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庄镇请家堂习俗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0516
专题名称: 贾庄镇请家堂习俗介绍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46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正月初一为春节。几百年来,人们习惯地将除夕和春节二者合称为“过年”,即阴历年,现今还流传着请家堂的习俗。请家堂既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也是人们对祖先亲人的一种深深怀念。 请家堂就是将祖宗和已去世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请家堂共分3个步骤,一是请家堂,二是守家堂,三是送家堂。腊月三十黄昏开始请家堂,各家都悬挂“家堂轴子”(一种按辈分填有祖先名讳,画有庭院及拜年人物的类似中堂的年画)。解放前农村请家堂一般为同宗中亲门近支一块相约到同一地点共同请,解放后逐渐演变成一家一户各请各家的。请家堂时,一般由长辈用托盘托着写有“三代宗亲”和已故亲人名字的牌位、火纸、香,到村头或麦场去烧纸,并将香在纸火上点燃插入香炉。在烧纸过程中,请家堂的人跪在地上,边烧纸边叨念“请列祖列宗和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了”之类的话。烧完纸后燃放鞭炮,端起放有牌位和香炉的托盘回家。将牌位和香炉放在正房屋的八仙桌上供奉起来。供桌上摆有鸡、鱼、猪头、水果、点心、酒等祭品,一般鸡、鱼、猪头等肉类祭品都是生的。请家堂后,全家老少都要在家堂前磕头,意为敬奉先人。吃过晚饭后,全家在供家堂的屋里叙家常或包水饺,供桌上点上两只蜡烛,叫长明灯,一般除夕晚上大入孩子都不睡觉,叫“守岁”,也叫“守家堂”。午夜后,院里点上灯笼挂于高处,称“天灯”(现在人们把电灯挂于树上,代替了过去的灯笼)。然后放鞭炮,晚辈在家堂桌前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压岁钱。拜完年吃素馅水饺,意为一年中全家平平安安、肃肃静静。天亮后,男女老幼穿戴一新,家长守家堂,晚辈开始相互串门拜年。拜年时也是先拜家堂后拜长者。初一傍晚开始送家堂。送家堂和请家堂一样,取下“家堂轴子”,用托盘端上牌位、火纸、香,来到请家堂的地方,将牌位和火纸、香一同烧掉,然后放鞭炮,意味着将先祖的灵魂送了回去。至此,一场过年请家堂的祭祀活动全部结束。 吃饺子 在传统习俗中,水饺向来是除夕年夜饭的重头戏,不管菜再多、再好,年夜饭中水饺必不可少。在贾庄,除夕水饺是有一些特别的讲究的。包水饺时,一定要排满整“盖垫”,中间绝对不留空余,否则,就以为来年会“亏大财”。包水饺时,还喜好包一枚硬币在其中,据说,吃到这枚硬币的人,来年定会走财运(有的还放花生、辣椒等等,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初一早晨还有吃素馅水饺的习俗。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受佛教影响,在新年的第一顿饭吃素积德,以示善本;再就是,素者,肃静也,初一吃素,意寓全年心静少忧。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