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0813
颗粒名称: (一)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分类号: D564
页数: 1
摘要: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提高, 新增农业机械910台,现已达到18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6万千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构筑了“山区林果,平原菜”的发展框架。截止到2001年底,全乡共种植板栗6800余亩,梨、柿子、杏、桃等6000余亩,葡萄近万亩,黄瓜育种500亩,草莓500亩,花生1.4万亩, 越冬甘蓝1000亩,桑园1000余亩,“3 + 1”蚕禽轮养大棚260个,形成了 8个专业村近200个规模大户。2001年,积极与在青岛创办农业企业的台商谢春进先生联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日本甜柿和黄金梨3200 亩。同时与谢春进先生在偏午庄合资建成200亩观光农业园。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成绩

内容

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比例关系日趋协调全乡从宏观的角度,把改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抓,走稳定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路子,三产比例协调到40:40:20,粮经作物比例达到5:5,农村经济结构突破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集约化、现代化经济转变,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常抓不懈。1998年以来,共打井86眼,增加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整修田间道路112公里。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提高, 新增农业机械910台,现已达到18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6万千瓦。积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推广地膜覆盖、种子包衣、化控化除等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各类良种30万公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构筑了“山区林果,平原菜”的发展框架。北部山区形成一万亩以优质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基地;丘陵地带形成了一万亩以花生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平原地带形成了一万亩葡萄、蔬菜生产基地;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两侧发展经济林带的三个万亩基地,一个林果带的发展布局。树立了林家洼葡萄亩收入4000元以上,屈村草莓亩收入8000元,翟家屯“3 + 1”蚕禽轮养大棚每棚收入超万元,朱庄黄瓜育种亩收入3000元,杜村蔬菜亩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业结构调整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逐步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调动了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截止到2001年底,全乡共种植板栗6800余亩,梨、柿子、杏、桃等6000余亩,葡萄近万亩,黄瓜育种500亩,草莓500亩,花生1.4万亩, 越冬甘蓝1000亩,桑园1000余亩,“3 + 1”蚕禽轮养大棚260个,形成了 8个专业村近200个规模大户。2000年,邀请全国葡萄大王孙培杰,投资建成了 “中美合资葡萄示范基地”,主要示范推广无病毒 “皇稼秋天”等葡萄新优品种,带动了全乡2000余亩的葡萄更新换代。2001年,积极与在青岛创办农业企业的台商谢春进先生联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日本甜柿和黄金梨3200 亩。同时与谢春进先生在偏午庄合资建成200亩观光农业园。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