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卫生防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35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卫生防疫
分类号: R185
页数: 7
页码: 538-5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卫生防疫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设备队伍、疫病防治、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
关键词: 市中区 卫生 卫生防疫

内容

第一节 设备队伍
  解放前,辖区没有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和专职人员,疾病流行时设立临时性组织。1956年3月成立市中区卫生防疫站,器械只有背负式喷雾器、水壶等。1960年有职工7人。1964年建立化验室,由市卫生防疫站配备两名技术人员,主要仪器有冰箱、干烤箱、电热炉、显微镜、天平、检验台等。1966年有人员19人。1974年分防疫、卫生两个组,共有职工13人。1982年购买电热恒温培养箱2个,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烤箱、电热恒温水溶箱各1个。1985年有职工21人,房屋使用面积134.91平方米。1986~1990年区防疫站先后购买粉尘采样器、辅射热计、声级计、热球式风速仪、余氯比色计、电热干燥箱、红外线快速干燥器、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溶箱、4联万用电热器、隔水式电热恒温箱、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数字式离子计、幻灯仪、录像机、冰柜、冰箱等。1990年区防疫站设食品卫生科、环境卫生科、防疫科、计划免疫科、检验科、卫生科和办公室,有职工39人。其中:主管医师9人,护师2人,医士11人,检验技师2人,检验技士3人,管理人员2人,工勤1人。大专毕业生20人,中专毕业生15人。
  驻区医院、各企事业单位医务室、街道卫生院共有专兼职防疫人员153人。
  第二节 疫病防治
  辖区由于人口稠密,商贸集中,人口流动量大,各种流行疫病极易发生。区卫生防疫站成立后,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从60年代起,设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管理及资料统计工作,建立市、区、地段三级防保网络,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和防治工作。
  1961年辖区内白喉呈暴发流行,发病182例,防疫站一方面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同时对健康人群和有接触史的人进行白喉类毒素注射。同年,结合生产救灾,治疗各种疾病患者26856人。其中:水肿病占55.2%,小儿营养不良8.5%,各种季节性传染病3.1%。1962年全区对适龄儿童服用I、Ⅱ、Ⅲ型糖丸疫苗,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白、百、破三联疫苗接种。是年疟疾、病毒性肝炎出现流行高峰。1963年,开展副霍乱的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年5~10月驻区各级医院设立肠道门诊5处,综合性医院成立抢救机动队,开展全民霍乱疫苗注射,接种率在80%以上,同时开展对两类、14种传染病的消毒工作。1964年对副霍乱的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注射,在铭新池设立留验站,对顺河水源进行检索,未发现阳性,是年麻疹发病率为3058.59/10万,出现流行高峰,区防疫站建立家庭病床,并进行巡诊治疗。196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222.19/10万,出现一次流行波。1966年对麻疹病的重点人群进行接种,发病率显著下降。196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为303.86/10万,发病多是7岁以下儿童,0~4岁的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43.31%,5~7岁的占24.06%。预防接种后,1968年麻疹的发病率下降到48.49/10万。1971年疟疾发生129例,发病率为7.07/万。1973年麻疹再次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为416.73/10万,实行普种麻疹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1974年对有疟疾史者和重点人群进行服药治疗,从1976年以来共服药1367人次,发病率逐年下降,1977年以后疟疾的年发病率已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1974年后,开展预防肝炎日常消毒工作。1974~1986年,进行病家消毒4479例,其中日常消毒3465例。1976年脑脊髓膜炎出现第二个流行高峰,发病率为25.66/10万。1977年,实行计划免疫。1982年,辖区麻疹的年发病率已控制在2.0/10万以下,呈散在发生,提前8年达到国家控制指标。1982~1986年防疫站连续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漏报率、及时率调查,并对3000人进行一般卫生状况摸底调查,1982~1986年疫情报告漏报率依次为:11.79%、8.89%、3.18%、6.11%、1.01%,报告及时率为(1天内):12.82%、78.31%、81.31%、88.98%、89.58%,1983年推行副霍乱的SPA快诊试验。1985年冬末春初,辖区发生流行性感冒,发病率为12360.00/10万,发病以中、青年为主。1986年,卡介苗由市结核病防治所划归区防疫站管理,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达到高峰,发病率为5.69/10万。风疹发生一次流行,发病率为2690.00/10万。1986年,区设立3个三热病人血检点和1个中心镜检站,到1990年共血检10746人,并对来自或外出疟疾区的人员进行预防性防治,共服药12809人。1987~1989年,连续三年进行传染病万人漏报调查,漏报率分别为34.09%、7.55%、19.32%,漏诊率分别为:3.41%、1.89%、4.35%。1987年区防疫站开展医院疫情资料的建档工作,健全12个医疗单位的疫情管理网。1988年红眼病流行,发病率为21259.84/10万,家庭二代发病率为9.73%。是年辖区共发生各类传染病6种,共计2010例,死亡6例,总发病率为711.05/10万,接种各种疫苗总人数86747人次,总接种率为99.93%,四苗覆盖率为100%,被卫生部授于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全年完成7种疫苗87722人次,总接种率为99.99%,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17700人次,三联疫苗19768人次,麻疹疫苗12091人次,卡介苗4236人次,流脑疫苗5130人次,接种率均达100%,乙脑疫苗21616人次,接种率达99.98%,百破二联疫苗7181人次,接种率达99.98%。1990年共发生各类传染病9种,1403例,死亡9例。其中:痢疾949例,肝炎406例,猩红热23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麻疹2例,斑疹伤寒1例,伤寒3例,流行性脑膜炎3例,淋病14例。与1989年相比,除流行性肝炎上升35.78%外,其余传染病均有下降。其中:痢疾下降30.22%,猩红热下降87.04%,流行性出血热下降71.43%。三热病人血检2200份,对流行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痢疾、伤寒等疾病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了首末例调查,全区各医院疫情报告率为100%,传染病报卡及时率达96.61%,1980年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11815人次,接种率达100%,三联疫苗接种15126人次,接种率达99.98%,麻疹疫苗接种2752人次,接种率达99.93%,卡介苗接种3716人次,接种率达99.98%,百破二联疫苗接种7597人次,接种率达99.92%,乙脑疫苗接种17893人次,接种率达99.87%。
  1960~1990年,辖区未发生过天花、霍乱,1966~1990年未发生过白喉病,1973~1990年未出现脊髓灰质炎,麻疹、疟疾已得到有效控制,其它传染病除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外,也大幅度下降,1985~1990年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被连续评为全国和省、市先进单位。
  第三节 食品卫生
  1960年,区卫生防疫站设专人负责食品卫生工作,发放和核验食品卫生许可证,实行食品卫生监督。1964年成立化验室,对食品、餐具进行检验,并对从事食品销售、生产等人员进行培训和健康查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食品卫生防疫工作中断,1980年恢复。1982年《济南市食品卫生管理和违章处罚细则》颁布实施。198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区卫生防疫站组织12部宣传车上街宣传,设立咨询服务台,举办食品卫生法学习班,辖区饮食行业、食品加工销售等行业骨干人员接受教育率达95%以上。1984年建立食品行业卫生档案卡,对每个食品业户的卫生检查监督情况随时记入档案卡,同年检验科恢复,食品卫生科对各类食品、餐具进行采样化验。
  每位监督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五定(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措施、定落实)。每年上半年组织安排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对查出的“五热”患者及时调离。
  1986年,辖区共有食品加工单位2个,从业人员117人;食品销售(包括副食品)单位938个,从业人员3912人;个体商贩656个,从业人员991人;饮食行业(包括饭店、旅馆、招待所)单位145个,从业人员2134个;集体食堂149个,从业人员1227人,共计7390人。全区食品卫生兼职监督员增加到29名。1987年七贤镇划归市中区后,增配3名兼职食品卫生监督员,对全镇500个食品业户,1000名食品从业人员实施食品卫生监督检查。1990年,辖区结合开展食品卫生日活动,对有关食品管理人员培训150人次,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11669人次,培训率达100%,发放食品卫生技术指导材料3550件,发放食品卫生法规4500件,张贴宣传标语2440件,印发宣传提纲1000件,印发食品卫生简报4期。同年区防疫站在英雄山早市饮食摊点建立餐具集中消毒站。
  第四节 学校卫生
  解放初期,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一般由校医负责。1960年以后,卫生防疫站逐步介入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根据不同季节,组织学生服用板兰根、野菊花、贯仲等中药,以及其它预防药和打预防针。1962年,防疫站设专人负责学校卫生工作,是年,使占学生总数15%~20%的学生消灭了头虱。1964年,在小学进行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驱蛔。经五路小学检查700余人,蛔虫感染率在70%以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卫生工作中断。1977年,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恢复后,对卫生教师进行有关传染病的防治、外伤救护、儿童保健、口腔病防治、针炙、注射等基础卫生知识培训。1982年对经五路、经十路、永长街三所小学的585名学生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率的调查,蛔虫感染率为29.91%,鞭虫感染率为2.6%,及时进行了投药驱虫工作。是年对英雄山小学进行课桌椅规格调查,合格率仅为1.83%,对10所小学的126间教室378个点进行了自然照度监测,发现低于标准的有74个点,占19.5%,并对低于50烛光的教室增加了人工照明。1983年组织全区23名卫生教师进行眼保健操理论和红十字会任务笔试答卷考核,并到区医院进行了针炙、注射、小伤小病防治的学习和实习,对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安平街小学的261名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答卷调查。帮助各小学建立卫生室,并把学生卫生保健纳入档案化管理,从新生入学查体建卡至毕业,每一次查体都记录在案。1984年对胜利大街小学的923名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调查。1985年学校卫生科(与劳动卫生科合称卫生科)成立,专管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学生视力保护、新生入学查体、建立健康卡片、培训保健老师、卫生教育、体育卫生等项业务,并配备视力表、眼保健操挂图、照度计、血压表等保健器材。1982~1986年,辖区学生视力不良率仍呈上升趋势,依次分别为9.12%、11.13%、11.19%、11.84%、12.90%。1986年,区防疫站协同牙科诊所对辖区的2122名小学生进行龋齿调查与治疗,普查率为100%,龋齿率为47.88%,治疗849人,占龋齿人数的80.17%,同时,对14个学校的84个班级的教室进行了自然照度、采光系数、人工照明、教室容积、气积调查,对不合规定的学校限期改正。1987年对11910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查体,视力普查11965人,视力不良率占13.2%;进行龋齿调查12800人,龋齿率为44.85%;治疗3100人,占患病总数的54.3%。1988年对5所小学1500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查体,对23所小学的2500名新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卡,对12000名学生进行了服药驱蛔工作。1989年学生体检查出沙眼患者951人,龋齿患者1618人,扁桃体炎975人,扁平足563人。市区小学的视力不良率为16.2%,初中生44%,高中生为61%;七贤镇中、小学校为11.8%,是年,辖区有84所学校增加了人工照明,有6000名学生进行了服药驱蛔工作。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以建立学校体育卫生档案为中心,以预防“五病”为重点,指导学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区防疫站配合区教委完成了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健康查体,共计8363人,1200名学生进行了服药驱蛔工作,治疗率达100%,23所小学订购了医学科普杂志,订购率达92%。
  第五节 劳动卫生
  解放初期,工厂、企业的劳动卫生防疫工作由厂矿企业的卫生室负责。1963年卫生防疫站始设专人进行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1964年成立化验室,厂企开展简单的理化检测项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劳动卫生工作停顿。1974年以后逐步恢复。1976年,分管人员增至2人,并开始购进鞍劳04型粉尘采样器、热球式风速仪、干湿球温度计、辐射热计、盒式气压表等,对粉尘、毒物及高温作业环境进行检测。1979~1982年进行五种毒物普查,并开始建立普查资料档案。1983年调查辖区工厂企业55个,9749人,有害作业点425个。有害作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纺织、轻工、交通、医药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接触的毒物种类有:粉尘、铅、苯、锰、丙酮、氧化物、噪声振动、高频微波、X射线、汽油等。工厂内凡接触有害作业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都建卡入档,建档率为100%,同时将驻区工厂的医务人员划分为6个协作组,协助区防疫站开展劳动卫生工作。1984年区防疫站在市防疫站的配合下,深入各厂进行粉尘、毒物的采样监测工作。
  1987年七贤镇划归市中区后,镇办工厂企业建立劳动卫生档案,并组成两个协作组,对18个乡镇企业123个点进行监测,合格83个,合格率62.6%,受检率45.7%。同时配合市防疫站、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高频微波及噪声振动的摸底调查,有7个厂100名职工接触高频微波,18个厂2566名职工接触噪声振动,并进行了查体。1988年区卫生防疫站与区农委、七贤镇卫生院、市中区医院联合组成农药中毒抢救机构,对出现的农药中毒者进行抢救治疗。1990年全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厂矿147个,占73.4%(国营41个,市属43个,区街37个,乡镇78个),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9912人(国营2768人,市属4867人,区街集体2114人,乡镇163人)。国营企业、市属集体企业粉尘、毒物应监测点1101个,覆盖率达100%。区街乡镇企业粉尘、毒物应监测38个,实监测31个,覆盖率达58%,监测点应监测26个,实监测14个,覆盖率达53.85%。配合市职业病防治院健康查体,应查147个厂,实查84个,受检率达54.17%,应检人数9912人,实检人数5662人,受检率57.12%,无一例职业病及职业病中毒患者。放射工作协助市防疫站监测11个单位28台医用X光机,其中24台符合标准,发放X线工作许可证,对4台不合格的,提出了防护改进意见。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