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市中区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15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市中区地方组织
分类号: D262.2
页数: 25
页码: 323-34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市中区地方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在辖区、区委机构、历届代表大会、基层组织、党员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市中区 地方组织

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辖区
  早期活动
  辖区是共产党在济南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19年5月,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济南学生首先响应,举行罢课,示威游行。6月初,育英中学首任校长孔祥柯,作为山东赴欧代表在巴黎发表演说,指出:“山东现为日本所占,中国全部乃受危害。”校董李允峰参加赴京请愿团,推动了育英中学师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嗣后,有的学生南下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如参加黄埔军校的李文照等),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进步教师王翔千来育英中学任国文教员,在此之前,他已接受和信仰马克思学说,并与王尽美、邓恩铭等一起组织励新学会,开展读书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9月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形成奠定基础。
  1921年5月,王翔千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济南劳动周刊社,并在《大东日报》副刊上创办《济南劳动周刊》。
  1922年9月,在育英中学西楼由王尽美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成立大会,有20多人参加。此后,党、团组织曾多次在育英中学开会,纪念马克思诞辰,纪念俄国十月革命。
  1923年8月,王翔千促成电话局泺口领班汝仲文出资创办《晨钟报》,并自任总编。此后,王尽美在该报发表不少文章,使《晨钟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山东的喉舌(两年后被张宗昌下令封闭)。在王翔千的影响下,不少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育英中学旧制11班学生朱霄(原名朱桂生),经王翔千介绍,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中国青年》的特约撰稿人,济南学生自治会联合会主要负责人,团济南地委委员,代理组织部长,地方特派员。1929年初,由于叛徒王复元等告密被捕。1931年4月5日,同邓恩铭、刘谦初等22人一起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被杀害。
  1934年,中共在育英中学建立党支部,是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共产党基层组织。
  第二节 区委机构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9月28日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员会建立。10月5日,中共济南特别市第四、五、六、九分区委员会成立。分区区委工作部门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11月增设联络部,12月撤销。四分区区委机关驻旧新街朱家花园;五分区区委机关驻经四路纬一路东中兴里;六分区区委机关驻经四纬三路;九分区区委机关驻经八路北胜利大街。
  1949年5月,济南特别市第四、五、六、九分区区委分别改为济南特别市第四、五、六、九区区委。6月,济南特别市第四、五、六、九区区委改为济南市第四、五、六、九区区委。并撤销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
  1949年建国后,各区区委只设书记、委员,未设工作部门,除五区区委机关于1949年1月迁至林祥南街六合里外,四、六、九区区委机关仍驻原址。
  1950年12月,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四区和九区一部分,合并为济南市第三区。以原五、六区主要街道和九区一部分,合并为济南市第五区。1951年6月,区委设立组织科、宣传科。1952年8月,增设秘书室;12月增设工业科。1954年9月,增设财政经济委员会。1955年1月,组织科、宣传科、工业科改为组织部、宣传部、工业部;8月,撤销财政经济委员会,设立财政贸易部。
  1955年9月,第三区区委改为泺源区区委。第五区区委改为市中区区委。是年12月,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区委设立常务委员会,同时增设统战部。1956年1月,秘书室改为办公室。7月,撤销泺源区建制,区委随之撤销。1959年3月,增设市中区委党校;4月增设政治部;9月增设街道工作部;12月,撤销市中区建制,区委随之撤销。
  1960年6月,恢复市中区建制,并成立了济南市中区人民公社,区委与公社党委为一个机构两个牌子,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监察委员会、工业部、生产部、财贸部、农林部、党校。随后,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先后撤销生产部、工业部、财贸部、农林部。
  1963年1月,撤销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公社党委,设立工业党委、商业局党委,作为区委派出的政治工作机构。1964年2月,区委监察委员会改为市委监察委员会驻市中区委监察组;6月宣传部改为宣传文教部;12月设立机关党委;1964年9月,撤销工业党委,设立工交政治部。1965年2月,撤销商业党委,设立财贸政治部,12月撤销机关党委。
  1966年6月29日,中共济南市市中区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1967年3月,济南市红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区委机关停止工作。1969年1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对区革命委员会进行调整和充实,建立中共济南市红旗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1月,中共济南市红旗区委员会建立。
  1973年7月,中共济南市红旗区委复称济南市市中区委。1976年,区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党委和党校。1978年4月恢复统战部。1979年6月,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1980年12月,增设组织部老干部科(1986年改为老干部局)。1983年10月,增设政法委员会。1984年2月,设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是年4月,增设企业政治部(1988年1月撤销)。1988年3月,增设区委研究室。是年8月,增设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9年5月,增设对台工作办公室(对外称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1990年2月,增设组织员办公室。是年12月,增设保密局。1990年底,区委共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老干部局、机关党委、党校、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区委研究室、对台工作办公室、组织员办公室、保密局等14个部门。
  第三节 历届代表大会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4月14~17日,在济南市经六路纬一路(诚安里)召开。大会正式代表153名,列席34名,代表全区2189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郑涵生代表区委所作《前段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意见》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5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一届委员会和由9名委员、2名侯补委员组成的区监察委员会。选举出席济南市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55名。大会通过了《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一届代表大会决议》。
  决议提出要加强对地方工业生产和商业工作的领导,积极贯彻手工业合作社要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并且以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和出口服务的要求,发动全体社员,逐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搞好生产,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继续加强社会镇反和肃反工作,动员全党响应中央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会后召开一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了9名区委常委,区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副书记。
  中共济南市红旗区第二次代表大会 1971年1月22~23日在济南市经五路纬二路区革委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52名,列席代表23名,特邀代表31名,代表全区1256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孙文经代表区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作的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乘胜前进》的工作报告。按照“九大”的党章规定,选举产生由21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红旗区第二届委员会。会后召开了二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了9名区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
  这次党代会,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工业生产。号召全区人民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的各项指标,对于促进安定团结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三次代表大会 1980年10月7~9日在山东省出版局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名,列席代表14名,代表全区1583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王文山代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二届委员会和杨惠珍代表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两个工作报告。按照《党章》规定,第一次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方法,选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3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三届委员会。
  在区三届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书记1人、副书记5人、区委常委8名组成的区委和由1名书记、9名委员组成的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次大会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明确了今后任务,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工作重点转移,加快市中区经济建设步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4年6月12~15日在区招待所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9名,代表全区1808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王丕俊代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三届委员会作的题为《勇于改革,开拓前进,为加强开创新局面的步伐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盛殿运代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作的《纪律检查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意见》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三年多来全区各条战线取得的成就,消除左倾错误影响,端正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经济稳步发展。大会号召全区人民继续消除左倾错误影响,大胆进行改革,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市中区建成具有泉城特色、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经济繁荣、群众生活方便的新型城区。
  大会按照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选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4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四届委员会和由1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区四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区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区委常委8名。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7年5月26~29日在区少年宫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22名,代表全区3447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王丕俊代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四届委员会作的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夺取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更大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苏乐芬代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作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工作报告。报告认真回顾了三年来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工作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务实求实创新路,团结奋斗争一流,使全区各项工作上大台阶,创新水平。
  大会按照《党章》规定,选举产生了由27名委员、4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五届委员会和由1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后,分别召开了区五届一次全会和区纪委一次全会,选出区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区委常委10名。选出区纪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纪委常委9名。
  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六次代表大会 1990年3月26~29日在济南大厦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36名,代表全区4451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王丕俊代表区委作的《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坚持稳定,乘胜前进》的工作报告,苏乐芬代表纪律检查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大会认真总结了第四次党代表以来市中区两个文明建设及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三年改革建设的主要任务,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开创经济工作及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会按照《党章》规定,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由29名委员、4名侯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六届委员会和由1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后,分别召开了区六届一次全会和区纪委一次全会,选举出区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区委常委11名。选出区纪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纪委常委7名。
  第四节 基层组织
  1948年,第四、第五、第六、第九四个分区相继设立25个党支部(四分区下设3个,五分区下设9个,六分区下设3个,九分区下设10个)。在此期间,党支部尚未公开,主要以工作组的方式开展工作,领导和动员群众稳定社会秩序,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50年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党的基层组织仅有1个。1954年,以公安派出所辖区为范围建立10个街道办事处。1955年相继在五里沟、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三里庄、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10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党支部。1956年3月,辖区市属城建、工商、文教、卫生四个系统20个基层党组织划归区管。7月,泺源区撤销,西青龙街、普利门两个街道党支部划归辖区党委。是年8月,建立中共济南市市中区街道办事处总支委员会。1958年,各街道办事处建立党总支,同时,撤销区街道办事处总支委员会。1959年12月,因区划调整及突击发展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增加,共有3个党委、20个党总支、167个党支部。其中2个街道党总支划归历下区委,8个街道党总支划归槐荫区委。1960年5月,街道党总支改建为党委。6月,隶属槐荫区委的8个街道党总支重新划归市中区委。10月,隶属历下区委的2个分社党委划归市中区委。全区共有分社党委10个。1963年,各分社党委改建为党总支。1965年3月,区委所属饮食、服务、蔬菜、食品、糖酒糖茶区店党的组织关系移交给济南第二商业局党委;所属煤建区店党的组织关系,移交给济南第一商业局党委;所属土产废品区店党的组织关系,移交给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到1965年底,辖区党的基层组织调整为1个党委、19个党总支、176个党支部。
  1966年底至1969年11月,党的基层组织陷于瘫痪。1969年12月,建立中共济南市红旗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党的基层组织逐步恢复。1970年初,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相继建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是年10月,各街道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撤销,恢复建立党的总支委员会。1974年,区属单位的党组织全部恢复。1975年后,党的基层组织转入稳定发展时期。
  1976年底全区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173个。1978年以后,教育局、商业局、城建局、经计委、工商局、卫生局建立党委。1979年新建二七新村街道党委。各街道党的总支委员会改为街道党委。1987年,七贤镇党委及下属5个党总支、47个党支部归属市中区委。是年6月,市属10处中学10个党支部划归市中区委,新建六里山、玉函路两个街道党委。1988年8月,建立交通委党委。10月,建党校党委。12月,建舜玉路街道党委。1990年底,辖区共有27个党委,12个党总支,331个党支部。
  第五节 党员教育
  党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和围绕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教育。
  1949年组织党员学习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克服党内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纪律性的决议》,自觉检查进城后存在的思想保守、官僚主义、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1950年组织党员学习《关于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进行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的教育。1957年组织党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提高参加新三反斗争的自觉性。1954年对党员重点进行关于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教育。1954~1955年,在干部党员中开展联共(布)党史学习。1956年重点学习中共八大文件和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主要学习整党文件,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使党员明确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积极参加整党整风运动。
  1959年3月区委党校成立,对党员开始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教育。60年代初,党员教育主要围绕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形成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
  1966年底至1969年,党组织陷于瘫痪,党员教育停止。1970~1976年,随着基层党组织和区委党校的恢复,党员教育逐步加强。1972年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四号、十二号文件(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斗争材料之一、之二),先后集中训练骨干1500人。1973年重点学习中共十大文件,1977年主要通过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先后举办干部、党员、积极分子轮训班250期6000人次。1978年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区委用7天时间,召开常委扩大会(机关中层干部参加),并举办党员学习班8期,130人参加,各系统相继召开大型讨论会。1978年以后,基层党组织建立三会一课制度(每月一次党员大会,一次党小组会,一次支部委员会,上一次党课)。1979年主要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和《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0年重点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举办培训班8期,辅导报告6场,培训党员1536名。1982年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十二大文件及新党章。1983年重点学习《邓小平文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改革开放。1985~1986年整党,经过学习文件,对照检查、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四个阶段,参加整党的有16个党委,2个党总支,184个党支部,2199名党员(预备党员151名)。整党中准予登记的党员2038名,占正式党员的99.8%,受组织处理的8名。(开除党籍7名,严重警告1名,警告5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名),问题尚未查清的2名。1987年进行正规化理论教育,系统学习哲学等四本书,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讨论,提高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争做合格党员和优秀党员的自觉性。年底评出先进党支部150个(次),优秀共产党员343人次。1988年主要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全区建22处业余党校。1989年重点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清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动乱乃至反革命暴乱的性质和实质,统一思想,明确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1990年重点学习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广泛开展无私奉献和双带(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完成好各项任务)活动,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六节 宣传工作
  1948年9月,中共济南特别市第五分区委员会相继组织35名干部,分7个工作区,到22个保做宣传工作,全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高潮。有75人自愿报名参加支前,各街都组织慰问团,带着慰问品慰问伤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献礼献物,全区捐款1065万元(旧币),猪、牛肉537公斤以及其他大批食品、衣物等。1950~1951年,五区广泛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全区有12.6万人参加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签名,有12.4万人参加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投票活动,并迅速掀起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为朝鲜难民捐献运动,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在开展购买飞机大炮捐献活动中,共捐款111,254万余元(旧人民币),街道妇女完成了61408套军衣、12781双军鞋的军需支前任务。
  1951年~1952年10月,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大型宣传3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9万多人。从1953~1956年,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有力地配合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区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为宣传总路线、大跃进,提出了百日奋战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大力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和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跃进计划,同时成立百日奋战作战指挥部。1960~1961年,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对干部、党员、职工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教育。1963年开始,宣传工作逐步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1976年,主要宣传“文化大革命”。掀起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
  1978年以后,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促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1981年,学习宣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办培训班7期,培训300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消除派性,增强团结、稳定局势。1982年全区首次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清除垃圾污土1万余吨,消灭卫生死角600多处,整修街巷218处,整修下水道180条,共计8600多米,社会秩序、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涌现出学雷锋小组1400个,利民点800个,为居民群众做好事38000件,涌现出先进居41个,五好院1116个,五好家庭12852户。从1982年起,区委先后编纂了《市中区先进事迹汇编》一、二、三、四册,计12万字,宣扬全区各个方面的先进人物。1984~1985年,学习宣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促进了思想解放。1988年广泛开展以友爱在泉城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全区先后有6次近万名干部群众参加上街宣传,举办为民服务演唱会、演讲会、书法摄影绘画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配合山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及全国城运会的召开,共发宣传画2000份,挂彩旗帘和标语68条,先后组织近千名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到体育中心打扫卫生。在城运会期间组织200人的啦啦队到赛场助战。年底,共评出先进单位43个,积极分子113人。市中区被评为市友爱在泉城活动先进单位。1989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干部、职工回顾建国40年伟大成就,开展忆三史(即个人成长史、家庭变化史、单位发展史)和续两谱(即单位历届领导人创业谱和先进人物的奉献谱),并将教育内容制成70多幅图文并茂的展牌,在区少年宫礼堂举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展览》,参观的干部群众达4000人次。在教育中还拍摄了《今日市中》50分钟的电视资料片,全面反映改革十年来市中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新成就。
  1981年,向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投稿116篇,采用63篇,采用率54%。1984年投稿700篇,采用350篇,采用率50%。1986年投稿100多篇,向市委反映信息20条。1990年投稿1100篇。其中《市中区武装部征兵工作五公开》新闻照片被山东省新闻学会评为年度全省好新闻作品三等奖。
  第七节 统战工作
  辖区统一战线工作解放初期由区委负责,主要任务是团结组织各界人士和人民政府一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医治战争创伤。
  1955年12月,成立区委统战部。1955~1956年,统战工作围绕工商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贯彻对资“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实行政治上安排、思想上改造、经济上赎买的政策。区工商联组织辖区3874名资本家骨干分子和资本家业户进行学习,区妇联组织1200余名资本家家属和330名资本家子女听报告或开座谈会,宣传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成立由公方、职工、私方组成的行业委员会,实行清产核资,将165个私营工厂合营为12个厂,提前实现了4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同时,由资本家自报、自估、自评,职工协助监督,委员会核定,对定息户进行清产核资,实行五厘定息,七年不变。
  1957年各街道、厂企、商店(场)、学校42个党支部先后配备统战干部42人,初步形成统战工作网络。
  1958~1959年,贯彻党对工商业者实行自我改造的方针,发动民主党派、工商界人士帮助整党整风,并在资方3222人中开展向党交心活动,先后召开自我认识会245次,实到人数6761人次,在会上得到帮助的共350人,占辖区参加交心人数的10.86%。1959年12月统战部撤销,1960年6月恢复。
  1960~1964年,辖区财贸、工业、医院等召开由各民主党派、工商界、知识界以及工商界家属参加的神仙会,贯彻中央三不政策(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戴帽子)及和风细雨的精神,坚持三自方针(自己摆问题,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融洽关系,消除顾虑,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统战工作停止。
  1978年4月,恢复统战部。统战工作对民主党派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调动各界人士为统一祖国,为建设四化献策出力。
  1985年,统战对象扩大为10个方面,其中民主党派202人,非党知识分子1435人,工商联学员556人,少数民族18926人,归侨、侨眷87人,台胞400人,台属360人,原起义投诚人员20人,个体工商业者847人。
  1986年,成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首次对统战理论进行研讨。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董事,有六位同志宣读论文。
  1988年,统一战线围绕一个目标(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三个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服务,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组织动员各界人士为振兴市中经济献计献策。先后向区街企业提供经济信息20多条,推荐各类专业人才20多名,举办企业供销人员培训班2期,47人,协助工商联、侨联创办经济实体4个,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200多条,被采用60多条。
  1989~1990年,区委统战部经过摸底考察,建立了20多人的党外后备干部名单,推荐党外区级领导侯选人2名,安排副局级干部1名。为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认真开展港台与大陆经济联系,举贤荐能,先后向企业推荐管理技术人才40多名,提供各类经济信息30多条,向13个单位进行技术咨询服务30多项(次),为企业解决贷款4万元,为低压锅炉厂联系解决钢板50多吨,为有关单位与外商洽谈业务项目牵线搭桥10次。协助四里村办事处成立全区第一家侨商企业——台侨利商行。
  落实统战政策 从1978年开始,对“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及以前的案件进行复议和纠正。1979年落实错划右派政策,复议改正81人。1980年,对99名公私合营进来的原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划为劳动者。1985~1986年,对全区1462名知识分子(中级知识分子、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落实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冤假错案105人,先后为19人清退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物资,为14人清退被挤占私房,为17人补发工资,为28人解决农转非和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对台工作 1987年全区台属进行了全面调查,有影响的台胞台属建档立卡,辖区共有台属360户,台胞400人。1988年5月,成立市中区台属联谊会,选出会长1人,副会长2人,理事11人。全年共接待回辖区探亲台胞73人,帮助15户台属找到了亲人。全区台属的通信率由上年的72%提高到80%。1989年,成立区对台工作办公室,全年共接待台胞139人次。
  1990年,共接待台胞89人(上层3人,旅行团一行10人,党、政、军公职人员18人),向台胞、台属发慰问信200余封。为两名台胞办理了在济南落户定居手续。向台胞赠送有关投资优惠政策及介绍济南市投资环境的杂志函件60多份,引进台资企业4家,先后为台胞来大陆投资牵线搭桥25人次,咨询服务70多次(项)。1990年,辖区有港澳亲属49户。
  侨务工作1990年,辖区有归侨24户,侨眷192户,组成侨联小组20个。海外侨胞448户,1682人,分布在24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以前侨务工作归区委统战部。1984年3月成立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1989年11月成立侨务办公室。
  1980年,区召开首次归侨侨眷会议,成立区侨联领导小组,下设11个侨联小组。1983年落实党的侨务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1958年被错改的城市华侨私房及代管房29户,面积2515.92平方米,发还了产权。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挤占的华侨私房,全部予以退还。对4起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并清理在职归侨侨眷档案13份。1985年7月,成立市中区侨联筹备领导小组。6月23日召开区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0人,选举产生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3人,常务委员7人,主席1名、副主席2名。1988年初,区侨眷集资10万元,建立了市中区第一家侨属企业,市中华侨服务中心,以修理复印机、打字机,经销复印材料为主,兼营家用电器和装璜材料,当年实现营业额50万元,上交利税12万元,获利润5万元。1989年,在归侨侨眷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写一封侨信,提供一个渠道,引进一个样品(信息),深交一些朋友,做出一个贡献)。全年侨眷向海外写信279封,寄宣传材料30份。1985~1990年接待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尼等地的华侨40余人,向海外侨胞宣传山东济南特别是市中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参观工矿企业,游览名胜古迹等。1985~1990年,共受理来信来访67件(次),处理63件(次),处结率为94%,先后帮助归侨侨眷及其子女解决升学、就业、出境探亲及房产纠纷47(件)次,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第八节 纪检工作
  机构沿革 1956年4月建立中共市中区监察委员会,书记1人,副书记1人。1959年12月市中区建制撤销,区委监委会随之撤销。1960年6月区委监委会随市中区建制恢复。1964年2月改为中共济南市委监察委员会驻市中区监察组,组长1人,副组长3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监察工作中断。1971年1月纪律检查工作由区委组织部负责。1979年6月建立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2名。1984年6月,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2名,并升格为副区级单位。1981年5月,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2名。1989年,内设办公室、案件检查室和案件审理室3个部门,为副局级。1990年3月,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济南市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名,副书记2名。
  党纪检查 市中区监委成立后,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检查处理党员违反党规党法的案件。1958年,着重检查处理两条路线斗争及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危害国民经济大跃进的案件。1960~1961年查处纠正严重私分多占,铺张浪费,大搞非生产性建设,走后门等问题。1963~1965年,重点检查处理五反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不贯彻中央指示,违法乱纪和违犯财政纪律、腐化堕落的案件。1956~1966年,全区共计受理各种违纪案件496起,处理违纪党员309人。其中:开除党籍64人,留党察看32人,撤销党内职务7人,党内严重警告36人,党内警告39人,其它处分51人。
  1966~1976年,党纪检查由组织部门负责,突出围绕政治斗争。十年间处理827起违纪案件。其中:政治案件531件,经济案件257件,其它案件39件。
  1978年以后,纪检工作坚持服从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发展经济、改革开放保驾护航。1979年区纪委审理了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涉及党员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980~1981年重点查处了违反财经纪律,截留利润及滥发奖金实物的案件。1983年,贯彻中纪委致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封公开信,对区级机关和街道办事处干部的住房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查处超标准住房6户。1978~1986年查处党内违纪案件45起。其中:经济案件7起,占案件的15%,处理违纪党员25人。1988年重点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案件。全年共查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6起,结案5起,结案率达83%。处分党员5名,其中开除党籍1人,留党察看3人,警告处分1人。在查处的6起违纪案件中,涉及区管干部1人,基层支部书记1人,一般党员3人。1989年,共查违纪线索80余起,涉及党员17名,结案6起,对9名党员做了组织处理。其中:开除党籍3人,严重警告2人,警告4人,对16名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的党员进行查处,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8.6万元。
  案件甄别复议
  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有错必纠的原则,区监委对1952年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1953年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强迫命令、反对违法乱纪的新旧三反运动中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有重点地进行了复议,有半数以上受处分的党员取消或减轻了处分。1962年重点对1958~1960年整风补课和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处理的94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甄别。认定原结论正确的9人,占9.6%;部分正确的27人,占29.7%;错或基本错的57人,占60.7%。1963年,区监委对1957年以来的右派摘帽工作进行了复议,全区有87人摘掉了“右派”帽子。其中:第一、二、三批摘帽59人;第四批摘帽22人。1975年,区纪委分期分批复查各类案件305起。其中:申诉案件24起,反右倾案件54起,右派案件86起,纠正157起。1982年对“文化大革命”中827起违纪案件进行了全面复议,改正了757起,占总数的93.9%。1986年,对解放以来受党纪处分的271名党员再次进行了复查。对14人进行了重点复议。35人恢复了党籍,30人改变了原处分。到1986年6月,复查历史案件的工作全部结束。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