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3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1
页码: 5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市中区志中社会生活的人民生活的情况,介绍了农村居民生活,从解放前到1990年农村居民生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市中区 社会生活 人民生活 农村居民生活

内容

解放前,辖区农民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加之社会动荡不安,生活普遍贫困,大多数农民终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遇到天旱虫灾,庄稼颗粒不收,加之交纳地租、捐税,生活更加困苦。
  解放后,党和政府积极组织生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50年代,多数农民过上了吃粗吃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住房,不少农户改造了房屋。“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受到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蔬菜产量逐年上升,人均收入连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198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953元。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86辆、缝纫机31架、洗衣机24台、电冰箱6台、摩托车9辆、彩色电视机8台、黑白电视机32台、收录机19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1989年,农民年人均年收入980元,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86辆、电风扇50台、洗衣机25台、电冰箱7台、收录机19台、彩色电视机9台、黑白电视机32台、照相机1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7平方米。
  199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1050元,五保老人年人均生活费达1000元以上。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230辆、缝纫机75架、电风扇128台、洗衣机65台、电冰箱20台、摩托车15辆、彩色电视机25台、黑白电视机63台、收录机50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6.1平方米。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