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桑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唯一号: 150135020220000300
作品名称: 龙桑寺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24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龙桑寺古有“古刹盘桑”之美誉。当时的龙桑寺建筑宏伟、壮观,花草琳琅满目,满院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有“远不见人,雨不淋衣”之说。 龙桑寺内建筑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西架:由大佛殿、四大天王殿、拜子殿、关帝庙组成;二是东架:由文昌阁、魁兴楼组成;三是东北的土地庙。 西架的四座殿堂。大佛殿,台高约5米(48层立砖台阶),门前有古树两株,东边是尖顶松树,有3人合抱粗。西边是平顶松,株高10多米,再前就是拧(龙)桑树一株,即龙桑寺名树龙桑;大佛殿后面是四大天王殿(魔家四将),台高3米多,是保卫大佛殿的;西边前是关帝庙,后是拜子殿,是人们求雨、求子拜佛的地方。院内有参天松、杨树百余株。 东架是魁兴楼、文昌阁两层建筑,俗称考院子,台高3米多。一层是文昌阁,二层是魁兴楼。东架松、柏、桑、垂柳、马尾松满院,风景幽雅,此处是纪念孔圣人或科举应考的地方。后院有一私塾,曾是清未李举人村秀才李文杰教书的地方。后来由本县拔贡彭文炳将文昌阁3个大字改为听书院。 东北角的土地庙。台阶由72层条石建成,每块条石宽65公分,长2米,厚15公分,约有10多米高。门前有石碑两块,东边是刘秀的碑,西边是赵匡胤的碑,都是长方形,高2米,宽半米,碑上刻有碑文。庙后有和尚坟10余座。 当时,寺内香火旺盛,高僧众多。据记载:邑令陈锟与焦学博尔厚曾入驻龙桑寺多日,并留有咏诗:“古刹虚然大智灯,纷纷犹是涉春凌。云烟过眼荣枯易,色相空时愿力能。泛宅我如投渚鸟,饭疏君亦在家僧。何时桑下留三宿,悟彻根茭斩葛藤。”根据此段写照,很多高僧曾在此修行,参惮悟道。当时,周围到寺中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庙会、或集市人就更多。每年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六月八、腊月(实际是十一月)等5次大的庙会,每次4天,人们纷纷来烧香、拜佛、赶庙会,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过去传统的说法,龙桑寺因龙桑救驾有功,皇帝赐封良田万亩,以为庙产,由32联庄的群众耕作。由于龙桑寺香火旺盛,逐渐发展为5天一次的庙会。每逢庙会集市,在传统的管理上,由32庄联合。管理分4个角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角,每个角8个村,共32个村。寺内设有首寺管理集市,是庙会的常设机构,每年每个角头派两人参加首寺机构,并从8名中推选一名为主管首寺。每逢集、会在32联庄中各派1人负责集市管理和征收课捐、毛税,任期1年。每人1年定酬金为8吊钱。每年的元宵节,文化生活尤其活跃,32联庄的大秧歌,在十五、十六两天都来此地表演,特别是高跷队必须在此3处高大建筑的台阶上蹦上蹦下,以显示其水平和功底,这是一年中劳动人民最快乐的时节了。 民国时期,于此寺建龙桑寺乡农学校,中共商河县第一个支部和第一届县委诞生于此。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龙桑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