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323
颗粒名称: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2001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6万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2926元,比1998年增长26%。南北羊庄、胡西头村成为鲁西南最大的养鸭基地,京杭运河弃土堆养鸭经济带,为美丽的微山湖又增添了一道新的经济风景线。养鸭业的发展带动了“百、千、万”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全镇新建万只鸡场6处,千头猪场1处,肉牛场1处,畜禽专业村16个,专业户900多户。“日出斗金”的微山湖,又呈现出鸭鸣鱼跃、荷花米香、百舸争流的新生机,形成飘金溢彩的水上经济带。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先后被省、市、 县评为“六好乡镇党委”、“特色农业乡镇”并获得 “农村工作综合奖”。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成绩

内容

2001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6万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2926元,比1998年增长26%。
  (一)农业实现科技增效畜牧养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镇党委充分利用丰富的湖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采取内引外联、 优惠开放、重点扶持、注重效益、滚动发展的有力措施,大力发展鱼鸭混养,走户养、股份合作、租赁经营、反租倒包和规模化饲养、区域化膨胀、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全镇掀起蛋鸭、肉鸭齐发展、鱼鸭混养、 庭院圈养、大湖放养互相促进的养鸭高潮。南北羊庄、胡西头村成为鲁西南最大的养鸭基地,京杭运河弃土堆养鸭经济带,为美丽的微山湖又增添了一道新的经济风景线。目前,全镇共搭建鸭棚426 个,养鸭总量突破160万只,仅此一项年纯收入可达5000多万元,养鸭业带动了禽蛋业的发展,全镇发展蛋制品加工厂13家,2500多户,加工量1000 多万枚,年收入50多万元,蛋类加工业已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养鸭业的发展带动了“百、千、万”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全镇新建万只鸡场6处,千头猪场1处,肉牛场1处,畜禽专业村16个,专业户900多户。种植业实现高产高效。为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篇文章,镇党委按照“方田起步、林网上路、水利先行、综合配套”的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利用世行贷款,投资600余万元,将1.8万亩中低产田规划为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 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新格局,为“两高一优”农业的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该项目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国家验收,夺得全省第一名,得到了世界银行项目专家团的一致好评。为了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发展新科技、注重新成效,镇党委在项目区内与山农大携手,完成了 17个小麦、29个玉米良种的对比,成效较好。 目前全镇2.2万亩小麦、玉米作物全部实现了良种化,粮食总产达2.2万吨,连续12年保持了“吨粮镇”称号,粮经比例达到6:4。渔湖业生产实现名特优养殖。围绕水上“三强”带动战略,确定以主攻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为重点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了规模化、立体化、名优化、产加销一体化的 “四化”工程,形成沿湖一条线、连起三大片的高产高效养殖经济带,建起马口河蟹、留庄二三村坑塘鱼苗培育,满口网箱、塘子千亩连片开发、羊庄鱼鸭混养的五大特色基地,培植了河蟹、乌鳢、淡水白鲳、青虾、罗非等名优水产品,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万余亩,其中河蟹突破5500万亩,乌鳢、彭泽鲫4500亩,沿湖南北40余华里建起上粮下渔、上菜下渔、上果下渔、上牧下渔的高标准鱼池7000余亩,全镇养鱼总面积突破1.5万亩。“日出斗金”的微山湖,又呈现出鸭鸣鱼跃、荷花米香、百舸争流的新生机,形成飘金溢彩的水上经济带。
  (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镇党委按照巩固第一产业、扩大发展第二产业、放手搞活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首先对玩具厂、食品厂、造船厂、建筑公司等4家企业,采取拒卖、转让、租赁、股份制等方法进行改制,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实现了低成本运营,增加了财政收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网线生产,食品冷藏、船舶修造、水陆运输、港口理货、建筑建材等10 大支柱产业。全镇现已发展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0余家,大中小造船厂50余家,年生产500 ~ 1200吨钢驳船300多艘,形成以马口为主的运输专业村4个,各类船只1200余艘,总吨位40多万吨。 先后启动民间资金180万元,组建了土山中兴经济园区,滕北五号井经济园区,下河头苇制品销售经济园区,多元化的发展,体现了一区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全镇万米千户商贸园区工程(即:北从滕州王晁、南至郭河桥),计划投资9000万元,目前已入园100多位,预计两年内建成。全镇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发展到全镇从业人员的3000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非农业劳力占40%。
  (三)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为加快全镇经济的快速腾飞,镇党委紧抓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按照 “高档次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投资300多万元进行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了济微公路副路、下水道、隔离墩、路灯、花池等,组建城管监督中队,并招聘6名城管队员和4名清洁工,对小城镇建设与沿街工商户联手实行“五包”管理,一座绿、亮、洁的新型湖滨小城镇展现在众人面前,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成了“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投资2000多万元发展电信业,新增电话4000余部,25个村实现电话村;投资近500万元,在全县率先完成农电网改造;投资30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和投资5000 多万元的3.5万伏的变电站正在规划建设中。
  (四) 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广大公民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强化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同时,以“三德”教育为重点, 以“做、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娱乐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及“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时代新风、争做文明公民”活动,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明显增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五) 民主法制建设健全为推进依法治镇进程,镇党委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了 110机动队建设,开通了 148法律服务热线,强化了全体公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健全了“五位一体”综治组织。坚持实施领导干部接防(日)制度,司法调解中心做到矛盾及时调处, “三五”普法硕果丰。根据当地地处湖区、矿区和边区的实际,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平安家园年”和“社会治安创安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严打整治活动, 密切了党群关系,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稳定,保持了 “三无”乡镇称号。
  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先后被省、市、 县评为“六好乡镇党委”、“特色农业乡镇”并获得 “农村工作综合奖”。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