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庆寺的历史文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0500
专题名称: 福庆寺的历史文化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31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福庆寺始建的年代,已无确切文献记载,据有关史料考证当为明代建造。据在世的老人描述,当时寺院的碑文记载于嘉庆年间曾经重新修建。当时寺院的结构老人们依然记忆犹新。令人扼腕的是,这座古寺尽管闻名遐迩,却被毁于破“四旧”运动之中。于1957年将大殿内的佛像拉倒毁掉,在寺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庆寺完小。寺院大殿当了教室,后来福庆寺完小一直发展到高中。 1945年,福庆寺的原貌描述:福庆寺的门外,一对石雕雄狮高踞寺门左右。进入外墙大门,迎面即是天王殿。天王殿原为寺院的山门,故按山门与天王殿合一的形式建造。门前立有两只黄绿相间的系铃抓珠的石雕狮子。门券砖雕是“九狮云珠”图案。砖雕花窗呈现出“八蝠捧寿”图样。殿堂面阔3间,进深2间。由青瓦铺成的殿顶为传统庙堂的“歇山式”。在屋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图样如鱼似虬,华丽生动,内饰流云游龙,造型庄重典雅。在屋顶四条垂脊上设置灵兽和仙人等饰物,形状各异,数量对等。殿宇山墙两际的屋檐四角均有曲线,亦称“出山”或“挑山”。屋脊高耸陡峻,屋檐趋于平缓,四面设置飞檐,不仅使建筑物轻快舒展,而且将雨水抛得很远,也减少了“大屋顶”对室内采光的遮挡,给人以深邃变幻的审美感受。穿过天王殿,便是巍然屹立的大雄宝殿,这是寺院内最宏伟的殿堂。宝殿坐落在5尺多高的由硕大青砖垒砌的台基上。大殿迎面有6根红柱隔窗分门,面阔5间,进深3间。从建筑外观来看,与天王殿大同小异,但气势更为宏大。大殿屋顶全部以湛绿色的琉璃瓦覆盖,青碧色的斗拱支撑着巨大屋顶的飞檐,3米多长悬挑而出的殿檐将整体建筑托举得神圣而又舒展。四方倾斜屋面与两侧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三角形的墙面(亦称“山花”),正是歇山式殿顶的最为精彩的典型形式。大面积的青瓦碧瓦构成了强烈的色彩呼应与烘托,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鲜明特色。 此外,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有一尊弥勒佛像。殿堂、廊庑、院庭等墙壁上多设有木雕或砖雕的花窗或屏门,东西两院贯穿一气,里内空间玲珑透漏,景观环境幽邃曲折,其款式有方、圆、椭圆、多角形、瓶形、扇形等变化,为古雅庄严的寺院平添许多意趣。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