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唯一号: 150130020220000642
人物姓名: 张养浩
人物异名: 字:希孟;号:云庄;又自称:齐东野人
文件路径: 1501/01/object/PDF/1501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83.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公元1270年
卒年: 公元1329年
籍贯: 济南市历城区
亲属: 武略;张山;张郁

传略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自称齐东野人,即山东历城人。生于公元1270年,卒于1329年。他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里,曾祖父曾为武略将军,祖父张山,家道中衰,沦为平民。其父张郁,16岁就承担起全部家务,靠经商维持全家生计。张养浩幼习儒业,笃学不辍,初步形成了他的“民本”、“仁爱”、“忠君”、“济民”思想,为他以后30多年清廉为官的品格奠定了基础。19岁时登济南名胜白云楼,写下了才气横溢、文情并茂的《白云楼赋》,受到按察使焦遂的赏识,其业未竟,被荐为东平学正。 23岁时,张养浩出仕,先后为礼部令史、中书省掾属。1305年,张养浩循例选授为堂邑县尹。堂尹虽是个中等县份,由于前尹荒于政务,水灾连年,暴徒猖獗,社会秩序紊乱,百姓困苦不堪。张养浩一到任首毁淫祠,严惩暴徒,改革官府征购制度,防止狡吏从中渔利,巡察灾情,率民生产救灾,尽力解救百姓疾苦。三年间,田者赢,工贩者足,强者不得病夫弱者,一县大治。他又借鉴历史经验,参照自己从政实践,写成了“牧民忠告”一书,给为尹者提出了“省己”、“戒贪”、“勉学”、“劝农”、“均赋”、“以礼下人”、“视民病如己病”等要求,成为当世甚至后代为尹的准则。由于德政于民,他去官10年后,堂邑犹为立碑颂德。 1307年,张养浩被任为太子文学。他不顾个人安危,于至大三年向元武宗上《时政书》,直斥朝政十大弊端,要求进行改革,并乞罢尚书省。因此触怒了皇帝和当权大臣,被借故罢了官。 张养浩便于1321年以父老妇养为由,辞官归里。在张养浩归卧云庄(今北园标山)的七八年间,朝廷曾七次遣使,征聘他出山,他看到无法实现“致君泽民”的抱负,因而始终没有赴任。在这七八年间,他优游于故乡山水泉林之上,陶醉于诗酒田园之中,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精神,《云庄乐府》的曲作,绝大部分写于这几年,其《归田类稿》就编 为此时。 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御史台中丞,他想到“民之流亡,如己流亡”,虽年已六十,即“一命即驾”、“登车就道”。在陕西赈灾中,他罄思竭力,终因积劳成疾,到官四月而逝。“秦民闻信,疾首痛苦”,为立祠于曲江池畔,以示纪念。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称赞张养浩说:执法牧民为贤令尹,人馆阁则日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这些评价实则不为过誉。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