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传统节日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0841
专题名称: 平阴县传统节日介绍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41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传统节日春节:习称过年,是广大城镇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贴春联、年画,挂宗谱、摆供品,立高竿、挂天灯。节日从腊月最后一天(除夕)开始,汉族接神敬天放鞭炮,团聚守岁,喝辞岁酒,吃五更水饺,晚辈给长辈磕头祝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初一邻里间相互拜年,初二至十四为亲友拜贺期。 建国后,拜神者渐少,新增“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内容,其余习俗仍盛行。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夜为元宵节,又叫“灯节”。结婚未满3年的媳妇要回娘家过节日。入夜悬灯结彩、燃放鞭炮,吃元宵、水饺。当地还有节日期间妇女不动针线的习俗。建国后,元宵节仍有狮子、龙灯、花船、跑驴、旱船、高跷等传统文艺活动。 龙头节:相传农历二月初二“龙”开始活动。当日凌晨,家家用草木灰在室中、院内围一圆形仓,内置杂粮,盖上砖石,谓之“粮囤”,象征五谷丰登;室内灰囤放进铜钱或硬币,意为“钱囤”。同时各户炒黄豆,名为炒“蝎子爪”,邻居互送。二月初二也有妇女不作针钱活的习俗。建国后,打囤之习渐少,炒“蝎子爪”之俗仍存。 清明节:建国前,为扫墓祭祖之节日。日出之前,户户在门旁插柳枝。群众有登山、踏青、放风筝的习俗。建国后,清明节演变为拜谒烈士陵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节日。 端阳节:俗称“端午”。农历的五月初五,日出前门口插艾枝。老年妇女、儿童带香荷包,幼儿手腕系红线。群众有吃粽子、鸡蛋、水饺的习惯。 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节前亲友互赠月饼祝福团圆。节日晚在院中摆月饼、水果“祭月”,合家团圆赏月。建国后“圆月”之俗仍存。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当地有围猎的习惯,男青年持棒牵狗,向约定目标围猎,获得猎物者大声喊“举”,其他人便不再抢夺。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为民间上坟祭祖之日。 腊八:农历的十二(腊)月初八日。建国前民间有早饭用黍米加红枣煮粥(俗称腊八粥)和腌腊八蒜的习惯。 辞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又称“过小年”。建国前,家家烧纸马、供糖瓜(也叫灶糖)祭灶(王),谓“辞灶”。住娘家的媳妇和外出的家人要在“辞灶”前回家。建国后,辞灶之俗渐绝。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