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街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区街工业
分类号: F427.52
页数: 6
页码: 164-16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1958年至1990年区街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童装、钢木家具、塑料制品、薄型雨衣、各种帐本、散热器片、低压锅炉、蓬布、水泥、无纺布、糕点、消防器材、打包机、机床尾座、锅炉控制柜、转换开关、扁钢、扁管钢管、振动机械、书刊印刷、棉纱、压层板等114种。经济南市区街工业公司考核的重点企业有10家,重点产品12种。出口产品有:玩具、雨衣、大蓬、童装、工作服装、打包机、方便袋、摇摆轴座等,年出口交货值522万元。
关键词: 济南市 市中区 工业

内容

1958年,人民政府安排闲散劳力,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居民筹集资金,利用闲置民房,兴办各种生产性、劳务性的生产厂(组)119个,开始从事手纺绳经、网被套、熬积肥料、拆洗缝补、编制藤竹器、糊纸盒、砸石子、装卸搬运等简单手工劳动,逐渐积累资金。各工厂(组)实行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成为街道工业发展的雏形。1959年下半年,街道改为人民公社分社,街道工厂成为社办工厂。有服装鞋帽、装订印刷、电器修理、三轮车制造、小五金、木杆秤、桅灯、手电筒、小型化工、铝制品、印刷机械、橡胶、硬质合金、汽车修理等14个门类,105个生产单位。是年12月,市中区撤销,社办工厂分别并入历下、槐荫、天桥区。
  1960年,社办工厂重新划归市中区后,实行并社升级,强调高速度,高产值,造成比例失调,手工业产品品种锐减。馆驿街、剪子巷一带的传统小商品如:顶针、发卡、裤勾、领勾、勺子、针锥、纽扣、手电筒、牙刷、桅灯、弹花刺条等停止生产,若干城市便民修理服务项目取消。如车辆修理、装卸搬运业合并改造三轮车;拆洗、缝纫生产服务组并厂生产硝酸钾除草剂、保色油;弹花被套加工改为织布厂;小五金合并升级为机械修配厂,生产钻探、自行车等。街道工业已失去原有拾遗补缺便民服务特色。1960年,社办工业有色金属、金属加工、修理(消费用机器及日用金属制品)、化学、建筑材料、玻璃加工、木材加工、纺织、缝纫、皮革、文教用品等11个大门类,拥有车床27部,刨床8部,磨床2部。主要企业有:拔丝厂、照明五金厂、黑白铁厂、小五金厂、一、二、三绳经社、制笼厂、制帽厂、普利电气焊厂、老印刷厂、皮革厂、服装厂、服装四厂、服装八厂、服装九厂、橡胶厂、仪表厂、钟表厂、修鞋社、上鞋社、制镜厂、制刷厂、第二织袜厂、牙刷厂、两个民政福利厂、化工厂、石料厂、羽毛社、衡器厂、烟火社、一棉加工厂、二棉加工厂、第二针织厂等36个工厂。
  1961~1962年,调整社办工业,恢复小商品生产。顶针、领勾、裤勾、玻璃仪器、绳经业、木钻业以及房炳南老字号第一楼黑肥皂、张锡明烟火社、面塑、刺绣等一批传统商业生产相继恢复,仅馆驿街分社就有85种,多数以手工业合作社形式组织生产,到1962年底,辖区街道工业企业发展到65个,从业人员5200人,年工业总产值已达896.7万元,利润81.3万元。
  1963年,区属51个手工业合作社上交济南市手工业管理局(固定资产原值51.5万元,产品60种,职工2462人)。同时,所有街居、民政部门兴办的工业生产厂(组),收归区工业局管理,从事服务性生产经营。街居不再组织生产活动,街道工业成为空白。
  1964年,各街道办事处按劳动学校、劳动服务大队、劳动服务站三种形式组织劳动服务事业,街道工业重新起步。是年,济南市政府确定市中区为电子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建成元件六厂(生产输出、输入元件),晶体管二厂(生产二、三极管),元件三厂(生产电容器),元件四厂(生产喇叭)和123信箱等一批电子工业企业,并有对开印刷机、汽车水箱、输出输入变压器、暖风散热器、机动三轮车、机械弹簧等24种新产品试制投产,改革工艺设备和工具254项。
  1965年,街道工业生产服务项目有五金制造、电器修理、印刷、装订、被套加工、砸石子等50余种,从业人员5215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街道工业生产无人管理,从业人员减少,生产下降。
  1967年,区属7个骨干企业再次上交济南市主管局。
  1970年,街办工业恢复。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近百个,主要产品有:服装、印刷、装订、制盒、塑料瓶塞、铝制品、木杆秤、糗铁、标牌、水泵、橡胶垫片等,修理服务业主要有衡器修理、汽车修理、喷漆、水暖电器、土建维修、电气焊等。1975年,区街工业总产值达到5566万元,实现利润587万元。
  1976年,辖区街道生产厂、组91个,从业人员4456人,居办生产厂、组31个,生产国家计划产品9种,为大厂、商业加工产品15种。并开发了塑料、纸制品、建材、化工、电磁线、玛钢件、汽车水箱、型钢等新产品,区街工业总产值达8008.4万元。
  1977年,整顿街道工业,将不属工业生产的建筑、运输、废品加工等划归生产服务行业,保留街道办工业企业61个,居办生产组41个。
  1978年以后,区街工业迅速发展。年底已有服装、鞋帽、电子、印刷、机械、化工、塑料、纸制品、建材等9大行业,县以上集体工业企业39个。
  1979年,39个成型的区街企业上交市工业局。另有111个厂(组)改为区(县)级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5934名从业人员为国家正式职工,至此,街道工业已从体制上发展为区街两级管理。
  1980年初,辖区67个居办生产厂、组晋升为县以上集体企业。区街工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发挥“小、快、灵”优势,相继开发了散热器片、童装、建材、低压锅炉、食品、家俱等各类日用轻工产品。改善经营管理,自产自销的产品逐年增加。1981年全区78种工业产品,计划产品只占38种,来料加工产品7种,自产自销产品20种,依靠市场调节的产品已达到70%。1982年,部分单位开始实行两级核算,开展定期经济活动分析。1983年,推行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97%的企业建立质检机构,配质检人员401人。1984年开始,95%的工业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重点企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27个企业和省、市内外建立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原黄河机械厂与济南第一机床厂建立联营公司,区政府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联合建立三汇科技市场,与省经委联合筹建山东省节能技术开发服务联合体,成立市中区供销、建材、贸易、经济技术开发四个公司,利用科、工、贸一体多种联合经营促进区街工业发展。
  1985年,区委、区政府调整工业布局,在南郊郎茂山西侧辟地33.33公顷,建立工业小区。28个区属企业相继迁入,当年,区街工业企业发展到78个,居办工厂30个,主要分布在馆驿街、王庄、辖区南部。生产项目有铆焊、电碳、塑纸、制刷、帘子、藤竹、羽毛、塑料、墩布、发卡、塑料包装、烤漆、皮件、纸箱、纸盒、标牌、仪器、汽车座垫、裁纸、服装、修车、建筑、水暖等。
  1987年有区街企业113个,相继开发一批优势产品,有消防器材、低压锅炉、电器开关、锅炉自控设备等。名牌产品“枫叶牌”钢制扁型散热器、双飞袖牌连衣裙、金鹰牌纸塑两用打包机在省内外获奖。到1990年,区街工业开发新产品44项,产值达4896.5万元,实现利税961万元。其间,济南市中童装厂、济南市中散热器厂、济南第一包装机械厂、济南市中锅炉厂、济南鲁中绝缘材料厂、济南市第二消防器材厂等6个企业分别评为市级和省级先进企业。
  1990年,辖区共有区街工业企业226个。其中:街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利润560.35万元;居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83万元,利润167.98万元。区街工业有机械、塑料制品、印刷、缝纫、服装、家俱制造、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14大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童装、钢木家具、塑料制品、薄型雨衣、各种帐本、散热器片、低压锅炉、蓬布、水泥、无纺布、糕点、消防器材、打包机、机床尾座、锅炉控制柜、转换开关、扁钢、扁管钢管、振动机械、书刊印刷、棉纱、压层板等114种。经济南市区街工业公司考核的重点企业有10家,重点产品12种。出口产品有:玩具、雨衣、大蓬、童装、工作服装、打包机、方便袋、摇摆轴座等,年出口交货值522万元。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