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与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0764
颗粒名称: 三、创新与经验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一是以巨王林、北湖、冠庄铺、大桥、前李、后李等村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了占地5000亩的蔬菜生产专业区。二是以张村生猪和雷厂肉鸡为龙头,带动了全镇猪、鸡、兔、牛等养殖业的发展。全镇畜禽总量已突破 400万只(头)。三是以王庄村为中心,优势果品业蓬勃发展。四是以林网道路加宽和塌陷地为主,结合大田种植, 栽植三倍体毛白杨120多万株,面积达1.1万亩,超额完成3万亩纸浆林基地建设任务。
关键词: 党委工作 经验创新

内容

(一)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适应性向战略性调整过渡以5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带动了全镇蔬菜、畜牧业的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养殖、种植专业村、专业片。一是以巨王林、北湖、冠庄铺、大桥、前李、后李等村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了占地5000亩的蔬菜生产专业区。二是以张村生猪和雷厂肉鸡为龙头,带动了全镇猪、鸡、兔、牛等养殖业的发展。雷厂村已达户均两个养鸡大棚;张村猪场已达年繁育仔猪4万头、年出栏肥猪4万头的规模;北湖村10万只规模的蛋鸡场年创利润60多万元;三官庙村从济宁市绿源公司引进了樱桃谷鸭,已达30万只规模;大南湖村从河南引进了 40 头法国吨牛,并引种优良牧草,集育肥、繁殖为一体,将形成新型的肉牛基地。全镇畜禽总量已突破 400万只(头)。三是以王庄村为中心,优势果品业蓬勃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下,王庄村与台商合作,引种了 500亩的韩国黄金梨,并与台商合作签订了技术服务和包销合同,实现了“公司 +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汪庙村在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引种了 80亩的油桃、太阳杏,大南湖发展了 300亩葡萄、油桃新品种,下步计划再引进300亩韩国黄金梨,一个新兴的优质果品基地正在形成。四是以林网道路加宽和塌陷地为主,结合大田种植, 栽植三倍体毛白杨120多万株,面积达1.1万亩,超额完成3万亩纸浆林基地建设任务。
  (二) 塌陷地复垦治理进程加快投资2600万元、3800亩的塌陷地复垦治理规划,被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整个工程分三期,需动用土石方450万方。整个治理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一期工程 1400亩的治理任务已接近尾声。整个工程竣工后,将新增水面1300亩,造地2500亩,新增水面将搞好名、特、优水产养殖和设施渔业,复垦后的土地将全部栽植林果和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成集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
  (三) 镇村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1年,全镇实现企业销售收入8.29亿元,利税91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一是狠抓企业改制, 全镇53家镇村企业全部转为民营,完成了改制任务。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各类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实际到位1.2亿元。兴隆纸厂投资4600万元新上了脱墨浆生产线,解决了污染问题,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旭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新上了重质碳酸钙和高岭土生产项目,下步计划投资5000万元再上轻质碳酸钙和变性淀粉项目。镇政府与市建安公司、兖矿集团三方合作,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9000万块标砖的兖州大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即将投入生产。
  (四) 民营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镇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全镇各级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镇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占地 300亩的民营经济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群众进园经营。小南湖村塑编大王刘元珍投资700万元, 新上了隆泰塑编厂,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投资 800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由此带动了全镇塑编业的发展,全镇塑编企业发展到18家,仅小南湖一个村,塑编年产值就达6000多万元。全镇运输业发达,大庆运输公司拥有大型运输车辆50 多部,固定资产800多万元,福荣、长兴、磊兴等6 家运输公司资产都达到了 300万元以上。全镇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1600多户,私营企业已发展到 34家,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
  (五) 村级财务管理日趋完善继续推行完善农村资金和账目“双代管”制度,由镇经管站统一代管村集体资金和账目。选派了 21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现金会计,健全了民主理财小组,规范了村级开支审批程序。成立了镇重大工程招标办公室,对各村3万元以上的大型工程实行公开招标。认真落实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实施“双代管”, 有效地控制了非生产性开支,化解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
  (六) 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 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美在家园”等活动,全镇 90%以上的农户达到了“十星级”标准,有27个村建成了“文明一条街”,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广“四小定位”,北湖、三官庙、护驾营三个“样板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资100多万元, 对全镇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加大了合班并校力度,整合了教育资源。小学“六室”、中学“七室”均达到了省级标准,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投资80万元新建计生服务大楼一栋,增添了医疗器械,增强了服务功能,使计生工作保持了济宁市一等奖的先进位次,先后被山东省评为“双进”活动先进单位,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 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拥优抚、尊老敬老等活动,建成了优抚医院。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司法调解中心,充实壮大了警备力量,狠抓了治安安全责任小区建设,在全镇建立起打防并举, 群防群治的立体治安防范体系。科技、文化、卫生、 土地、工商、税务、农村信用社、邮电、交管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提高。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