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工委书记李信2001年中共济宁高新区工作委员会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三级孵化”科技企业,“一区多园”壮大高新产业,重点培育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园林新城区的总思路,解放思想,扎实工作,经济发展连续四年保持50%的增长速度,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的建设济宁高新区党工委辖基层党委4个,党总支9 个,党支部90个,全区共有党员2012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坚持用人机制的创新,建立精简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竞争上岗。按照公开、平等,择优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机关10名正科级、14名副科级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领导岗位,打破了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现象,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对管委会副主任以下人员全部实行聘任,使干部能上能下,始终处在动态之中,保持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三是实行公开招聘。 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先后招聘录用本科生以上学历的人才20名,适应了各发展阶段的人才需要;四是注重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对年轻有发展前途的干部选送到市百名人才工程培训班、省市委党校研究生班和各种短期班进行培训,对大多数员工采取内部办班等形式,鼓励在职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二) 坚持组织建设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深入开展“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活动, 选好配强基层党支部。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有计划地选拔了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有经济头脑的23名民营企业家或经济能人回村任职,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卓有成效。重视社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地带”。对非公有制企业,凡具备条件的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数量少流动性大的企业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党的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三会一课”,“四簿一册”等制度,开设党校,定期对党员进行培训,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
(三) 坚持廉政机制创新,营造干事、创业的好环境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党工委制定并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加强了党内监督,集中清理了副科级以上干部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对领导干部家属子女从业情况进行登记,开展了教育处理不合格党员的“落雁归队”活动。清理规范村级财务,实行村账镇管,定期公布账目。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格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坚决查处“三乱”行为和违法违纪案件数10 起。
(四)坚持政府管理创新,切实转变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精简会议文件,简化领导公务活动,减少审批事项,党工委管委领导干部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党建和机关建设4条主线分工负责。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 发扬“马扎子”精神,狠抓落实,建立全方位一站式招商服务大厅,公开服务承诺,发挥经济“110”的作用,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2001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6亿元,其中,新增部分实现76亿元,增长68%;工业总产值 44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增长49%;财政总收入 3.21亿元,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 增长53%;出口创汇4033万美元,增长24%;引进项目10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26万美元。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增幅已连续四年保持在 50%以上,实现了“十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研究确立新的发展定位为充分发挥在全市改革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部署,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济宁高新区确立了“四区” 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全市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样板区、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确定 “十五”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360亿元,年均递增48.83%;工业总产值达到 236.82亿元,年均递增50%;实现工业增加值42.27 亿元,年均递增35%;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递增49.04%:新建区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0 亿元,递增46%。
(二)坚持改革创新,塑造开放创业的新形象济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科技特区的崭新形象。 一是紧跟世界科技园区发展潮流,学习推动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经验好做法,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跟着项目走”,竭力营造适宜的投资小气候,塑造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二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压减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和超时默许制,建立运作高效、行为规范、全心全意为公共服务的新型行政管理机关,塑造勤政高效的新形象。三是破除形式主义的羁绊,转变作风抓落实,言必信,行必果,塑造诚信实干的新形象。
(三) 调整发展思路,努力构筑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是高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结合全市的区位、资源和工农业基础优势,寻求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高新区更看好生物技术产业。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生物技术产业项目。已经投产的九九公司,总投资15.8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6亿元,税金2.4亿元,利润3.8亿元;建设中的凯赛里能公司,总投资25亿元,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尼龙单体生物发酵生产线;如意杜邦、华能生科、佳华生物、菱花味之素、鲁抗晶欣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也正在建设中。目前,高新区生物技术工业园的大项企业已有8家,投资规模近 50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生物技术业产值将突破 100亿元,利税达到20亿元。
(四) 完善“三级孵化”,全力聚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了提高创业中心毕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毕业标准调整提高到千万元以上,把一级孵化发展为一、二、三级系列化孵化、一级孵化批量生产,二级孵化小规模商品化,三级孵化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为了建设“三级孵化”体系,一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拓宽项目来源渠道;二是为正在孵化的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全过程孵化服务;三是扩大孵化空间,建设异地孵化器;四是加大孵化基金和“种子基金”支持;五是在通过IS0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进入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基础上,努力争创国际孵化器。
(五) 实施“区中园”战略,广泛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区中园”有利于项目聚集、产业链形成和企业间的竞争发展。目前,区内已建起火炬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外商工业园、远东工业园、生物技术工业园等,正在建设如意工业园、同济大学科技园、光机电工业园、煤电化工业园、柳行工业园、金屯工业园等园区。在建设中,一是以项目聚集、产业链形成为目的,在同一工业园落户建设同一领域的项目;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改变土地厂房一次买断的做法,及时将项目老化、经营不善、经努力扭亏无望的企业调整岀园区,使工业园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三是实行全托式物业管理,对企业做到“生产你来做、其他我来办”;四是推行项目进园的“零等待”,拿出最好的地段、定标一流的设计方案和建设队伍,建设高水准的标准厂房,并且常年保持一定数量标准厂房储备,使项目进园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投产。
(六)按照“企业化、市场化”模式,全方位经营高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始终坚持“小政府、大服务” 的格局,主要履行招商引资、经济运行、城市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职能,其他事务尽量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通过采取创办开发公司、参股高新技术企业、 投资工业园建设、储备经营土地资源、全面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事业体系建设等措施, 使高新区财力聚集、机制灵活、生命力旺盛。
三、创新与经验(一)思想观念创新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国际市场取向,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区发展建设新路子。
(二) 科技创新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 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形成持续强劲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人才支撑,建成国际化、网络化、专业化和多极的孵化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快速发展。
(三) 城市创新以产业群拉动城市群,以高新技术产业区拉动新城区建设,通过整体经营城市, 实现城建收益大于投入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市组群式结构大城市建设的样板区和新城区建设的带动区。
(四) 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机制,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以及政府管理体制和开发运作机制,成为全市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和各项改革率先推进的示范区。
附:济宁高新区党工委成员名单书记:李信副书委记:孟繁湘余春明员:李信孟繁湘余春明孔繁福孙争鸣贾治阜王培南任海生李克周(挂职)任鹏孙淇助理调研员:孙斌赵连海张庆俊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