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坚持分类指导,集中抓好村级班子的整顿建设。县、乡党委要定期对村级组织,特别是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排队, 做到心中有数。要突出抓好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转化工作,采取“倒排查”的办法,列出单子,建档立卡,实行重点管理。要从每个村的实际出发,找准症结,突出班子建设这个重点,一村一法,综合治理。对少数情况复杂,家族、宗教甚至流氓恶势力干预村级事务的村,要派强有力的工作组,区别不同情况,集中进行整治。触犯刑律的,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在抓好后进村党支部整顿的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村级班子建设整体水平。对经济强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导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差距,鼓干劲,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当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对中间状态的村,要抓住启动班子内在活力这个关键,找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和帮促措施,使其尽快跨入先进行列。要注意抓好团支部、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其他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力争到2005年,全市有80% 以上的村达到“五个好”目标。
6.大胆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着眼改善村级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全面实行 “两推一选”、公开考选、任前公示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干部选用新机制,促进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解决村级人才缺乏、村干部难选的问题。要抓住选人这个关键,调整充实好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要按照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标准,放开视野, 拓宽渠道,真正把那些年纪轻、文化高、公道正派、 愿意为群众服务、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真本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对支部班子缺职特别是没有支部书记的村,要采取多种方式限期配备好。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要结合县、乡机构改革,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政治素质高、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职工到村里任实职。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中选派,还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考选的办法选拔。建立以村级后备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 认真做好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重点抓好党的力量薄弱、三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党员工作。乡镇发展的党员,村和乡镇企业的农民、工人要占80%以上,35岁以下的要占70%以上,妇女要占27%以上。通过努力,全市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45岁以下的要逐步达到70%以上,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50%以上,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成员要达到2/3以上。
7. 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两委”工作。县、乡党委要加强对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的领导, 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逐步提高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建设精干高效的村级班子,力争到2005年,“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人兼”的比例达80%以上。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和享受补贴的人数。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职数一般不超过3人;1000人至2000人的村,一般不超过4人;2000人以上的村,一般不超过5人。 其他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不得超过每村总人口的 2%。。县、乡党委要研究措施,保证村(居)干部的工资和补贴及时发放。要改进补贴发放办法,村干部的补贴要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责任、工作实绩和村里的经济状况,充分体现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原则。固定补贴数额一般应略高于本地村民当年人均纯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的补贴应略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