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泗水县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0275
颗粒名称: 中共泗水县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564
页数: 3
摘要: 中共泗水县委工作概况县委书记田志锋县委确定以“开放、创新泗水县位于济宁市东部,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3 万亩,低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纯山区县,人口59.4万人,辖9 镇3乡,592个行政村。泗水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十五”期间, 发展、超越”为主题,夯实基础,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使泗水的综合实力在全市、全省的位次前移。有8个乡镇党委达到“六个好”的标准。
关键词: 区委工作 党组工作

内容

中共泗水县委工作概况县委书记田志锋县委确定以“开放、创新泗水县位于济宁市东部,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3 万亩,低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纯山区县,人口59.4万人,辖9 镇3乡,592个行政村。
  泗水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十五”期间, 发展、超越”为主题,夯实基础,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使泗水的综合实力在全市、全省的位次前移。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6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294万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4元,增长4.6%;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县现有党委31个,其中乡镇党委12个、 县直党委11个、济宁市属企业党委2个、县属企业党委6个;党总支114个、党支部113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592个、机关企事业党支部541个。坚持从思想上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中央、 省、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进干部作风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干部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初步达到了 “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以“三级联创” 活动为总抓手,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把工作重点放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上,以配强支部书记为重点,实行“两推一选”、推行交叉任职一人兼,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支部班子在农村发展稳定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有282个村达到了“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深化“六个好”乡镇党委建设活动,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广大乡镇领导干部树立了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思想,提高了乡镇班子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能。有8个乡镇党委达到“六个好”的标准。同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社团等新领域加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新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32个, 占应建党组织的72.7%,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关于选拔任用干部实行公示制、聘任制、试用制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 编制、人员管理的暂行规定》,推行了干部培养、推荐、考察、任用“四联”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谈廉评廉活动,对全县125名在职正科级干部进行了廉政评议。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 实现了干部监督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2001年,经济工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工业立县、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新突破。
  (一)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产业化的方向,以提高农业、林果、畜牧业、生态旅游农业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在泗河沿岸,重点发展高价值经济田,高效农业面积达到 15.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达到10万亩。实施“林业四项”工程,在南北山区大力发展高效林果业,新发展经济林1.3万亩,建设绿色通道77.9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4万亩。加快发展畜牧业,以圣昌公司、苗馆肉类制品厂为龙头,调整畜牧业结构,扶持兔、羊、牛和特种动物规模饲养,发展规模养殖场 160个、养殖专业村100个、专业户6500户、养殖小区11个。肉蛋总产量达到9.82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6%。劳动力结构调整,以劳务输出为主渠道,全年新输出8000人,累计达到6万人,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74元;新增向国外输出劳务200人次,创汇70多万美元,是全省劳动力就业先进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对泉林泉群、凤仙山、西侯幽谷、龙门山等自然景观和万亩桃园、板栗园、银杏园等农业生态景观进行了开发治理,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业结构调整,围绕实施“工业立县”战略,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全县在建技改项目 51项,完成投资2.61亿元,同比增长65.2%。总投资6亿元的鲁西黄牛基地项目落户泗水,一期工程资金已经到位,项目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大宇水泥二期工程,形成投资意向;投资4050万元的华金集团电厂二期工程、2362造纸生产线已投产运行,真空镀铝原纸现已与合资方签订协议;投资2亿元的鑫通公司2.5万吨BOPP扩建;投资1000万美元的柳絮集团变性淀粉等几个大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 通过抓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25亿元,实现利税1.822亿元,增长23.54%。
  (二) 把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对全县国公有企业实施了改制。共退出资产10771万元,盘活资产20432.7万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同时,粮食流通体制、卫生体制、 人事制度等领域的改革都有了新的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泗”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抓好科技招商, 引进的15项科技项目已初见成效,实施各类科技发展项目48项,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108项,建成一批科技示范园。
  (三) 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坚持全民招商引资的思路不变,严格招商引资考核不变,重奖招商引资人员的政策不变。先后组团参加了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烟台第二届APEC投资博览会、厦门第五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及曲阜2001年中国专利产品博览会,共引进项目136个,合同资金4.6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完成岀口交货值58286万元,约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 40% 。以政策引导、优化环境、载体建设、扶强帮优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6356户,私营企业达到254家,完成产值28.3亿元,实现利税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 31.6%、25%、18%。
  (四)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建设带发展”,围绕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以治水修路为重点,建成水利项目698 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52万亩,解决了2.6万人的吃水问题。新修、改造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440公里。日荷高速公路泗水段及引线工程、铁路立交桥和西城区主干道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建设。 编制了西城区规划,加强了城市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复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完成了电话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经济发展的平台,尤其带动了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
  三、创新与经验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泗水县委坚持把上级精神与泗水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发展路子上,围绕建设“果牧县”,以产业化为方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畜牧业、林果业成为振兴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农民群众60%的现金收入来自林果、畜牧业;依据山区自然风光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收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把泗水建成融泗河文化与山区景观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围绕农民增收,抓好劳动力的转移,来自非农业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非农业增收额占农民增收额的60%以上;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把着立点放在抓项目上,以项目兴业、项目兴县。在领导运行机制方面,实行正常分工与超常运转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把县委决策、政府执行、人大监督、政协协商等职能融为一体,贯穿于决策形成与决策执行全过程,几个班子形成了团结、协调、高效的领导格局。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实行了选拔干部 “三荐双考制”,即通过组织推荐、单位举荐、个人自荐、考试与考核相结合,选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了“三岗到位,四定管理”,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在全县592个行政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两会”制度,推进村民自治,促进了全县稳定与发展。
  附:泗水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书记:卢保民(1月离职)田志锋副书记:陈立民张怀莲(女)董立新王宣林王嗣和常委:卢保民(1月离职)田志锋陈立民张怀莲(女) 董立新 王宣林 王嗣和孟昭振 赵广方 杜林张世彩 许修航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