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山顶上葬神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唯一号: 150134020220000422
专题名称: 鹊山顶上葬神医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080.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鹊山,是济南市黄河北部的一座小山。山上因缺少树木而显得光秃秃的,再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而长期以来前往鹊山旅游观光者很少;谈起鹊山,大部分济南人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知道其是“齐烟九点”之一,其余的就了解甚少了。近日,本报记者多次探访鹊山,对鹊山的历史、传说以及有关的掌故进行了全面采访,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发现这座并不为济南人所重视的小山,在历史上竟是座名山。 神医扁鹊葬在鹊山 提起鹊山的得名,就必须提到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据说扁鹊曾在山上炼丹制药,死后又葬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扁鹊就将这座山取名为鹊山。 相传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曾编撰过《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传说轩辕黄帝时有个神医叫扁鹊,医术高超,因此当时人们就把秦越人称做扁鹊,以至于后人几乎淡忘了他的真名。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扁鹊的传说,其中中学课本上的《扁鹊见齐桓公》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个。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断定他患了重病,必须马上医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齐桓公不信,感觉自己身体好好的,扁鹊肯定是危言耸听,便拒绝医治,果然不久便抱病死去。另外还传说扁鹊有一次路经虢国(今河南省陕县一带),听说虢太子暴死后正要准备埋葬。扁鹊了解病情后,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患了一种称之为“尸蹶”的病(类似于现在的休克)。人们对扁鹊的诊断开始时表示怀疑,但经扁鹊针刺治疗后,太子很快苏醒,又经敷熨其两肋,太子便能坐起,人们惊叹不已。以后又经过服药20天,太子恢复健康。后世所谓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于此处。然而在盛誉之下,扁鹊却从不以此炫耀声名。 目前,在鹊山脚下仍保存着扁鹊墓,墓为一圆形大土堆,直径近十米,墓前立有一个高达两米的石碑,石碑上隐约能辨认出“万古不朽 春秋卢医扁鹊墓”等字样,并刻有“大清康熙三年秋××××”等字样,由此推测这个石碑立于清康熙年间。墓前还有一棵大绒花树,目前已经枯死,只剩下了遍布虫眼的树干,但一个人仍抱不过来。据当地人介绍,在十多年前这棵树还枝繁叶茂,每当开花时树上到处是毛茸茸的红色绒花,沁人的清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在鹊山墓前,还有一块桌面大小的巨石,随便捡块石块在上面的不同位置敲打,巨石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响声清脆,仿佛像奏乐,堪称当地一奇。由于敲打的人较多,目前巨石上已被敲出了不少小石凹。 泺口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的冯光明科长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扁鹊墓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1965年,鹊山村的一匹马受惊乱跑,从扁鹊墓上跑过时,突然后蹄把扁鹊墓上踩出一个碗口大的窟窿,村民们想用土把这个窟窿堵上,可窟窿却越来越大,几天后竟有脸盆大小。从洞口往里看,黑乎乎的看不到底,村民们拿出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从窟窿里顺进去也探不清深浅,村民们就把每根长五六米的竹篙一根根接起来,一直接了6根,从窟窿里顺了进去,竟然也没到底。最后村民们用一领席子盖在了窟窿上,在上面培上土,才总算把这个窟窿给堵住了。令人惊异的是,几天后当村民们再来看时,却再也找不到那领席子了。另外,十多年前当地一名村民在扁鹊墓附近挖储存地瓜的地窖时,曾从地下挖出一盏锡灯。这更给扁鹊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1995年12月20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将扁鹊墓确定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用砖石将扁鹊墓四周砌围起来加以保护。 据鹊山北村社区居委会70岁的老人陈光明回忆,在过去鹊山西北角下有个万善寺,寺庙占地数十亩,雕梁画栋,塑有如来佛、弥勒佛和十八罗汉等各种神像,长年烟火不断。寺里有一所鹊山书院,有教书先生教人读书。陈光明小时,万善寺已经败落,鹊山书院也已人去屋空,但寺里仍住有三个和尚,当地的一所小学就设在寺里。解放后在寺庙的旧址上建起了鹊山小学,寺庙旧址完全拆除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鹊山昔日名气很大 虽然鹊山现在济南人的心目中没有占据太重要的地位,但在历史上,鹊山却是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吟咏过的名山。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数百年前,从鹊山脚下一直到大明湖北、华山脚下都是一片汪洋,名为鹊山湖,湖四周到处是芦苇荡。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专门为鹊山题了一首诗——《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时也多次游览过鹊山。另外,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颜柳欧赵”四大家中“赵体”书法的创始人赵孟頫曾画过一幅著名的《鹊华秋色图》,画的就是现在的鹊山和华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苇,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至今从这幅画中还能想见到当时鹊山的美丽景色。目前这幅著名的画卷珍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这更使鹊山的名字名扬海内外。 鹊山由于地处济南的北门户,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鹊山上仍残留着不少地堡遗址。在古代典籍中,就有不少有关鹊山之战的记载。据记载,东周时期,北戎派大良、小良两人担任元帅,率兵一万侵犯齐国。齐僖公急忙向郑国求助。郑国国君郑庄公派世子郑忽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前往救援。齐郑联军在鹊山脚下布下埋伏,和北戎兵展开一场大战,斩大良、小良,“生擒甲首三百”,斩杀敌军无数,解了齐国之围。齐僖公感激不尽,欲将女儿许配给郑忽,郑忽却担心被人误解为“挟功求娶”,坚决推辞了这门亲事,回到郑国后受到郑国国君的赞扬。《东周列国志》第八回《立新君华督行赂,败戎兵郑忽辞婚》中对此有比较生动的描写。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