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镇党委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山区优势搞好适应性调整,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狠抓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镇经济总收入达到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 ;财政税收完成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16%。
(一)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大力推广花生地膜覆盖和地瓜脱毒繁育, 初步形成了 2.5万亩的花生覆膜生产基地和2万亩的脱毒地瓜生产基地,各类瓜菜种植面积达到 1.1万亩,发展温室大棚100个,粮经比例达到4: 6。 大搞林果基地建设,全镇先后建起板栗、柿子等10 个特色林果生产基地,特色林果产量达500万公斤。畜牧业着力发展食草牲畜养殖基地,突出抓了良种的引进推广,引进改良品种60余个,养牛(羊) 专业村达到18个,畜禽存栏量达到40万头(只), 畜牧收入占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
(二)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科技贡献率大大提高大力推行良种良法、科技示范、实用技术培训“三项工程”,推广地膜覆盖、种子包衣、果品套袋、畜种冷配等技术19个,先后引进各类良种71 个,其中花生、地瓜23个,蔬菜12个,干鲜果品6 个,畜禽30个。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三) 狠抓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确立了“引商兴工”的工作思路,制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对兴办加工企业的民营大户在水、电、路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并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个体工商大户建立协作关系,建立银企联手、银企合作的工作机制,为民营经济贷款172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引进项目4个,达成投资合作意向6个,实际利用外资 400余万元,从曲阜引进的令方花生米加工厂、从泗水引进的四通油厂,从青岛引进的假发厂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目前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833个, 民营企业13家,工商税收同比增长20%。
(四)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乡村面貌得到改善全面加强小城镇建设,对镇政府驻地重新进行了设计规划,加大拆迁改造步伐,以拆促建、促开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259发、促发展,规划设立了工业园区和农贸市场,新建了栖峪集贸市场和下鲍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投资70万元实施了镇驻地吃水工程,解决了 5000余人的吃水问题,基本完成农电网改造任务,增强了镇驻地的载体辐射功能。投资 500多万元完成拐子河河道一期治理工程,改善和扩大水浇地面积3000多亩,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倡树文明新风, 全镇形成了敬业爱岗、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难相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三五”普法教育,促进了农村法律知识的广泛应用。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清查整治,进一步解决了瞒报、漏报和改年龄等现象的发生。认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了信访“三无”乡镇。积极推进教育、 文化、卫生事业,实现先进文化的广泛宣传和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