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83
颗粒名称: 第八篇 商业
分类号: F721
页数: 86
页码: 187-27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商业包括概述、区属商业、驻区部分商业企业简介、地方风味名吃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市中区 商业 概述

内容

概述
  明清时期,辖区内古历城西关,就已成为农副产品集散地,颇为繁华。至清末,估衣市街、筐市街、剪子巷、篦子巷一带商业手工业活动日渐兴盛。
  济南开埠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相应发展,商业集中地区由东向西扩展,西关一带逐渐成为商业中心。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载:“西关向为商务繁盛之区,圩门以外如馆驿街、丁家崖自昔居民綦众,近更毗连商埠,游民萃集,北自迎仙桥迤西至十王殿(今经二纬一路北头),南自杆石桥迤北至麟祥门以及胶济津浦两车站,左近商民,时寻隙地,增建庐舍,星罗棋布,俨成市廛”。“富商大贾鳞萃麋至,即负贩小民亦皆提携妇孺,侨寓其间,以谋生计”。国药、杂货、绸布、鞋帽、钱行等早有西关“五大行”之称。同时,外国商品开始流入商埠市场。
  国药行:从1796年(清朝嘉庆元年)至1875年(清光绪元年),盛唐巷先后开设全盛、永盛、广德、德和、泰兴等5大药栈,总资金纹银在10万两以上,其中以德和栈最大,有纹银3万两。直至民国初年,五家药栈每年从甘肃、陕西、河南、四川、广东及山东各地购进药材数百万公斤,如河南的生地、四川的厚朴,每种都在5~10万公斤之数。后又在剪子巷相继开设利生药栈、德聚泰药栈。
  1875~1908年(清光绪年间),估衣市街已有德兴堂、德兴隆、德庆西、益太恒、久德大、天德裕、天德生、福德成等药局八大家,经营小批发,中药销售并兼作加工切药业务。民国初期,又相继开办德成功、庆生东、庆丰镒、中和等药局,同顺荣、同顺和、玉记切药局,大都集中在剪子巷、永长街一带。零售药店有同德堂、长生堂、西济众丸散庄、西育生丸散庄等。主营中成药、精制丸、散、膏丹。
  国药行业在2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1927年以后,由于西药进口大增,新药兴起,药栈趋于衰败,30年代中期相继歇业。
  山果行:清乾隆年间,章丘大冶村回民马兴盛在城顶街路西开设山果代理行栈,名为马兴盛果行,主要经营各地果农运来的山楂、柿饼、核桃、红枣、花生仁、栗子等,前来采购者,不仅有本市的果品店、小商贩,还有从天津、青岛、东北、上海等外地来的客商。济南开埠后,城顶街为山果行发展鼎盛时期,2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山果行林立,除马兴盛山果行,还有鸿盛、聚盛、义盛、公盛等山果行20余家,全系回民经营。
  清朝末年,估衣业、糕点业、日用杂货等也在西关一带兴盛起来。估衣业:估衣市街一带有估衣商30余户,业主从当商手中购进“死当”衣物进行贩卖,以赚取利润。
  糕点业:有稻香村、玉美斋、金兰斋、玉兰斋、桂馨斋等10余户,前店后厂,小本经营。
  日用杂货号:分布在各个街巷,较大的多在花墙子街,主要经营针线、顶针、头绳、梳篦、带子、颜料等日常用品。
  漆业:多系陕西人经营,最早的有恒兴、洪盛等五、六家,在西关估衣市街。
  馆驿街则已成为城区两个粮食集散地之一。随之,服务性行业在普利门、馆驿街一带兴起,除开设饭馆、客栈、澡塘、戏院,还有设备简陋的鸡毛小店和官司店。
  1904年,“卍”字巷商场建成开业。此后,商埠一带新兴行业(粮、炭、棉及运输)发展很快,到1914年,工商业户已增至1500余户。1915年,新市场建成开业。
  粮行:1912年后,粮行由泺口渐次向商埠转移。到1922年,商埠共有粮业商号114个。其中:较大的粮行15家,有14家位于辖区,多在经一路一带。
  五金业:辛亥革命后,五金铁货商号逐年增多,相继开业的有万蚨成、文兴成、华盛、合丰、华丰、万顺永、德庆永、广聚恒、鸿泰昌、同盛和等,主要分布于普利门外的经二路纬一路和馆驿街一带。较大的商户如广聚恒、文兴成、华盛、合丰等,均为合资经营,其资本额大都在3000元(法币)以上,最多达7000~8000元,一般雇用五六名店员,多则10余名。主要经营刀、剪、铁桶、水壶等民用五金。
  “祥”字号商业:20世纪初,以经营土布、绸缎为主在济南起家的章丘旧军镇孟家“祥”字号商店迅速发展,相继有三恕堂顺祥号、瑞蚨祥鸿记、隆祥西号三家绸缎店,恕堂泉祥志号、泉祥西号、进修堂鸿祥等三家茶庄开业,利润丰厚,生意兴隆。
  化工业:1923年,宁波人刘葆初以资金5万银元在经二路开办志宏太颜料商店,经营靛油染料,为济南第一家专营颜料的商店。此后,在普利街、筐市街和经二路设立的裕兴颜料厂及集大成、天兴东、永信公、中兴利、德生润、恒聚太、德庆公、太生恒等颜料店陆续开业。
  1925年,劝业商场开业。辖区商业市场的中心已由西关转向商埠。大小店铺和摊贩云集,尤以绸缎、百货、金银首饰、饭馆、糕点、旅栈、澡塘、茶社、戏院等消费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到1929年,辖区商业行业已达93种,1621家,其中88%集中在商埠区。
  1931年,大观园商场建成开业。30~40年代。由于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对民族商业冲击很大。商埠区经二路、纬四路一带大小洋行林立,洋货充斥市场。1937年,仅五金交电行业,由美、英、德、日四国商人设立的商店达15家,占全市洋行总数的79%。商埠地区经营五金交电的民族商店94家,经营商品基本都是进口货。原有一批商业手工业作坊逐渐分化,一部分扩大经营,成为专营商店或专业生产厂家,一部分演变成具有地方经营特色的老字号名店,大部分则因战乱或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倒闭破产。
  1948年解放前夕,辖区老字号商店有普利街的谦祥益布店、普华鞋店、宏祥茶庄、福祥茶庄、中原茶庄、老茂生糖果庄,估衣市街的庆泰昌钱庄、万和堂药店以及商埠区的隆祥布店、瑞蚨祥绸布店、祥云寿布店、泉祥茶庄、泰康食物公司、上海食物公司、铭新池、亨得利钟表店、奇美理发店、神仙理发店、洪顺服装店、聚丰德饭店、三义委托店、洪茂鞋店、兴顺福酱园、皇宫照相馆、良友照相馆、亚东大药店、古旧书店、估衣商店等店铺2590余家。个体摊贩1300余户。仅经二路、纬四路地区就有各类店铺114家。
  济南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商业。1949年7月,纬四路原宏达、天罗新私营店改建为济南市百货商店。1950年,人民商场、新安市场相继建成开业。
  1951~1953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取缔和打击投机奸商的违法活动,使私营商业接受国家加工、订货、包销、代销,促进了辖区国营商业的发展。据对五区机器、绸布、百货、木作、食品5个行业44户调查统计,生产销售总值由1951年的277亿元(旧人民币)增到425亿元(旧人民币),国营商业百货公司销售额1953年比1951年提高507.8%。
  1956年,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市中区(原五区)4人以上的工商户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泺源区合营店达677户(其中定息户204户,代销户12户,经销店312户),职工2854人,资本家600人,小业主1490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私营商业发展为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部分小商业主则加入合作社,实行集体经营或公私合营,少数仍维持个体经营。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私合营商业逐步转为集体商业,取缔个体商贩,保留国营、集体两种商业所有制。
  1978年以后,辖区商业迅速发展。从1979年开始,辖区内原有商场陆续得到改建和扩建,并开辟了顺河商业街等一批新的商业区,兴建了8处规模较大的集市贸易市场。区属商业打破了单一封闭的模式,逐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型新型商品流通体制,商业系统内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工业品由原来国营商店统购包销改为商业部门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订购、选购、代购和工商联营、工业自销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以零售为主兼批发,多门类、多渠道的综合商业服务体系。
  1990年,辖区较大的商业网点有济南市第一、第二百货商店、大观园商场、人民商场、万紫巷商场、新市场、国货商场和顺河商业街等。有各类经营性公司219家,外地驻济经营机构28家,省、市、区国营、集体及厂企经销商店785家,私营个体商户4414家,共有商业企业和经营店铺近5500余家。主要行业有:工艺美术、旅游、农林牧渔畜产、信托、物资回收、广告装璜、石油化工塑料、文化艺术体育用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电子、钟表眼镜、科技器材、影视照相器材、机械机电设备、汽车、科技信息开发服务、医药、医疗器械、纺织、百货、服装、建筑材料、冶金、印刷、物资、供销、贸易、综合服务、邮电、副食等31大类。经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一带老商埠区仍为济南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
  第一章 区属商业
  区属商业源于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公私合营商业和个体商业。60年代街道商业产生,70年代后期集市贸易恢复,80年代乡镇商业和劳动服务商业相继兴起,使区属商业不断充实和发展。1990年,区属商业组成主要有区商业局系统直属商业、街道商业、个体商业、集市贸易商业、乡镇商业和劳动服务商业6个部分,有服务网点3774个,从业人员13992人,年营业额3.20亿元,实现利润1533万元。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区直属商业分为区(商业局)和区店(合作管理处、公司)、核算店三级管理,区店(合作管理处、公司)、核算店两级核算。1951年,区设工商劳动股,消费合作社联社。1953年设商业股。1955年11月撤销消费合作联社,改商业股为商业科,管理工商行政与商业。1958年设立商业一科、二科,专管商业。1960年6月,商业科并入工商科。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科停止办公。1973年,区革命委员会设财贸组,统管商业。1975年成立市中区商业局,1977年增管街办三代店(代营、代购、代销),1980年街居商业移交区生产服务局,商业局只负责本系统直属商业的管理。1990年,区商业局下设政工科、企资科、财务科、审计科、办公室,编制25人。
  1956年,辖区按行业始设7个区店(一级核算单位),对所属合作店实施管理。1965年,区店撤销,区属国营商业企业上交市统一管理,其余合作店按经营范围组建为百货、糖业烟酒、饮食服务、土产杂品、蔬菜、煤建等6个合作管理处。1973年6月,饮食服务合作管理处分设为饮食和服务两个合作管理处。1980年煤建合作管理处交市燃料公司。1981年3月,各行业合作管理处由行政管理机构改为企业性质的公司,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核算店为商业管理和基础核算的基层单位,并对所属网点实施全面管理。1981年以前,各核算店和营业网点无权对外发生经济往来,计划、经营、盈亏和劳动分配由区店(合作管理处)统管。1981年以后,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放开搞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产归公司所有,核算店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进销货、财务收支、对外经济往来自主,收益分配与经济效益挂钩,核算店与各经营网点亦实行承包经营。自70年代后期开始,各核算店退休老职工逐年增多,企业负担加重。
  1990年,市中区商业局辖百货公司、糖业烟酒公司、饮食公司、土产杂品公司、副食公司、服务公司、机电公司、人民商场信托贸易中心、炊事冷冻机械公司、远东贸易大楼等10个公司,核算店112处,经营网点172处。
  区街、乡镇商业和其他商业,实行按系统分级管理。
  街道商业服务业为区、街道办事处、网点3级管理,街道和网点2级核算。1958年以后,区先后设立服务总站、公社办公室、街道办公室对三代店和合作社、自营店进行管理。1977年改由区商业局管理,1980年交区生产服务局管理,1984年撤销区生产服务局,由区经济计划委员会管理。管理范围主要是编制定额、网点调整和经营计划、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组织计划货源分配。各街道办事处先后设置生活服务站、生产办公室、生产服务管理处、生产服务公司、工商(或工业)公司和经委,对街居商业实施行政、经营、财务、劳动工资统一管理。1978年以前统一核算,共负盈亏。1979年以后,逐步改为网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承包经营,利润分成,劳动分配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1990年,辖区有街居商业服务网点997处(商店723,饭店200,服务业74)。
  七贤镇乡镇商业自1987年划归辖区后,为区、镇、村3级管理。镇、村、网点3级核算。区由经济计划委员会归口,镇由计划经济委员会归口,村由村委会对各商业网点实施全面管理,网点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
  待业青年劳动服务网点由区劳动服务公司归口管理;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系统兴办的多种经营网点,自办自管;私营和个体商业、集市贸易商业经营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个体劳动者协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实施管理。
  第二节 直属商业
  1956年,私营工商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辖区部分资金不足2000元,雇用2~3人以下的小业主成立合作店。1958年,所有个体小商贩组成合作小组,形成区属商业雏形,逐步发展成为国营集体企业。到1962年,7个区店已有301个自然网点。国家对集体商业限制经营范围、控制进货渠道,实行保本经营的政策。1965年,国营商业企业上交市统一经营,1972年,合作店改为大集体企业,经营政策适度放宽,补充新职工200名。1975年,市属国营饮食企业下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区属商业迅速发展。1981年3月,合作管理处改称公司后,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982年,区商业局筹资兴建新生大街综合商业大楼,1985年成立市中机电公司,1987年,市属国营百货和糖业烟酒业部分企业下放,辖区接收网点11个。1988年,区属商业系统深化体制改革,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对所属核算店、经营网点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实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劳动分配、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8个公司全部推行承包责任制,141个经营网点中,59家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68家实行全员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4家试行股份制。
  1990年,区商业局系统10个公司,分别经营日用百货、烟酒糖茶、肉食蔬菜、副食调料、土产果品、炊事机械、机电、家用电器、物资回收、饮食、旅馆、洗澡、理发、洗染等15个行业,经营网点172处,从业人员1674人,年营业额8522.6万元,利润274万元。
  日用百货 公私合营前,辖区有个体私营百货业主325户,主要经营布匹、日用杂货、文教用品等商品。1956年,部分小本经营百货小业主组成合作社,有新华百货店、大观园百货一店、百货二店、百货三店、馆驿街料器合作店、荣茂百货店、人民商场肥皂店、广成麻袋店、人民商场文具店等10个核算店,从业职工200余人。
  1958年,新开设昌文文具店、新市场百货合作店、新市场百货文具店、剪子巷五金钻石店、人民商场委托商店,统归百货区店管理。
  1959年7月,百货区店撤销,成立市中区综合商店。增设馆驿街综合商店、估衣市街店、新市场钟表修理店,除经营百货外,兼营饭店、理发、蔬菜、糖茶、土产等。
  1961年8月,撤销市中区综合商店,恢复百货区店,下设永茂商店、五金钻石店、百货三店、广成麻袋店,从业职工110人。
  1965年,撤销百货区店,成立市中区百货管理处。设大观园一店、永茂商店、广成麻袋店、国货商场文具店、五金钻石店等5个核算店,23个门市部,从业职工170人。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区属百货业只限于经营日用小百货,在本市百货批发部进货。
  1977年,人民商场附属的百货店、新华百货店、钟表修理店等划归人民商场管理,分出职工60余人。
  1978年以后,经营政策放宽,允许从外地进货,各店开始经营服装、电器、金银、玩具等大宗高档商品。
  1981年3月,市中区百货公司下设6个核算店,11个经营网点,从业人员130余人。公司开始发展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
  1982年,区商业局筹资兴建的远东贸易大楼建成开业,当年营业额达214.3万元。
  1983年,人民商场信托贸易中心试营炊事机械,当年营业额达350万元。
  1985年,公司下辖的7个核算店均发展为专业性商店,增设1个批发部,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棉织品、鞋帽、服装、文具纸张、五金交电、冷冻炊事机械等类商品,经营品种6000余种,总固定资产8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营业额1100万元,实现利润69万元。
  1987年,济南市百货公司驻区商店美都五金经营部、西门化妆商店、七里山家俱商店、经七路百货商店划归区百货公司,接收职工115人。
  1989年9月,人民商场信托贸易中心、炊事机械经营部两个炊事机械专营商店脱离区百货公司,分别组成独立经营的专业化公司,隶属区商业局直接管理,分出人员56人。
  1990年,区百货公司共有核算店11个,经营网点18个,职工173人,完成营业额504万元,利润4.63万元。
  烟酒糖茶 1956年,辖区70多户个体小商贩并入合作店组成两个公私合营店,经营碱面、油盐、酱醋、烟酒糖茶,从业职工100余人,统归市中区糖业烟酒区店管理。
  1958年,烟酒糖茶店增加到5个。1959年又合成2个店。1960年5月,分成普利街、杆石桥、纬一路、纬四路、经四路、经六路、四里村等分店;1962年合成普利街,纬一路、上兴、源聚成4个核算店,从业人员360余人。
  1965年1月,撤销糖业烟酒区店,成立区糖业烟酒管理处,下设纬三路、纬一路、杆石桥、经七路4个核算店,70多个经营网点,从业人员400余人。
  1970年,部分经营网点上交市专业公司,部分撤并,保留经营网点36个。
  1973年,将4个独立核算店分成经七路、经四路、杆石桥、普利街、经六路、四里村等8个独立核算店。
  1981年3月,糖业烟酒管理处撤销,成立区糖业烟酒公司,设业务、财务、人事、工会等机构,负责零售和批发。1984年公司投资428.3万元,对营业网点进行改造。有核算店11个,网点36个,批发部2个,从业人员303人。
  1987年,济南市糖业烟酒站驻新市场食物店、中和食物店、国货商场食物店、馆驿街食物店和西门食物店5个门市部划归区糖业烟酒公司。
  1990年,糖业烟酒公司设有21个独立核算店,35个经营门市部、5个批发部,从业人员305人,年营业额988万元,利润15万元。较大的茶叶专业经营商店有两家。
  永兴茶庄:位于经三路121号。1986年5月开业,经营面积60平方米,有职工20人,经营全国各地名优茶叶40余种。1990年营业额107万元,利润3万元,人均创利润1500元。
  泉祥茶庄:位于纬一路56号。1988年9月开业,经营面积95平方米,有职工15人,经营各地名优茶叶30余种。1990年营业额99.37万元, 利润2.79万元,人均创利润1870元。
  饮食 1955年,辖区个体面食业主236户,熟食业主112户。1956年,饮食业中凡具有资金2000元,雇工3人以上的店、铺,均纳入公私合营。区成立饮食服务区店,归属市福利公司。下辖城丰、人民、红旗、同心、万字巷、洪茂园、城顶、便宜坊、国货商场等10个独立核算店、设网点30余个,经营者1000余人。除了经营馒头、烧饼、包子、面条等大众化食品,各店注重经营特色,其中如聚丰德烤鸭、西餐,天丰园包子,便宜坊锅贴,新梅村的长清大素包等,已享誉泉城。
  1958年,部分饮食个体经营户组成合作店,归区店统一管理。大跃进开始后,饮食业不再讲求赢利,并由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品种减少,档次降低,质量下降,饮食行业趋向大众化、食堂化服务。
  1959年,饮食服务业实行条条管理,合作店改称饮食合作中心店。国家粮油供应紧张,各店实行计划供应,限量经营。同年12月,市中区建制撤销,饮食合作中心店撤销,所属各经营店分别划归槐荫、历下区饮食区店管理。
  1960年7月,饮食区店随市中区建制恢复。60年代初,国民经济暂时困难,为回笼货币,聚丰德、新梅村等饭店实行部分食品高价经营。
  1961年,部分饭店实行块块管理,人民商场、国货商场、大观园、新市场范围以内的饮食店均归各商场管理。
  1963年,成立市中区饮食服务合作店,上述各商场管理的饮食店重新划归区饮食服务合作店,分10个中心店(国营5个,集体5个),实行独立核算,各店配备政治指导员,负责职工思想教育工作。
  1965年,区属国营饮食店归市饮食公司,区组建饮食服务合作管理处,下辖10个核算店,42个饮食店。
  1973年,饮食服务合作管理处分设饮食、服务两个合作管理处,区属各饮食店隶属饮食合作管理处。
  1975年,16个市属国营饮食企业网点下放归区管理,到1978年,饮食行业经营始终在低档次、低效益中徘徊。
  1979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饮食行业经营重视经济效益,全部网点改建翻新,并将万紫巷、江浙、自由大街、新梅村等饭店进行装修。1980年,区商业系统在新梅村饭店组织改革试点。
  1981年3月,区饮食合作管理处改为饮食公司。1982年,为深化商业改革,济南市财办再次在新梅村饭店组织承包责任制试点,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领导袁宝华、白如冰、苏毅然、魏坚毅等亲临指导。
  1984年,饮食公司下辖独立核算店34个(其中国营15个,集体19个),经营网点37个。经全面整顿,推行放宽、松绑、搞活政策。采取出租承包的办法,国营店所获利润除上缴公司少量租金和管理费,公司不参与分成,集体店所获利润由原来的大头上交,改为大头下放,扩大企业积累,调动企业经营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各经营店打破行业界限,扩大经营品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988年,饮食公司对21个单位实行租赁制。上半年就完成25万元利润指标,全年完成利润66万元,占全年计划的265%,比1987年提高了141.6%。
  1989年,饮食行业挖掘和恢复传统风味名吃经营,并吸收引进外地名特饮食品种。新梅村饭店的清蒸鱼、家常熬鱼、芙蓉鸡片、爆三样、葱烧海参、酱爆肉丁、炒虾仁、煎烹对虾、糖醋里脊、锅塌豆腐等菜肴,深受顾客欢迎。同年,全行业推出的长清大素包、蟹壳黄、锅贴、鸡肉灌汤包、草包包子、炸糕、酥油饼、麻酱烧饼、烫面饺、饺子宴、灯笼包、城顶撒子等14种面点食品被省商业厅列为济南地方风味名吃。
  1990年,饮食公司有核算店30个,经营网点33个,职工595人,年营业额2010万元,利润65.6万元。较有影响的饭店有新梅村饭店、便宜坊饭店和草包包子铺。
  土杂产品 1956年公私合营以前,辖区土产杂品业多以物资回收为主,兼营木器、棉布、陶瓷、竹器、草席、民用炉具及衣、帽、鞋、靴、手套等。经营方式为设门头,开铺子。物资回收则以地排车走街串巷,品种主要有废旧金属、有色金属及旧服装、鞋帽等,共有经营者589户。
  1956年,建立大来兴废品中心店,负责全区废品收购业务及公私合营废品商店、废品合作店的管理。是年6月,先后组建5个经营废品收购合作商店。即第一、第二、第三废品合作商店,主要经营物资回收,从业人员31人;席箔合作商店,经营席箔麻刀,从业人员7人,新市场果品合作商店,经营干鲜果品,从业人员22人。
  1958年,组建第四、第五、第六废品合作商店及木箱加工组,从业人员41人;8月,成立土产杂货合作商店,经营土产杂品、陶瓷,从业人员9人;10月,成立国货果品商店,经营干鲜果品,从业人员4人。同年11月,区土产废品合作商店成立,辖区所属商店及网点改为10个门市部,从业人员共110人。
  1962年3月,原大来兴废品店抽调15名职工,分别组建大观园和岔路街两个废品合作商店。是年,将第一、第十门市部改为自行车修理门市部,区土产废品合作商店调整为4个独立核算店,即:清泉土产杂品商店,辖3个网点,经营旧货回收、自行车修理;恒桥土产杂品商店,辖2个网点,经营日用杂品、土产、陶器等;馆驿街土产杂品商店,辖2个网点,经营日用杂品;经七路纬一路土产杂品商店,经营日用杂品。
  1965年,区土产废品合作商店撤销,成立市中区土产杂品物资回收果品合作管理处。年初,从区蔬菜副食合作管理处接收经一路杂品副食合作商店,改设经一路土产门市部,为清泉土产杂品商店下属单位。
  1966年9月,先后成立2个果品合作小组,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干鲜果品,从业人员18人,1969年4月撤销。
  1970~1974年,合作管理处先后设立11个核算店,业务组4个,商业网点23处。
  1981年3月,撤销区土产杂品物资回收果品合作管理处,成立市中区土产果品公司,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经营型。是年8月,设立公司业务股,开展批发零售业务。随后,二七综合商店、经七路纬一路土产果品五金商店、经四路五金土产商店、共青团路土产果品商店、经四纬二路土产回收商店、顺昌商行等有条件的商店也相继开展批发业务。
  1985年7月,区土产果品公司下属商店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五金、交电、化工、机电、建筑材料、家俱销售等项目,果品商店增加了食品、副食、调料、烟酒等商品销售,物资回收也由单一的回收业务增加了土产杂品、五金化工商品销售。
  1990年,区土产果品公司有核算店15个,经营门市部21个,职工223人。年营业额1208万元,利润48万元。
  副食 公私合营前,辖区副食业大多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和推车经营夫妻店,规模较大的私营店有兴顺福、恒星等老字号酱园。
  1956年,建立市中区蔬菜区店,辖公私合营同泰、福兴、兴顺福等中心店。
  1958年,部分个体副食小业主建立合作店副食生产社,并相继成立杆石桥蔬菜杂货店、皖新街蔬菜店、升平街蔬菜杂货店、馆驿街杂货店、永长街蔬菜店、五一蔬菜店、西青龙牛羊肉店、经四路熟肉店、牛羊肉店等8个核算店,从业人员520人。副食生产社主要经营豆制、面筋、鲜粉皮、酱菜,各核算店主要经营蔬菜、调料、水产、生肉禽蛋、熟肉制品等几大类。执行统购包销政策,即统一进货、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居民凭票供应。豆制品加工点有经八路、经九路、五里庄豆腐店,主要产品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芽菜(黄豆、绿豆)、炸豆腐、粉皮。
  1959年成立人民、同泰、经七路、八一、二七等5个国营菜场。
  1962年12月,蔬菜区店划归济南市蔬菜公司,下辖大观园、机床厂、乐山街、国货商场、共青团路、人民商场、四里村、万字巷、酱菜厂、兴顺福、恒星等11个核算店;合作店辖人民、五一、升平街、经三路、纬一路、皖新街、万字巷、经九路、经八路、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共青团路、永长街等23个核算店。
  1965年3月,蔬菜区店撤销,所属国营菜场和酱菜加工厂划归市蔬菜公司,同时,成立市中区副食管理处,负责对29个合作店,208个个体商贩进行管理,主要经营蔬菜、副食、调料、水产、肉类、禽蛋、烟酒糖茶、家具、小百货、土产等10类商品,有流动资金9.59万元,当年营业额279万元,建有5个豆制品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区副食管理处瘫痪,合作商店生产停止,资金来源困难,蔬菜副食行业经营处于停滞状态。
  1969年,豆制品厂合并,改为市中副食糕点加工厂。
  1972年后,合作商店陆续招工105人,解决集体商业职工年龄老化问题。
  1976年后,辖区豆制品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用粉碎机代替人工石磨,用锅炉蒸汽加工热豆汁代替锅灶烧豆浆,用油压机代替石头压豆腐、豆腐皮,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和产量。同年,开辟了新的糕点生产线。
  1978年以后,副食生产经营出现新的局面。1979年蔬菜上市量激增,旺季日均5万公斤,区副食管理处组织大卡车往河北、长清、仲宫、禹城等地推销,淡季则从淄博、寿光等地采购蔬菜供应市场,保障居民生活需要。这一时期,由于坚持了国营、集体企业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增设了网点,扩大了营业面积,更新了生产设备,不仅稳定了市场,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1978年,副食业销售额444.8万元,1980年增至531.7万元,1981年达570.7万元。
  1981年2月,区副食管理处撤销,成立市中区蔬菜公司,辖6个核算店。
  1983年以后,国家开放蔬菜市场,允许个体商贩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国营、集体独家经营格局打破。
  1984年6月,区蔬菜公司改称区副食品公司,辖2个批发部,12个核算店。随后,国家逐步放开肉蛋、水产市场。集市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计划供应体制改变。小五一、经八路、经七纬二等蔬菜门市部因货源紧缺,被迫停业。其他门市部从集市采购货源,加价销售,并转向经营烟酒糖茶等商品。1986年,副食糕点加工厂移交区经委管理。
  1990年,区副食品公司有核算店18个,经营网点22处,职工201人,经营副食、调料、干货、食品、肉类、蛋品等,年营业额781.9万元,利润17.2万元。
  服务 辖区服务业主要包括理发、洗染、旅馆三个行业。1956年公私合营后,隶属饮食服务区店管理。1965年,改属区饮食服务合作管理处。1973年,饮食和服务分设合作管理处,服务行业隶属市中区服务合作管理处。1981年3月,服务合作管理处改为市中区服务公司。1990年,服务行业下辖8个核算店,28个门市部,从业人员240人,年营业额347.8万元,利润41.8万元。
  理发业:解放初期,辖区从事理发业的个体经营户138家,多为夫妻店或剃头挑子。
  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部分私营店组成合作理发店。由玉记店主张金锡与其它4家理发店组成玉金理发店;白云理发店主白玉芳、宝凤店主丁贵凤、精益店主周秀英及玉美、玉英理发店组成白云理发店;正大店主朱连成、全球店主彭秀英、大光明店主刘景三、东英店主徐淑华、合记店主孙文明、立记店主王建英、白玖瑰店主成明章、新时代店主李王氏、新兰花店主陈友兰、陈杰、陈美英等组成正大理发店。到1958年,辖区相继组成玉金、白云、欧亚、新时代、正大、新市场、意风、东兴、东门堂、国货、万祥等28个合作理发店,从业人员365人。
  1961年,40名店员退职,从事个体理发经营。1963年,上述人员重新组成个体经营者理发合作小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个体经营受限,仍加入理发合作店,并新开设杆石桥、建国、利民、群利、共青团路理发店,小本经营,设施工具简陋,均为手推手剪,大众发型。
  1971~1973年,理发业推行电剪电吹,并开始提供烫发卷发服务。
  1978年,理发业改小吹风为大吹风,烫发时兴冷烫。
  1981年服务公司成立。市场放开后,外地个体理发户开始进入市场。
  1984年,公司对白云理发店进行整修扩建,为扩大经营,在东兴理发店搬迁后,兴办东兴旅馆。
  1985年以后,理发业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企业负担加重,为增加经济效益,各理发店相继实行承包责任制。区服务公司向各店提供店堂和设备,理发店每月向公司缴纳承包金。
  1987年,服务公司设立理发核算店,负责全区理发行业经营管理。同年,旧城改造搬迁,部分网点拆迁后,职工分散经营,网点减少。终因南方个体理发户纷纷挤占市场,核算店经济效益下降,职工工资难以保障。1988年,大部分理发店实行租赁经营。
  1990年,核算店下辖欧亚、白云、白玖瑰、利民、万祥等5个经营店,从业人员89人,年营业收入35.53万元,利润1.07万元。仍要负担108名退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
  洗染业:解放初期,辖区有洗染店13家,大多是个体经营,主要拆洗棉衣、棉被,以上街收活方式为居民服务。
  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由朱德茂、郑兆斌、刘春发、杨迈德、司庆福、郑万祥、张成才、刘子河、郭景森、傅从兰、周庆荣、赵淑青、陈秀珍等22人组成济南市洗染第三合作店。韩玉义、刘锡三、刘锡明、韩顺吉、韩志军、张士军、王国辉、程荣锡、李广祥、王颜文、殷勇夫、李庆荣、张继生、王正发、耿淑贞、姜云焕、王诚印等人组成济南市洗染第四合作商店,另有4对夫妻店组成洗染第五合作店,11对夫妻店组成洗染第六合作店,统归饮食服务区店管理,生产设备简陋,仅有铁锅、木桶、搓板、风箱等。
  1958年,第四、第五洗染店合并,区成立洗染核算组。
  1959年12月~1960年7月,市中区建制撤销,各洗染店并入槐荫区。
  1960~1965年,洗染业隶属区服务合作管理处,辖利群、海燕、新生、华圣、大众5个洗染店,主要从事染布、洗衣、烫衣等业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洗染业增加了印花、染线等经营项目。
  1972年,华圣洗染店搬迁,人员并入利群洗染店印花车间。
  1976年,海燕洗染店撤销,改为理发工具修理门市部。
  1977年,新生洗染店并入利群洗染店,同时,将利群洗染店更名为利群印染总站,下设第一门市部(经四路56号);第二门市部(顺河街171号)。同年,将印染店印花车间改为益新旅馆。
  1980年,大众洗染店成立塑料制品门市部,1981年,新增华丽线店。
  1985年,理发工具修理门市部改称利群印染店第三门市部。
  1990年,辖区洗染业有利群印染总店、大众洗染店、大众塑料制品门市部、华丽线店4家经营店,从业人员72人,经营项目有洗染、烫织、印字、印花、拆洗、制作锦旗商标、塑料烫金等,年营业收入128.8万元,利润18.5万元。
  旅馆业:解放初期,辖区个体私营旅店仅有马伯良马车店和顺河街张克谦益新客栈等3家。
  1956年,益新客栈归饮食服务区店管理,但仍由个人经营,有固定资产8000元,设施简陋,专供进城农民客商住宿。
  1965年合作管理处成立,益新客栈划归洗染核算店代管,改为集体企业。1979年益新客栈拆迁后并入南上山街益新旅馆。益新旅馆设床位69个,1977年11月由原利群印染店印花车间改建而成。
  益新客栈搬迁后,由区商业局和服务公司共同筹建市中旅社。在原址修建6层楼房,1981年12月开业。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床位350个,其中高档房间6个,床位12个,配有彩电、沙发、浴室、小卖部,并能提供接送站、长途电话、代购车票、一日旅游等服务。
  1983年,原东兴理发店搬迁后新建东兴旅馆部,1988年因修建立交桥搬迁,旅馆撤销。
  1987年,原新市场理发店改营旅馆业。设床位30个。
  1989年,市中旅社改名市中宾馆。
  1990年,隶属服务公司的旅馆有益新旅馆、新市场旅馆、市中宾馆三处,床位420个,从业人员54人,完成营业收入42.4万元,利润9.3万元。
  为适应济南对外开放及旅游业的发展,1984年以后,区饮食公司、副食公司也相继新建了泉中宾馆、成大旅社、皖新旅社、聚鲁园大酒店等一批旅馆。
  区政府在英雄山游泳池设立招待所,在济南大厦开设部分旅馆服务,为接待政府机关往来公务人员提供住宿、交通、通信方便。
  区属专业经营公司 人民商场信托贸易中心:由区商业局与百货公司共同筹建。原为百货公司下属一旧货委托商店,仅有职工9人。1980年开始试营炊事机械。1983年在区招待所举办首届全国炊事机械冷冻设备展销订货会获得成功,全国各地120个厂家参加交易,成交额350万元。此后,每年春季连续举办,经营品种2000余种。1989年,发展成为济南市最大的冷冻炊事机械专业经营公司。1990年有职工32人,年营业额723.5万元,利润额33.5万元,有固定资产31.8万元,人均创利1.05万元。
  炊事机械公司:原为区百货公司下属炊事机械经销部。1989年8月升格为县级大集体企业,为区商业局直属专业经营公司。网点总面积400平方米,营业面积370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24人,固定资产26.3万元,年营业额726.9万元,利润额25.3万元,人均创利1.05万元。
  机械电器公司:原为区商业局待业青年经销点,主要经营烟酒糖茶。1985年改营电缆、电器。网点面积313平方米,营业面积113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31人,固定资产12.2万元,完成营业额586.6万元,实现利润0.3万元。
  远东贸易大楼:位于新生大街51号。1980年由区商业局筹资修建。1982年1月开业,1984年更名为济南远东贸易公司,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经营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副食烟酒、炊事机械等2000多个品种。1990年复称远东贸易大楼,有经营部8个,职工143人,年营业额624.9万元,利润22.2万元。
  糕点加工厂:原为辖区豆制品厂,1976年新辟糕点生产线发展而成。1985年有职工157人,年生产经营额达195.2万元,利润6.63万元。1986年移交区经计委管理。
  机电公司:前身为1983年兴办的青年桥商店,主要经营烟酒糖茶和副食调料,1987年改营机电和各类电器产品,1989年营业额达1305.8万元。1990年从业人员41人,营业额586.6万元,利润0.3万元。
  第三节 街道商业
  1958年,辖区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社会闲散劳动力(家庭妇女、病残人员、退休职工),相继办起街道三代店(代营店、代销店、代购店)117个,从业人员565人。1979年以后,三代店中,部分改为自营店,一部分成立合作社联合经营。1980年,辖区自营、合作经营网点达106处,从业人员825人,年经营收入600万元,利润26万元。
  1984年,为进一步缓解居民吃饭难、穿衣难、购物难的问题,在调整街居商业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批网点和经营服务项目。1986年,街居商业实行了北调南建,在南部新建居民小区增设网点15处。1987年,全区街居商业网点发展到242处,从业人员3200人,年营业收入6340.7万元,实现利润284.8万元。1988年营业收入1.24亿元,利润572.6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9倍和21倍。1990年,全区街道商业网点997处,营业收入1.57亿元,实现利润773万元。
  第四节 个体商业
  解放初期,政府在建立公营商业的同时,扶持私营商业,辖区个体商业有所发展。1955年共有工商业户2700户。按行业分:面食业236户,水产禽蛋业53户,肉食业24户,茶叶业14户,糖果糕点业31户,蔬菜业821户,熟食业112户,食品加工23户,日用杂货业271户,煤炭柴薪业43户,藤竹绳经业185户,棉布业7户,文教用品业47户,化工染料业7户,油漆粉刷业7户,金属制品业107户,图书业23户,钟表眼镜业20户,交电器材13户,估品业37户,砖瓦石灰业20户,陶瓷业31户,旧木器木材业13户,皮毛业3户,洗染业13户,理发业138户,木器木材加工业59户,黑白铁加工业134户,修理服务业89户,照相业13户,旅馆马车店3户,运输业64户。
  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国家逐步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商业逐年减少。
  1962年恢复集市贸易,个体商业又有所发展,到1965年,辖区共有个体商户1030户。
  1966年把个体商业者、商贩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出现市面冷冷清清,群众买不到小商品、土特产的局面。
  1978年以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90年底,辖区个体业户已有4414户。其中:商业3357户,饮食业583户,服务业54户,修理业181户,手工业172户,运输业63户,其他业4户,年营业额达7010.3万元,解决了群众吃饭难、做衣难、修理难以及大批待业青年及社会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 农贸市场
  解放前,济南西关及商埠地区已经形成若干农副产品集散地,较繁华的有:馆驿街,主要经营粮食、藤竹编织、黑白铁加工、铁编、绳经业和土产杂品等;剪子巷,主要经营小五金加工,红炉翻砂;万字巷,主要经营水产、副食调味品和蔬菜;城顶街,主要经营干鲜果品;杆石桥头,早饭市,便餐小吃业;四里村,早饭市,兼有少量农副产品上市。
  解放初期,上述街巷贸易继续保持兴旺。1953年,国家对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集市贸易得到限制。1955年,农副产品进城交易适度放开,1956年公私合营后,集市贸易再度限制。1958年集市贸易取消。1962年再度恢复,1966年再次关闭。
  1978年以后,集市贸易全部开放,从事商品贩卖的各类专业户迅速发展,1979年以来,辖区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恢复和建立了升平街、饮虎池、民族大街、自由大街、二七新村、白马山、七里山南村、英雄山早市等农贸市场,主要经营者为个体商户、进城农民和少数集体商店,经营肉食、禽蛋、鱼虾、蔬菜、水果、杂粮、饮食及服装鞋帽、日用杂品、花鸟鱼虫和加工修理等,上市量不断增加,形成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势头。1990年,辖区集市贸易年上市量达4304万公斤,成交额8881.7万元。
  自由大街农贸市场位于八一立交桥北首东侧,呈丁形布局,东邻纬一路,西口与纬二路相联,北口通经八路,集市面积8500平方米。始建于1979年1月,当年日上市摊位达230个。1980年,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资17万元建成砖石水泥柜台479平方米,搭设顶棚1800平方米。1985年区工商局再投资38万元,建成经九路食品街,建房38间,计960平方米,当年引进食品业经营点33户。1988年8月,因八一礼堂改建,市场南端封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又一次投资50万元,辟建营业房28间,瓷瓦柜台190平方米,铁皮柜台84节,玻璃钢顶棚1400平方米,增设鱼池24个。自由大街贸易市场设有:肉市、鸡蛋市、海货、水产市、蔬菜市、粮食市、果品市、食品市、烟、糖茶、副食品、调料市、家禽市、小皮包市。并引进了章丘黄家烤肉、德州扒鸡、肯德基炸鸡、保店驴肉、陕西拉面、小磨香油、泰安煎饼等名吃、特产经营摊点。1990年,市场货源进一步扩大,一批国内外名特产纷纷上市,除近郊农副产品,还有烟台海产、浙江龙虾、江苏蟹子、湖北武昌鱼、海南海兔子、泰安土豆、竽头、乐陵红枣、禹城鸭梨、济宁鳝鱼、湛江鳗鱼、宁波牛蛙、福建鱿鱼、新疆哈蜜瓜、葡萄干以及伊朗大刀鱼、韩国鲨鱼等。贸易市场可容纳摊位1200个,日上市量可达7.70万公斤,日成交额11.30万元,日流量达2万人,每天约有200个单位来集市采购商品,成为辖区规模最大的集贸市场。
  第六节 乡镇商业
  镇级商业
  七贤镇自1985年建镇至1990年底,镇级商业服务业共有15家,从业人员104人,固定资产166万元,营业收入711.50万元。其中商业11家,从业人员85人,固定资产152.53万元,营业收入675.80万元,实现利润69.30万元。服务业4家,从业人员19人,固定资产13.50万元,营业收入35.70万元,利润4.80万元。
  村级商业 1984年东八里洼村建腾飞大楼,创办永达商店,王官庄开办联谊商行。至1990年,七贤镇共有村级商业66家(其中商店49家,饮食、服务业17家),从业人员1229人,固定资产2082.70万元,营业收入5246.50万元,实现利润627.96万元。
  村办个体商业 从1985年建镇到1990年,七贤镇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发展到516户,从业人员797人,固定资金208.34万元,全年营业收入1047万元。主要经营干鲜果品、水产、烟酒糖茶、日用百货、建材、针织、服装、各种配件、各种熟食、面食及理发、修理业等。
  第七节 劳动服务商业
  1981年,辖区建立劳动服务公司,相继创办以待业青年为主体的厂办劳动服务公司与青年服务社(部)。到1987年,已发展到180个网点,可提供机械制造加工、印刷、被服、建筑材料、五金交电、百货服装、烟酒糖茶、土产杂品、文化用品、木器家具、办公设施、档案设备、照相器材、彩色扩印、饮食、旅馆、修理、劳务等18个行业的商业服务。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1987年经营总额6091万元,完成利润531万元,上缴税金171万元。
  1990年,经营额达到1.02亿元,完成利润470万元,税收402万元。
  第二章 驻区部分商业企业简介
  第一节 商场
  万紫巷商场
  位于经二路街道办事处西北部。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开辟商埠时商埠局规划为卐字巷商场。此地原是五里沟和三里庄农民的园畦、农田、坟地。附近农民来此赶早集(小市),交换农副产品,依当时踩踏地形成卐字形状,故取名卐字巷商场。1905年商埠局在此修四面亭一座,专供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并有东西南北四个进出口。到1913年,搭棚户及后建房屋逐渐形成街道,以四面亭为界,以西称为西街,以东称为东街。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将四面亭拆除,辟建露天菜场,建成四幢平房,并将商场东南部原张宗昌所建军械仓库拆除,新辟心平菜市。商场经营均系私人工商业户。解放后,1953年改称万字巷商场,1956年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改为国营和集体企业。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太阳升商场。1975年定名为万紫巷商场。1978年以后,商场有了很大发展。有:海味店、水产店、家电店、纬四路海味店、调料店、牛羊肉店、外供商店、菜场、糕点部、干果部、禽蛋部、烟酒部、蔬菜部、猪肉部、熟肉部、市场贸易中心。商场内驻有:林家茶馆、万紫巷果品水产店、益盛永海味杂货店、全盛永牛羊肉店、王家干鲜果品杂货店、张家干鲜杂货店、高家海味杂货店、万紫巷饭店、同庆园饭店、水产副食门市部、茂记扒鸡店、春意饭店、信伊斋回民饭店、赵氏修鞋铺、鲁邮贸易经销部、民丰海味店、远兴海味店、江南百货商店、张记扒鸡店、万紫巷煤店、左家干鲜杂货店、金记扒鸡店、钧记回民烧鸡店、瑞信肉食店、江艺斌肉店、万紫巷居杂货店、万紫巷墩布厂等国营商店、门市部22个,集体门市部6个。1990年,商场有面积近24000平方米,建有三层1700平方米的营业办公楼,二层28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1527平方米的冷藏库。以经营蔬菜为主,干鲜、海味、山珍、烟酒糖茶及农村土特产等800余种。全年营业额3000万元,利润35万元。
  大观园商场 位于辖区北部,北至经四路,南至经五路,东至纬二路,西至小纬二路。是济南市最大的集购物、就餐、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建商场之前,此处为一片坑洼地,棚户聚居区。济南开辟商埠后,山东督办张怀芝征用此地兴建练兵场。1931年,靳云鹗任山东督办时,伙同张仪亭、杨继青、张怀德、范云峰等人合资兴建大观园。取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意境而命名,布局精巧,气势磅礴。建筑形式以游园为主。分内外商场、南北两段。北为商业区,南为游艺娱乐场所,商场的东、南、西部建影剧院,中心建造花园。北门中央架设一座天桥。首先建第一剧场、共和厅书场和花园,后在商场东北角兴建马戏团、杂艺等露天场地。当年9月26日(阴历八月十五)建成开业。1932年兴建第二剧场、第三剧场、大观有声电影院。1940年春第二剧场起火,烧掉一角。1941年5月,外商场起火成灾,铺、店焚烧殆尽。后经重修重建,到1948年解放前夕,大观园为济南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1958年5月,济南市商业局正式命名济南市大观园商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东方红商场,1979年1月复称济南市大观园商场。商场除经营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外,还设有饮食、理发、照相、小修理、影院、剧场、曲艺厅、旅馆等服务网点。其中天丰园饭店经营的“狗不理”包子在济南享有盛誉。1987年10月商场兴建综合性营业大楼,1990年3月投入营业。综合大楼营业布局:地下商场主要经营五金交电:一楼经营化妆百货;二楼经营棉布、服装;三楼经营鞋帽、家用电器;四楼经营文具用品、钟表、眼镜、工艺品。总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职工1465人,年销售额7000万元,经营品种25000个,利税311万元。
  人民商场 位于辖区东部,东邻中国电影院,西靠林祥街。原址解放前是山东省第一模范监狱和刑场,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辟建商场,由政府统一规划,小商贩自筹资金,建店盖房,人民商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1956年公私合营,商场由统一管理改为按行业划分隶属关系。1958年,市中区政府决定将人民商场建成综合性商场,各门市部再度实行统一管理。1965年12月,实行行业归口,按所属系统管理。1976年12月,人民商场大楼破土动工,1981年9月竣工,1982年元月正式开业。占地面积19547平方米,营业面积10800平方米,设有17个科室、4个经营部、2个分店,是经营百货、针纺织品、炊事机械、科学仪器、食品的大型综合商场。1990年,有职工1580人,年营业额1.3亿元,年利润473万元,日客流量20万人次。楼内设4台1.5吨专用电梯。曾获省、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物价计量信得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称号,是济南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场之一。
  新市场 位于辖区北部。北倚经二路,南通魏家庄。民国初年,此地俗称南岗子。1915年,山东督军张怀芝强行征占,驱使穆家林子及北岗子的摊贩搬迁场内搭棚经商,后逐渐形成市场,故名新市场,内设经租处统一管理。1930~1937年,为市场鼎盛时期,经营棉布、估衣、百货的业户多达百余家,经营饮食业户约30家,文艺说唱、电影戏曲等娱乐场所20余处,另加临时摊点,总计有300家左右。解放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统一规划,逐步形成经营日用百货、土特产品、五金交电、烟酒糖茶、果品糕点、饮食服务和影剧娱乐场所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商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国货商场 位于辖区东北部,东起南新街,西止上新街,北通西青龙街,南倚南新街居民楼群。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卷一附图,商场旧址标注为“工艺局”。1927年张宗昌督鲁时,曾劝办民族工商业,在商场南部建楼一幢,为自由摊贩专设经营点,故名劝业场。1931年举国上下抵制日货,遂改名国货商场,并调整了布局,在北侧建二层营业楼,修建花园,疏通河道,专设了国货陈列馆和游艺场。主要经营土特产品,日用百货、针织布匹等,生意兴隆,颇为繁华。1937年12月日寇入侵济南,韩复榘溃军南逃时,将商场焚为一片废墟。1938~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商场内商店、摊贩虽有所恢复,但已无昔日盛况。解放后,经改革调整,经营行业、品种比较齐全,商场内主干道为沥青路,东侧设百货、文具、副食蔬菜等商店,西侧为居民住房。占地面积14448平方米。是济南市综合商业区之一。
  二七商场 位于辖区南部英雄山路79号,旧址前身为一片荒地,1985年建立七里山居民区时,为方便群众,建此商场,1986年开业。因属于原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辖区,故名二七商场。1990年,占地面积4201平方米,建筑面积6123平方米,营业面积2497平方米,是一个零售兼批发的综合性经营商店,年经营额100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分4个独立核算单位,主要经营百货、文体用品、钟表眼镜、照相器材、工艺品、烟酒糖茶、糕点副食、棉布、服装、针织鞋帽、五金交电、车品,日客流量1万人次,楼内设可变式橱窗,装饰华丽。
  第二节 老字号名店
  瑞蚨祥绸布店 位于经二路215号,东邻济南纺织品批发站,西靠新建五金店,北倚通惠街,南与泰康食物店隔街相望,占地面积5086平方米,经营呢绒、绸缎、棉布、皮货。店房建筑为民族形式,造型宏伟,古朴典雅。该店址原为齐河大道南一片坟地、草坡。1921年,章丘县旧军镇孟洛川来济建店经商,于1924年建成营业。店名瑞蚨祥。系取“瑞”字象征瑞气,“蚨”字指青蚨还钱之寓意,“祥”字为吉祥嘉语,含义为瑞气吉祥,财源茂盛。开业时称瑞蚨祥鸿记,1956年改为国营。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改名工农兵棉布店。1973年改名迎新布店。1980年7月恢复原名瑞蚨祥绸布店。合并设立6个专业柜组(即:呢绒、绸布、化纤、色布、色织布、花布)。另附设寿衣专柜。该店经营历来实行顾客即财神的原则,注重信誉,换新门面,广备货品,施行小惠,热情招待。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方便顾客,增设量体算料等服务项目,堪称济南市一历史悠久、颇有声誉的名牌老店。1988年有职工90人,营业面积700多平方米,经营品种1400多个,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信昌服装店 位于大观园商场内。原名鸿记西服店,创建于1909年,在济南西服行业中久负盛名。1986年原营业楼翻修扩建后,营业面积达900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7倍。1988年有职工240人,固定资产原值13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0万元。该店以经营呢绒服装和加工定衣业务为主,还经营各种呢绒化纤男女服装、童装、针纺织品、丝绸及各种鞋帽,共计3000多个品种。
  皇宫照相馆位于经二路纬四路。1932年由济南市工务局局长张鸿文创办开业。业务范围包括室内人像、外照和转机照相等。1937年12月,张鸿文随军南逃,皇宫照相馆濒临倒闭,全部转让出租。1942年4月,由容彰照相馆技师白树立、王誉重合资重新登记注册,再度振兴。1945~1948年,从国民党山东省头面人物何思源、王耀武,到平民百姓,慕名光顾者络绎不绝。解放军占领商埠第二天,皇宫为入城解放军留影,并积极为随军记者冲洗照片。解放后,皇宫照相馆生意十分兴隆,尤以1956年公私合营后10年为盛,曾在全市独家举办二届影展,其转机照相曾分别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袖人物照相,与青岛天真照相馆一起被定为山东省特级店,成为全省声誉最高的照相馆。1966年转为国营企业,改名红艺照相馆。1987年重新恢复皇宫字号,门面也仿中国古建筑装修一新,经营业务除保持著名的转机照相和照相喷绘外,新开辟了照相器材、彩色摄影、照相机修理等服务项目。
  奇美理发店始建于1928年,位于经三路纬二路口,前身是晋丰茶庄。1925年,江苏人高书鳞与其弟在十王殿东洲理发店当工人,1928年晋丰茶庄歇业,高即在此开办奇美理发店,1935年其弟高书元在经二路纬四路口开办神仙理发店。1956年公私合营,1985年奇美理发店迁至纬二路28号,有职工37人。该店烫发技术精湛,男发型有:青年式、园头、平头、波浪式、爆炸式等12种;女式发型有:螺旋式、翻翘式、青年式、新五式、发季式、长波乐式、爆炸式、奔式、超短式等40余种,采用化学冷烫。隶属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
  泰康食物公司位于经二路。1914年创建,原名泰康号,经营海参、鱼翅、板鸭、火腿及糕点、罐头、糖果、饼干等。1919年先后在院西大街、普利门开设分公司,1920年成立泰康无限公司,1924年改为泰康罐头食物股份有限总公司,1929年总公司迁往上海,济南改为分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泰康食品厂和门市部几次分合,将糖果合并到天成糖果厂,罐头合并到肉联厂,泰康成为单一生产糕点食品的专业化厂家。1966年,改名为济南糕点厂,1980年复称泰康食物公司(厂、店合为一家)。主要生产寿糕、蛋糕、各种点心、元霄等糕点食品,年产量3700吨。经营品种有:糕点、糖果、烟酒糖茶、罐头、海味等。
  洪顺服装店始建于1908年,原址十王殿街。该店经营服装制做业已近百年,1956年公私合营与庆泰服装店、后颜永果品店、公茂服装店三家合并后称洪顺服装店。1958年迁至经二路纬四路。占地3600平方米,总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下设2个门市部,前店后厂,以自产自销为主。该店以工艺精细,生产高档毛呢料男女西服闻名泉城,是山东省制作出国服、演出服、接待服的店家之一,经营品种达4000多个,采取全敞开销售方式。1982年,该店制作的雪花呢男大衣在全国商办工业服装质量评比大会获第四名。1983年在全国商业服装行业评比中,获优秀设计奖。1989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洪顺牌高档毛呢服装正式投放市场。
  铭新池 位于经三路61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20.3平方米,建筑面积4166.74平方米。建池前,此处系王家林子坟地,1931年由黄县人张斌庭、王学付、丁子明、丁绥章、牟达三等人合资兴建,1933年6月建成开业,经营代理人曹辅臣。浴池根据古书记周代大鼎铸有成语“铭新”二字命名为铭新池。由青岛建筑工程师张景文设计,二层楼房,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中西式层顶,建筑华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备有高橱、沙发、排匾、名字、名画。开业时有自然房间122间,附层建筑36间,浴池床位336个。男女浴池分门别院,室内光照充足,铺位整洁舒适,池水清澈见底,服务热情周到,各国驻济领事馆公务人员经常光顾,铭新池闻名遐迩。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6年改罗马式造型为中国式造型,并改名为东风池,1973年复称铭新池。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及国际贵宾友人曾慕名来池沐浴。1983年3月,浴池后楼开设旅馆部,日平均洗澡1500人,年平均55万人次,素有华东第一池之称。
  兴顺福酱园 兴顺福酱园坐落在济南经二纬三路。1926年由寿光人张采丞创建。主营酱腌菜,兼营油盐酱醋。酱园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批零兼营,开业时从业人员30多人,主要产品有酱油、食醋、豆酱、甜酱、虾酱、虾油和各种小菜,尤以虾酱和各种虾油小菜驰名省内外。1949年2月,兴顺福酱园资本总额达124.3万元(北海币),铺房105间,占地4666.67平方米。1954年8月,资金总额增到3.04亿元(旧人民币),各种大缸增加到1293口,成为全市酱菜行业中的大户。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该店优选出种曲操作法和以豆饼、麸皮代替元豆、面粉为原料制曲操作法。1958年,推行无盐固态发酵生产工艺。1959年,试行减曲发酵法、浸出法和螺旋推进连续蒸料法。1960年,采用火道烧缸无盐发酵生产工艺,提高酱油产量。1971年,推行低盐固态水浴发酵工艺。1978年以后,该店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辣椒油生产工艺,年产量600吨以上,成为调味品行业佼佼者。公私合营以后,该园酱腌菜生产曾因强调统一配方,统一用料,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一度失去原有经营特色,影响了质量,使众多名品降为一般产品。1976年以后,采用人工刀切与机械刀制相结合的生产方法,改革与添置了切菜机、荷叶疙瘩机、磨茄机等。1980年后,增设了化验室、无菌房,对各批、次产品实行检查化验。1981年,又在泺口新建万吨酱油生产车间,并组织专门班子探索挖掘本市历来各种酱腌菜生产工艺、技术操作和原料配比方法,使许多传统名牌名产得到恢复,且开创了许多新品种,使酿造调味品和酱腌菜的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老茂生糖果庄 1918年由天津人田玉卿在西关柴家巷(即普利街)东首路北开设。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产品有青果糖、螺丝糖、桔片糖、薄荷糖、花心糖、玩具糖、黄瓜糖、粟子糖、苹果糖、山楂糖、芝麻糖、花生板糖、核桃仁糖等数十种。以香、甜、酥、脆、软著称,色泽鲜艳,造型逼真味美可口闻名。老茂生糖果制作,精选上等原料,以优质的山东特产山楂、苹果、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松子仁以及葡萄糖、淀粉、绵白糖等为主,配以各种香精、香素、特制的味精等,精心调配熬制而成。1958年4月,生产出第一批高梁饴软糖,以后又生产出红果饴、珍珠饴、翡翠饴等新产品。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老茂生糖果门市部改为革新糖果门市部(后称顺兴食物店)。1982年9月,改为老茂生糖果厂。
  山东宾馆 位于经一路92号。山东宾馆初建时在经一路纬一路西南侧(原十王殿旧址)。1954年山东省交通银行在现址承建办公大楼,竣工后,由山东省委决定收回改做接待外宾用楼,移交山东宾馆使用。同年,山东宾馆由纬一路迁移至此,仍用山东宾馆名。1990年,占地面积2818.6平方米,民族形式大屋顶建筑,有房屋145间,设有床位300张,设施齐全,临近济南火车站,交通方便,有职工221人,是山东省旅游专用接待旅馆。
  纬四路宾馆 位于纬四路79号,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有五幢楼房,设床位700张。宾馆旧址1948年解放前是胜利大厦,解放后曾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办公地。1954年中共山东分局招待所自官扎营迁此处。1957年改称中共山东省委招待所,1959年改称山东省级机关第二招待所,1979年改称山东宾馆总部分部,1980年改称山东宾馆南院,1981年改称济南纬四路宾馆,1990年改称东岳宾馆。
  舜耕山庄 位于辖区舜玉路街道办事处东北部。是一家极富中国园林特色的涉外旅游宾馆。始建于1985年,是一组融汇传统风格、地方特色、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园林建筑。山庄艺术设计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复兴和齐鲁之邦的特色。在美丽的千佛山南麓依势而建,环境幽雅、花木掩映、绿草如茵、假山荷池、回廊曲榭、鸟语花香。舜耕山庄名称来自舜耕历山的传说。占地8公顷,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250间,各型餐厅14座,具备中西餐风味特吃,闻名遐迩的孔府菜、功能完备的会议室、会客厅、四季厅,多功能厅以及商店、弹子房、桑拿浴、健身房、网球场、游泳池、美容室、电传、邮政、复印和各种型号齐全的豪华车队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1990年有职工425人。
  海岱宾馆 位于经一路纬三路。始建于1935年,坐西朝东。后被日本人霸占,改名敷岛旅社,前门头为翠月食堂(类妓女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十二军占用,后被山东省议长孔凡蔚索回,复称海岱宾馆。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为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单位。1990年,建筑面积1048.8平方米,房间47间,床位162个。
  聚丰德饭店 聚丰德饭店原来坐落于经三路纬四路口,1947年8月由王丕有、王兴南、程学礼、程学祥等7人集资凑股,在已停业的紫阳春饭店旧址上建成开业。取济南聚宾园的“聚”字,泰丰楼的“丰”字,北京全聚德的“德”字三个著名饭店中的一字而命名,含有取三家烹饪技艺所长之意,即聚宾园的“爆”、泰丰楼的“烧”,全聚德的“烤”。坚持以正宗鲁味取优,保持传统风味,并博采众家之长。开业不久,名声大振。烹制的油爆双脆、九转大肠、干烧鱼、蟹黄鱼翅、烤鸭、葱爆海参等几十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以及五仁包、豆沙包、油旋、佛手酥、八宝饭等面点,均被收录在《中国菜谱》、《中国名菜》书中。1987年2月,率先在济南市实行分餐制,对传统的正宗鲁菜进一步反复研制,推出了全鸭席、金鱼席、全素席、百鸡宴、百花宴、福寿宴、燕菜席、如意席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宴席20余案,填补了省、市烹坛空白。聚丰德的名字和名菜分别载入《中国烹饪词典》、《中国名餐馆》、《中国名菜谱》、《中国大百科全书》。1988年10月1日,该店新楼在经五路纬二路扩建后正式营业,比老店规模扩大6倍,为五层,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餐厅营业面积2100平方米,可同时接纳千余人就餐。四楼以上设有高等客房,内部装饰新颖典雅,楼层之间风格各异,餐厅、厨房、客房设备先进齐全,为济南市饮食业高档饭店。地处繁华闹市区,交通极为便利。
  天丰园饭店 位于大观园商场内。1943年,商人魏子衡在济南当时最繁华地带大观园开设天丰园饭店,专营狗不理包子。饭店从天津聘请10名厨师。包子的制作方法,无论选料、配料,都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同。开业不久,狗不理包子就在济南畅销不衰。1956年公私合营后,天丰园饭店营业面积扩大,成为辖区一大型饭店。
  孔膳堂 位于英雄山路380号。占地面积1495.42平方米,营业面积1125.42平方米。始建于60年代,原名二七饭店,1974年改为济南市商业技工学校实习饭店,培训厨师。1985年2月更名为孔膳堂,由市委书记姜春云题写牌匾。该店经营独具东方文化色彩,以色、香、味、形、器具俱佳的孔府菜赢得中外游客的青睐。1987年以来,创新推出系列饺子宴、火锅饺子宴、荷花宴、玫瑰宴等与孔府菜脉承的珍馐佳肴,更加倍享信誉,是济南名店之一。该店烹饪名师颜景祥1978年获山东省烹饪技术比赛第一名,曾任全国烹饪协会理事、副会长。
  济南市第一百货商店 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口。是济南市建立最早的一个大型国营企业。前身是宏大、天罗新两家私营百货店。1949年改为济南市第一百货商店。该店坚持办店为民,顾客第一的经营宗旨,开展送货上门,代办邮寄、预约购货等服务项目。1981年被评为全省最佳商店,1982~1983年连续被济南市财委命名为文明礼貌店。1990年,占地面积4591平方米,四层营业楼,地处商业繁华区,交通方便,商品齐全,便民措施多,服务态度好,市场信誉高,经营商品近40个大类,有18000余个品种,日接待顾客14000人次。
  济南市第二百货商店位于辖区中部八一立交桥西南。店址原系古历城外长清大道南一片荒坡、坟地。1942年后商埠展界开拓。1960年济南军区在此建济南驻军服务部,俗称军区服务大楼。1976年4月移交济南市一商局接管,先后易名英雄山综合商店和英雄山服务大楼。1983年7月更名为济南市第二百货商店。该店因经营指导思想端正,1984年评为济南市文明礼貌商店。1985年评为济南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1988年评为济南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执行物价政策最佳商店。1990年,占地面积1016平方米,建有南、北营业楼,营业面积达5700平方米。经营烟酒糖茶、棉布服装、日用百货、五金交电等17000多个商品品种,附设修车、照像、理发、浴池等服务部,是济南市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店之一。
  精益眼镜门市部位于经二路135号。1917年,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原称精益眼镜公司济南支店。1956年公私合营称公私合营精益眼镜公司。1 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先后改称红星眼镜商店和光明眼镜商店。1975年称济南百货公司钟表眼镜商店精益眼镜门市部。1980年4月与钟表业分开,为济南市百货公司眼镜厂精益门市部。1990年底有职工90人,营业面积200平方米,隶属于济南市百货公司眼镜厂,经营项目主要是配制眼镜。年销售额218.7万元,利润41.8万元。
  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亨达利眼镜商店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口。1918年3月,浙江宁波人郑章斐同庄鸿奎(上海亨得利股东之一)、郑美泰在济南凤翔街开设第一家钟表商店——亨得利表店。1920年,又在院西大街设立亨得利东号,1923年在普利门开设纽约钟表行,1924年在经二路纬四路口开设大西洋表行,主要经营从瑞士、美国、日本进口的闹钟与手表,品种达100余种。1932年,又在经二路纬四路口(西北角)租赁地盘建营业楼,1934年9月建成开业。1949年初,亨得利表店遭国民党飞机炸毁,所剩人员并入大西洋钟表眼镜行。1956年公私合营,1964年改名为济南市百货公司泉城钟表眼镜商店,1982年改名为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泉城钟表眼镜商店,1985年改名为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亨达利钟表眼镜商店。1990年,营业面积200平方米,楼房40间,下属二个车间,二个营业门市部,一个批发部。主要经营各类手表、座钟、挂钟、各种眼镜及维修服务。有职工80人,经营品种400多个,年销售226万元,实现利润36万元。
  山东省文物总店 (详见第廿二篇第二章第四节)。
  第三节 公司
  济南市钟表眼镜公司 位于经二路145号。该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经营钟表眼镜、小型机械、检测仪器及钟表眼镜修理的专业公司,批零兼营。下设2个经营部、2个眼镜厂、7个专业商店。1988年末有职工500余人,其中公司下属的精益眼镜厂和亨达利钟表眼镜商店均有70多年经营历史,素以品种齐全、配镜质量高闻名,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86年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1988年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先后与省内外40多个市、县百货公司、百货大楼和40多家市、县医院建立钟表眼镜联营联销和代办配镜业务关系。公司先后从英、日等国引进内外散光研磨机、电脑验光机、自动磨边机等眼镜专用生产设备16台(套)和部分眼镜、钟表质量检测设备,总值120多万元,技术设备状况居全省同行业首位。供应范围除济南市和省内半数以上地区外,还有河南、河北、江苏、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53万元,净值279.5万元。1988年公司销售总值2342.9万元。商办工业总产值178.4万元,实现利税14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9192元。1988年4月,公司承办首届全国眼镜产品展销订货会,成交1750万元,创全国同类型会议成交额最高水平。
  济南市果品公司 位于经七路4号。前身为1957年7月成立的山东省蔬菜食品杂货公司济南副食品采购批发站,其后变动多次,于1973年改设济南市果品公司。公司下辖单独核算的经营部、果品商店等单位17个,占地面积74320平方米,职工910人。固定资产原值758.5万元,净值552.9万元。公司主营干鲜果品、干菜调味品、蜜饯品,兼营酒、糖、茶、海味品、糕点、罐头、土产品、日用杂品等,经营品种150多个。1980年开始,公司实行体制改革,业务下放,核算单位划小,利润包干,超额分成。1981年转亏为盈,利润逐年增加,1988年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当年完成果品经营量24501吨,商品销售总值8311.6万元,利税3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1336元。被济南市政府命名为服务工作先进企业。
  济南市再生资源总公司 位于经一路109号。前身是1956年7月成立的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废品经营管理处济南采购批发站。1965年后改称济南市废品公司、济南物资回收公司、济南市物资回收公司,1988年12月改称现名。公司主要从事工厂企业和民用废旧物资的收购、加工、利用工作。产品有钢铁压块、再生胶、硅酸铜、白银、空气净化消毒器等10个品种,总计实现产值800万元。辖历下、天桥、槐荫、市中、黄台5个分公司,物资经营、金属经营、运输服务3个经营部,金属加工厂、再生胶厂、综合实验厂3个加工厂及天成商场等12个单位,另有25个仓库和门市部,占地面积10.67万平方米,职工820人,固定资产原值580万元,净值420万元。1988年购进总值完成3724万元,销售总值完成4273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人均完成商品销售额55220元,1990年,收购品种1000多种,收购额达3亿多元,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被济南市政府财贸办公室命名优质服务先进企业。
  济南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位于经三路102号。始建于1963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生资公司之一,也是济南最大的全民所有制综合性物资服务企业,为全国生资公司信息中心理事单位,鲁西地、市、县物资服务公司联网理事长公司。公司设物资贸易中心和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各1个,两幢营业楼,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有1.3万平方米仓库1处。公司下辖金属材料、机电设备、汽车经营、化工建材、综合经营、协作租赁、车辆交易等9个业务部(科),独立核算产品展销部2个,驻沪办事处1个,以及松散型联营物资经营点5个。公司主要经营计划外工业品生产资料,包括有色、黑色等金属材料,汽车、机床等各类机电设备以及化工原料、轻工产品、建材、木材、燃料等。公司经营方式有自营经销、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调剂串换、协作、租赁、代开定货会和展销会,以及开设物资交易市场、组织物资交流等。1988年,公司业务经营总额达1.78亿元,居全国56个大、中城市公司第10位。
  济南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 位于经二路升平街2号,是济南市物资局的直属公司,组建于1984年12月,为山东省市级同类公司中成立最早的企业。该公司属全民所有制物资供销企业。主营计划内基建工程配套的钢材、木材、水泥,兼营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水电暖器材、油漆及部分机电产品。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负国家、省、市在济南地区投资的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任务。1985~1988年,共配套承包供应542项工程。经营方式有三种:即批发、零售和服务。批发业务可以办理直达供应手续。
  济南市建筑材料公司 位于经二路升平街2号。始建于1963年,隶属济南物资局,是专营国家和省统配调拨的各类建筑材料的物资供销企业,是全国大中城市建材公司信息网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新型建材流通联合会理事单位,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仓库面积27600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及大型装卸设备,销售网点遍及全市,经营品种280余种,业务范围辐射到全国10余省市。公司下辖9个主要业务科、站和市场,主营各种水泥及其制品、防水材料、建筑陶瓷及洁具配件、建筑玻璃、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非金属矿产品、建筑用钢材和木材。1988年业务总额4894万元,上缴利税154.4万元。
  山东省石油公司济南分公司 位于段店南路43号。始建于1950年7月,初称为中国石油贸易公司青岛分公司济南支公司,后改为济南石油采购供应站,1985年6月改现名。经营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石油成品油,主要供应济南地区,同时担负部分地区的调拨、中转、代供。公司有职工1000人,下设章丘、长清、平阴支公司和石油经营处、特种油品服务部、汽车队、石油加工厂、白马山油库等8个独立核算单位。有加油站25个,零售门市部7处。公司固定资产总值800万元,1988年购销总值达8亿元,经营量52万吨。
  济南化工采购供应站 位于普利街29号。始建于1953年1月,原名中国化工原料批发公司,曾用山东省济南化工原料批发公司、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山东省济南分公司、山东省化工原料公司济南化工批发站等名。隶属济南市第一商业局,是全国57个化工批发商业重点企业之一。拥有固定资产1800万元,流动资金6700万元,设有16个科室和3个仓库,一个汽车队,3个零售商店,经营各种化工原料、染料、助剂、油漆、颜料粘合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各类商品,由于站店分布合理,渠道畅通,已形成专业经营网络,与全国250多个批发企业,1000多个生产厂家签订购销业务关系,货源基地和销售市场比较稳固,年购进额达2亿元,1989年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10月新建化工大厦,共14层,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济南交电采购供应站 位于经二路111号。该站于1948年济南解放后建立,原称济南市交电公司,设在1915年德国人开办的华丰洋行(后为广兴益茶庄)旧址。1957年更名为济南市交电采购供应站。1990年,占地面积729平方米,有职工600人,年营业额约1亿元,进销商品主要有电料、电机、自行车等,负责25个县公司、70个供销社和济南市各零售商店、大型厂矿等单位的商品供应。
  山东省二轻工业供销公司 位于经四路283号,南与大观园商场隔街相望。该公司1955年前称山东省手工业管理局供销处;1958年改称山东省公社工业局供销处;1962年复称省手工业管理局供销处;1965年改名省手工业局供销公司;1971年改称省革委轻工业局供销设备公司,1982年改称省二轻供销公司;1983年又改名山东省二轻厅供销公司;1988年改称山东省二轻供销公司。公司营业楼又名山东省轻工产品展销大楼,主要经营二轻工业所需原材料,汽车配件和轻工新产品。公司下设济南、潍坊、兖州、青岛、烟台等5个分公司及轻工产品展销服务部(亦称山东省工艺美术服务部)和山东省二轻产品经销批发中心。注册资金总额1504.6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5.81万平方米。
  山东省东方图书公司 (详见第廿二篇第二章第四节)。
  山东省丝绸展销大楼 位于魏家庄永庆街2号。东靠林祥南街,隔街与山东省建设银行为邻,西与山东省财政厅大楼隔街相望。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22.87平方米。大楼分七层,一、二楼为丝绸展销厅,营业面积2901平方米,三~六楼为省丝调公司办公室。1983年动工兴建,1986年12月竣工,1987年1月省丝绸公司迁入,1987年5月1日丝绸展销大楼正式开业。1989年营业额达2160万元,利润103万元,日顾客流量2000人次。
  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位于经二路174号。由1948年相继开业的3个公营医药商店发展而来。1951年10月,山东新华药厂济南营业部与山东药房组建山东省医药公司济南经营处;1952年7月,与工业器材公司济南支公司西药股(原大华西药公司)组建中国医药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暨济南经营处。1953年4月,改为中国医药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济南市支公司。几经变革,1981年始主营化学药品,1984年改为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商品供应范围曾包括5个地市、64个县,辐射面居全省医药商业之首。1988年末,有职工539人,固定资产372万元,建筑面积41370.7平方米,共经营1900多种商品,总销售1.03亿元,完成利润761万元。全站共有经营网点16个,并在珠海市设有泉珠医药联营部,成为山东省内医药经营规模较大,营业额名列前茅的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
  济南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站位于经二路纬四路北。济南医疗器械,曾由西药商业经营。1954年始设中国医药公司山东济南支公司医疗器械批发部。1981年成立行业企业合一的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分公司。1984年改为采购供应站。主营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中西成药。建筑面积15033平方米。1988年,有职工333人,固定资产181.2万元,经营网点9个,其中批发部8个,零售店1个。全年总销售4072万元,利税总额277万元。
  济南市供销社装饰公司位于共青团路12号,创建于1984年,是经营室内外装饰材料、承接室内外装饰工程的专业公司。下设材料经营部、装饰工程部、家电经营部、土产杂品经营部、北园路经营部(仓库)、花园庄加工厂。工程业务从简单的广告、灯箱、铝合金门窗、柜台货架制作,逐步发展到承接上百万元的大型室内装饰工程。材料经营从开始的几十个品种,扩大到饰面材料、铝合金型材、铺地材料、卫生洁具等12大类3000多个品种。1988年公司职工322人,零售网点4个,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完成经营额4812.7万元,实现利润350万元,人均利税10869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4.95万元。
  第三章 地方风味名吃
  济南开埠以后,城郊及章丘、长清等一批外地经营饮食业的客商纷纷在商埠租房营业。到1929年,辖区已有各类饭庄饭店71家,经营包子、烧饼等面点食品的店铺78家,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和不断改进,形成了一批经营传统正宗鲁菜的店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第一节 名菜
  名菜有聚丰德饭店的油爆双脆、九转大肠、干烧鱼、蟹黄鱼翅、烤鸭、葱爆海参;正宗鲁菜全鸭席、全素席、百鸡宴、百花宴、福寿宴、燕菜席、如意席、满汉全席;冷拼盘鸟语花香;热菜最佳创新菜:炒浮油虾片、扒蝴蝶鱼卷、营养珍珠四宝。人民饭店的一品豆腐。孔膳堂的孔府菜、饺子宴、火锅饺子宴、荷花宴、玫瑰宴。
  第二节 名吃
  地方风味名吃有天丰园狗不理包子,草包包子铺包子,新梅村饭店长清大素包,心佛斋菜馆的素菜,便宜坊饭店锅贴。传统名吃有老玉记扒鸡、黄家烤肉、恩长发牛肉铺的牛肉及赵家干饭把子肉。
  草包包子 30年代,泺口镇人张文汉,童年在泺口继园饭庄拜名厨李安为师。由于生性憨厚,终日烧水、择菜、干杂活,无声无息,故师兄弟间皆戏之为草包。1937年,草包全家从泺口逃难进济南,在西门里太平寺街南段路西租了两间店房,专营包子,取店名为草包包子铺。由于为人诚实和气,包子质量上乘,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后张又托友在大观园北门里西侧租房营业,时置日伪时期,终不堪恶霸敲诈,只得迁到普利街冉家巷口泰康食物店东邻开业。解放后几经周折,草包包子铺仍继承和保持原有经营特色,成为享誉一方的地方小吃。包子制作精细,选料严格,用肥瘦猪肉各半,先切成肉粒后再剁成泥,加入优质酱油、香油等多种调料和鸡汤、肉汁搅拌。包时每个包子里再加一块肉冻丁,捏成菊花顶形,然后上笼急火蒸熟,食时汤汁四溢,其味鲜美无比。
  长清大素包 20年代初,长清县店主赵君祥经营具有特色的素包而出名,称之为长清大素包。40年代,赵君祥在新市场南门开办长清大素包子铺,一时成为济南家喻户晓的风味名吃。大素包在选料、配料和制作方面多年潜心研究,包子皮薄色白,个头匀称,馅满微辣,发面松软,香而不腻,食之其味无穷。1948年济南解放后,赵君祥继续营业。1956年公私合营后,长清大素包子铺并入新梅村饭店,一直畅销不衰。1986年被济南市二商局评为济南风味小吃,1989年被推选参加商业部在西安召开的优质产品金鼎奖比赛。长清大素包配料制作方法:
  配料:精粉500克、粉丝(或粉条)150克、豆腐150克、菠菜50克、香油20克、花生油15克、胡椒面2.5克、花椒2.5克、八角2.5克、桂皮2.5克、精盐15克、姜10克
  制法:将面粉放于盆内,加酵面及适量水和好,发酵后加碱揉匀,做成20个面剂。将菠菜洗净、切碎。将豆腐切成碎丁,放入生油内炸至黄色,捞出,控净油,再将调料装入纱袋内,与炸好的豆腐丁一起放在锅内煮10分钟左右后盛出备用。把粉条放在锅内煮5分钟左右,捞出,切碎,与炸豆腐、菠菜、胡椒面、香油、精盐一起拌成馅。将面剂擀成皮,放入馅料,捏成菊花顶状,放入蒸笼内,用旺火烧开,约10~15分钟即熟。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于清朝光绪年间由天津人吴贵有创牌,40年代由商人魏子衡在大观园天丰园饭店专营,享誉济南。配料:精粉500克、猪肉250克(肥的占60%,瘦肉占40%)、香油10克、花椒水50克、姜末5克、葱白末15克,味精0.5克、肉皮冻150克、酱油50克、精盐5克。
  制作方法:将猪肉剁成细末,加入精盐、香油、葱姜末、酱油、花椒水搅匀,加盖放在一边。把肉皮冻切成丁,备用。将面粉发酵后,加入碱水约50克(冬天四成发面,六成死面;夏天三成发面,七成死面。)。将和好的面移置案上,揉匀,搓成直径约4厘米长条,做成30个面剂。将肉皮冻放入馅料搅匀,把已做成的面剂擀成直径约8厘米的圆面皮,放上1/30馅料,每个包子的馅肉要有两三块肉皮鸡丁。然后将包口捏严呈菊花顶状,顶端有褶18个左右,放入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即熟。包子色白油亮,馅香汤浓,鲜而不腻,余味无穷。揭开笼盖后,要将包子迅速摆在盘内,以免时间长后浸底漏汤。
  心佛斋素菜 山东第一家素菜老店心佛斋素菜馆,由佛教居士张洪恩1920年创办。心佛斋素菜讲究选料和造型。选料以豆制品、油皮面筋、山药为主,配以香油、花生油、砂仁、豆蔻、丁香、白芷等30余种油料及药料精制而成。菜的花样很多,有素香肠、素南肠、素肚、素南肚、炸鹅脖、荷叶肉、罗汉菜、烤鸭条、五香面筋、黄蘑鸡等十几个品种。心佛斋素菜工艺严格。地道的小磨香油,专门定做的口蘑酱油,绿豆淀粉,鸭条用柏木锯末熏烤,黄蘑鸡用手撕黄蘑,且黄蘑过油时掌握火侯,保持鲜嫩,油而不腻。鸡的味道完全由中药料配方而成,吃起来象真鸡一样。1956年,心佛斋素菜参加全国食品评比,烤鸭条、黄蘑鸡、五香面筋被誉为山东名吃,并载入《中国名菜谱》。主要特色是:纯正清素,造型逼真、口感与真鸭真鸡相似,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人的食用佳品。公私合营后,心佛斋与其它饭店合并更名心福斋饭店,改以经营荤食为主,失去原以素菜著称的经营特色。为此,张洪恩辞职另起炉灶,依然门庭若市。1963年张洪恩病逝,心佛斋素菜断档。1978年以后,由张的遗孀主持,心佛斋素菜馆恢复经营。该店虽深居陋巷,但慕名而至的顾客却络绎不绝。1982年张的遗孀去世,心佛斋素菜再次断档。1984年6月,由张洪恩的儿子张向范担任技术经理,在大观园商场南门重新开业,经营上处处体现传统特色“素”字。作料禁用鸡、鸭、鱼、肉、蛋和葱、蒜、韭、蒜苔、元葱等大小五荤。除保留原有名吃外,又增添了炸鱼、糖醋鱼、炒鳝丝、炒腰花、炒鸡丁、炒虾仁、炒里脊等,素菜荤名,足能以假乱真。1984年香港宝莲寺净一法师赋一联“心香遍全市,佛法广无边”赠与该店,一位云南顾客在品尝该店素餐后,留言“今日吃一素,十日不思荤”。
  便宜坊锅贴 锅贴,早在清朝初年已经成为济南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便宜坊锅贴由天津人张月祥创办。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饭馆当伙计。1926年因天津发大水流落到济南,在纬四路云亭饭馆当伙计。1933年他联合戴长仁等6人,集资银元1200元,买下经营不善的治梅斋饭馆,在经三纬四路开设便宜坊饭馆。并选中锅贴作为饭馆的主要食品。锅贴,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吃,贫富皆宜,较大众化。便宜坊的锅贴,制作讲究,皮薄、馅多,有:三鲜馅、猪肉馅、素馅三种馅料,都配有适合时令的应时蔬菜,春天配以韭菜、夏天配以蒲菜。制作时,按每市斤面出40个标准馅皮,包入馅料,左手托面皮,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起中间的面皮边缘,轻轻捏严,两端留口,微露馅料。包捏二三斤后,即向平鏊锅内摆放。摆锅贴前先在平鏊锅内淋一层花生油,再把锅贴紧紧摆放整齐,以便熟后锅贴之间相互粘连,再淋上清水(一斤锅贴二两水),然后盖上锅盖,焖煎约8分钟,揭开盖再淋一次花生油,再焖上一会,即可启锅。启锅时用长而平的锅铲顺底铲起,翻转锅贴,使其底面朝上装入盘内。这样制作的锅贴,底面深黄、酥脆,两端张口,馅料微露,色泽诱人,味美可口。
  老玉记扒鸡 新市场南门老玉记扒鸡店是济南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店。清同治年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下当差张诚随丁赴京期间,结识清宫御膳房张厨头,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姓,一见如故。张诚早有心改行从商,乘机向张厨头讨教扒鸡烹调技巧和名吃秘方。20世纪初,张诚在济南县东巷开设餐馆,创制口蘑脱骨扒鸡,一时门庭若市,名噪泉城,成为济南地区独树一帜的风味小吃。后张诚之子张玉孝继承父业,迁店至魏家庄,设玉记扒鸡店。并对原有的扒鸡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使扒鸡的色、香、味、型更加完美,生意更加兴隆。后来,张玉孝把这一手艺传给儿子张润生,张润生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又对这一技艺进行大胆尝试和改进,在济南同行业中赢得了较高的声誉。1956年6月,张润生应邀出席全国食品展览会,口蘑脱骨扒鸡得到一致好评,与北京烤鸭、道口烧鸡齐名,评为具有全国水平的山东风味名吃。公私合营后,玉记扒鸡店停业。1963年,张润生重理旧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玉记扒鸡店再度被迫停业。1978年以后,老玉记扒鸡店再次开张营业。玉记扒鸡独具特色,香压道口,味胜德州,为鲁菜百花园中一支奇葩。其特色有五点:1.外观美。色泽鲜艳,橙红中透金黄,光润油亮,造型生动,犹如寒鸭浮水,雁叨翅箭;2.口味佳。鸡皮滑爽脆嫩,肥而不腻,鸡肉粉白细腻,鲜嫩酥软,鸡骨酥松入味;3.香味浓。咸淡适中,药香纯正,脂香浓冽,余味绵绵;4.火候佳。火候恰到好处,熟烂脱骨,趁热提起一抖,骨肉分离,不嵌不塞,又能保持鸡皮完整,造型丰满。5.兼有药物疗效。因配方中有20余种药材,有益五脏,有补虚损、健脾胃、壮筋骨、活血理气等疗效。被群众誉为滋补、强身、祛病、延年的保健食品。1984年,老玉记扒鸡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
  黄家烤肉民国元年,章丘人黄元清在市南梁家庄设立烤肉加工点,在纬四路租设门头出售。1917年,门市部取名为异香斋黄家烤肉铺。当时,吃烤肉者除五大行(中药行、杂货行、绸布行、鞋帽行、钱行)的掌柜、东家和有名气的公馆达官贵人等常客外,还有德商、英商、美商、俄商、日商在济洋行的商人、洋人,烤肉除在济南销售外,还被洋人、商人带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一时名扬天下。解放后,普利门、大观园、西市场、魏家庄增设烤肉代销店。1956年,黄家烤肉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食品展览会。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佳肴集锦》把异香斋黄家烤肉作为山东名吃重点介绍。是年,黄家烤肉铺并入源心斋,改名为二四门市部,黄家烤肉改称济南烤肉。1958年,黄家烤肉传人黄印铸下放原籍章丘务农,黄家烤肉中断20年。1975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指名要品尝黄家烤肉,黄家烤肉再度被政府重视。1980年,黄家烤肉正宗传人黄印铸与妻子李翠吉回济南重操旧业,1981年先后在二七农贸市场和自由大街农贸市场开设门市部。1986年,载入济南出版的《济南食苑》,1987年被评为济南市风味小吃,1988年12月推选作为山东省传统风味名吃和济南市八大风味之一,参加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并获银质奖。黄家烤肉选料严格、讲究,必须是当年长成的中等瘦型猪,加工制作过程是:将新宰杀的整猪刮净皮毛,除去五脏、割下板油,剔去头骨及四蹄骨和部分肋骨,再从内壁用尖刀斜划出道道小口,用花椒、丁香、茴香、砂仁、豆蔻等作料配方磨成粉状,揉搓进道道刀口内,进行腌制,然后用秫秸杆把两扇肉撑开,成为半园拱形,并把火纸沾水贴在易烤化的部位,再吊挂在特制的烤炉中,密封焖烤一小时左右,最后将猪肉抬出,吊挂在木架上,刮出皮部黑焦,即呈现出金黄色,便可分割出售。刚出炉的烤猪,异香扑鼻,味飘数百米之外,闻之增欲,吃起来皮脆而酥,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肉越嚼越香,回味长久。因整猪经特制炉高温焖烤,无菌易存,且脂肪大为减少,加大了高蛋白成份,是老幼皆宜的高级营养食品和宴席佳肴。
  恩发长牛肉 辛亥革命后,城顶街一带商贸繁荣,有赵家三兄弟在十字路开设清真恩发长牛肉铺,生意兴隆,持久不衰。赵家买牛挑选严格,要选健壮牛,宰牛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由阿訇诵《古兰经》,按回族习惯肢解牛体,逐件清洗,分别贮放。煮前,把牛后腿、肋扇、抹裆挑出卖生牛肉,其它部位用清水泡上1~2小时,使牛肉的余血、残渣、尘土浸出,然后再洗若干遍,才放锅内。锅由郭天祥铸锅厂特制,直径1.5米,锅上铁圈与锅铸在一起,加上锅灶,高达2米以上。牛肉下锅后,先不放任何作料,待煮到一定程度,才将作料放入,有花椒、桂皮、大小茴香、砂仁、豆蔻等十几种,酱油用上好口蘑酱油,再加多年老汤,放适量冰糖,加盖后,用石头压住,用大火(武火)煮,将香味浸入肉内。装上一炉焦炭,一夜不用添加,火热均匀,火熄肉烂,开锅后香味四溢,一锅熟牛肉足有200公斤。起锅后,肉色鲜美,香气扑鼻,望之令人馋涎欲滴。把牛肉分别放入大瓷盘,用鲜荷叶包装,外标签用白纸绿字上印清真恩发长牛肉铺,中印阿拉伯文太思米,两侧各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碧绿荷叶色,配上特制标签,用麻绳扎好,成为伊斯兰上等民族礼品。解放后,恩发长牛肉铺继续经营。1956年,城顶街设立国营牛羊肉店,赵家传人为肉店负责人,恩发长牛肉铺不复存在。
  赵家干饭把子肉 1905年,饮食经营业主赵殿龙在新市场摆摊专卖干饭(大米饭),称赵家干饭铺。1934年,赵家干饭铺又在大观园商场外市场路东租屋开业,由赵殿龙之子赵忠祥经营干饭、把子肉、大丸子,按照传统操作方法制作,色美味香,成为一方名吃。1936年,营业房屋扩大到六间,生意越来越好,每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1941年5月,大观园外市场遭受火灾,赵家干饭铺被毁。第二年,赵家在原址租用新建楼房一座22间,重开旧业。除了经营大米干饭、把子肉、大丸子外,又添富有江南风味的菜菇肉、菜菇鸡,并兼卖鱼、虾等海味炒菜。
  大米干饭的焖法:选用北郊北园大水地(指上面进水,下面出水的活水稻子地)出产的大米,米粒发青、透亮。把加工筛选的大米用清水淘三遍,放入锅内,反复搅匀。先试水,米越好,吃水越少。然后盖锅烧火,先烧大火,锅开后,逐渐改小火,从锅底中间,向四围压灰,再焖4~5分钟,即熟。
  把子肉制作方法:选作把子肉的猪肉,须不肥不瘦,宰杀后的白条猪带皮重约在40公斤左右。刮净猪皮,用镊子拔净粗毛,用烙铁烙去细毛,按每公斤16块切成等量肉块,后用蒲草捆起来。将肉块用清水洗一遍(倒掉脏水),再洗第二遍(将水保留),将洗净的肉捞入有水的锅内,待水开了将肉捞出,把肉上沾的油沫洗净。再把洗二遍肉时留下的水倒入锅内,待到锅里的水冒白沫,水将开时,迅速打沫。等到水开,沫已打完。此时锅中之水,可清澈见底,如同泉水。汤清好后,将肉和汤放在装了铁底的大口坛子里(先放排骨垫底)。坛子炖肉的好处是肉烂得快,香味浓郁。放入烤好的酱油(赵家炖肉不用盐,挑选上等酱油在日光下曝晒,待酱油晒起一层盐花,搅入缸底再晒,如此反复,一缸酱油只剩过半时才用),用量适中,即不咸不淡,另加炒糖色(为使肉炖熟后颜色发红透亮),掌握火候,有色而无苦味。继而再放大葱、大姜。另将花椒、大料(八角)、桂皮、桔皮、小茴香等用纱布包住,放入坛中。炖肉先用大火,待坛中汤开以后,改用小火,保持汤见开即可。肉炖熟起油捞肉。把子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美味可口,余香醇厚。
  大丸子制作方法:将剔干净筋骨的瘦肉剁碎,放入鸡蛋、酱油、绿豆粉、葱、姜和盐。用木棒用力搅匀(只能顺搅,不能倒搅)。按照规定的重量,团成肉丸,放入清水锅内煮。氽熟的丸子香又嫩,味美适口。大米干饭、把子肉、大丸子一直是济南人喜爱的快餐食品。
  具有地方风味的面点食品还有蟹克黄、鸡肉灌汤包、炸糕、酥油饼、麻酱烧饼、烫面饺、灯笼包、城顶饊子。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