效益良好,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民营经济中的亮点,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改善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镇党委立足王丕临近城区优势,树立“城镇化” 的全新理念,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出“高标准设计、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走“城镇市场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二纵三横”的城镇建设格局,一批布局管理合理、造型新颖的建筑群相继崛起,现代化小城镇初现雏形。 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变依靠政府投资为依靠政策向市场融资,走“以地生财,聚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严把“设施造型关”,严把“建设效益关”,做到建一条街,繁荣一条街,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城镇开发和农村市场繁荣,大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三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了融餐饮、食宿、运输、娱乐、中介为一体的“大三产”格局。
四、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镇党委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办学条件,力促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同时,把成人教育纳入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成人文化教育中心,为全镇农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命名为“省级成人规范化管理学校”。
计划生育工作中,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三为主”,搞好“三结合”,全面实施“三线管理” 机制。以新的《计划生育法》为依托,加强计生专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走在了全县前列。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镇党委结合农村工作形势,提出村级事务公议共管的管理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新路子,得到了济宁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组织部决定把公议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镇党委以公议制的成功开展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全镇群众的思想素质,增强了群众的自治能力,巩固了村级治安防范网络,为全镇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了一方平安。农村党建477正在崛起的明星村——崔口村金乡县鱼山镇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允琪金乡县鱼山镇崔口村地处定丰公路沿线,大沙河和金马河交汇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540亩耕地,753人,23 名党员。
2001年,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己任,带领群众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分别被市、县、镇授予先进党支部、明星村、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富而思治,勤政为民聚党心农村党支部是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最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崔口村党支部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特别是在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期间, 党支部全体成员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忘我的学习精神,积极投入学教活动中去,同时查找存在的问题, 寻求发展的良策。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腾出两间房子建立了党员图书报刊阅览室和党员电教室,定期进行党员党性教育。通过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支部班子的政治素质、经济意识和领导水平明显增强,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执行的掌舵人和全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通过党员队伍建设,全体党员政治过硬,并且每人掌握2 -3项致富技能, 有90%的党员成为“三富”党员。从而使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在日常工作中,党支部对各项工作负总责,决定村里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同时注意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坚持办事和群众商量,村里的事让群众当家,重大事项让村民公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里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凡是村里的重大事情都先召开两会议一议,达成共识后再组织实施。春天土地调整时,村里先后召开4次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两次村民大会,反复修改方案,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在民主管理的同时, 村党支部还坚持做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村里有什么收入,钱怎么花,每月一公布。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干群关系自然密切,干部的干劲增加了,群众支持增强了,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当干部要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 前几年,全村玉米、大蒜、秸秆堆放房前屋后,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容易引起火灾,群众都有意见。为解决这一难题,村干部往返兖州数次进行实地考察,在得到群众一致赞同的基础上,村里投资 40万元建立了一处月产400立方秸秆气的气化站,24小时向全村供气,使全村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2001年,全村旱情比较严重,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集体出一大部分,群众集一小部分的办法,筹资16万元,新打机井5 眼,对4眼废弃机井进行清淤加固,疏通灌溉渠道 1000余米,使全村农作物灌溉面积达到了 100%, 灌溉周期也缩短到5天时间。
二、富而思进,众志成城建强村选准优势建市场,做活农贸大文章。发展是硬道理。村党支部根据多方考察,认识到本镇大蒜种植业已基本形成规模,但由于没有正式的销售市场,外地来收购大蒜的客户找不到合适的收购场所,严重影响蒜农的大蒜销售。经深思熟虑之后, 支部一班人决定将定丰公路沿线基本闲置的40亩河滩地收回,由集体统一规划,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筹资20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建成后,购销摊位达140余个。目前, 全村95%的农户从事大蒜、蔬菜购销、运输,年经营额8000余万元,全村年获利在300万元以上,平均每人3000多元。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购销摊位逐步发展成知名的农产品购销公司。金城公司与台湾一分利公司合资经营大蒜,每年经营量达5000余吨。后经镇党委、 政府统一规划建设,该处市场已成为横贯全镇东478中共济宁年鉴西,长达10华里,辐射周边10多个县市区鲁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抓住时机建冷库,经济更上一层楼。随着大蒜购销经营收入的不断增加,群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大蒜、蔬菜的收购运销。村党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积极引导,把有能力的村民组织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就以自己的土地入股, 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建起了 3座恒温库,以此拉长蒜薹、大蒜的销售时间,获取反季节销售的巨大利润,此项工程立竿见影,当年就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良好的收益,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建恒温库,党支部一班人,因势利导,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培植冷藏业上规模、上档次。全村先后投资和引资7000 多万元,兴建大小恒温库27座,库洞达94个,冷藏能力近4万吨。为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部一班人又引导其中的 22家私营企业组建了山东东运集团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冷藏能力达到4.5万吨,企业常年用工达800人,季节性用工达4000多人,集大蒜、蔬菜冷藏、购销、加工于一体,年营业额达到1.3亿元,上交税金达140 万元。集团公司还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2001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兴建崔口经济园,促进经济大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下,2001年,村规划了经济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东西长1000 米,南北宽800米。目前,园区内固定资产总投入已近亿元。园区内拥有购销摊位140个,年购销能力达10万吨;有大型恒温库31库,冷藏能力4.5 万吨,有金泉、金鹏两处加工公司,年加工能力近万吨。园区内全部实现“四通一平”配套建设,娱乐、 电力、通讯等服务一应俱全。一年内,园区新入企业15家,投资额超过1600万元。其中加拿大外商投资400万元的蔬菜生产项目已达成协议。另外,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的新要求,东运集团筹集200万元新上的农残留检测中心正在筹建中。
三、富而思美,破除陋习倡新风富了口袋富脑袋。村党支部针对全村群众经济富裕,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在全村叫响了三句话:“富了,要有与富裕生活相协调的精神岁月;富了,不能忘记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富了,要饮水思源,不能忘本。”决心带领群众过上富裕文明、健康向上的好日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使全村村民的文化素质尽快提高,村党支部在村民富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了一所全县一流的农村小学。村里的孩子免费入园入学,被评为“三好学生”的都有奖励。考上大学的发给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几年来, 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100% ,先后有16人考取了大中专院校,一人在国外读博士后。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农民周末学校,对群众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为适应网络的发展,村里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微机,能登陆因特网,对群众进行微机操作和上网知识培训,全村已有30%的村民掌握了这门技术,2001年仅利用网络销售大蒜就达到300多万元。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村里建立了党员活动室、群众文化活动室、文明一条街, 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现在,所有的家庭都住上了村里统一规划的新房,家家通电话、自来水、秸秆气。现在崔口村生活好,环境好,村风正,移风易俗,计划生育、 税费收缴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前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年保持了市级文明村的荣誉。
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党支部一班人深深体验到,只要与广大群众鱼水相依,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农村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广阔,农民群众的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党的执政地位就会稳如磐石。农村党建479当好领头雁建设新农村金乡县马庙镇大程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喜元2001年,金乡县马庙镇大程楼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开拓,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用辛勤汗水为村民撒下了致富的金种子,用聪明的才智搭建起致富的金桥梁, 把全镇有名的乱子窝变成了如今的金凤凰。
一、 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大程楼村是一个拥有1510多人口的大村,耕地1950亩,共有党员38名。前几年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滞后。穷则生乱,每年镇安排的工作总是拽后脚。
面对村里的状况,村支部一班人,为了改变村的落后面貌,走访群众,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与老党员、老干部及群众代表座谈,了解村民情况,征求村民意见。半个月下来,走访了 50多名村民,收到群众、党员的意见100多条。
摸清了症结,村“两委”成员共同出谋划策,对症下药。正人先正己,首先村党支部成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村民一视同仁。同时,坚持村务公开,廉洁自律,反对以权谋私。从而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
二、 规范运作,以理服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要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正确处理“两委”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靠制度来保证,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单凭搞 “哥俩好”、“将相和”维持关系是靠不住的。所以村党支部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做到了来往账目明了,财务报批手续严格,并通过大喇叭或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等形式,将上级的政策、精神原封不动地传达给每个村民。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 大程楼村之所以没有大的决策失误,一直平稳发展,靠的是集体决策。为了防止村“两委”独断专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村党支部成员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村民代表大会选出 12名知识面广,见过世面,为人公道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组成议政小组,成为村两委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个月未,12名老人风雨不误聚在一起,把群众反映的和自己发现的问题议论议论,形成文字材料,原汁原味地交给村“两委”。全年,12位老人共提议案120多条,有批评、有褒奖、 有建议,大都一针见血,很少有客套话。
大程楼村从干部到村民,从集体企业到学校教育,都有详尽的行为规范准则,村干部该干啥,怎样干,哪项工作没干好,都有“明白纸”;村民该干什么,怎么干,也有“明白纸”。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管理,村干部没法不廉洁,村民也不会违反村规民约。千余人的村庄,在大街上你看不到鸡、羊、猪, 干净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农村。
三、大胆开拓,勇当带头雁,塑造干部良好形象党支部是一个村的领导核心,支部书记是干部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要做个称职的支部书记, 必须带头大胆开拓无私奉献,树立农村干部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行动让群众说共产党好。
当干部,就要讲实干。空谈误事,实干兴业,真抓实干才能成大器。早在1986年,翟庄村就开始种植白皮大蒜,效益可观,可大程楼村离翟庄村只有四里之遥,老百姓硬是不种,说什么“不种粮就是不务正业”。为了摆脱困境,让全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村党支部成员走农串户,反复动员群众种植白皮大蒜。
由于村党支部的鼓动,利益的驱动,大蒜迅速成为大程楼村的当家产品,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可村党支部并没满足,又组织村“两委”到南方考察,解放思想,放开眼界,逐渐认识到要强村富民,走发展个私企业是必由之路。抓住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机遇,大力鼓励村民招480中共济宁年鉴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帮助群众解决水、电、土地等方面的难题。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村兴建蔬菜脱水有限公司4个,金边冷库1座,预制件厂1个。
全村个体私营企业有了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也有了新变化。推广了优质的“白皮大蒜——(无籽)西瓜——特种玉米——长豆角”四种四收的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畜牧养殖也有了新突破,千只鸡以上养殖大户4家,养羊大户4家,养牛大户1家。
在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又带领村民大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投资40 多万元,硬化了高标准路面4000多米,新建教学大楼1所,增设高、低压线路2600多米。建设了高标准的法律法规宣传栏,购置完善了电教化器材,兴建了科技文明大院,在全镇率先建成了电话村。为了加快农民思想解放的步伐、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村党支部专门从市、县农业局聘请农业专家举办各种座谈会、培训班50多次,冬训人员2500余人次,使8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 1一2门技术。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脑袋富,才能口袋富。大程楼村现已形成争做文明人、争办文明事、争学科学技术知识的良好氛围和街道清洁、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创新机制严格管理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嘉祥县嘉祥镇党委书记李守华嘉祥镇党委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牛鼻子”,按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做好选人、增强本领、树立形象三篇文章”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做好当前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村级干部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两委”工作针对村委会直选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党委出台文件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村“两委”干部的考核和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二是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和享受补贴的人数坚持“精减、效能”的原则,配置村“两委”干部。 同时倡导小村并入大村,建立联合支部。2001年9 月,共合并村庄9个,建立联合支部4个,使这9个村的村干部由原来的27人,减少到现在的12人, 减幅达55.6%,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三是认真落实村干部待遇对村“两委”干部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组成,村(居)党支部书记的工资根据所在村(居) 的人口和工作绩效确定。村(居)干部工资由镇财政统管,统一发放。基本工资从镇财政列支,每月农村党建481发放一次;效益工资从其村(居)“三提”中列支,与各项工作考核结果挂钩,年终一次性发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建立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对职责范围内的重要事项及时进行请示,汇报工作落实、进展和完成情况。实行了定期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为优秀的,由镇党委进行表彰;对民主评议问题较多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进入诫勉程序。嘉祥镇还实行了村干部任职、届中和离任审计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 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抓好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农村工作的基石。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总抓手,全面组织实施了“四项工程”;即以选贤任能、提高基层班子整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能人工程”;以教育培训、增强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为主要内容的 “换脑工程”;以思想作风建设、保持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塑形工程”;以抓大事、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标志工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对后进村狠抓了治理整顿;对经济强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其创大业、办实事。如西关居委去年投资300万元,全面启动了嘉祥禽蛋市场和建筑装饰装潢陶瓷市场,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三、 创新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派大批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后进村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原因外,关键是缺少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特别是缺少一个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书记。 在全镇25个后进村中,竟有17个村找不出支部书记合适人选。如何正视和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镇党委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 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共识。镇党委决定对那些对上不负责、对下不服务、群众威信低、致富无门路的软弱涣散村级班子进行彻底改革和整顿。对村内一时难以找到合适人选的,镇党委作出了从镇机关选派一批水平高、 素质好、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干部职工到村任实职改变后进村面貌的决定。经过组织程序, 2001年9月3日,全镇有48名机关干部分别到全镇17个村任实职,其中村支部书记17人,副书记 14人,科技村主任兼文书17人。通过半年多的工作证明,选派镇干部到后进村任实职,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一是从根本上化解了矛盾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不受家族、宗派的影响,并且素质较高,处事公平合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二是建立健全了村党支部班子,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全镇22个无合适人选的村已全部选配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建立了支部新班子,解决了这些村“没人问事”的问题。
三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选派任职的干部工资由镇财政统一发放,不给村里增加负担, 受到了群众欢迎。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到村任职的同志在实践党的宗旨中保持和强化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同志到村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吃住在村,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482中共济宁年鉴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嘉祥县梁宝寺镇党委书记李传恩梁宝寺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务工作,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靠上抓,组织委员、党委成员具体抓, 使党务工作适应了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设自身形象强化学习提高为强化学习促进班子成员素质的提高,年初,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和严格的学习制度。学习中坚持“学习原文、集体讨论、 对照提高,撰写心得”。多次开展了“当官为什么、 在位干什么、将来留什么”的大讨论。赵土屯西沟工程由于占地问题,酝酿多年未能实施,造成6000 多亩农田遇涝减收,十多个村队群众都有怨言。在大讨论中,党委班子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是次要的,关键是领导干部对“当官为什么”认识不够,在位一天就要努力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一天。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农户做工作,给群众算挖沟占地与增收对比账,终于做通了工作,解决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
努力转变作风“群众反映问题无小事,有访必接,有案必办”。湖连井村民韩应连反映宅基地问题,经司法部门多次做工作两年未果,领导人接访后,党委书记亲自办理。多次到村、部门、群众家中协调,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在三倍体毛白杨推广工作中,分管领导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了“面对面”活动,机关干部带着“一张嘴、一支笔、 一个本”走进农户。靠一张嘴宣传毛白杨的效益状况,算植树与种粮的效益账,用一支笔、一个本记录存在的问题,面对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由于工作深、细、严,宣传发动到位,全镇落实面积1万亩。
狠抓廉政建设狠刹迎来送往风,对新调入领导干部不喝接风酒,对调离的领导干部不设欢送宴,严禁领导干部吃请。煤矿等大项目投建以来, 镇党委及时为干部提出了“三不”和“三不准”要求。 对任何施工单位和个人“不联系、不介绍、不推荐”, 让项目单位按正常秩序施工建设;不准干部在筹建处吃饭,不准借用其车辆,不准干扰其人员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展。
二、 严管干部强队伍一是实施谈心教育镇党委始终坚持“管理干部是爱护干部”、“纵容是葬送干部”的观点,对村干部中出现的观念不强、作风不正、办事不公等问题, 及时进行谈心教育,对认识不高的,落实专人帮教。
二是规范干部管理出台了《村级干部管理规定》,村干部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60%为基础工资,40%为奖励工资,奖励工资发放与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对村支部书记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凡镇里设置的经济发展等七项工作全部完成的,400人以下的村奖励支部书记400元,400人以上的村按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其中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税费征收四项工作有一项没完成的,对支部书记一票否决。
三是民主评议干部在每年一次评议村干部的基础上,还根据阶段性工作或重点工作,组织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对村干部进行不定期评议。凡村级班子满意率低于50%的,集体免职或停职;凡班子成员满意率低于50%的,个人免职或停止工作。 今年对6个村的班子和干部进行了评议,4个村的 8名干部因没过群众评议关而被免职。评议评出了干部的积极性、好作风。在“三提五统”征收工作中,80%以上的村受到了奖励或表彰。
三、 自我严管促工作党委的感召影响,制度的约束激励,增强了村级干部自我加压、自我管理的能力,钢强党委班子带出了铁硬干部队伍,促进了全镇的各项工作。
一是严格履行职责东郭楼等村两委成员人人都有本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情况和从群众中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情况每星期一对头、一汇报,各自汇报每天干了什么工作,办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集体评议每个村干部的工作,讨农村党建483论支出是否合理,该不该报销。透明度高了,干部之间消除了猜疑,人人比工作、比干劲,班子比以前更团结了。对群众意见或建议原则上每周一对头, 一汇报,遇到重要问题随时对头汇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能解决的立即解决, 一时不能解决的,承诺时限。群众对班子信任了, 增强了向心力。
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尚庄等村规范了档案管理,上级文件、重要工作、集体决议、财务管理等逐一分类归档,使各项工作和事务决议有依据,决策靠政策。
三是严格群众路线红旗村决定连片栽植三倍体毛白杨350亩,方内有个农户不同意,支部书记王应学3天9次到其家中做工作,深入细致的工作终于打动了这个村民的心。同时,干部自我严管,增强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全镇各村都找到了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先后涌现了良种繁育的运河、王场等18个村, 果树专业村陈庄村,桑蚕专业村石林、白集村,纸浆林基地村红旗、陈庄、高庄村,依靠这些村的带动, 调整优化了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为梁宝寺镇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求真务实抓党建两个文明结硕果嘉祥县黄岗村党委书记翟守才中共嘉祥县黄岗村党委现设有4个党支部, 93名党员。2001年,党委一班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求真务实抓党建,求实效,促发展, 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使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在黄岗村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嘉祥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黄岗村先后获得山东省模范村委会、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截止到 2001年底,黄岗村办企业——黄岗集团拥有十三家二级法人企业,拥有总资产2.4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56亿元,销售收入连续三年超过二亿元,利税达到1600余万元,职工队伍达到1680人,职工年工资收入人均7000余元。黄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
一、 加强学习,始终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村党委把加强学习当做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且每年召开10次以上的党员大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 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有针对性的学习江泽民同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七•一”前后举办党史知识培训班、党史知识竞赛和评先树优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克服了“搞市场经济,党建工作该让路了”、“改革开放傥建工作有劲使不上”的糊涂认识,在党委内形成了认认真真抓党建,脚踏实地干实事,带着感情帮民富的良好风气。
二、 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开拓、实干、 奉献的战斗集体,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为了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先后制订了廉洁自律守则、党员年度目标管理及党员联系户、财务公开等制度, 并签订责任书,通过半年一总结、年终考核评比的办法,督促广大党员自觉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 民主决策,增强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了决策正确,促进黄岗经济的大发展,在做出每一次决策前,党委一班人都要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把决策方案拿到党委会讨论,然后提交全体党员大会通过。2001年,党委就通过民主的方式, 作出了与山东里能集团联合,组建山东里能凯业水泥集团;新建两条日产2500吨回转窑熟料生产线;484中共济宁年鉴与山东太阳纸业联合收购梁宝寺造纸厂,组建山东太阳正邦纸业集团,新建年产30万吨的造纸厂和与之配套的4.8万千瓦的热电厂的重大决策。这三个项目投产后,将为黄岗村年创4.45亿元的产值。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汶上县次丘镇党委书记胡向东2001年,镇党委坚持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创新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抓自身,强素质镇党委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一是加强自身学习。镇党委成员能够自觉坚持和参加中心理论组学习和机关星期一、三、 五学习日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二是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履行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调整充实了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情况调度会,实行季度抽查,半年全面检查。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每人联系一个村。三是建立制度,强化约束机制。镇党委制定完善了年度党务工作目标和议事、驻村蹲点、值班巡逻等制度,保证了党委工作规范有序。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委成员的廉政、警示教育,落实了党委廉政责任制,同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共同商量,政务公开。
二、抓组织,打基础镇党委正确分析村级班子的状况,采取抓后进,促先进,带中间的方法,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一是在农村干部选用中特别是在调整支部书记中,严格按照程序,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查,党员大会进行选举。二是选准突破口,整顿软弱、涣散班子。年初,对全镇52个村党支部班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排队,把排名居后的村进行重点整顿。通过整顿,促进了后进村班子的升级,全镇“五好村”达到32个,一类班子达到36个。三是规范了村“两委”关系。镇党委根据《组织工作条例》和 《村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党支部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里重大决策须由村两委共同研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先党员大会后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关系。
三、 抓教育,重提高围绕培养锻炼一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制定岀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着重抓好落实。一是做好党员的培训工作, 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提高党员队伍活力的着力点。 二是注重从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科技示范户、 退伍军人中选拔一批工作争创一流的优秀青年确定为农村后备干部,每个村1—2名,建档立案,跟踪考察。三是举办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培训班,提高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四是在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 争当优秀村干部活动。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参加先进典型报告会,安排优秀干部现身说法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四、 抓制度,促规范为了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镇党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实行了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培训制度、联户制度、评议制度、廉政制度、议事规则等10项制度,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意见》、《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意见》,约束了干部行为,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村务公开,成立督查机构,由纪委牵头,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落实到位。三是村主要干部的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制。基本工资由镇财政按月发放,浮动农村党建485工资待年终千分制考核后,根据考核情况具实发放。四是对优秀村干部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连续三年全面工作考核在前10名的支部书记树为先进,进行物质奖励,前5名的转合同制。
五、抓带动,促发展针对农民传统的种植模式,镇党委立足实际, 研究制定了发挥优势,加大结构调整,走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子。为使农民转变观念,看到调整农业结构的好处,镇党委在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中组织实施了“致富示范”工程。全镇5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有的搞起了养殖、有的建起了大棚,领着群众干实事。2001年,全镇新发展冬暖式大棚 201个,大拱棚510亩,中、小拱棚4100亩,发展养殖小区11个,高价值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6万亩, 粮经比例达到6:4,形成了以张村、付村集、中店、 白马河、刘庄为主的菜椒、菜花种植基地,鹿湾三村为主的棉蒜生产基地,以王口、李太口、栓庄为主的大棚黄瓜生产基地,以伊海、农场为主的奶牛、牧草种养基地。
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镇党委及时指导村建立了销售服务队伍,制定优惠政策,搞好市场载体建设,成立了流通协会,食用菌协会、养鸡协会,建立张村、付村集蔬菜批发市场等,使每个基地都形成了水、电设施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体系。
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财政收入640万元,比上年增长 1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9万元,比上年增长 18.6% ;农民人均纯收入2881元,比上年增长6% ; 人口自然增长率4%。,达到一等奖水平。
巩固战斗堡垒建设文明村庄汶上县次丘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太胜高庄村共有村民小组14个,857个农户,人口 3227人,4150亩耕地, 党员61名。2001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组织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发展市场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整顿村容村貌,使全村的集体积累不断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村民团结和睦、安居乐业,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注要成绩努力加强村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坚持党的“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周召开一次支部会议,总结安排日常工作;每月组织党员集中进行一次政治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年进行一次党员评比活动,总结工作,评先树优,同时开展“一名党员一盏灯”、“党员帮扶责任制”等活动,以推动全村的各项工作。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村两委成员尽职尽责,积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高庄村曾先后被评为济宁市“科普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2001年12月,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 高庄村作为县委书记王顶岐同志的联系点,接受了省驻济宁市学教活动督查组的检查,省、市领导同志对高庄村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誉。486中共济宁年鉴二、主要体会和经验(一) 巩固战斗堡垒,必须抓好村支部的自身建设为把父老乡亲领上致富路,村党支部成员走街串户,调查研究。讨论探索的中心问题,就是帮助群众选好致富的路子,把全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搞上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党支部郑重承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富。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只有把自身建设搞好了,说话才能有人听,干部才能有威信,事情才能办得好。于是村支部“约法三章”:要求支部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全村群众做到的,党员和村干部首先做到。确实做到做给群众看,在全村树立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
(二) 提高村民素质,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使村党支部认识到:要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村里组织开展了评选 “五好家庭”、“好婆婆”和“好媳妇”活动,敲锣打鼓为120户“五好家庭”挂上了荣誉牌,还为评出的 “好婆婆”、“好媳妇”披红戴花。全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在移风易俗方面,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进行俭办。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就可节约资金十几万元。 这一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村里建起了万册书库房、科技夜校、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和青年民兵之家等学习娱乐场所。农闲时节,每天晚上都有许多群众来这里学习、娱乐。村里成立了民主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凡村里重大事情都要集体讨论决定,对财务收支、经济承包、农民负担、宅基地划分、土地调整、电费收缴、计划生育等工作,每季度张榜公布一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 强化服务理念,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 办不好的事情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村党支部依据本村实际,提出了“抓特色、 扩棚菜、建园区、活流通”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台了 《关于加快高庄村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内容涉及:凡养猪百头、兔千只、鸡五千只以上的农户,由村里担保贴息贷款一万元;凡发展经济作物连片种植100亩的地块,村里出资打一眼机井,并配齐水利设施;对自愿到园区搞规模养殖的大户和发展大棚的农户,由村里统一划拨调整土地。对建棚所需农膜、化肥、种子、农药由集体统一购买,统一供给, 产品由集体统一联系销售。村里先后投资24万元,架设了农电线路。为解决想致富、缺技术的困难,多次请科技人员来村现场传授生产技术,及时对群众进行指导。为引进良种、技术,多次去省农科院、省种子研究所等10几家科研单位及一些大专院校联系洽谈。2001年3月,通过洽谈,与浙江天台县长毛兔养殖基地在高庄村联合办起了万只长毛兔养殖场,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为搞活流通,村里投资10多万元,历时两个月,拆迁房屋近 50间,高标准地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600多个摊位的农贸市场,恢复了中断40年的古集,拉动了全村经贸发展。2001年底,全村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400亩,发展大中拱棚213个,家庭养殖户发展到460户。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 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24万元,村公共积累达到 187.8万元。
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汶上县苑庄镇大秦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山2001年,苑庄镇大秦村共有2352人,2640亩耕地,56名党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村党支部根据市场经济特点,积极探讨总结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组织带领群众走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农业,重点抓好冬暖式大棚生产,使全村集体积累不断增加,村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农村党建487断改善。
一、主要成绩2001年,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工作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坚持党的“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周召开一次支部会议,总结安排日常工作;每月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一次,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年进行一次党员评比活动,总结工作,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同时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以推广全村的各项工作。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支部成员认真学习,积极工作,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被山东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党支部成为全县的一面旗帜。
二、主要体会和经验(一) 建设一个好班子,树立一个好形象,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工作中,支部委员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采取上党课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始终坚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理顺两委关系,规范村两委工作,形成核心突出、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要求村民做到的,支部成员和党员首先做到,在全村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村窑厂里有 5名党员在那里工作,他们以厂为家,吃苦在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重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里的大事难事都是党员跑在前头。广大党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和积极带动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村庄规划建设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 建立一套好制度,培养一种好精神,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内各项制度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重要措施。为此,村支部建立健全了支部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群众参政议政制度、廉洁勤政制度等,先后实施了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减负、计划生育等“一监督、三公开、四民主”的工作方式,使村里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选举产生了“村民议事会”,制订了工作章程,集思广益, 使议事会成为党支部的智囊团,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带出一帮好群体,干出一番硬事业,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党支部立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党员干部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认真开展致富示范活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建起了 36个示范棚,每户示范棚当年收入1.5万元,群众看到了希望,纷纷找到村里申请建大棚,年底,全村发展大棚 368个,8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大棚,大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紧紧依托镇蔬菜批发大市场,广开销路,使大秦村大棚菜远销北京、天津等 20多个大中城市,解除了群众发展大棚的后顾之忧,每年150多万公斤蔬菜“销售无难点、产品零库存”。村先后增加集体机械动力250马力;全村的粮食、棉花生产都由村里的农业机械合作社,采取 “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脱粒打轧”,为农户服务,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耕作、种植、收割一条龙作业,不仅方便了群众,解放了劳动力,发展了生产力,而且还培养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探索出了在市场经济中开展农村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党支部始终把如何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勤劳致富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落脚点,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组织带领群众投资12万元,恢复大窑生产;投资13万元兴办五金厂;投资8万元使全村用上自来水;投资3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投资110 万元建立冬暖式大棚368个;投资50万元用于村庄规划。在大窑和五金厂做工的农民每年人均收入5000元。五金厂每年可生产小麦精播机、玉米点播机4000部,销往山东、河南、河北省的几十个地区。农村机械化合作社每年可为农民节省种地成本7万元,368个冬暖式大棚可生产黄瓜、豆角、 西芹、西红柿、蟠桃等十几种高价值反季节水果、蔬488中共济宁年鉴菜150万公斤,全村仅大棚收入就达394万元,人均增收1680元。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梁山县杨营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全高庄村位于梁山县杨营镇政府驻地、济宁 (梁山)对外加工贸易区内,西距京九铁路梁山站 1公里,南临公明大道, 聊商国道贯穿全村。全村耕地面积691亩,158 户,575人,党员22名,村党支部由3人组成。村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奋进开拓,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市、县评为“五好村党支部”、“奔小康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村”、“文明示范村”、“创安工作先进村”、 “发展民营经济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讲实效,求实绩,积极创建“五好村”、“五好党支部”如何建成名符其实的“五好村”、“五好党支部”,村党支部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成立了“双创”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双创”活动实施方案。采取责任到人、分户到人、承包到人、一包到底、限期达标的方式,制定出一系列奖惩措施,把完成任务情况作为对村干部年终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户户肩上有担子,从而形成齐努力、共创“五好”的良好局面。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通过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高庄村的“双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并据此调整了村支部班子,使村支部成员平均年龄达到35岁。新班子年富力强,敢说敢干,立说立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 抓龙头,上项目,促粉条业快速发展粉条生产在高庄村有较久的历史,但在前几年,一直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且以自产自销为主,经济效益差,市场风险大,粉条加工一度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新一届村支部考察了外地的粉条生产情况,认真分析了市场行情,决心按照粉条生产产业化的要求,确立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的发展路子,大力培植淀粉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带作坊,上规模、增效益。高庄村高文进兄弟四人合伙开粉坊多年,已有了一定资金积累,符合建大型粉坊的条件,在村党支部支持协调下,组建成了规模较大的粉条生产企业——鲁南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并很快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52万元,成为当地粉条生产业户的龙头。由此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制定了土地征用、资金扶持为主的优惠办法,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力进行粉坊改造建设,使粉条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资金上优先扶持新建粉坊。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在实事引导下,全村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新的粉条生产热,继鲁南兄弟公司之后,又涌现出了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日产粉条一万吨以上的华丰、华龙、壹分利、 长虹等四家大型粉条生产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粉条业的发展。2001年全村41处粉坊中,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就有 8处,上交税金200余万元。
三、 建设商业街,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城市化为搞好地瓜粉条市场的建设,吸引外地客商, 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村党支部把建设商业街、扩建地瓜粉条市场作为全村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在商业街建设中,村党支部一班人克服种种困难,顶住各种压力,动员全村群众拆除了村上沿聊商路两侧的一切建筑,按照统一规划,建设起二层商贸楼600余间,并筹资拓宽了中间公路,修建了农村党建489下水道,安装了路灯、设置了绿化带,到2001年,商贸楼已全部建成并已运营,仅对外租赁一项就使高庄村村民增收150余万元。
2001年春季,高庄村党支部一班人同邻村商议,在商业街上建成了一大型综合集贸市场,设计摊位800多个,拥有机电、木材、建材、副食品等多个批发市场。不久,这里已成为梁山西部的经济、 文化、信息交流中心,每年来高庄村打工、经营者都在2000人以上。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给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一个良好的精神娱乐场所,村投资3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村两委办公楼,使计划生育、社会治安、 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青年、民兵、妇代会都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室,并备有象棋、军棋、电视、扑克、 羽毛球等文化娱乐用品,杜绝了闲散酒场和聚众赌博现象。2001年,村中无一刑事案件,无一违反计划生育、打架斗殴现象发生。为使群众有良好的约束机制,村党支部研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同时印发到户,建立了民主理事会,对婚丧嫁娶有专人负责,严禁大操大办。对尊敬老人、 管护孩子的模范,在喇叭上通报表扬,奖先树优;对违背章程的,及时进行说服教育。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员联富联户活动,让致富党员主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携手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村风村貌日新月异。
抓好支部自身建设促进居域全面发展梁山县梁山镇吕屹口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玉来吕屹口居民区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龟山和凤山脚下,居于梁山县城新城区规划“两轴”、“一门” 的中心位置,沿公明大道直通京九铁路梁山站,占地总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415亩,辖10个居民小组,302户,1226人。 2001年底,居民区设立党总支,下辖农经、商贸、建筑安装公司和老龄委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2名,团员34名。党总支委员会成员5名,居委会成员7名。2001年吕屹口居民区集体固定资产已发展到1350万元,人均1.1 万元,比上年增长150万元;全年实现利税645万元,上交税金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多元, 比上年增长100元。
一、抓党建,强根固本2001年,吕屹口居民区党总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党总支书记代表一班人在群众代表大会上表态:凡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处处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干工作就要坚持原则,不能怕得罪人,更不能只顾个人的亲属、近门子。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成员之间配合协调,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 工作上依靠群众,和群众做到以心换心,把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在党员队伍建设中,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强化管理机制入490中共济宁年鉴手,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学理论、学党章活动,集中进行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典型案件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学习党纪条规、法律法规、正反典型材料等方面的内容。用原已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的行为,全区共产党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抓经济,富民兴区2001年,吕屹口居民区党总支部紧紧围绕本区“经济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经济发展奋斗目标,制定了企业、农业、山、水、林、 田、路、村庄规划等全面发展的整体规划。采取了强抓农业富民、重抓工业兴区、搞活三产兴商的具体措施,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其他产业振兴。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居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被评为全市经济百强村。
梁山水浒商贸城作为集体的重点项目,是济宁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城之一,也是梁山县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抓的建设工程。总设计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个经营摊位,总投资约3000万元, 商贸城内建有四条南北经营通道,七排经营房,均采取二层楼建筑结构,彩板弓式大棚,楼上住宿,楼下经营,各样设施齐全,给经营者创造了一个合适优美的经营环境。2001年4月,投资近600万元的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建筑总面积11820平方米,其中前门面楼3000平方米,经营房4条通道,7排经营房,共105套,每套建筑面积84平方米;营业面积共8820平方米,其中彩板顶棚4200平方米。10 月9日举行了商贸城一期市场开业暨二期市场动工庆典仪式。二期工程经营房126套,建筑面积 10710平方米,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搞配套工程,2002年5月1日即可全部竣工投入运营。商贸城前建有4200平方米的广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大塑像,矗立于广场中央。广场内还装饰有豪华的黎花灯、中华灯。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门楼,采取仿古式建筑样式,庄重豪华,声势宏伟。梁山县委、县政府为水浒商贸城专门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了商贸城的建设速度。目前来商贸城报名投资建设、经营的络绎不绝,已签订合同施工建设的有吉林吉隆矿山机械配件厂、青岛天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资金500多万元,呈祥电子机械厂已在商贸城安家落户。水浒商贸城已成为梁山经济发展的新的起动点和增长点。
三、抓公益,倡导新风为了给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吕屹口居民区加强了村庄规划建设,投资20万元对区内街道进行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安排了 3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到2001年底,居民区80%以上的户都住上了楼房或标准房。 集体对居民实现了“六免”(免费教育、免费供自来水、免费浇地用电、免交征购提留和各项集资、免公差勤务、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尽量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小学建起了 33间的三层教学大楼,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现金。同时,集体还制订了为80岁以上老人送寿礼、 为60岁以上老党员按月发生活补贴的制度,义务为居民办理了人身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每年为每位居民补助小麦100公斤,无地的老年人补助200 公斤,使居民生活安心、舒心、放心,全力投入到发展经济的大潮当中。另外,居民区还制订了《村规民约》,坚持制止婚丧事大操大办等封建陋习,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区形成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农村党建491抓好党的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梁山县徐集镇郭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启超梁山县徐集镇郭楼村共有196户,846人,耕地1055亩,党员28名, 其中正式党员26名,预备党员2名。
2001年郭楼村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要求,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认真贯彻县委“五全”战略,全面落实“四再”要求,大力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努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郭楼村人均纯收入达 2750元,被授予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市民情恳谈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村党支部经常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学习有关的党的知识和中共十五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市场经济、农业生产等知识,同时,积极组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观念,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了广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四民主、两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 突出抓好民主管理,做到依法治村。工作中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自觉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满意不满意作为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三是村党支部积极从村里有文化、 政治素质高的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1年及时把两名培养成熟的青年纳入了党的队伍。同时,认真坚持党的“三会一课”等制度,及时向党员传达党关于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指示,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并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联系贫困户”活动,全村28名党员分别联系7个贫困户,从资金、技术、信息、劳力等各方面,全力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党建促进了经济发展2001年,在没有向群众集资一分钱的情况下, 村里投资2万余元,铺设了长1600米的砂石路;投资1.8万元完成了低压和高压线路改造;投资1万余元,利用挖掘机对重要沟渠进行了全面清挖,改善了排灌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中,郭楼村制订了《招商引资十项优惠措施》,并动员全村群众通过老乡、同学、战友、 亲戚等多种关系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投资 80万元的梁山县第一砂轮厂、投资160万元的宏达棉纺织有限公司、武校等3个民营企业。在宏达棉纺织有限公司建设初期,资金十分困难。在郭楼村党支部领导成员和全体党员的带动下,59户群众自发地为棉厂提供了贷款担保,确保了企业的顺利投产。同时,村里的木材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事木材贩运的农户达30余户,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在农业方面,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花生、抗虫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畜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郭楼村积极响应镇党委提出的 “五位一体”产业化养牛的号召,在村西规划了占地 20亩的养牛小区,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养牛的措施,从信息、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全方位为养牛户搞好服务,加快了养牛小区建设。2001年底,已有15户养牛户进入了养牛小区,每户都建起了 5间标准的牛舍,户均养牛30头。全村黄牛存栏量达到800余头,仅此一项,人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100余元。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郭楼村认真组织打更巡逻,创造了宽松、安全、 稳定的发展环境。郭楼村注重从具体的工作中启发教育广大村民倡文明树新风。认真开展了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整治了村容村貌,投资3000余元,在村内安装了 38盏路灯,全面美化了村庄环492中共济宁年鉴境。郭楼村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社会新风尚。郭楼村规定,凡年满 70岁的老人,春节时,每人发20元钱的过年钱。 为鼓励村里多出人才,规定凡考出一名中专生,村里奖励300元,考出一名大学生奖励500元。为了便于老年人生活娱乐,郭楼村还规划了老人居住区。春节期间,村党支部组织人员对烈军属、特困户、教师进行了慰问。对困难户,则从资金、信息、 技术等方面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加快了全村群众共同富裕的步伐。
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体现郭楼村之所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关键是因为在工作中,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村党支部切实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二是村两委关系协调,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密切了干群关系。郭楼村认真实行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 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民主管理组织,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密切了干群关系。四是立足实际,发展经济。村党支部从本村实际岀发,发动村民利用各种关系,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按照“五位一体”产业化养牛模式,规划了养牛小区,使全村掀起了养牛热,促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