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0248
颗粒名称: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分类号: D564
页数: 2
摘要: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4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完成3.0869亿元,增长 1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通八达1.9148亿元,增长20.66%,可用财力达到2.17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2元,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16‰。济宁碳素工业公司的预焙阳极糊、华仙集团的甜菊甙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关键词: 区委工作 重大决策

内容

2001年,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同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抓了农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四项工作,特别是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以重点带全盘,有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4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完成3.0869亿元,增长 1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通八达1.9148亿元,增长20.66%,可用财力达到2.17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2元,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16‰。
  (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培植优质粮、蔬菜、甜叶菊、花卉苗木、畜牧、水产6大主导产业,大力度调整种养业结构。经济作物发展到30万亩,新增2.5万亩,其中瓜菜面积22万亩,蔬菜大棚达到2万个,建成了 6个“万亩蔬菜专业区”。 经济林面积达到3万亩,高标准完成了 46公里的 “绿色通道”工程。畜牧养殖专业村发展到178个, 新增养殖大户1260户。“长沟牌”农副产品、“永特牌”蔬菜、“喻屯”牌大米正在成为有地方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品牌。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蔬菜、畜牧、水产、花卉4 种类型8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区水产养殖面积 8.4万亩,水产品产量3.5万吨,成为全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李营镇新增苗木5000亩,总面积达到3.6万亩,在全国十大苗木之乡名列第六位。南张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加工、出口基地, 被命名为“中国甜叶菊之乡”。农业市场组织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0 家,其中规模较大的51家,省级龙头企业华仙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60个, 农副产品运销队伍发展到5.3万人。市场引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具雏形。投入392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8.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荣获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区”称号。
  (二)工业规模和素质显著提高,经济支柱作用日益凸显围绕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实施 “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达到4998家,其中市级企业集团15家,省级企业集团6家,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形成了医药化工、纸及纸制品、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机械电子5 大支柱产业,2000多个花色品种,全区有国家级名牌产品4个,省级名牌12个。济宁碳素工业公司的预焙阳极糊、华仙集团的甜菊甙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1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9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47.3%;利润1.2亿元,增长68.8%。其中济宁碳素工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利税3841万元,分别增长97.2%、204.6%o “项目兴业”成效显著,实施新上、技改工业项目58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2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的9个。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有28项新产品填补省、市空白,5项填补国内空白,7家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科技先导企业发展到21家。企业改革逐步深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4家,有限责任公司31 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0家。
  (三)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势头强劲,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坚持外引和内活并举,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同上年相比,招商引资呈现出范围和领域更宽、大项目好项目更多、外向度更高、均衡全面突破四个鲜明的特点。全区引进各类项目290 项,总投资16.9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的3个, 1000万元以上的34个,500万元以上的35个,高新技术项目8个,外资项目7个。已投入生产或经营的160项,正在实施的90项。完成自营出口 1129 万美元,同比增长417.9%,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有8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坚持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顶天立地,通过建设经济园区、完善扶持政策、改善软硬环境、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等措施, 民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区共激活民间资金 4.2亿元,新发展各类专业村51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710户,累计达到1.4万户,从业人员7.9万人。 新增私营企业80家,累计达到689家,其中资产 100万元以上的108家,新增38家;500万元以上的 24家,新增7家;1000万元以上的12家,新增6家; 3000万元以上的7家,新增3家。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完成6500万元,增长56.3%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3.9%。
  (四) 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搭建起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坚持把园区、市场和小城镇建设扭在一起抓,培植了一批新的增长点。任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九通一平”,签定入园项目23个,总投入5亿多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16 个,投入4亿元;北湖旅游度假区完成了路、桥、阁、 广场、滩地治理工程,已吸引10个项目进区开发; 安居私营经济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54家,年销售收入3.4亿元。全区80%的新上项目实现了入园经营,进区企业总数达到347家。投资4510万元,完成了喻屯大米批发市场一期工程、振宇蔬菜批发市场、振宇批发大市场二期工程、吴湾皮毛市场扩建工程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10亩、营业面积5.2万平方米的济宁金宇装饰商贸城正在加紧建设,2002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全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16处,入驻工商户达到8200户,年交易额8.4亿元。投入5600万元用于镇(街道)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目前,以园区、市场为载体的环城经济带正在形成,对周边卫星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的基础上,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 “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

知识出处

2002中共济宁年鉴

《2002中共济宁年鉴》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