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饮食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0986
专题名称: 商河县饮食习俗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51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主食清末至建国初期,农民常年以高粱、谷子、玉米等为主食,兼食大豆等杂粮。小麦为细粮,多在节日、接待亲友及麦收期间食用。粗粮做成窝头或饼子;细粮做成馒头、卷子、饼类、水饺、包子或油条。遇灾荒年景,贫苦群众多以糠菜加少量粗粮做成饽饽充饥。建国后,城镇居民供应70%的细粮,30%的粗粮。农民在60~70年代以玉米、地瓜、高粱为主食,80年代渐以小麦为主食,玉米窝头,地瓜则成为群众的尝鲜食品。民间传统小吃有年糕、杂面、烙糕子等。 菜肴 商河县称咸萝卜等为小菜,用蔬菜、豆制品加植物油等做成的熟菜为素菜,加肉类为荤菜。素、荤菜制做时用酱油、醋、盐及花椒、八角等佐料调制,喜炒、煎、炖、炸,风味以香咸为主。民国时期,农家常年以咸菜为佐餐菜,重要节日及招待客人时才食用素菜或加荤菜。较富裕的家庭每年用玉米、大豆制作面酱,食用时配以小葱,俗谓“小葱抹酱”。建国后,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素、荤菜显著增加,除节日及待客外,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食用素、荤菜。豆腐、豆腐皮和腌制的红、白萝卜及面酱仍是民间传统菜肴。婚嫁、订亲菜肴较为讲究,须备鸡、鱼、肉,以主菜数量多为上,1978年以前多为4个主菜,谓之4个“大件”。1978年后渐增至6~8个,最多者可达12个,以整鸡、整鱼、全肘为丰。丧事菜肴较简单,以素菜为主,80年代少数家庭也备荤菜。春节菜肴丰盛,一般备鸡、鱼、肉及各类蔬菜。 餐次 一日早、中、晚三餐,早晚餐食窝头、馒头、咸菜、粥,午餐食干粮、熟菜。粥多用玉米、高粱面做成,有时加南瓜、胡萝卜,富裕家庭食小米、玉米粥。旧时,农家早晚餐的佐餐菜以咸菜为主,建国后特别是80年代,许多家庭晚餐也备熟菜。早晚餐食粥习惯仍存,多用小米、玉米或大米做成,有时加绿豆、小豆、地瓜、萝卜等。城乡午餐一般均备熟菜,多者可达三四样。 饮水 建国前,城乡居民以饮井水为主,水质条件差的沿河村庄冬季饮用河水。建国后,自70年代末以来,乡村群众饮用手压井水,县城和部分乡镇驻地的机关饮用自来水。喜饮茶,民国时期经常饮茶者多为富有之家,一般农户仅在节日或待客时饮茶,平日以饮白开水为主,夏季暑天多饮绿豆汤消暑。建国后,城乡群众普遍饮茶,尤喜花茶。 饮酒 县内群众喜饮白酒,以各类曲酒及酱香、浓香型酒类为主。饮酒者男性为多,女性较少。建国前,设宴饮酒多限于出仕登科、婚丧嫁娶、置田修房、重要节日、亲朋相聚及其它喜庆之举。日常生活中较少饮酒,偶而饮酒,菜肴简单,通常是两碟菜一壶白酒。建国后,70年代前饮酒不多,菜肴也属简单,群众喜购本地产散白酒。进入80年代,饮用瓶装白酒者增多,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类果酒受到欢迎,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设宴名目增多,大至婚丧嫁娶,小到请人帮工均需以酒相待,多白酒、啤酒并举。女子饮酒以果酒、汽酒为主。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商河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实事求是地记述商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水利、农业、林业、工业商业、经济管理、财税金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