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石桥街道办事处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唯一号: 150131020220000743
机构名称: 杆石桥街道办事处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169.pdf
地址: 市中区中北部
前置机构: 先锋街道革命委员会
起始时间: 1923年

机构描述

位于市中区中北部。东以民权大街与西青龙街街道办事处相邻,西至纬五路与岔路街街道办事处相接,北以东安街、经七路东段与魏家庄、经七路街道办事处相靠,南至经十路与四里村街道办事处相连。面积1.46平方公里。办事处以著名古建筑杆石桥命名,办公机关驻乐山街小区14号楼。 辖区有街巷30条(其中跨区、办街巷11条),驻有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110个。其中:机关团体8个;文教卫生单位12个,新闻出版单位8个,其他单位82个。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山东省体委、省出版总社、济南市税务局、省证券公司、济南海关、济南日报社等单位以及济南大厦、八一立交桥、八一大礼堂等著名建筑都在辖区。6条市内公共汽车线路和1条电车线路从辖区过往,沿路设26个站点。经十路、纬二路东西、南北主要交通干线在辖区交汇。纬一路、经七路、经八路两旁商店林立,绿树成荫。 辖区原是古历城西郊乡村田野。1923年在乐山街一带首建4个窑厂,贫苦群众迁此定居形成街巷。1929年济南设市,辖区隶属城外三区。日伪时期(1937~1945年)属城外西区。国民党执政时期(1945~1948年)沿袭旧制,仍属城外西区。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建立街政府,街下设闾。1952年撤销街政府,建立五区第九大居民委员会,1954年成立五区第九街道办事处,1956年改称杆石桥街道办事处,1959年2月改称市中人民公社杆石桥分社,1959年12月办事处划归槐荫区。1960年6月重新划归市中区,1969年改称先锋街道革命委员会,1977年复称杆石桥街道办事处,下辖16个居委会230个居民小组。 1982年7月辖区有住户8819户,30572人(男15220人,女15352人);1987年有居民10331户,31396人(男15532人,女15864人);1988年有居民10616户,32053人(男15892人,女16171人);1990年,有住户8343户,人口31261人。 民族状况解放前以汉、回族为主。1990年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壮族等5个民族。 辖区居民早期多务农从耕,少数民族居民从事商贸。济南解放后,工业生产起步发展。1958年,办事处开始建立街居厂组,组织妇女和闲散人员,从事加工手套、垫肩、拆洗缝补衣被、砸石子、办托儿所。开始无工资,每月每人发给10~15元生活补助费。1959年底对街居生产服务组进行整顿,部分上交办事处管理并改名为厂,另一部分合并。文化大革命期间,街办工业受到干扰。1970年先后三次向济南市、区上交6个工厂。街办工厂有5个,成立商业公司1个,职工75人。 1978年以后,街办工业发展较快。1980年有7个厂转为县级以上大集体企业(市中喷漆一厂、市中服装二厂、市中木箱厂、市中电锻厂、市中橡胶厂、市中印刷装订厂、市中石料厂)。1987年,办事处工业总产值401万元,年利润23.7万元;1988年有街办工厂4个,即:市中塑料三厂、市中喷漆一厂、市中印刷装订厂、市橡胶制品厂。职工268人(含合同制、临时工),完成产值587.5万元。1990年底,有工厂企业5个,即:华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市中印刷装订厂、市中福利节能设备厂、神州燃气用具公司、市中新技术研究所。 华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原系市中塑料三厂。1985年迁至郎茂山工业小区,1988年以前,无定型产品,1988年初,该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赶制1743型出口雨衣,当年出口96000件,被省市轻工进出口公司定为塑料制品定点进出口厂家。1989年,被指定为美国富国公司在济南唯一定点生产雨衣和PVC雨布的出口厂家。1990年更名为华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成为济南市第一家街办合资企业。 1990年办事处工业总产值627.8万元,销售收入308.22万元,完成利润41.87万元。 辖区街道服务业自济南解放后起步,开始建立自由街道合作社,1950年建立自由大街商店,1970年成立商业公司1个,1974年建三代店8处。1978年以后,商业网点迅速发展。1979年建立自由大街农贸市场,1986年在经八路建立商业一条街,自由大街农贸市场内建成地方名吃一条街,是年成立办事处商业办公室。 新市区居委会为方便居民生活,建立为民服务不出居服务网络。1988年有生产服务项目16个。即:4个饭店,3个百货商店,建筑队、家电修理、修车组、工艺美术组、小五金加工厂、卫生站、幼儿园、综合服务站、馥馨香油房各1处。服务人员近300人,商品3000余种。并于9月份投资40万元,建起全市第一家居办酒楼——味美香酒楼。全居全年完成营业额297.97万元,实现利润22.78万元。 1985年办事处有商业网点19个,职工196人,营业收入289万元,利润26万元;1986年商业网点23个,职工291人,营业收入309万元,利润29万元;1987年商业网点28个,职工316人,营业收入615万元,利润31.8万元;1988年商业网点42个,服务人员324人,营业收入684.1万元,利润38.1万元;1989年商业网点22个,职工329人,营业收入708.6万元,利润41.2万元;1990年商业网点22个,职工242人,营业收入448.9万元,利润33.8万元。 辖区在济南开埠前,多是农田畦土,荒冢累累。1904年开埠后,城区逐步展界。1930~1934年,杆石桥街路面用花岗石板铺成,1938年以后,辖区辟为日本侨民聚居地,开辟道路10条,住房多呈窑洞式圆顶平房和两层小洋楼。后因人口增加,工商交通日趋繁华。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城建步伐加快。1964年办事处响应济南市委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号召,采取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方法,进行旧城改造。1965年济南市城建局在杆石桥地区进行旧城改造试点,整修街巷。1967年辖区主要街巷全部铺成沥青路面,总长6252米,面积39298平方米。1980年,纬二路开始拓宽。1982~1985年,办事处整修街巷91条,长3400米,面积9323平方米,铺沥青路面65条,长944米,面积2178平方米。 结合整补道路,整修了下水道。1971年维修加固民生大沟,1972年加固了经十路拱桥(民生大桥南头)。1974年砌拱桥护坡50米。1977年,建拱沟(民生大沟西广场西沟路南)468米,排放经十路以南雨水。1985年将民生大沟的明沟改为混凝土暗沟,后逐步改建为民生大街。 解放前,辖区房屋建筑多陈旧简陋。解放后,由政府投资进行住宅建设,新建房屋634874.99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为443608.73平方米),为解放前的5.2倍。房屋结构由石木为主发展为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1987年7月开始,旧城改造全面铺开,辖区街巷共拆除12条:经八路路北、纬一路段、经七纬二路东、庆祥街、乐山街、南上山街、上山庄、三彭里、彭城里、博爱里。搬迁居民2170户。1988年,乐山小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建成居民楼15座,面积9万平方米,迁入居民1000户。1989年,乐山小区第二期工程竣工,建成楼房29座,面积15万平方米,1500户居民迁入新居。 解放前辖区生活废弃物清除主要靠人工装卸和人力、畜力运输,清运不及时,环境卫生很差。解放后环卫工作步入正轨。1976年办事处设立综合治理办公室,1985年设民办保洁员,1988年有保洁员34人,保洁面积21万平方米。1989年建立了环卫工作档案,环卫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档案化管理。辖区新改建公厕6个,均为水冲式,垃圾台7个,垃圾箱34个,垃圾装运实现机械化。1988~1989年连续被市、区评为基本无黑烟区。1990年实现了烟尘控制区目标。 解放前辖区有3所中学,1所小学,解放后,增设了2所中学,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990年,学校有: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育英中学、济南铁路第一中学、济南回民中学、济南第四职业中专、济南胜利大街小学、济南南上山街小学、济南经七路第二小学、济南庆祥街小学、济南铁路第四小学、济南经九路小学。文物古迹有泰山行宫。 解放前济南红十字分会曾在辖区设有慈善机构。解放后,除了办事处设有爱国卫生委员会和专门卫生保健机构外,还有综合性医院2所(省电力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