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沟乡党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1013
颗粒名称: 大黄沟乡党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大黄沟乡有23个行政村,6880户,2.6万人, 总面积7.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经济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畜牧养殖为主。乡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30个基层党支部,全乡共有两委成员142名,党员774人, 其中农村党员629人。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乡党委对乡机关干部下基层实行量化管理,每位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村进行调研不得少于15天。坚持每月深入到村、企业,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每月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影响群众情绪的焦点问题。在争创活动中,已有13个村达到“五好”标准。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党组工作

内容

大黄沟乡有23个行政村,6880户,2.6万人, 总面积7.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经济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畜牧养殖为主。乡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30个基层党支部,全乡共有两委成员142名,党员774人, 其中农村党员629人。
  2001年,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支部”为目标,以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为重点,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落脚点,紧密结合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改革的新要求,努力用新思路、 新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使全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的重要内容。乡党委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 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集中民智,尊重民意,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调查研究,掌握群众所想、所盼,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乡党委对乡机关干部下基层实行量化管理,每位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村进行调研不得少于15天。坚持每月深入到村、企业,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每月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影响群众情绪的焦点问题。从而使制定的决策,采取的措施真正顺乎民心,合乎民情,具有科学性二是执政为民,勇于奉献,树立廉洁勤政的好形象。实行了驻点包村制度,“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坚持把群众满意为工作的第一追求,深入开展了“强素质,办实事,树形象”工程,包村干部以身作则,坚持从生活和工作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质所诱,不为人情所扰,努力做到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勤政高效,求真务实,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形象。
  (二) 夯实基础,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围绕“六个好” 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党委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实行了“四制” 管理制度,即:乡机关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管区部门分级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年中考核末位淘汰制,从而提高了班子的工作效率。村级组织建设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注意提髙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村干部依法依纪办事的能力。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关系,使之按各自章程积极开展工作。认真推行村务、政务公开,消除误解, 化解矛盾,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争创活动中,已有13个村达到“五好”标准。
  (三) 实施“致富链工程,”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乡党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在全乡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联系党员带头户、帮扶贫困户的“致富链”工程,以“因户制宜,找准致富路子” 为目标,充分用思想教育、示范引导、技术服务和物质扶持等有效形式开展工作,做到“解民忧,帮民富、连民心”,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为贫困户推广一项新技术,创办一个新项目,构建一条产销结合的新路子。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典型带动,架起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共同富裕的互助桥,架起先进户与后进户之间文明联创的互助桥, 架起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全乡结成的55个对子,90%以上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致富链”工程的实施,使每位党员都能“亮出先锋牌子,走出模范样子”,找到了一条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 找准了做好农村工作的切入点,使党员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解忧帮富”上。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9585万元,财政收入实现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9元。
  (一)瞄准调整,真抓实干,努力建设“旱池藕之乡”乡党委从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入手,以产业化为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总抓手,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南部优质高效,中部浅池白莲,北部山清水秀、牛羊成群”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乡财力这个中心,把握高效、外向、规模和绿色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着重在优化产品提高质量上下工夫,土豆、黄姜、西瓜、 大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逐年扩大,已达万亩规模,亩收入2000元以上,初步走上了规模化、优质化的发展轨道,大蒜常年出口韩国、日本。特别是浅池藕开发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主导产业。乡党委以浅池藕开发作为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在不占用良田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本乡的水资源和广阔的荒滩、河滩,把莲藕产业从污染日趋严重的下游坑塘湖面迁于上游,闯出了一条节水型水生植物高效种植的开发新路子。通过政策驱动和资金、技术扶持,2001年已发展池藕2000 亩,亩产量8000斤以上,亩收入6000余元,使项目区内人均增收500元。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乡党委把此项目和发展旅游相结合,打旅游牌,唱莲藕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已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十五”发展规划,被省政府列为“池藕开发生产示范区”。结合河道治理,乡党委决定用五年时间,把黄沟乡发展成为万亩莲藕生产基地,使其成为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效农业开发区。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乡党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北部山区、库区的荒山荒滩面积大,饲料丰富和传统的养殖技术优势,决定把发展畜牧养殖作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和饲草型、节水型畜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采取家庭散养和规模饲养相结合的方式,2001年已发展养牛专业户1000余户,发展专业村3个,实现畜牧总产值2311万元,仅此一项,项目区内人均增收400 余元。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畜牧生产先进单位”。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全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形成了“不怕困难怕落后,万众一心争上游”的合力。二是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调, 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巩固党的领导这个核心, 把正常分工与超常运转相结合,形成了“破难攻坚、 迎难而上”的战斗集体。三是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成为全乡人民的共识,也涌现出一大批“困难面前不低头,埋头苦干创一流”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四是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五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双丰收。六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没有安定团结的大环境,其他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
  附:大黄沟乡党委成员名单书记:齐金江副书记:张传剑潘军委员:齐金江张传剑潘军张龙张明平王胜强韩继云(女)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